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F-NMR弛豫特性的煎炸油总极性化合物含量定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雪萍 刘宝林 +2 位作者 王欣 卢海燕 赵婷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0-114,共5页
将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分析技术应用于煎炸油脂总极性化合物(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含量的预测。采用柱层析方法测定油脂样品的TPC含量作为测定值,采集油脂样品的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 将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分析技术应用于煎炸油脂总极性化合物(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含量的预测。采用柱层析方法测定油脂样品的TPC含量作为测定值,采集油脂样品的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T21、T22、T23相应的峰面积比例S21、S22、S23、单组分弛豫时间T2W),分别利用向后筛选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LF-NMR弛豫特性与TPC含量的回归方程,比较3种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最终确定最优模型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应用此模型预测预测集样品TPC含量,决定系数R2可达0.92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568%,模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总极性化合物含量 向后多元回归 主成分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结合向前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总极性化合物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烝彦 叶沁 +3 位作者 刘晓颖 潘丹杰 杨志成 孟祥河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建立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结合向前区间偏最小二乘法(FiPLS)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总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精炼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其煎炸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预处理,采用FiPLS优化建模区间,得... 建立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结合向前区间偏最小二乘法(FiPLS)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总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精炼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其煎炸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预处理,采用FiPLS优化建模区间,得到了较优的总极性化合物分析通用模型。结果表明:原始红外波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在3 400~2 800、1 800~1 400、1 000~800 cm^-1上建模,所得模型的性能最优,此时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9 0,校正均方差为0.93,预测均方差为1.16。利用5种类型的油共15个样品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显示,其真实值与红外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3.88%,表明所开发的红外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稳定性和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总极性化合物 傅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 向前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及高油酸葵花籽油煎炸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裘凊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普通葵花籽油(RSFO)与高油酸葵花籽油(HOSFO)的煎炸稳定性做比较。在72h的煎炸过程中,高油酸葵花籽油的游离脂肪酸形成率比普通葵花籽油的要高。相比之下普通葵花籽油中的各种生育酚含量要高得多,而生育酚的降解比已观测到的高油酸葵花... 普通葵花籽油(RSFO)与高油酸葵花籽油(HOSFO)的煎炸稳定性做比较。在72h的煎炸过程中,高油酸葵花籽油的游离脂肪酸形成率比普通葵花籽油的要高。相比之下普通葵花籽油中的各种生育酚含量要高得多,而生育酚的降解比已观测到的高油酸葵花籽油明显地要低。尽管它们的脂肪酸组成显著地不同,但它们总极性化合物的形成是相似的。这个研究进一步证实在预测煎炸稳定性上只基于脂肪酸化组成的局限性,这与实验室先前的研究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稳定性 高油酸 普通 葵花籽油 生育酚 总极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