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调查样本的半参数超总体模型推断研究
1
作者 刘展 王典妮 +1 位作者 潘莹丽 胡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47,共6页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网络调查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大量数据,然而大多数网络调查样本属于非概率样本,其统计推断存在一定困难。文章针对非概率样本的推断问题,提出一种半参数超总体模型推断方法。首先,基于网络调查样本构建半参数部分线性模...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网络调查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大量数据,然而大多数网络调查样本属于非概率样本,其统计推断存在一定困难。文章针对非概率样本的推断问题,提出一种半参数超总体模型推断方法。首先,基于网络调查样本构建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并采用该模型预测目标变量;其次,基于网络调查样本和参考概率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网络调查样本的入样概率估计或倾向得分估计,并使用倾向得分估计得到预测误差;最后,将半参数超总体模型预测的目标变量与对预测误差的估计相结合得到对总体的估计结果。模拟与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PHT估计,所提出的半参数超总体模型推断方法对总体估计的偏差、方差、均方误差均最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调查样本 非概率样本 总体模型 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背景的微网总体模型 被引量:21
2
作者 鞠平 蔡昌春 曹相芹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4,共8页
微网是集分布式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的小型电网,通过公共耦合点与大电网相连,与大电网之间的功率可双向流动,需对微网进行建模以研究微网接入。从微网基本元件出发,分析了微网负荷、电源元件模型与传统电力系统元件模型之间的联系,借... 微网是集分布式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的小型电网,通过公共耦合点与大电网相连,与大电网之间的功率可双向流动,需对微网进行建模以研究微网接入。从微网基本元件出发,分析了微网负荷、电源元件模型与传统电力系统元件模型之间的联系,借鉴负荷建模理论,提出了微网整体建模的思路,将微网中静态负荷与外部表现为静态特性的电源等效为等效静态模型,推荐采用幂函数模型;将风力发电机、电动机等动态元件等效为等效电机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了等效电机的通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微网 总体模型 电机模型 静态模型 元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保质设计过程的质量数据总体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芳霁 余忠华 +1 位作者 吴昭同 高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1-13,共3页
保质设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计方法。文章从Morup质量两类论现点出发,对基于保质设计思想的设计活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质设计的信息集成模型及信息转换的结构化模型,进而探讨了支持保质设计的数据总体模型。
关键词 保质设计 数据总体模型 产品质量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总体模型的设计效应分解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映梅 杨延飞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19,共20页
本文基于超总体模型研究抽样调查中设计效应的计算问题。首先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明确了简单随机、二阶段、不等概率和分层抽样对应的超总体模型,进而通过所给模型推导出分层、类集、加权单因素设计效应和多因素组合设计效应的计算公... 本文基于超总体模型研究抽样调查中设计效应的计算问题。首先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明确了简单随机、二阶段、不等概率和分层抽样对应的超总体模型,进而通过所给模型推导出分层、类集、加权单因素设计效应和多因素组合设计效应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对应估计量,公式表明:多因素同时存在的组合设计效应等于对应单因素设计效应的乘积。最后,对设计效应的理论值、估计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并利用相对偏倚、相对均方误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研究对复杂抽样设计中正确计算、使用设计效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效应 总体模型 类集效应 加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等离子体工艺总体模型初探
5
作者 杨银堂 李爱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介绍了与高密度等离子体工艺相关的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即连续流和动力学方法。在漂流 扩散方程的连续流模型和单元粒子 蒙特卡罗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等离子体工艺模型。讨论了对等离子体鞘层、等离子体刻蚀和淀积过... 介绍了与高密度等离子体工艺相关的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即连续流和动力学方法。在漂流 扩散方程的连续流模型和单元粒子 蒙特卡罗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等离子体工艺模型。讨论了对等离子体鞘层、等离子体刻蚀和淀积过程的模拟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数值模拟 等离子体工艺 连续流动力学 总体模型 等离子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菜篮子”工程的总体模型设计
6
作者 吴育华 张海国 吴灵慧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城市“菜篮子”工程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海口市实际情况为背景,从系统工程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菜篮子”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有关问题,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菜篮子”基本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 城市“菜篮子”工程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海口市实际情况为背景,从系统工程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菜篮子”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有关问题,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菜篮子”基本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眼实际应用,提出一个由需求预测子系统、生产决策子系统、流通决策子系统及政府调控子系统构成的城市“菜篮子”系统工程总体模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篮子工程 系统工程 海口市 总体模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模型动态灯光设计与集成
7
作者 毕建国 姜连宝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2年第6期60-61,共2页
本文以某大型石化企业总体模型设计制作为例,阐述了总体模型动态灯光设计.集成和系统调试。
关键词 总体模型 动态灯光 设计 集成 石化企业 系统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的产品总体信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建材 张玉峰 郁鼎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64,共3页
产品总体信息模型可以为CAX系统集成提供全局一致的数据模型 ,是产品数据管理 (PDM )实施过程中 ,确定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产品总体信息模型的内容及其在系统集成中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产品总体信息模型的基本思想和... 产品总体信息模型可以为CAX系统集成提供全局一致的数据模型 ,是产品数据管理 (PDM )实施过程中 ,确定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产品总体信息模型的内容及其在系统集成中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产品总体信息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 产品总体信息模型 面向对象技术 产品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体变差模型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肖亮 吴慧中 +1 位作者 韦志辉 汤淑春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根据经典总体变差恢复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图像去噪的数字TV滤波器的一种算法。该新型滤波器是绝对稳定的低通滤波器,在抑制噪声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与一般的统计滤波器不同,该滤波器充分利用了局部数据的梯... 根据经典总体变差恢复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图像去噪的数字TV滤波器的一种算法。该新型滤波器是绝对稳定的低通滤波器,在抑制噪声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与一般的统计滤波器不同,该滤波器充分利用了局部数据的梯度信息精确计算滤波器系数,滤波过程是图像自适应的。文中直接给出了新型滤波器固定的模板形式,使滤波过程简单易行。最后将新型滤波器与中值滤波器、均值滤波器、高斯滤波器等进行性能比较,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器 设计 总体变差模型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潜水器概念设计中的总体多学科设计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操安喜 刘蔚 +1 位作者 叶聪 崔维成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7-818,共12页
介绍了大深度载人潜器概念设计中总体多学科设计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并开发了总体设计集成程序(Concept Design of Deep Manned Submersible,CDMS),采用7000m载人潜器的设计数据对其进行了测试,验证该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载人潜器的... 介绍了大深度载人潜器概念设计中总体多学科设计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并开发了总体设计集成程序(Concept Design of Deep Manned Submersible,CDMS),采用7000m载人潜器的设计数据对其进行了测试,验证该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载人潜器的性能分析和多学科优化设计中。此外,以7000m载人潜器为例,对潜器的重量/浮容积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几个主要设计参数对潜器重量/浮容积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供同类型载人潜器总体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分析 载人潜水器 概念设计 总体集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态总体的Bayes判别模型与负点法在处理微量超差中的应用
11
作者 韩明 丁义明 《运筹与管理》 CSCD 1997年第2期21-30,共10页
本文应用正态总体的Bayes判别模型,解决了微量超差的两类判别问题,并完成了向负点法的转化工作。对如何建立负点法做了探讨,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正态总体Bayes判别模型 负点法 微量超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真实总体回归模型“唯一性”的分析
12
作者 胥爱欢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正确设定总体回归模型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所要研究问题结论的可靠性。分析真实总体回归模型"唯一性"的存在性、"绝对唯一性"和"相对唯一性"以及现实中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 正确设定总体回归模型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所要研究问题结论的可靠性。分析真实总体回归模型"唯一性"的存在性、"绝对唯一性"和"相对唯一性"以及现实中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的合理性,可得出结论:借鉴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通过假设条件的限制,简化真实经济环境,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模型和解释变量,减少"相对唯一性"的真实总体模型对现实计量模型设定的逻辑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真实总体回归模型 唯一性 唯物主义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与林分水平的树高-胸径模型对蓄积量估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曾伟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1,共4页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20块落叶林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建立了总体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方法对蓄积量估计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总体蓄积量的估计,4种方法的估计误差相差不大,都在±0...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20块落叶林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建立了总体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方法对蓄积量估计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总体蓄积量的估计,4种方法的估计误差相差不大,都在±0.3%以内;而对林分蓄积量的估计,林分模型法的估计误差最小,也在±0.3%以内;总体模型法的估计误差最大,在±7%以内;调整模型法和相对模型法的估计误差都较小,均在±2%以内。本研究提出的调整模型法与相对模型法一样,是值得推荐的基于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估算森林蓄积量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模型 相对树高曲线 RICHARDS函数 总体水平模型 林分水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经济因素的多总体随机死亡率模型改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梦珂 唐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2,共6页
人口死亡率研究对评估养老保险运营风险和对冲长寿风险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较少且质量存在问题,仅使用我国死亡率数据建模不易得到好的预测结果。近年来考虑经济因素的多总体随机死亡率模型得到发展,这使利用其他国家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研究对评估养老保险运营风险和对冲长寿风险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较少且质量存在问题,仅使用我国死亡率数据建模不易得到好的预测结果。近年来考虑经济因素的多总体随机死亡率模型得到发展,这使利用其他国家死亡率和经济数据帮助研究我国问题成为可能,文章通过放松假设对相关模型进行改进并加以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建模效果,经济增长可以解释人口死亡率改善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预测 总体随机死亡率模型 经济增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光慧 吴钰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90,共14页
在抽样调查中,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调查对象及其目标总体的范围和结构日益复杂。基于单个调查总体构建单一的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的传统调查方式往往存在较大问题,如单个调查总体的抽样框覆盖不全,单一抽样框的更新和维护成本... 在抽样调查中,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调查对象及其目标总体的范围和结构日益复杂。基于单个调查总体构建单一的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的传统调查方式往往存在较大问题,如单个调查总体的抽样框覆盖不全,单一抽样框的更新和维护成本又过高。本文认为,基于交叉子总体开展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针对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本文在现行Hartley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辅助变量信息和超总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估计方法的新型Hartley-GREG估计量,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二阶抽样下的具体估计量形式。另外,考虑到辅助变量信息不完备的情形,分别提出了基于双边和单边辅助信息的Hartley-GREG-Bs和Hartley-GREG-Ss估计量。本文还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对几类新型的估计量与传统的Hartley、F-B估计量进行分析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形下,本文提出的几类新型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比传统的Hartley、F-B估计量更高。最后,本文以我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为例,具体给出了基于规下工业企业交叉子总体的抽样方案和新型的广义回归估计程序,从而更好地验证了本文研究的这一套理论方法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子总体 抽样设计 总体模型 Hartley估计量 广义回归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样本的最优模型辅助抽样策略
16
作者 巩红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模型辅助方法的思想是基于抽样设计借助于超总体模型获得对总体参数的有效推断。满足辅助变量的HT估计等于总体总量真值的样本被称为平衡样本。对于平衡样本,如果超总体模型的异方差性可以通过辅助变量解释,由此得出最优抽样策略:平衡... 模型辅助方法的思想是基于抽样设计借助于超总体模型获得对总体参数的有效推断。满足辅助变量的HT估计等于总体总量真值的样本被称为平衡样本。对于平衡样本,如果超总体模型的异方差性可以通过辅助变量解释,由此得出最优抽样策略:平衡抽样设计与HT估计结合是最优策略,包含概率正比于模型残差的标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模型 平衡样本 模型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涵道四旋翼飞行器总体/飞控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瑶 朱清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8,共8页
针对一种新型涵道四旋翼飞行器,提出了一种总体/飞控一体化的方案设计方法。首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出3种构型方案。然后,建立总体设计模型和控制模型,利用总体模型对不同构型的涵道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参数设计,并在控制模型中对... 针对一种新型涵道四旋翼飞行器,提出了一种总体/飞控一体化的方案设计方法。首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出3种构型方案。然后,建立总体设计模型和控制模型,利用总体模型对不同构型的涵道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参数设计,并在控制模型中对不同状态的配平结果和不同构型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得到评估体系。最后,对3种构型方案进行评估,确定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道四旋翼飞行器 构型方案 总体模型 控制模型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默妮 陈光慧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44,共17页
当传统平衡抽样条件满足时,传统平衡抽样方法能够抽出代表性较强的样本,对应的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估计效果也较好。但在实际抽样中,超总体模型为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平衡变量的总体单元信息完全已知,这两个基本条件常常无法满足。因... 当传统平衡抽样条件满足时,传统平衡抽样方法能够抽出代表性较强的样本,对应的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估计效果也较好。但在实际抽样中,超总体模型为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平衡变量的总体单元信息完全已知,这两个基本条件常常无法满足。因此,本文扩展了抽样设计阶段的传统平衡抽样条件,提出广义平衡抽样方法;改进了抽样估计阶段的传统平衡Horvitz-Thompson估计量,提出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该方法对超总体模型是否为线性模型以及平衡变量的总体单元信息是否已知没有限制,扩大了平衡抽样的适用范围。相比于传统平衡抽样,广义平衡抽样提高了平衡样本在总体中的代表性。同时,相比于传统估计量,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更高,方差更稳定,并且估计量具有渐近设计无偏性和一致性。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结果均表明,当平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紧密相关时,广义平衡抽样及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变量 总体模型 广义平衡抽样 模型辅助估计 广义平衡回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裁结构CAD模具设计模型及相关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冬生 刘全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990-995,共6页
文章以冲裁模具CAD的一个子系统冲裁结构CAD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其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型与模具零件描述模型(包括形状描述、装配关系描述和装配位置描述3个子模型),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的装配消隐技术、装配图明细... 文章以冲裁模具CAD的一个子系统冲裁结构CAD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其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型与模具零件描述模型(包括形状描述、装配关系描述和装配位置描述3个子模型),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的装配消隐技术、装配图明细表自生成技术及冲裁模具零件图自动剖切技术等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使用这些技术将显著提高模具设计合理性与效率,最后给出了冲裁结构CAD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裁结构 CAD 模具设计 总体设计模型 零件描述模型 消隐技术 装配图明细表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fidelity coupling methods in aircraft engine simulations
20
作者 YANG Xin XIE Pengfu +2 位作者 DONG Xuezhi HE Ai TAN Chunqing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coupling methods in aero-engine system simulation,which fail to adaptively adjust iterative parameters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which can result in low efficiency and in⁃stabil...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coupling methods in aero-engine system simulation,which fail to adaptively adjust iterative parameters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which can result in low efficiency and in⁃stability,this study introduces a‘Dynamic Event-Driven Co-Simulation’algorithm integrated with decision tree algorithms.This algorithm separates the overall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main solver from the primary mod⁃el,utilizing a dynamic event monitoring module to adaptively adjust simulation strategies,including iteration pa⁃rameters,coupling relationships,and convergence criteria.This facilitates efficient adaptive simulations of dy⁃namic events while balancing solutio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The research focuses on a twinshaft turbofan engine,establishing six system-level models that encompass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various sub⁃systems based on three coupling methods,along with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a 3D CFD nozzle model.The study tests both model exchange and coupled simulation methods under a 14 s transient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scenario.In a 100%throttle condition,a high-fidelity nozzl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convergence criteria o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achieved with this method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PROOSIS soft⁃ware(18 s and 35 s,respectively),while being 71%more efficient than Simulink software(62 s and 120 s,re⁃spectively).Furthermore,appropriately relaxing the convergence criteria for the 0D model(from 10-6 to 10-4)while enhancing those for the 3D model(from 3000 steps to 6000 steps)can effectively balanc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ENGINE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 Overall performance CO-SIMULATION Integrated model Zooming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