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旨趣
1
作者
徐广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总体性教学认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辩证看待教学,是对绝对化、片面化教学认识的超越,为正确处理核心素养时代下学科知识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其内涵体现为历史的总体性、主体的总体性和具体的总体性,并通过知识结构化、学生培...
总体性教学认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辩证看待教学,是对绝对化、片面化教学认识的超越,为正确处理核心素养时代下学科知识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其内涵体现为历史的总体性、主体的总体性和具体的总体性,并通过知识结构化、学生培养素养导向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予以表征。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在于脱离二元论的片面认识,以动态统一的思维看待知识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主体认知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知识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还原知识的演进过程。据此,教育者必须将总体性教学认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永恒追求,以历史为导引,辩证理解知识本位;以现实为基础,理性看待学生主体;以实践为落脚点,打通知识与经验的转化通道,以此弥补当前教学认识的不足,破除教学认识的教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
性教学
认识
知识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体认识发展过程、特点与教育过程——关于教育过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2
作者
柳海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85-90,共6页
长期以来,教育学在谈及教育过程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时,一直借用列宁和毛泽东对人类总体认识发展一般过程的论述作为其哲学基础。但因两种认识间毕竞有所区别,因此有关过程的确切哲学基础问题实际一直未能解决。其实,早在列宁之前恩格...
长期以来,教育学在谈及教育过程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时,一直借用列宁和毛泽东对人类总体认识发展一般过程的论述作为其哲学基础。但因两种认识间毕竞有所区别,因此有关过程的确切哲学基础问题实际一直未能解决。其实,早在列宁之前恩格斯就曾对个体认识有过独到的研究。本文认为,既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一种个体认识,那么,其哲学基础就理应建立在恩格斯关于个体认识发展的历史研究和理论建树上。为此,本文从人类总体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入手,着重论述了恩格断关于个体认识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伟大思想,最后由此而逻辑地推演出教育过程“三为主”的客观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认识
教育过程
哲学基础
总体认识
发展过程
认识
过程
皮亚杰
教育学
学生个体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个体认识的发生
3
作者
胡敏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16-20,共5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循着两大基本趋向进行的。其一是由客体认识论朝主体认识论发展;其二是由总体认识论向分支认识论发展。关于后一种发展趋向,我们可以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自然认识论、社会认...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循着两大基本趋向进行的。其一是由客体认识论朝主体认识论发展;其二是由总体认识论向分支认识论发展。关于后一种发展趋向,我们可以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和精神认识论;我们也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人类认识论、群体认识论和个体认识论。总体认识论和这些分支认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总体认识论分支的个体认识论,不是研究人类如何去认识个别客体,而是研究个人主体如何去认识外界客体,也就是说个体认识论中的个体一词不是指客体,而是指书体。个体认识论就是以个人主体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自我意识
个体
认识
论
认识
主体
总体认识
认识
结构
有意识
儿童
皮亚杰
精神
认识
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科学是一门总体人学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晓榕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认为,历史科学产生的主要理论背景,是传统历史学和近代哲学作为总体认识工具的破产;历史科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和实践的人;现代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是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要求从历史的现实过程中去把握人的发展,从本质上去认识历史生成...
本文认为,历史科学产生的主要理论背景,是传统历史学和近代哲学作为总体认识工具的破产;历史科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和实践的人;现代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是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要求从历史的现实过程中去把握人的发展,从本质上去认识历史生成中的人,其基本任务就是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历史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和共性,揭示隐蔽在历史表象背后的人类活动因果性联系;历史科学的基本功能就是综合,即要求对于人类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成果进行理论上的综合,以达到对于人的总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传统历史学
历史学家
总体
人
近代哲学
世界历史
科学方法
基本任务
总体认识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区企业文化认识论
5
作者
刘芳华
《产经评论》
1995年第3期61-63,共3页
站在20世纪之末和21世纪之初的交汇点上,观照经济特区的企业文化,人们不难发现这一精神的宠神已飞临经济腾飞再腾飞的特区大小企业,创造出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这,便是我们对特区企业文化的总体认识。要认识特区的企业文化,我们不应忘...
站在20世纪之末和21世纪之初的交汇点上,观照经济特区的企业文化,人们不难发现这一精神的宠神已飞临经济腾飞再腾飞的特区大小企业,创造出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这,便是我们对特区企业文化的总体认识。要认识特区的企业文化,我们不应忘记人们对文化的概略认识: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企业文化
经济特区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
企业形象
相适应
世纪之初
总体认识
文化核心
企业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我国的人口质量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玉祥
《生态经济》
1989年第5期33-37,40,共6页
人口质量也就是人口素质,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反映着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一、概论 1989年我国人口超过11亿,1988年末比上年年末增加1541万,若以此推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势必突破13亿...
人口质量也就是人口素质,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反映着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一、概论 1989年我国人口超过11亿,1988年末比上年年末增加1541万,若以此推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势必突破13亿。预计在下个世纪前40年内,我国人口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教育欠发达,近40年内多次折腾,发展相对缓慢,我国人口质量却不是很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土面积、全国人口数量的地位很不相称,经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质量
少数民族
身体素质
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
文化程度
总体认识
下个世纪
科学文化素质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浅探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国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90-96,共7页
让·皮亚杰(Jean Piagef)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在生物、心理、数学、逻辑、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新颖的宏大体系。尤其是作为这一理论体系核心部分的“图式”...
让·皮亚杰(Jean Piagef)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在生物、心理、数学、逻辑、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新颖的宏大体系。尤其是作为这一理论体系核心部分的“图式”学说,更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令世人侧目。本文不准备全面涉及他的发生认识论,只就其中的“图式”学说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学说
皮亚杰
浅探
个体
认识
论
客体
认识
论研究
图式说
发生
认识
论
科学思维
总体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新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2-20,共9页
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尽管史学与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史学更多地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文化却反映着一定时代的人对自己创造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拟从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认识入手,从...
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尽管史学与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史学更多地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文化却反映着一定时代的人对自己创造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拟从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认识入手,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司马迁作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董仲舒
代表人物
中华民族
文化发展
总体认识
儒家思想
学术思想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
9
作者
郭明奇
《经济问题》
1986年第5期19-22,6,共5页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运用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在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信贷在国民经济宏观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几年来,由于对信用调节缺乏总...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运用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在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信贷在国民经济宏观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几年来,由于对信用调节缺乏总体认识,往往侧重于从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在理论上出现了许多争论(如存贷款关系问题的争论、货币刺激力问题的争论等等),在实践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信贷失控、货币流通量偏多,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不力等。因此,有必要从总体上对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如果把银行的信贷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有以下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
宏观调节
经济体制改革
信用调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系统
社会主义
经济手段
总体认识
作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资源开发原理》出版发行
10
作者
彭海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89年第1期72-72,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和生态学者牛文元研究员撰著的《自然资源开发原理》一书已出版发行.本书立意新颖、结构严谨,作者从对自然资源总体认识上,把"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环境效应"视为一个环圈,把"自然资源——人地...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和生态学者牛文元研究员撰著的《自然资源开发原理》一书已出版发行.本书立意新颖、结构严谨,作者从对自然资源总体认识上,把"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环境效应"视为一个环圈,把"自然资源——人地关系——区域发展"联成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原理
结构严谨
中国科学院
资源系统
总体认识
出版发行
人地关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11
作者
沙青
《河北学刊》
198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不同于传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虽然后者对思维的抽象也是必要的。普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客观对象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根据的。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不同于传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虽然后者对思维的抽象也是必要的。普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客观对象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根据的。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带有孤立性;而综合则是在思维中将部分组合为整体,带有机械性。而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客观对象的对立统一关系为根据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哲学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与综合
辩证思维
总体
概念
矛盾系统
矛盾因素
延安
客观对象
分折
总体认识
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再生产科学”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余盛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一、马克思提出的两种概念马克思认为:“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在这里,“最初生产科学”显然是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再生产...
一、马克思提出的两种概念马克思认为:“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在这里,“最初生产科学”显然是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再生产科学”显然是指人类的教学活动。这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別的两种概念。马克思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活动对於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任何社会历史阶段,都需要将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一代的认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再生产科学就是指学习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一切教学活动,甚至包括了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学
认识
结构
教学活动
学生
总体认识
教材
再生
马克思
学习
结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教育观
13
作者
毕传淑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8-50,共3页
所谓企业教育观,是指符合企业特点,职工思想特点,在职工教育上的总体认识,它有别于学生、军人、个体经营者等职业的教育规律。笔者认为,企业教育观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关于价值观教育上的问题,即我党坚持的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关...
所谓企业教育观,是指符合企业特点,职工思想特点,在职工教育上的总体认识,它有别于学生、军人、个体经营者等职业的教育规律。笔者认为,企业教育观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关于价值观教育上的问题,即我党坚持的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关于现实利益矛盾冲突的问题;三是关于企业未来与人才教育的问题。这3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此,形成3点认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观
思想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价值取向
企业教育
社会价值观
企业特点
总体认识
职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不全之全的艺术形态特征
14
作者
陈宏在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不全之全,是王朝闻提出的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著名艺术论題,是他从解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題出发,在观察和研究了大量艺术现象和艺术史材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对艺术形态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一些基本原...
不全之全,是王朝闻提出的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著名艺术论題,是他从解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題出发,在观察和研究了大量艺术现象和艺术史材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对艺术形态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遵照这些原则,应当是能够妥善地解决好这一关系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又不尽如此。象艺术具有怎样的形态或基本面貌;如何概括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艺术形态为什么值得存在等等,这类问題都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态
艺术反映
形态特征
王朝闻
生活
总体认识
艺术家
基本特征
美学意义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5
作者
王珏
杨宇
赵文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4-38,共5页
我们正在进行多卷本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的研究和编写。有必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任何科学史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任务和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
我们正在进行多卷本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的研究和编写。有必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任何科学史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任务和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本来是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作为政治经济学史,社会主义部分是它的相对独立的分支,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又是一般中的个别。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政治经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问题,也不是探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一般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而是探讨在中国这块土壤上产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对象
理论问题
科学史研究
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
相对独立
发展变化
研究方法
总体认识
基本估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旨趣
1
作者
徐广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文摘
总体性教学认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辩证看待教学,是对绝对化、片面化教学认识的超越,为正确处理核心素养时代下学科知识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其内涵体现为历史的总体性、主体的总体性和具体的总体性,并通过知识结构化、学生培养素养导向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予以表征。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在于脱离二元论的片面认识,以动态统一的思维看待知识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主体认知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知识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还原知识的演进过程。据此,教育者必须将总体性教学认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永恒追求,以历史为导引,辩证理解知识本位;以现实为基础,理性看待学生主体;以实践为落脚点,打通知识与经验的转化通道,以此弥补当前教学认识的不足,破除教学认识的教条化。
关键词
总体
性教学
认识
知识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
Keywords
general teaching cognition
knowledge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process
core literacy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体认识发展过程、特点与教育过程——关于教育过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2
作者
柳海民
机构
东北师大教育系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85-90,共6页
文摘
长期以来,教育学在谈及教育过程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时,一直借用列宁和毛泽东对人类总体认识发展一般过程的论述作为其哲学基础。但因两种认识间毕竞有所区别,因此有关过程的确切哲学基础问题实际一直未能解决。其实,早在列宁之前恩格斯就曾对个体认识有过独到的研究。本文认为,既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一种个体认识,那么,其哲学基础就理应建立在恩格斯关于个体认识发展的历史研究和理论建树上。为此,本文从人类总体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入手,着重论述了恩格断关于个体认识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伟大思想,最后由此而逻辑地推演出教育过程“三为主”的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
个体
认识
教育过程
哲学基础
总体认识
发展过程
认识
过程
皮亚杰
教育学
学生个体
中学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个体认识的发生
3
作者
胡敏中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16-20,共5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循着两大基本趋向进行的。其一是由客体认识论朝主体认识论发展;其二是由总体认识论向分支认识论发展。关于后一种发展趋向,我们可以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和精神认识论;我们也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人类认识论、群体认识论和个体认识论。总体认识论和这些分支认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总体认识论分支的个体认识论,不是研究人类如何去认识个别客体,而是研究个人主体如何去认识外界客体,也就是说个体认识论中的个体一词不是指客体,而是指书体。个体认识论就是以个人主体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的。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自我意识
个体
认识
论
认识
主体
总体认识
认识
结构
有意识
儿童
皮亚杰
精神
认识
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科学是一门总体人学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晓榕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历史科学产生的主要理论背景,是传统历史学和近代哲学作为总体认识工具的破产;历史科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和实践的人;现代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是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要求从历史的现实过程中去把握人的发展,从本质上去认识历史生成中的人,其基本任务就是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历史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和共性,揭示隐蔽在历史表象背后的人类活动因果性联系;历史科学的基本功能就是综合,即要求对于人类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成果进行理论上的综合,以达到对于人的总体认识。
关键词
历史科学
传统历史学
历史学家
总体
人
近代哲学
世界历史
科学方法
基本任务
总体认识
人类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区企业文化认识论
5
作者
刘芳华
出处
《产经评论》
1995年第3期61-63,共3页
文摘
站在20世纪之末和21世纪之初的交汇点上,观照经济特区的企业文化,人们不难发现这一精神的宠神已飞临经济腾飞再腾飞的特区大小企业,创造出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这,便是我们对特区企业文化的总体认识。要认识特区的企业文化,我们不应忘记人们对文化的概略认识: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关键词
西方企业文化
经济特区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
企业形象
相适应
世纪之初
总体认识
文化核心
企业价值观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我国的人口质量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玉祥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出处
《生态经济》
1989年第5期33-37,40,共6页
文摘
人口质量也就是人口素质,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反映着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一、概论 1989年我国人口超过11亿,1988年末比上年年末增加1541万,若以此推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势必突破13亿。预计在下个世纪前40年内,我国人口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教育欠发达,近40年内多次折腾,发展相对缓慢,我国人口质量却不是很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土面积、全国人口数量的地位很不相称,经济、文化。
关键词
人口质量
少数民族
身体素质
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
文化程度
总体认识
下个世纪
科学文化素质
生产力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浅探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国福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90-96,共7页
文摘
让·皮亚杰(Jean Piagef)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在生物、心理、数学、逻辑、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新颖的宏大体系。尤其是作为这一理论体系核心部分的“图式”学说,更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令世人侧目。本文不准备全面涉及他的发生认识论,只就其中的“图式”学说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
关键词
图式学说
皮亚杰
浅探
个体
认识
论
客体
认识
论研究
图式说
发生
认识
论
科学思维
总体认识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新亚
机构
陕西师大历史系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2-20,共9页
文摘
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尽管史学与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内容,但史学更多地偏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文化却反映着一定时代的人对自己创造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拟从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认识入手,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司马迁作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的地位。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董仲舒
代表人物
中华民族
文化发展
总体认识
儒家思想
学术思想
吕氏春秋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
9
作者
郭明奇
机构
山西财经学院
出处
《经济问题》
1986年第5期19-22,6,共5页
文摘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运用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在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信贷在国民经济宏观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几年来,由于对信用调节缺乏总体认识,往往侧重于从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在理论上出现了许多争论(如存贷款关系问题的争论、货币刺激力问题的争论等等),在实践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信贷失控、货币流通量偏多,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不力等。因此,有必要从总体上对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如果把银行的信贷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有以下作用过程:
关键词
银行信贷
宏观调节
经济体制改革
信用调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系统
社会主义
经济手段
总体认识
作用过程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资源开发原理》出版发行
10
作者
彭海昀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89年第1期72-72,共1页
文摘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和生态学者牛文元研究员撰著的《自然资源开发原理》一书已出版发行.本书立意新颖、结构严谨,作者从对自然资源总体认识上,把"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环境效应"视为一个环圈,把"自然资源——人地关系——区域发展"联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原理
结构严谨
中国科学院
资源系统
总体认识
出版发行
人地关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分类号
X2,C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11
作者
沙青
出处
《河北学刊》
198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文摘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不同于传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虽然后者对思维的抽象也是必要的。普通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客观对象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根据的。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带有孤立性;而综合则是在思维中将部分组合为整体,带有机械性。而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客观对象的对立统一关系为根据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哲学笔记》
关键词
分析与综合
辩证思维
总体
概念
矛盾系统
矛盾因素
延安
客观对象
分折
总体认识
相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再生产科学”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余盛泽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文摘
一、马克思提出的两种概念马克思认为:“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在这里,“最初生产科学”显然是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再生产科学”显然是指人类的教学活动。这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別的两种概念。马克思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活动对於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任何社会历史阶段,都需要将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一代的认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再生产科学就是指学习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一切教学活动,甚至包括了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关键词
产科学
认识
结构
教学活动
学生
总体认识
教材
再生
马克思
学习
结构转化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教育观
13
作者
毕传淑
机构
武钢第二炼钢厂党委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8-50,共3页
文摘
所谓企业教育观,是指符合企业特点,职工思想特点,在职工教育上的总体认识,它有别于学生、军人、个体经营者等职业的教育规律。笔者认为,企业教育观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关于价值观教育上的问题,即我党坚持的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关于现实利益矛盾冲突的问题;三是关于企业未来与人才教育的问题。这3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此,形成3点认识:一。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观
思想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价值取向
企业教育
社会价值观
企业特点
总体认识
职工教育
分类号
G726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不全之全的艺术形态特征
14
作者
陈宏在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6-103,共8页
文摘
不全之全,是王朝闻提出的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著名艺术论題,是他从解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題出发,在观察和研究了大量艺术现象和艺术史材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对艺术形态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遵照这些原则,应当是能够妥善地解决好这一关系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又不尽如此。象艺术具有怎样的形态或基本面貌;如何概括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艺术形态为什么值得存在等等,这类问題都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艺术形态
艺术反映
形态特征
王朝闻
生活
总体认识
艺术家
基本特征
美学意义
艺术形象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5
作者
王珏
杨宇
赵文博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4-38,共5页
文摘
我们正在进行多卷本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的研究和编写。有必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任何科学史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任务和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本来是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作为政治经济学史,社会主义部分是它的相对独立的分支,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又是一般中的个别。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政治经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问题,也不是探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一般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而是探讨在中国这块土壤上产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关键词
研究对象
理论问题
科学史研究
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
相对独立
发展变化
研究方法
总体认识
基本估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旨趣
徐广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个体认识发展过程、特点与教育过程——关于教育过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柳海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个体认识的发生
胡敏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历史科学是一门总体人学
杨晓榕
《学习与探索》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特区企业文化认识论
刘芳华
《产经评论》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略论我国的人口质量
赵玉祥
《生态经济》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浅探
张国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黄新亚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
郭明奇
《经济问题》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自然资源开发原理》出版发行
彭海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略论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沙青
《河北学刊》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再生产科学”的几个问题
余盛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教育观
毕传淑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关于不全之全的艺术形态特征
陈宏在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王珏
杨宇
赵文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