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体水质检测中总氮浓度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东岩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4期42-43,共2页
总氮是反映水库、河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实施准确的测定有着重要意义。对总氮浓度及其不确定度来源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浓度为0.9681 mg/L情况下,考虑到受仪器测量重复性、曲线拟合以及标准溶液配制... 总氮是反映水库、河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实施准确的测定有着重要意义。对总氮浓度及其不确定度来源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浓度为0.9681 mg/L情况下,考虑到受仪器测量重复性、曲线拟合以及标准溶液配制等因素影响测定总氮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088 mg/L,其中总氮标准溶液是影响不确定度最主要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总氮浓度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温度、总氮浓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丹婷 乔宁宁 +1 位作者 李铭红 陈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寻求沉水植物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求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的衰亡机理并选择治理富营养化的先锋植物,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光... 为寻求沉水植物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求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的衰亡机理并选择治理富营养化的先锋植物,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黑藻断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黑藻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黑藻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黑藻的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分枝数)、光合指标(叶绿素a+b浓度、叶绿素a/b、叶绿体总色素含量)和生理活性指标(根活力、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的变化均与这两个环境因子及其互作呈显著相关;总氮浓度的变化对黑藻生长影响不大,在2—8 mg/L的总氮浓度下,黑藻均可以正常生长。根据本实验黑藻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生理活性在不同环境因子组合的变化结果可知,黑藻在5320—12000 lx光照强度、20°C—30°C、4—8 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故推测黑藻可作为春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总氮浓度 互作 黑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灌期及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总氮浓度关系研究
3
作者 常春龙 杨树青 +2 位作者 孙玲玉 刘德平 杜晓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70,共8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灌期、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关系,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区,区域内共布设了43眼地下水观测井,选取其中9眼典型井观测全年各月实测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应用ARCGIS10.1软件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 为研究河套灌区灌期、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关系,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区,区域内共布设了43眼地下水观测井,选取其中9眼典型井观测全年各月实测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应用ARCGIS10.1软件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二者区域空间分布图,以得到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灌期在1-2m,非灌期在1.5-2.5m,秋浇期地下水埋深年内最小;地下水总氮浓度非灌期(2.5-5mg·L-1)明显大于灌期(0.5-2.5mg·L-1);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满足二项式关系(R2=0.543),非灌期二者关系不明显。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源头上减少氮肥用量,优化施肥技术,以达到降低地下水氮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总氮浓度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总氮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倩 刘雪璐 +2 位作者 李浩 房强 谢志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7-68,共2页
为探究黄河内蒙古段总氮浓度变化情况,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海勃湾、三盛公、黑柳子、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头道拐、喇嘛湾、万家寨水库9个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对2016—2023年总氮质量浓度逐月实测结果进行了统... 为探究黄河内蒙古段总氮浓度变化情况,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海勃湾、三盛公、黑柳子、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头道拐、喇嘛湾、万家寨水库9个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对2016—2023年总氮质量浓度逐月实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23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连续8 a水质状况为优,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各年份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V类水质标准限值2.0 mg/L,总氮质量浓度年内变化情况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居中;2)2016—2023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入境断面下海勃湾总氮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出境断面万家寨水库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即黄河内蒙古段对总氮质量浓度的稀释作用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浓度 国控断面 内蒙古段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模型的地表水总氮预测模型
5
作者 徐洁 耿伯彰 +3 位作者 娄英斌 苏静 刘语薇 解怀君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8,共6页
探讨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地表水中的总氮含量。该方法利用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并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通过收集大连市2011—2022年6个断面的地表水... 探讨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地表水中的总氮含量。该方法利用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并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通过收集大连市2011—2022年6个断面的地表水监测月度数据,建立LSTM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学习河流总氮的时空规律,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河流断面的总氮含量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能够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河流总氮预测信息,实现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控和保护,同时为探究河流水质动态变化机制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模型 总氮浓度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总氮时空变化
6
作者 田洪阵 张政 +2 位作者 邓少福 杨佳 刘沁萍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质量浓度高相关性波段组合,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反演的TN,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下的时空特征。反演模型的精度良好(R^(2)为0.797~0.931)。反演结果显示: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TN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3—2015年质量浓度较高,2016年后显著下降;TN有明显丰∕枯季变化,入海口和浅水海域的年内变化明显。本研究通过遥感反演分析了研究区TN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可为近岸海域污染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江门海域 质量浓度 随机森林回归 枯水期 丰水期 海洋污染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冼民 逄勇 +1 位作者 胡开明 胡冠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8-1855,共8页
建立了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结合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实测数据,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和对比,计算得到入湖河道产生的污染混合带,利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模型,根据90%保证率月均入湖水量条件以及混合带范围限制要求(3 km2),... 建立了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结合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实测数据,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和对比,计算得到入湖河道产生的污染混合带,利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模型,根据90%保证率月均入湖水量条件以及混合带范围限制要求(3 km2),确定了太湖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结果表明:采用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得到的太湖流场、浓度场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相差不大,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为Ⅰ类水0.5mg/L、Ⅱ类水1.5 mg/L、Ⅲ类水3.0 mg/L、Ⅳ类水4.0 mg/L、Ⅴ类水5.5 mg/L,该限值可为入湖河流总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入湖河流 质量浓度 污染混合带 风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岸带植物配置对土壤总氮的削减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展羽 于文华 +1 位作者 朱成立 王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8,共3页
选用黑麦草、苜蓿、灌蓿结合、灌草结合四种植被配置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裸地作为对照,研究了植被配置条件下土壤总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有植被配置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都小于对照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②灌蓿处理及灌... 选用黑麦草、苜蓿、灌蓿结合、灌草结合四种植被配置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裸地作为对照,研究了植被配置条件下土壤总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有植被配置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都小于对照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②灌蓿处理及灌草处理均与苜蓿处理和黑麦草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灌蓿处理与灌草结合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处理与苜蓿处理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③分析表明,不同植被配置对盆栽总氮的削减量为:灌草结合>灌蓿结合>黑麦草>苜蓿。因此对氮的削减效应最佳的植被配置方式为灌草结合,其次为灌蓿植被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试验 总氮浓度 植被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Nessler法和次氯酸酚盐法测定养殖水体总氨氮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1 位作者 朱学宝 霍少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甲醛 浓度 Nessler法 次氯酸酚盐法 TAN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小型湖库总氮反演模型研究
10
作者 唐阳 杨远坤 +3 位作者 封小倩 谌书 王彬 宋怀庆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38,62,共7页
我国小型湖库数量多,分布广,承担的服务功能多样,故构建针对小型湖库的水质及水生态监测体系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利用实时获取的高光谱数据,运用归一化、波段比值和波段差值解析敏感波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西南... 我国小型湖库数量多,分布广,承担的服务功能多样,故构建针对小型湖库的水质及水生态监测体系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利用实时获取的高光谱数据,运用归一化、波段比值和波段差值解析敏感波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西南科技大学中心湖(小型人工湖)总氮浓度,并分析模型的精度与适用性。结果显示,采用波段比值运算解析获取敏感波段,并将其作为输入层的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为0.05mg/L,平均绝对误差为0.03mg/L,平均相对误差为4.7%)。结果表明,高光谱遥感的连续光谱结合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较好地反演总氮浓度。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小型湖库高光谱水质反演及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湖库 总氮浓度反演 高光谱 神经网络模型 敏感波段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氮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丹婷 李铭红 乔宁宁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g.),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3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竹叶眼子菜分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 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g.),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3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竹叶眼子菜分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竹叶眼子菜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竹叶眼子菜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2~8mg·L^-1的总氮浓度下,竹叶眼子菜均可以正常生长。观察结果可知,竹叶眼子菜在5320-12000lx光照强度、30oC、4~8mg·L^-1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竹叶眼子菜生长虽然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但其叶往往集中在水体表面形成冠层,能在透明度较低的水体中生长,加上对高温及高营养盐的耐受性较好,故推测竹叶眼子菜可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总氮浓度 互作 竹叶眼子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朱丹婷 李铭红 乔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51-6459,共9页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0℃、2—4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实验所设100%(12000lx)和50%(5320lx)光照条件下苦草均可正常生长;但对于30℃的高温胁迫耐受性较差;苦草在总氮浓度为4mg/L的水体中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2mg/L或8mg/L的总氮浓度均会抑制其生长。(2)5320lx的光照强度和10℃的温度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较为有利;而单纯总氮浓度的变化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影响不大。(3)苦草的生理活性在高于12000lx或低于1025lx的光强、高于30℃的温度以及8mg/L的总氮浓度下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苦草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和温度是主效环境因子;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温度以及这两个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影响苦草生理活性的主效因子。苦草作为不能形成冠层的基生叶莲座型沉水植物,对光强要求不高,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好,但较不耐高营养盐浓度,因此,在得到一定修复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作为秋、冬季水生植物恢复和重建的关键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总氮浓度 互作 正交试验 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凌河TN含量时空变化特性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2期8-10,共3页
通过逐月监测2016—2020年大凌河水质总氮,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总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地表径流、社会经济、重点工程、干湿沉降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凌河总氮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在... 通过逐月监测2016—2020年大凌河水质总氮,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总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地表径流、社会经济、重点工程、干湿沉降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凌河总氮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上呈现出秋季和夏季低、春季高的特征,该变化特征与河流水生植物腐烂分解情况、周期性生长旺盛以及支流总氮浓度保持一致;从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总氮浓度呈递增趋势,水体自净能力和上游来水共同决定了这种变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总氮浓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宜兴主要水产养殖模式污染排放量调查评估
14
作者 毛颖 杨璐 胡正盛 《中国水产》 2018年第7期54-56,共3页
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以及太湖流域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宜兴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渔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江苏省宜兴市主流池塘水产养殖模式的水质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为研... 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以及太湖流域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宜兴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渔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江苏省宜兴市主流池塘水产养殖模式的水质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为研究宜兴市水产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水环境容量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宜兴市 CODCR 总氮浓度 河蟹养殖 浓度 水质指标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