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我国的总供求矛盾
1
作者 谢芳 《金融经济学研究》 1999年第1期72-73,共2页
总供求关系有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是否平衡,二是结构是否对称,三是是否存在灵活的应变机制。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
关键词 总供求 供给结构 需求结构 应变机制 国有大中型企业 非国有经济 适应需求 房地产 市场化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总供求政策的基本目标
2
作者 郭克莎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6期10-11,共2页
从改革开放以来,总供求的波动过程和总供求政策的变动特点,我们即可发现我国总供求政策的不成熟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 总供求 基本目标 需求不足 潜在供给 变动特点 波动过程 如何借鉴 总供求失衡 适度目标 供给管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总供求对比关系的探讨
3
作者 潘启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S1期18-20,87,共4页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平衡的。那么,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讲,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好,还是略大于总供给好,抑或先实现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尔后实现总需求略小于总给供为好?这对国民经济能否长...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平衡的。那么,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讲,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好,还是略大于总供给好,抑或先实现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尔后实现总需求略小于总给供为好?这对国民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对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极大。本文将根据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并结合改革十年来的有关历史资料,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与需求 社会需求 对比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总供求 宏观经济管理 我国社会 国民经济 有计划商品经济 全民所有制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力争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4
作者 柳泽伟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7期294-304,共11页
1992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的增幅,还是投资增幅,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活跃程度,都达到了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1992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的增幅,还是投资增幅,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活跃程度,都达到了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需要在今后加以认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总供求 经济发展过程 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外市场 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 平衡力 工业增长 高速增长 发展第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刘国光 《经济研究参考》 1998年第65期11-12,共2页
最近一段时期,在社会商品总供求关系上,面临着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表现为有些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增多,一些生产能力多余而开不了工,等等。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以便找出解决途径,在社会上的讨论中频频出现和使用“需求不足”、“... 最近一段时期,在社会商品总供求关系上,面临着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表现为有些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增多,一些生产能力多余而开不了工,等等。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以便找出解决途径,在社会上的讨论中频频出现和使用“需求不足”、“生产过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求状况 总供求关系 库存积压 生产能力 需求不足 生产过剩 商品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城镇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华 陈亚琦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发现新型城镇化能够释放有效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能力,并产生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化... 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发现新型城镇化能够释放有效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能力,并产生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化和服务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结合,重视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主导的内生发展路径;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推动人口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等收入陷阱” 总供求 产业化 服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宏观调控必须转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 《经济前沿》 2008年第1期4-9,共6页
宏观调控必须转轨了。这里所说的转轨,是指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一,是总供求的格局与以前不同了;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二,是调控对象不同了;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三,是宏观调控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最后,宏观调控思维与... 宏观调控必须转轨了。这里所说的转轨,是指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一,是总供求的格局与以前不同了;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二,是调控对象不同了;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三,是宏观调控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最后,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还应包括方法的转轨。由于决定短期经济波动因素与决定长期趋势的因素密不可分,要想提高短期的宏观调控效率,就必须加强对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总供求格局 调控对象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8
作者 周升业 季冬生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19,共2页
1978年以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85,1979—1989年该相关系数已达0.99。它反映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日益增强,提醒人们注意,国际收支已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一个不容... 1978年以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85,1979—1989年该相关系数已达0.99。它反映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日益增强,提醒人们注意,国际收支已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社会总供求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问题,也是其主要标志之一。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社会总供求 国民收入 外汇储备 相关系数 进出口 商品供应 国民经济影响 对外经济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格局:机会、挑战与未来
9
作者 刘迎秋 《经济研究参考》 1995年第24期17-29,共13页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理论范畴。经济发展所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结构变动和部门间的关系,而经济增长在本质上却是“一个部门过程”。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强调的...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理论范畴。经济发展所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结构变动和部门间的关系,而经济增长在本质上却是“一个部门过程”。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活动总体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强调的则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发展速度的快慢。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经济增长 格局 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 重工业 资本深化 就业比重 总供求 钱纳里 轻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判断及预测——1992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及1993年预测
10
作者 秦海 《经济研究参考》 1993年第9期17-26,共10页
1992年以来,以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形势分界点,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在上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是: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社会总供求平衡状态良好;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分析 预测 中央政治局 社会总供求 改革开放 高速增长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张立群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84期28-35,共8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经历了4次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依据平减指数的变化),时间分别是1979年~1982年;1982年~1986年;19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经历了4次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依据平减指数的变化),时间分别是1979年~1982年;1982年~1986年;1986年~1990年;1990年~1996年。时间长度依次是4年、5年、5年、7年。各期间内物价指数(零售物价)的高、低水平差异依次为4.1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16.4个百分点和19.6个百分点。各期间的年均物价指数(零售物价)依次为103.1、104.7、111.2、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增长 关系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物价指数 金融货币政策 社会总供求 社会需求 波动幅度 需求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着力提高运行质量——1996年经济形势及1997年展望
12
作者 万东华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I9期12-16,共5页
一、关于1996年的经济形势 根据头8个月经济运行结果的分析,1996年国民经济将大体呈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涨势得到较好控制、社会总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宏观经济环境明显改善,微观困难有所缓解”的格局。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关于1996年的经济形势 根据头8个月经济运行结果的分析,1996年国民经济将大体呈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涨势得到较好控制、社会总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宏观经济环境明显改善,微观困难有所缓解”的格局。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形势 运行质量 较快增长 基本平衡 居民消费价格 主要农产品 物价调控 市场物价 社会总供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制度建设,促进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13
作者 张冰子 《金融经济》 2014年第4期17-17,共1页
尽管从总供求上看压力不大,但保持经济适度、稳定增长以确保就业稳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就业领域还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 制度建设 就业质量 稳定增长 就业领域 总供求 保就业 压力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汇制下如何强化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调控初探
14
作者 陆明秀 许哲华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0-61,共2页
新汇制下如何强化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调控初探陆明秀,许哲华1994年,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的政策措施,国家总体经济金融形势好转,人民币汇率稳... 新汇制下如何强化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调控初探陆明秀,许哲华1994年,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的政策措施,国家总体经济金融形势好转,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外汇占款 新汇制 货币调控 国家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汇率 社会总供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治理整顿中利率政策的选择
15
作者 陈传新 刘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S3期40-43,共4页
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本来具有一定调节总供求及产业结构的作用,但却没有能够在治理整顿中发挥出来。尽快调整利率体制不仅能促进治理整顿工作的开展,而且对我国财政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利率理论的... 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本来具有一定调节总供求及产业结构的作用,但却没有能够在治理整顿中发挥出来。尽快调整利率体制不仅能促进治理整顿工作的开展,而且对我国财政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利率理论的再认识,通过对近年来利率体制改革的反思,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双重浮动利率机制,实行高利率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整顿 利率政策 利率体制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利率理论 利率机制 浮动利率 总供求 产业结构 经济杠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半年市场物价形势的分析及全年物价运行态势的展望
16
作者 刘文 张旭宏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5期1202-1212,共11页
今年以来,全国人民在小平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鼓舞下,掀起了一个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整个国民经济由稳步回升转入较快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转旺,有效供给增加,社会总供求依然保持基本平衡的格... 今年以来,全国人民在小平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鼓舞下,掀起了一个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整个国民经济由稳步回升转入较快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转旺,有效供给增加,社会总供求依然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宏观调控必须有所加强。特别要密切注视市场与物价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物价 物价运行 发展态势 物价上涨 社会总供求 重要讲话 新高潮 产品价格 国民经济 上半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结构矛盾
17
作者 陈东琪 《经济研究参考》 2000年第45期7-7,共1页
近几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总供求矛盾很显著,其特征是需求不足。但是,从深层来观察,主要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农业和一般工业制造品等“私人物品”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国防安全和公共设施等在内的“... 近几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总供求矛盾很显著,其特征是需求不足。但是,从深层来观察,主要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农业和一般工业制造品等“私人物品”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国防安全和公共设施等在内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矛盾 中国经济生活 主要矛盾 需求不足 产权配置 总供求 “公共物品” 国有 国防安全 私人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预算制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继华 应亚珍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现代预算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预算运行的规范化而建立的.它是现代政府制定的预算行为规则.它对加强预算管理,理顺预算分配关系,促进国家预算职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现代预算制度的目标现代预算制度最... 现代预算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预算运行的规范化而建立的.它是现代政府制定的预算行为规则.它对加强预算管理,理顺预算分配关系,促进国家预算职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现代预算制度的目标现代预算制度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政府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并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符合政府宏观意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具体目标:1.保证社会总供求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是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应实现的目标.它是预算运行的出发方及活动准则.预算收支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保证.预算收支平衡意味着政府投资、公共消费及转移支付都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如何利用预算手段,在筹集和运用资金的规模、范围、方向等方面来调控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现代预算制度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预算 市场经济条件 预算收支平衡 预算管理 社会总供求平衡 社会经济 预算分配 国家预算 复式预算制度 预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从四个方面建立市场调控新制度
19
作者 《南方农村》 1995年第1期33-33,共1页
李永升在95年1月21日《广州日报》报导:我国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起市场调控制度,抓好对糖、棉、油、粮、菜、化肥、钢材、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调控。 建立市场调控新制度,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中央... 李永升在95年1月21日《广州日报》报导:我国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起市场调控制度,抓好对糖、棉、油、粮、菜、化肥、钢材、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调控。 建立市场调控新制度,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是调控社会总供求,调控带有全局性的市场问题;地方储备主要对本地区市场运行进行调控,保持本地市场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控 社会总供求 《广州日报》 重要商品 成品油 储备制度 市场问题 市场运行 生产资料的生产 风险基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全国经济杠杆理论讨论会主要论点简介
20
作者 姜维壮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4期88-93,共6页
第二次全国经济杠杆理论讨论会,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市怀柔县召开。来自中央有关部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部分高等院校的理论工作者、教学工作者,以及一些省市财政厅(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出席了这次讨论会。讨论会的... 第二次全国经济杠杆理论讨论会,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市怀柔县召开。来自中央有关部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部分高等院校的理论工作者、教学工作者,以及一些省市财政厅(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出席了这次讨论会。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以党的十三大报告为依据,以“二稳一平”(稳定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杠杆 主要论点 理论讨论 总供求平衡 价格杠杆 货币流通速度 信贷杠杆 所得税 通货膨胀 配合与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