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2对转涡轮可调高压导叶流场及损失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雒伟伟 张磊 +1 位作者 王会社 徐建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调节高压导叶开度可以有效控制1+1/2对转涡轮流量,同时导叶的调节也伴随着一些附加损失的产生,为了使采用可调导叶获得的效益不被涡轮效率的下降抵消过多,有必要对可调导叶的流场及间隙流动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数值研究表明,当采用可... 调节高压导叶开度可以有效控制1+1/2对转涡轮流量,同时导叶的调节也伴随着一些附加损失的产生,为了使采用可调导叶获得的效益不被涡轮效率的下降抵消过多,有必要对可调导叶的流场及间隙流动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数值研究表明,当采用可调导叶端部加入间隙后,在上下两端壁附近会出现高损失区。间隙泄漏流除了进口端壁的来流之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叶片压力面的附面层,使得压力面出现明显的展向二次流。泄漏流的流量越大越容易形成泄漏涡,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的压差是泄漏涡形成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2对转涡轮 导叶可调 总压损失系数 泄漏涡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总压探针安装位置对压气机进口级出口流场及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金鑫 郑光华 +2 位作者 孟玉航 魏邦 余柯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2-609,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涡轴发动机压气机进口级出口流道中单点L型总压探针的测量精度以及探针对流场的影响,分析在巡航、最大连续、起飞3个典型工作状态下,探针测量结果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安装位置对探针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涡轴发动机压气机进口级出口流道中单点L型总压探针的测量精度以及探针对流场的影响,分析在巡航、最大连续、起飞3个典型工作状态下,探针测量结果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安装位置对探针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流量增加,探针的测量误差逐渐增加,当D/d为6.5时,探针总压相对测量误差最小,且测量误差与流量呈线性关系;相较于叶背,当安装位置在叶盆附近时,探针总压相对测量误差最大;当探针安装位置越靠近叶背,探针下游的总压损失系数下降速度越慢,探针在流向的影响范围更大;当安装位置在叶盆和叶背附近时,探针下游5~24 mm之间的速度均匀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进口级出口 探针 测量误差 速度均匀度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F级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全温全压试验研究
3
作者 隋永枫 臧鹏 +3 位作者 张宇明 彭志胜 傅燕妮 谷庭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8-1384,共7页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为5.4%;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为0.06,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03;燃烧室火焰筒壁面温度低于850℃;NO_(x)摩尔分数维持在1.9×10^(-5),CO和未燃碳氢(UHC)排放基本为0,燃烧效率维持在99.99%以上;压力脉动各特征频率对应幅值均低于3 kPa,表明燃烧室热声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室 总压损失系数 出口温度分布 壁面温度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液压集成块直角转弯流道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建军 陈进 +1 位作者 权凌霄 孔祥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83,共6页
为优化液压集成块流道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选择流道交连形式、直径、刀尖角伸出比为自变量,以总压损失系数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 Design(BBD)法设计了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以ANSYS FLUENT12.0软件为工具对集成块内... 为优化液压集成块流道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选择流道交连形式、直径、刀尖角伸出比为自变量,以总压损失系数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 Design(BBD)法设计了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以ANSYS FLUENT12.0软件为工具对集成块内部流道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BBD方法预测的总压损失系数与实际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不同速度工况下直角转弯流道最佳因素水平取值具有相似性。最优参数组合为交连形式b、流道直径14.64mm以及刀尖角伸出比67.53%,与最不利因素水平相比,总压损失下降11.15%,如采用圆弧过渡直角转弯流道,总压损失则可降低64.57%,这为集成块流道参数优化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块 响应面法 总压损失系数 最佳因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壁板振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坤 叶正寅 屈展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为了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壁板振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以改进后的JNAL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上游壁板和下游壁板施加强迫振动,研究振动幅值、频率、波长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对于本文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壁板振动对燃烧... 为了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壁板振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以改进后的JNAL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上游壁板和下游壁板施加强迫振动,研究振动幅值、频率、波长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对于本文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壁板振动对燃烧室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总压损失系数;(2)对于上游和下游壁板振动而言,振幅和波长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随振幅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40.52%和55.74%,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且波长较小时,燃烧室性能变化较敏感;(3)对于上游壁板振动而言,随频率的增加,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先略有下降,后单调增加,但是,对下游壁板振动而言,随频率的增加,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先增加后减小,且当振动频率与下游流场压力脉动的主频率接近时,壁板振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达到最大,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了75.42%和6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壁板振动 燃烧效率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条件下压气机非轴对称导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绪祥 马玉鹏 +2 位作者 杜娟 张敏 巴顿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5-413,共9页
在侧向蜗壳进气条件下,压气机导叶进口出现畸变区,使导叶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以及气流角在周向和径向上出现不均匀现象。对此进行导叶非轴对称改型设计,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进行参数寻优,以降低导叶气动损失同时获得更加均匀的出口气流... 在侧向蜗壳进气条件下,压气机导叶进口出现畸变区,使导叶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以及气流角在周向和径向上出现不均匀现象。对此进行导叶非轴对称改型设计,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进行参数寻优,以降低导叶气动损失同时获得更加均匀的出口气流角。改型结果显示:设计工况下气流攻角保持在-2°左右,较原型叶片有较大改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4.9%,出口气流角基本与均匀进气时相同。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解释了叶型损失降低的机理,对工作在相似环境的叶型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导叶 非轴对称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总压损失系数 气流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突扩扩压器压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小民 毛军逵 谈浩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短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短环燃烧室的总体性能 ,压力特性是扩压器性能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 ,探讨了短突扩扩压器前置扩压器进口马赫数、突扩角和突扩间隙等参数与压力损失间的变... 短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短环燃烧室的总体性能 ,压力特性是扩压器性能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 ,探讨了短突扩扩压器前置扩压器进口马赫数、突扩角和突扩间隙等参数与压力损失间的变化关系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在本研究的参数范围内 ,总压损失随进口马赫数的增大而变大 ;存在有最佳的内外环突扩角的组合 (βi=40~ 45°,βo=40~ 5 0°)及相对突扩间隙 (δ=1 .48~ 1 .9) ,使得总压损失系数 σ*最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相比 ,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最小总压损失系数所对应的各结构和流动参数的范围与试验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突扩扩 突扩角 马赫数 总压损失系数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进气参数对非对称涡轮非稳态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智慧 刘湘 王宏波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脉冲进气参数对非对称双通道涡轮(asymmetrical twin-scroll turbine,ATST)性能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脉冲进气条件下的ATST进行了非稳态数值计算,探究了进气脉冲频率和幅值对ATST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脉... 为了更好地了解脉冲进气参数对非对称双通道涡轮(asymmetrical twin-scroll turbine,ATST)性能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脉冲进气条件下的ATST进行了非稳态数值计算,探究了进气脉冲频率和幅值对ATST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脉冲频率和幅值对蜗壳出口参数、转子进口参数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频率不同使得涡轮性能参数发生了一定的相移,但是对其周期内的平均性能影响较小;脉冲幅值对ATST的瞬态和平均性能都有较大影响,较大脉冲幅值对应的平均流量参数和效率分别下降了5.69%和0.48%,且转子进口入射角和蜗壳出口总压损失系数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频率 脉冲幅值 非对称双通道涡轮 入射角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探针对压气机进口级流场及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光华 水飞 +2 位作者 胡金鑫 刘鑫 肖华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8-864,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涡轴发动机压气机进口级流道中2种不同类型的总压探针和总温探针的测量精度以及这两种探针对流场的影响,分析探针在巡航、最大连续、起飞3个典型工作状态下,探针结构以及安装位置对探针测量结果的影响。研...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涡轴发动机压气机进口级流道中2种不同类型的总压探针和总温探针的测量精度以及这两种探针对流场的影响,分析探针在巡航、最大连续、起飞3个典型工作状态下,探针结构以及安装位置对探针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进口流量越大,探针的测量误差越大;相较于总温探针,总压探针测量准确度受流量的影响更大;速度均匀度受发动机工况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插入的探针结构有关;越靠近支板的总压探针,测量误差越大;探针安装位置对出口处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进口级 探针 温探针 测量误差 速度均匀度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CA翼型的燃气轮机排气扩压器支撑保护罩气动外形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斌 隋永枫 +2 位作者 辛小鹏 蓝吉兵 初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0-495,共6页
针对某型号燃气轮机径向排气扩压器支撑保护罩气动特性问题,基于保护罩原气动型线,结合NACA翼型对其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两种新的气动外形。采用稳态和瞬态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配有10%、50%、90%这3种不同支撑保护罩的排气扩压器径向... 针对某型号燃气轮机径向排气扩压器支撑保护罩气动特性问题,基于保护罩原气动型线,结合NACA翼型对其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两种新的气动外形。采用稳态和瞬态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配有10%、50%、90%这3种不同支撑保护罩的排气扩压器径向高度横截面的马赫数分布,支撑保护罩下游的总压损失系数,排气扩压器的静压分布、静压恢复系、通道涡、出口静熵以及透平末级静叶、动叶尾迹对排气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的影响。稳态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的两种支撑保护罩气动外形延迟了保护罩表面气流分离,其下游总压损失系数降低,排气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有明显提升;瞬态研究结果表明:透平末级静叶和动叶尾迹对径向排气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扩 支撑保护罩 总压损失系数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叶尖间隙形状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成烽 张国臣 +2 位作者 徐志晖 孙丹 刘鹏程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4,共9页
为研究转子不同叶尖间隙形状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分别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优化,并利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优化后,压气机性能有较大提高,... 为研究转子不同叶尖间隙形状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分别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优化,并利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优化后,压气机性能有较大提高,改型后0.204-0.408的各类间隙压气机性能优于0.408-0.204间隙的。相比较平行间隙PTC 0.204-0.204,渐变式TTC0.204-0.408和阶梯式STC 0.204-0.408的失速裕度分别提高1.12%和1.61%,峰值效率基本不变,同时近失速工况下的总压比和效率也略有提高。叶尖泄漏涡得到抑制,间隙处的流体低速区明显减小,流动损失减小,流场得到较大改善。转子通道的总压比在85%叶高处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1%和3.13%。阶梯式叶尖间隙压气机的静子通道40%叶高处总压损失系数减小达75.4%。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改型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压气机性能,且阶梯式叶尖间隙比渐变式的对压气机性能提高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间隙 叶尖泄漏流 转子 失速裕度 间隙形状 总压损失系数 跨声速轴流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典型级静叶栅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张春梅 张成义 杜连秀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8-440,460,共4页
以某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的典型级静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制造模化比为1.0的扇形叶栅试验件,在亚音速环形叶栅风洞中进行气动特性试验,考察其在不同冲角条件下的气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在叶高方向逐渐变小,径向上... 以某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的典型级静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制造模化比为1.0的扇形叶栅试验件,在亚音速环形叶栅风洞中进行气动特性试验,考察其在不同冲角条件下的气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在叶高方向逐渐变小,径向上同一高度截面,总压损失系数随冲角增加而变大;扩压因子沿叶高逐渐增加,在相同叶高位置,随着冲角由负值向正值增加,扩压因子增大,且一定范围区域的扩压因子超过叶栅许用负荷极限值0.6,存在附面层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压损失系数 扇形叶栅 气动特性 因子 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分离器结构优化对吞雨性能改进研究
13
作者 杨群杰 林阿强 +2 位作者 王家友 马佳乐 刘高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5-1313,共9页
本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粒子追踪模型对某型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进行试验并完成了对粒子分离器结构的优化,研究并揭示了粒子分离器结构参数对其分离效果和吞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 本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粒子追踪模型对某型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进行试验并完成了对粒子分离器结构的优化,研究并揭示了粒子分离器结构参数对其分离效果和吞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干工况条件下,与原型相比,优化后的模型扫气比降低4.3%,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03%;在吞雨工况下,相比于原型,优化后的模型扫气比降低0.97%,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039%,分离效率提高5.5%。本次结构优化基本达到了粒子分离器低总压损失高分离效率的优化要求,并且对粒子分离器吞雨性能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轴发动机 粒子分离器 正交试验设计 优化设计 吞雨 扫气比 总压损失系数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级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数值研究
14
作者 何振鹏 杨成全 +3 位作者 黎柏春 姚连峥 赵福星 蔡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减小横向压差具有重要作用,在动叶轮毂鞍点处进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比在通道内造型效果更好;涡轮动叶下端壁不同区间造型可有效降低涡轮动叶通道内的二次流流动损失,使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可有效地减小动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0.1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非轴对称端壁 造型方法 总压损失系数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优化方法的涡轮过渡流道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金广 吴虎 +1 位作者 杨鹏 毛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优化涡轮过渡流道的气动性能,以期提高发动机的整体经济性能,采用二维通流法与单纯性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发动机涡轮过渡流道进行了二维优化。优化后过渡流道出口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4%,流道扩压能力增加了40.4%,同时过渡... 为优化涡轮过渡流道的气动性能,以期提高发动机的整体经济性能,采用二维通流法与单纯性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发动机涡轮过渡流道进行了二维优化。优化后过渡流道出口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4%,流道扩压能力增加了40.4%,同时过渡流道出口气流均匀性也得到很大幅度的改善。使用CFD技术对初始流道和优化后流道性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分析比较了过渡流道与整流支板的三维流场分布,从而验证了二维计算与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过渡流道 二维优化 数值模拟 总压损失系数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数组合对三级旋流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自强 何小民 +3 位作者 丁国玉 李明玉 江平 黄卫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9-1915,共7页
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旋流数组合方案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试验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的三级旋流器,测量了内级、中间级和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0.6,1.0,1.4(方案A)和1.4,1.0,0.6(方案B)两旋流数... 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旋流数组合方案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试验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的三级旋流器,测量了内级、中间级和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0.6,1.0,1.4(方案A)和1.4,1.0,0.6(方案B)两旋流数方案旋流流场。同时测试了不同来流雷诺数条件下两方案三级旋流器总压损失。试验结果表明:两旋流数组合方案均能形成较明显的中心回流区,方案B中心回流区较方案A"饱满",方案B中心回流区回流速度大;进口雷诺数对旋流器流场中心回流区长度、尺寸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进口雷诺数条件下,方案A总压损失系数较方案B约大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数组合 中心回流区 三级旋流器 雷诺数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zier曲线的端壁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那振喆 刘波 +1 位作者 赵刚剑 史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4-631,共8页
为探索端壁造型提高涡轮导叶气动性能及改善其流场的潜力,了解端壁造型对高压涡轮级性能的影响,根据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Bezier曲线与三角函数曲线相结合的新型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设计方法,并以一级高压涡轮导... 为探索端壁造型提高涡轮导叶气动性能及改善其流场的潜力,了解端壁造型对高压涡轮级性能的影响,根据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Bezier曲线与三角函数曲线相结合的新型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设计方法,并以一级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幅值的取值,对其下端壁进行了6种不同的端壁造型设计。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造型前后的涡轮导叶在级环境下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及分析表明:合理地进行端壁造型可以有效地减小涡轮导叶通道内的流动损失,并且,在应用该设计方法对涡轮导叶下端壁进行端壁造型时,幅值的取值存在一个最佳值6mm,即10%叶高,此时导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0.94%。然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也影响了导叶与动叶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导致高压涡轮级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向叶片 非轴对称端壁 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坤 叶正寅 屈展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70-2277,共8页
为了研究气动弹性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基于模态方法对不同厚度的二维进气道薄壁结构进行气动弹性分析。首先,对DLR中GK01二维进气道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以此模型为研究对... 为了研究气动弹性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基于模态方法对不同厚度的二维进气道薄壁结构进行气动弹性分析。首先,对DLR中GK01二维进气道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时域内,对不同厚度的二维进气道薄壁结构进行气动弹性分析,其中二维进气道的模态数据从三维模态数据中提取。计算结果表明:(1)随薄壁结构厚度的增加,进气道的气动弹性特性由发散变为收敛,由于结构的固有频率比较接近,广义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历程表现出"拍"效应;(2)即使是较小幅度的振动,也会对进气道性能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对于本文模型,其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和压升比的最大变化幅度分别达到14.34%,25.07%和110.37%。因此,设计进气道结构时,应考虑气动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 气动弹性 流量系数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涡轮级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祥军 吕水燕 +1 位作者 刘思永 王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8-220,共3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变循环发动机的高压跨声速涡轮级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使用混合平面法实现涡轮级动、静三维流场联算,计算中分别采用两个典型的双方程模型RNG 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变循环发动机的高压跨声速涡轮级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使用混合平面法实现涡轮级动、静三维流场联算,计算中分别采用两个典型的双方程模型RNG 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分离流计算和带二次流的复杂流动计算中,Realizable k-ε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精细一些。同时分析了其内部流场以及通道内总压损失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叶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涡轮级 三维流场 湍流模型 总压损失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方法提高涡轮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刚剑 刘波 +1 位作者 那振喆 曹志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为提高非轴对称端壁控制端壁处二次流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涡轮性能,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方法,并以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端壁参数化、三维N-S方程流场求解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非轴对称... 为提高非轴对称端壁控制端壁处二次流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涡轮性能,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方法,并以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端壁参数化、三维N-S方程流场求解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非轴对称端壁优化,分析了优化后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导叶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非轴对称端壁改善了涡轮导叶的流场,延迟了通道涡的生成和发展,削弱了角涡的强度,降低了导叶通道内的流动损失,涡轮导叶出口处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3.724%。此外,非轴对称下端壁造型对高压涡轮导叶上半叶高流场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非轴对称端壁 优化设计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