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荧光法实验条件对泡菜总抗坏血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建蓉
王志江
李嘉怡
杨洋
徐金瑞
-
机构
广东药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8,共4页
-
文摘
依据蔬菜、水果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国标检测方法,采用荧光法对泡菜总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氧化液与硼酸发生复合反应的时间和温度、硼酸-乙酸钠溶液浓度、荧光反应时间以及邻苯二胺溶液浓度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除复合反应时间为1.5h、邻苯二胺浓度为50mg/L外,其余实验条件按照GB/T 5009.86-2003中的规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104%,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的偏差≤12.7%。结果可靠,可缩短检测时间,减少试剂用量。
-
关键词
荧光法
泡菜
总抗坏血酸
影响因素
-
Keywords
fluorimetric method
pickles total ascorbic acids influencing factor
-
分类号
TS255.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测定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植物组织膜电极的研究
- 2
-
-
作者
鲁伟君
李荣坤
洪亚丽
-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省开原市卫生防疫站
-
出处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7年第6期13-14,17,共3页
-
文摘
报道一种能测定样品中总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脱氢型抗坏血酸)含量的黄瓜组织切片膜电极.介绍了测定原理、电极性能及应用可靠性等.
-
关键词
植物组织电极
总抗坏血酸
测定样品
维生素C
-
Keywords
Plant tissue electrode
Total ascorbic acid
-
分类号
Q946.64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果蔬中的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杨建洲
张荣莉
-
机构
西北轻工业学院化工系
-
出处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
文摘
采用 42 cm× 50 μm的未处理弹性石英毛细管以区带电泳法对果蔬中的抗坏血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析中的缓冲体系为 0 .2 1 4mol/ L、p H=6 .90的磷酸盐溶液 ,使用2 1 4nm滤光片进行紫外检测。采用 1 2 .5%的三氯乙酸溶液将抗坏血酸萃取到水相 ,通过DL-半胱氨酸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为抗坏血酸测定果蔬中的总抗坏血酸含量 ;采用外标法分析了 5种果蔬中的抗坏血酸的含量 ,测定结果与 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结果一致性较好 。
-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果蔬
维生素C含量
总抗坏血酸
测定
-
Keywords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tic(CZE)
content vitamin C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scorbic acid
-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TS255.7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果蔬及制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常用检测方法
被引量:4
- 4
-
-
作者
丁辰
-
机构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果品研究》
1996年第2期31-32,共2页
-
文摘
果蔬及制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常用检测方法丁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250014)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衍生物,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一般所讲的抗坏血酸是指还原型维生素C,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氧化型,即脱氢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一...
-
关键词
脱氢抗坏血酸
维生素C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
荧光法
总抗坏血酸
滴定终点
果蔬
检测方法
碘量法
萃取法
-
分类号
TS255.7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17项饲料国家标准发布
- 5
-
-
-
出处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4-4,共1页
-
文摘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标准的颁发、实施和监督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净化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技术基础建设,促进国际贸易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日前,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涉及饲料行业的共17项。其中2项是强制性国家标准,15项是推荐性国家标准,现将标准目录刊登如下,供参考。
-
关键词
国家标准
相色谱法
饲料消化率
高效液
维生素A
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GB/T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分类号
S816.1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