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LAB数据拟合的库滨带总氮去除效果研究
1
作者 宿辉 宁珍 +1 位作者 李向辉 汪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6-300,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库滨带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建立了农田、乔草复合带、滨水植物带、湿生草本带四个试验小区,采用MATLAB拟合各个试验区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区的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关系符合5次多项... 为了深入研究库滨带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建立了农田、乔草复合带、滨水植物带、湿生草本带四个试验小区,采用MATLAB拟合各个试验区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区的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关系符合5次多项式,拟合精度都达到了99%。四个试验区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1.08%、84.21%、82.77%、37.44%。四个试验小区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从小到大依次为农田、湿生草本带、滨水植物带、乔草复合带,说明乔草复合带和滨水植物带对面源污染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滨带 水质净化 总氮去除率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 崔红梅 吕炳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5-1619,共5页
采用单轴三级生物转盘(RBC),进行了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试验研究。水温度15℃,进水COD浓度为400mg/L左右时,转盘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85%左右。控制适宜的碱度,转盘系统氨氮的硝化率在75%左右、总氮(TN)的去除率在50%... 采用单轴三级生物转盘(RBC),进行了生物转盘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试验研究。水温度15℃,进水COD浓度为400mg/L左右时,转盘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85%左右。控制适宜的碱度,转盘系统氨氮的硝化率在75%左右、总氮(TN)的去除率在50%左右。增设硝化液回流系统后,总氮的去除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回流比为200%时,TN去除率在低温下可达73.87%。实验表明生物转盘对化学需氧量和氮有较好的同步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盘 去除率 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有机污染物在超临界水氧化(SCWO)中去除的QSAR模型
3
作者 陈跃卫 申哲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82,共10页
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项高效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含氮有机物污染物在SCWO中总氮(TN)去除的规律,本研究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方法,构建了41种含氮有机污染物在SCWO中TN%与有机污... 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项高效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含氮有机物污染物在SCWO中总氮(TN)去除的规律,本研究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方法,构建了41种含氮有机污染物在SCWO中TN%与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子化学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其最优QSAR模型结果为TN%=84.20-374.34f(-)_(n)−99.74_(E_(gap))+1.80μ+180.498f(+)_(n),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最优QSAR模型对于预测TN%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中量子化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亲核及亲电攻击福井指数、偶极矩以及分子的前线轨道能量差是影响含氮有机污染物分子在SCWO中TN去除的内在量子因素,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含氮有机污染物在SCWO中TN的去除效果和规律研究提供初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有机污染物 总氮去除率 QSAR 量子化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载体对菖蒲脱氮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刘文婧 张秋奕 +5 位作者 谭映宇 王洋 成水平 王慧荣 王睿 江金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5,670,共8页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对菖蒲生物量、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菖蒲前,黑色火山岩载体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最高(40.8%);而种植菖蒲后,灰色火山岩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最佳,TN去除率可达70.2%,相较种植菖蒲前其TN、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2.2、46.9、66.6百分点,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出水单元菖蒲生长最旺盛,优势菌属为红环菌科未知属(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由此可见,含高SiO_(2)和低Fe_(2)O_(3)的灰色火山岩载体可增强菖蒲对污染水体的脱氮能力,为水体脱氮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载体 总氮去除率 根际微生物 植物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硝化的不同曝停频率下脱氮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冬 郭跃洲 +2 位作者 劳会妹 曹美忠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3,共6页
为研究相同曝停比且不同曝停频率下系统脱氮性能及氮素的变化,在室温下(18~20℃),接种实验室培养成熟的亚硝化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用时控开关控制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4min∶4min,10min∶10min,30min∶30min,12... 为研究相同曝停比且不同曝停频率下系统脱氮性能及氮素的变化,在室温下(18~20℃),接种实验室培养成熟的亚硝化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用时控开关控制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4min∶4min,10min∶10min,30min∶30min,120min∶120min,对反应器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停频率下的污泥系统均可以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系统的平均亚硝化率、平均氨氧化率分别为89.7%,87.1%.在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时,总氮去除率稳定至88.4%.随着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的增加(曝停频率的减少),总氮去除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曝气/停曝时间为120min∶120min时,总氮去除率下降至56.2%.由于较大曝停频率(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可以使曝气阶段生成的亚硝酸盐在下一个停曝阶段及时被反硝化细菌利用,提高了系统总氮去除率,故曝停频率和总氮去除率呈正相关.烧杯实验表明,在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时,单位VSS氨利用速率为10.387mg/(g·h),故曝停频率较大的运行方式可以筛选出氨利用速率较快的氨氮氧化菌(AOB),并且单位VSS硝酸盐生成速率最大仅为0.42mg/(g·h),故可以减少污泥系统中相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停比 曝停频率 总氮去除率 氨氧化速率 硝酸盐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污水厂脱氮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肖飞 董文明 王维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21,共12页
以新疆某联合式污水厂Ⅱ期脱氮运行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污水进水水质和排泥量、投药量、污泥回流比等对出水总氮(TN)的影响,优化其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从出水水质看,进水的碳氮质量比(C/N)、碳磷质量比(C/P)和有... 以新疆某联合式污水厂Ⅱ期脱氮运行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污水进水水质和排泥量、投药量、污泥回流比等对出水总氮(TN)的影响,优化其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从出水水质看,进水的碳氮质量比(C/N)、碳磷质量比(C/P)和有机负荷率(F/M)分别为8.00~9.00、55.00~60.00和0.09~0.10 d-1时,利于系统的硝化还原;排泥量、投药量和内回流比(R)分别为0.165~0.170 kg/m 3、14.00~16.00 mg/L和43.00%~45.00%时,系统脱氮效果较好,结合氮损转移的数学模型可知,进水水质C/N和F/M对系统负荷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各影响因素处于最优范围时,有助于优化污水厂脱硝单元对废水中总氮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式污水厂 响应面法 平衡模型 总氮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硕 于德爽 +4 位作者 陈光辉 王晓霞 吕廷廷 唐鹏 刘诚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5-1953,共9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增强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通过批次试验观察G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浓度为0.15g/L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最好,总氮去除率比无GO的空白组提高18.6%;当GO剂量达到0.2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增强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通过批次试验观察G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浓度为0.15g/L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最好,总氮去除率比无GO的空白组提高18.6%;当GO剂量达到0.2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总氮去除率比空白组降低了26.0%.通过对照实验研究GO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O的R2反应器在每个基质浓度阶段的平均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3%,83.2%,81.1%,80.8%,均高于未添加GO的R1反应器.对R2反应器周期内脱氮性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比修正的Logistic模型更适合描述GO作用下周期内基质去除特性,并且通过模型得到了周期内任意t时刻下的出水总氮浓度和总氮去除率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氧化石墨烯 效能 总氮去除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装置快速培养处理低C/N污水的活性污泥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捷 崔康平 +2 位作者 王开春 田凤蓉 孟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105,共3页
针对当前工业中常见的低C/N的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利用传统的A/O系统,采用逐步降低C/N的方式,快速驯化具有较好脱氮效果的污泥,探索其培养参数及实际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A/O中,随着进水COD,氨氮不断提高,C/N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出... 针对当前工业中常见的低C/N的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利用传统的A/O系统,采用逐步降低C/N的方式,快速驯化具有较好脱氮效果的污泥,探索其培养参数及实际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A/O中,随着进水COD,氨氮不断提高,C/N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出水氨氮,COD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出水总氮质量浓度虽然稍有增加,但总氮去除率却不断提高,最终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400 mg/L,COD为2 000 mg/L,出水氨氮<3 mg/L,COD<50 mg/L,总氮去除率达90%,显微镜下观察污泥微生物相丰富,菌胶团紧密。并用实际废水进行验证实验,对实际废水也有较好的脱氮效果,脱氮污泥驯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总氮去除率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MM的浙江平原乡村河岸带宽度补偿与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子晔 夏继红 +5 位作者 叶继兵 窦传彬 周之悦 刘瀚 祝卓 王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河岸带宽度影响着河岸带削减面源污染,改善河流水质的功能,但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房屋建筑、道路建设等原因,河岸带区域被占据,河流水质逐渐恶化。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白马塘村的3条河流进行了调查,将3条河流按土地利用方式和... 河岸带宽度影响着河岸带削减面源污染,改善河流水质的功能,但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房屋建筑、道路建设等原因,河岸带区域被占据,河流水质逐渐恶化。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白马塘村的3条河流进行了调查,将3条河流按土地利用方式和断面划分为6个河段(T1、T2、T3、T4、T5、T6),采用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REMM)计算各河段河岸带的总氮去除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段T6的总氮去除率最大,为76%,其他5个河段的总氮去除率均<75%。在实际情况下,5个河段河岸带以外的土地一直用作农田或宅基地,河岸带宽度无法增加。为弥补宽度缺陷,在T1、T2、T3、T4、T5河段分别设置5个试验小区,分别采用混凝土扇形砖、生态混凝土球、混凝土砌块、五丰砌块和生态袋复合措施进行建设。试验表明:生态混凝土球和生态袋复合措施的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到76.07%和79.71%,补偿宽度分别为10.34和11.64 m。但其他3种措施的总氮去除率仍低于75%,对宽度补偿效果不明显。因此,采用生态混凝土球或生态袋复合措施脱氮效果较好。同时,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补偿现有宽度,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此外,本文给出了优化宽度的拟合方程,为河流修复与管理中河岸带宽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宽度 REMM 总氮去除率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