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估
1
作者
李政凯
王宇航
+1 位作者
甘志宏
冯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根据2008—2022年渔港捕捞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的评估,统计发现南海北部的鲻科鱼类被拖网、刺网、笼壶、杂渔具等捕捞,捕捞量分别占其总渔获物量的5.38%、36.22%、0.25%和58.15%。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8个单位捕...
根据2008—2022年渔港捕捞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的评估,统计发现南海北部的鲻科鱼类被拖网、刺网、笼壶、杂渔具等捕捞,捕捞量分别占其总渔获物量的5.38%、36.22%、0.25%和58.15%。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8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平衡Schaefer模型未能计算出合适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平衡Fox模型计算的MSY为84448.68 t,非平衡产量模型计算的MSY为56181.32 t。单拖101~200 kW和杂渔具50 kW以上这两个作业方式与功率段的捕捞努力量水平在2022年被判定为投入过度。渔获量占比达到56.89%的杂渔具50 kW以下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数据拟合的非剩余产量模型推测出当前资源量低于0.2 K的警戒线,种群处于恢复重建阶段。建议现阶段总可捕捞量(Total allowable catch,TAC)设定为1.72×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云
冯波
+1 位作者
卢伙胜
陈林征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5期48-53,共6页
随着限额捕捞制度的试点实施,标志我国进入全面有序管理渔业资源的新时期。根据2009年-2020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和Kobe图分析黄鳍马面鲀目前的资源利用状况。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随着限额捕捞制度的试点实施,标志我国进入全面有序管理渔业资源的新时期。根据2009年-2020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和Kobe图分析黄鳍马面鲀目前的资源利用状况。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的产量主要来自单拖,占总产量的79.06%。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43180.44~67001.86 t,平均为52424.72 t。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6年的产量超过了平均最大可持续产量,表明当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评估认为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设为34076.66 t。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资源捕捞的总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马面鲀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羽鳃鲐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吕健
王自灵
冯波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3期184-189,共6页
随着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从生产要素投入控制的模式向投入和产出控制并重的管理模式转变。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的产量主要来...
随着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从生产要素投入控制的模式向投入和产出控制并重的管理模式转变。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的产量主要来自于刺网、双拖和围网,分别占总产量的54.81%、20.72%和6.52%。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羽鳃鲐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0217.51~23517.33 t,平均为15588.63 t。2017年的产量超过了平均最大可持续产量,表示当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下调为1×10^4 t。本研究结果可为该鱼种的捕捞配额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鳃鲐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眼镜鱼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贺文珑
胡世森
+4 位作者
孔令成
江珈敏
沈泽恩
王自灵
冯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1期3-7,共5页
根据2008-2019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眼镜鱼(Mene maculata)产量主要来自于灯光围网,占其总产量的93.38%。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围网作业功率在300 kW以上、功率在200~300 kW和功率在100~200 kW的CPUE数...
根据2008-2019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眼镜鱼(Mene maculata)产量主要来自于灯光围网,占其总产量的93.38%。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围网作业功率在300 kW以上、功率在200~300 kW和功率在100~200 kW的CPUE数据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出南海北部眼镜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51128.99~163139.34 t,平均为155298.09 t。依据处于优势地位的围网作业功率在200~300 kW的CPUE数据的模型评估认为,2019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下调为3.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鱼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估
1
作者
李政凯
王宇航
甘志宏
冯波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基金
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24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4YFD2400403)。
文摘
根据2008—2022年渔港捕捞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的评估,统计发现南海北部的鲻科鱼类被拖网、刺网、笼壶、杂渔具等捕捞,捕捞量分别占其总渔获物量的5.38%、36.22%、0.25%和58.15%。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8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平衡Schaefer模型未能计算出合适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平衡Fox模型计算的MSY为84448.68 t,非平衡产量模型计算的MSY为56181.32 t。单拖101~200 kW和杂渔具50 kW以上这两个作业方式与功率段的捕捞努力量水平在2022年被判定为投入过度。渔获量占比达到56.89%的杂渔具50 kW以下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数据拟合的非剩余产量模型推测出当前资源量低于0.2 K的警戒线,种群处于恢复重建阶段。建议现阶段总可捕捞量(Total allowable catch,TAC)设定为1.72×10^(4) t。
关键词
鲻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分类号
P74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S937.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云
冯波
卢伙胜
陈林征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5期48-5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90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8。
文摘
随着限额捕捞制度的试点实施,标志我国进入全面有序管理渔业资源的新时期。根据2009年-2020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和Kobe图分析黄鳍马面鲀目前的资源利用状况。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的产量主要来自单拖,占总产量的79.06%。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43180.44~67001.86 t,平均为52424.72 t。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6年的产量超过了平均最大可持续产量,表明当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评估认为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设为34076.66 t。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资源捕捞的总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鳍马面鲀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分类号
P74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S937.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羽鳃鲐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吕健
王自灵
冯波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出处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90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8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S6201962)。
文摘
随着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从生产要素投入控制的模式向投入和产出控制并重的管理模式转变。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的产量主要来自于刺网、双拖和围网,分别占总产量的54.81%、20.72%和6.52%。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羽鳃鲐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0217.51~23517.33 t,平均为15588.63 t。2017年的产量超过了平均最大可持续产量,表示当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下调为1×10^4 t。本研究结果可为该鱼种的捕捞配额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羽鳃鲐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Keywords
Rastrelliger kanagurta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total allowable catch
分类号
P74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S937.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眼镜鱼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贺文珑
胡世森
孔令成
江珈敏
沈泽恩
王自灵
冯波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1期3-7,共5页
基金
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2013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90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8。
文摘
根据2008-2019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南海北部的眼镜鱼(Mene maculata)产量主要来自于灯光围网,占其总产量的93.38%。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围网作业功率在300 kW以上、功率在200~300 kW和功率在100~200 kW的CPUE数据进行了分析。模型计算出南海北部眼镜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51128.99~163139.34 t,平均为155298.09 t。依据处于优势地位的围网作业功率在200~300 kW的CPUE数据的模型评估认为,2019年发生了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总可捕量宜下调为3.6×10^(4)t。
关键词
眼镜鱼
南海北部
剩余产
量
模型
总可捕捞量
Keywords
Mene maculata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total allowable catch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4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S937.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鲻科鱼类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估
李政凯
王宇航
甘志宏
冯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北部黄鳍马面鲀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王云
冯波
卢伙胜
陈林征
《江西水产科技》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北部羽鳃鲐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吕健
王自灵
冯波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北部眼镜鱼资源利用状况研究
贺文珑
胡世森
孔令成
江珈敏
沈泽恩
王自灵
冯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