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
1
作者
张谊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208-209,共2页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全曲基调悲伤凄凉,对于歌曲感情处理上应含蓄委婉,要求情感表露合理而有节制,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歌
胡笳十八拍
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举重若轻,怨而不怒”的闽派戏曲——以闽剧《红裙记》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丛笑
《福建艺术》
2021年第3期14-16,共3页
闽剧《红裙记》在王仁杰老师编剧的作品中不属于抢眼的。《红》剧很温和。没有《董李》那么机警俏皮,没有《陈仲子》那么充满哲思,没有《节妇吟》那么苦涩讽喻滋味杂陈。她就是展现了一段市井生活的样貌,貌不惊人。可她温柔敦厚,每当看...
闽剧《红裙记》在王仁杰老师编剧的作品中不属于抢眼的。《红》剧很温和。没有《董李》那么机警俏皮,没有《陈仲子》那么充满哲思,没有《节妇吟》那么苦涩讽喻滋味杂陈。她就是展现了一段市井生活的样貌,貌不惊人。可她温柔敦厚,每当看她,总有倾听她的欲望,总会从中有所领悟。《红裙记》根据闽剧传统老戏《达官弟卖饼》改编创作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改编创作
市井生活
怨而不怒
温柔敦厚
红裙
举重若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歌辞中女性词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
3
作者
付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94-96,共3页
敦煌歌辞以女性口吻刻画社会对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并表达出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特色。在文学创作时,敦煌一方面受到儒家“兴观群怨说”与“忠孝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受佛家“祈愿思想”“苦谛”“因...
敦煌歌辞以女性口吻刻画社会对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并表达出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特色。在文学创作时,敦煌一方面受到儒家“兴观群怨说”与“忠孝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受佛家“祈愿思想”“苦谛”“因果业报”等思想,展现出温和委婉的抒情方式。因此,无论是男子作闺音还是女性的自我书写,敦煌歌辞都形成“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歌辞
敦煌曲子词
女性词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庆麟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53-55,共3页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
怨
诗可以兴
论诗
阳货
审美意象
美学理论
理论遗产
诗教
美学思想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宫怨体的滥觞——《长门赋》
被引量:
8
5
作者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0-43,65,共5页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不仅占有巨大的财富,而且把众多妇女当作玩物锁闭在深宫中。年复一年,这些妇女在森严的宫廷律令下过着极不自由的、凄清寂寞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虚耗着青春。反映她们的不幸和哀怨,是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所...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不仅占有巨大的财富,而且把众多妇女当作玩物锁闭在深宫中。年复一年,这些妇女在森严的宫廷律令下过着极不自由的、凄清寂寞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虚耗着青春。反映她们的不幸和哀怨,是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作品构成了古典文学题材中一个独特的分支——宫怨体。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可以说是其中最早的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
怨
文学题材
陆厥
《山鬼》
毛诗序
自悼赋
爱情诗
后宫词
怨
歌行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经·氓》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被引量:
1
6
作者
郭郁烈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氓》所表现的弃妇现象,塑造的弃妇形象,开辟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领域,成为后来文学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永远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氓》
中国文学史
周代社会
审美价值
怨而不怒
褰裳
之子于归
社会压力
《毛诗序》
道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大槐的诗歌理论
7
作者
刘守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4,87,共5页
一般认为,清代的桐城派为“文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位开派人物自然都是“文人”。其实,“桐城亦有诗派,其端自姚南菁范发之”(钱钟书《谈艺录·四二)。姚南菁(即姚范,号姜坞)是姚鼐的伯父,刘大櫆的挚友,“桐城则姜坞、海峰皆...
一般认为,清代的桐城派为“文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位开派人物自然都是“文人”。其实,“桐城亦有诗派,其端自姚南菁范发之”(钱钟书《谈艺录·四二)。姚南菁(即姚范,号姜坞)是姚鼐的伯父,刘大櫆的挚友,“桐城则姜坞、海峰皆尚是作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
诗序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天地自然
诗穷而后工
桐城派
谈艺录
清代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将军列传》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永堂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史记》中的传记文字,有不少精采的篇章,《李将军列传》(以下简称《李传》)便是其中之一。《李传》体现着司马迁进步的历史倾向,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在《史记》人物传记中极富特色,无论就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上乘佳作。...
《史记》中的传记文字,有不少精采的篇章,《李将军列传》(以下简称《李传》)便是其中之一。《李传》体现着司马迁进步的历史倾向,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在《史记》人物传记中极富特色,无论就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上乘佳作。 1 李广是司马迁所景仰的名将,而他又正是为李广的孙子李陵辩护受腐刑的,因此他对于李广悲剧的一生自然特别同情,对汉廷的刻薄寡恩当然更深有体会。《李传》深刻的思想性是和它艺术表现上的创造性密切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人物传记
上乘佳作
刻薄寡恩
射雕手
程不识
明于治乱
思想高度
怨而不怒
才气无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高宗书学审美思想初探
9
作者
吴一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3期124-125,共2页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期间也融合了佛道思想并加以补充,愈加稳固了文治统治,宋朝尤其是南宋就是一个儒、道兴盛,理学新进的大繁荣、多元化的朝代。儒家美学思想...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期间也融合了佛道思想并加以补充,愈加稳固了文治统治,宋朝尤其是南宋就是一个儒、道兴盛,理学新进的大繁荣、多元化的朝代。儒家美学思想一直处于我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位置,制定以一切行为思想都要符合最高标准的"礼",所谓"克己复礼"的合理性。使人民通过对仁、义、礼、智、信的宣传发扬,自然得到对"礼"也就是整个国家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赵构
佛道思想
儒家美学
儒家思想
审美思想
仁、义、礼、智
沉着痛快
怨而不怒
钟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论李清照艺术风格的形成
10
作者
周鸣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3期38-43,共6页
常读易安词,总感觉她的词有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韵味,这也许就是易安词的风格使然。关于易安词的风格,虽然自南宋以来评论繁多,但总不尽如人意。要么,拈出些字句来玩味,或日用字遣词善于创新,或日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要么,就词论词,...
常读易安词,总感觉她的词有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韵味,这也许就是易安词的风格使然。关于易安词的风格,虽然自南宋以来评论繁多,但总不尽如人意。要么,拈出些字句来玩味,或日用字遣词善于创新,或日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要么,就词论词,诸如怨而不怒,幽细凄情,深情苦调之类……都欠整体深入。近几十年来,对易安词的研究又较多地为思想意义所限,认为其词所抒情感多为闺中闲愁,相思情绪,反映的生活面过于狭小,情调也低沉消极。因而忽视了对易安词艺术风格的深入研究。显然,这不是历史的态度。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易安词
怨而不怒
情感
人生经历
黄花
词论
西风
思想意义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昭通东汉《孟孝琚碑》浅探
11
作者
陈孝宁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5期20-25,共6页
一、《孟孝琚碑》的时代背景云南昭通《孟孝琚碑》(以下简称《孟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出土于昭通东南十里之白泥井,但出土时上截不见,下截碑文中可考年代者,仅“丙申月建临卯”,“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
一、《孟孝琚碑》的时代背景云南昭通《孟孝琚碑》(以下简称《孟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出土于昭通东南十里之白泥井,但出土时上截不见,下截碑文中可考年代者,仅“丙申月建临卯”,“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三句,于是海内硕学名儒纷(?)此为线索,考证其立碑之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学
韩诗
光绪二十七年
泥井
犍为郡
由云龙
怨而不怒
舐痔结驷
宇宙意识
送孟东野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说诗辨证
12
作者
曹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这决定了阐释、评价和扬弃它的价值意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诗
孔子删诗
诗三百
儒家精神
赞诗
思无邪
赋比兴
郑声淫
诗毛氏传疏
怨而不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谱为师
13
作者
黄宗江
《音乐爱好者》
1994年第6期16-17,共2页
古云:“一字为师。”何况一谱?哪怕只是一逗点,一音符! 这话从何说起?缘出《音乐爱好者》本年(’94)期3,发了我一篇《音盲乐语》,结束语如是—— 我说过,我不识谱,但大半生以来,一直记住一行谱,那就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旧社会从艺时读到罗...
古云:“一字为师。”何况一谱?哪怕只是一逗点,一音符! 这话从何说起?缘出《音乐爱好者》本年(’94)期3,发了我一篇《音盲乐语》,结束语如是—— 我说过,我不识谱,但大半生以来,一直记住一行谱,那就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旧社会从艺时读到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卷“复旦”的卷首扉页是乐谱一行,德文歌词译为“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没的光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爱好者
识谱
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傅雷
乐语
怨而不怒
某年某月
郑君里
裴多菲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大义
14
作者
周逸
《船山学报》
1937年第2期7-22,共16页
总论按总论。即论语要略。曾已刊行。因今年暑期在本社经学讲习会。逸为讲师。故将此稿略加修改。增编论语教授法。提纲揭领。以六艺为一贯。俾自修者问津有路。尚编有孟子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三篇。预刊此篇。余俟登入第十五期学...
总论按总论。即论语要略。曾已刊行。因今年暑期在本社经学讲习会。逸为讲师。故将此稿略加修改。增编论语教授法。提纲揭领。以六艺为一贯。俾自修者问津有路。尚编有孟子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三篇。预刊此篇。余俟登入第十五期学报。编者识汉书蓻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手相与语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郑康成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柳子厚曰。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又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当时弟子略无存者矣。黄鹤意谓曾子之弟子为之也。亦说有子与曾子之弟子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
曾子
郑康成
教授法
子夏
怨而不怒
仲弓
逝者如斯夫
楚狂接舆
鲍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評鶯鶯——談越剧青年演員朱东韵的表演
15
作者
黄文錫
《上海戏剧》
1961年第3期11-12,共2页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員朱东韵同志,成功地扮演了《西厢記》中的鶯鶯,看后頗有感受。鶯鶯的反封建性格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她是相国千金,幼承庭訓,封建礼教的影响对她不能說不深,但尽管如此,却阻止不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二者之間...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員朱东韵同志,成功地扮演了《西厢記》中的鶯鶯,看后頗有感受。鶯鶯的反封建性格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她是相国千金,幼承庭訓,封建礼教的影响对她不能說不深,但尽管如此,却阻止不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二者之間的矛盾在这位端庄靜淑的鶯鶯身上表現得非常复杂。表演鶯鶯,除了要求演員深刻地认识人物反封建的思想意义外,还必須善于掌握人物这种复杂的性格,才能揭示人物勇于突破封建束縛、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朱东韵同志的表演在这两方面都做得較好,而且富有独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朱东
思想意义
庭訓
张生
五里雾中
儿女情
脸部表情
怨而不怒
封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心写唱词
16
作者
似椒
《上海戏剧》
1979年第4期47-,共1页
怎样写好戏曲的唱词?此中大有学问。戏曲的唱词,或抒情,或叙事,其实质都是借以言志的诗。不论五言、七言的对偶句,或规律不一的长短句,都必须饶有诗趣。
关键词
五言
七言
许仙
《白蛇传》
借景抒情
白素贞
满腔
怒
火
蓦然回首
怨而不怒
孽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
1
作者
张谊婷
机构
郑州华信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208-209,共2页
文摘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全曲基调悲伤凄凉,对于歌曲感情处理上应含蓄委婉,要求情感表露合理而有节制,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关键词
琴歌
胡笳十八拍
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
分类号
J617.1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举重若轻,怨而不怒”的闽派戏曲——以闽剧《红裙记》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丛笑
机构
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
出处
《福建艺术》
2021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摘
闽剧《红裙记》在王仁杰老师编剧的作品中不属于抢眼的。《红》剧很温和。没有《董李》那么机警俏皮,没有《陈仲子》那么充满哲思,没有《节妇吟》那么苦涩讽喻滋味杂陈。她就是展现了一段市井生活的样貌,貌不惊人。可她温柔敦厚,每当看她,总有倾听她的欲望,总会从中有所领悟。《红裙记》根据闽剧传统老戏《达官弟卖饼》改编创作而来。
关键词
闽剧
改编创作
市井生活
怨而不怒
温柔敦厚
红裙
举重若轻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歌辞中女性词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
3
作者
付琳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94-96,共3页
文摘
敦煌歌辞以女性口吻刻画社会对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并表达出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特色。在文学创作时,敦煌一方面受到儒家“兴观群怨说”与“忠孝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受佛家“祈愿思想”“苦谛”“因果业报”等思想,展现出温和委婉的抒情方式。因此,无论是男子作闺音还是女性的自我书写,敦煌歌辞都形成“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方式。
关键词
敦煌歌辞
敦煌曲子词
女性词
怨而不怒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庆麟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处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53-55,共3页
文摘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关键词
兴观群
怨
诗可以兴
论诗
阳货
审美意象
美学理论
理论遗产
诗教
美学思想
怨而不怒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怨体的滥觞——《长门赋》
被引量:
8
5
作者
沈伯俊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0-43,65,共5页
文摘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不仅占有巨大的财富,而且把众多妇女当作玩物锁闭在深宫中。年复一年,这些妇女在森严的宫廷律令下过着极不自由的、凄清寂寞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虚耗着青春。反映她们的不幸和哀怨,是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作品构成了古典文学题材中一个独特的分支——宫怨体。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可以说是其中最早的一篇。
关键词
宫
怨
文学题材
陆厥
《山鬼》
毛诗序
自悼赋
爱情诗
后宫词
怨
歌行
怨而不怒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经·氓》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被引量:
1
6
作者
郭郁烈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文摘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氓》所表现的弃妇现象,塑造的弃妇形象,开辟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领域,成为后来文学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永远的记忆。
关键词
《氓》
中国文学史
周代社会
审美价值
怨而不怒
褰裳
之子于归
社会压力
《毛诗序》
道德自我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大槐的诗歌理论
7
作者
刘守安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4,87,共5页
文摘
一般认为,清代的桐城派为“文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位开派人物自然都是“文人”。其实,“桐城亦有诗派,其端自姚南菁范发之”(钱钟书《谈艺录·四二)。姚南菁(即姚范,号姜坞)是姚鼐的伯父,刘大櫆的挚友,“桐城则姜坞、海峰皆尚是作手”
关键词
刘氏
诗序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天地自然
诗穷而后工
桐城派
谈艺录
清代
怨而不怒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将军列传》
被引量:
1
8
作者
黄永堂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文摘
《史记》中的传记文字,有不少精采的篇章,《李将军列传》(以下简称《李传》)便是其中之一。《李传》体现着司马迁进步的历史倾向,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在《史记》人物传记中极富特色,无论就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上乘佳作。 1 李广是司马迁所景仰的名将,而他又正是为李广的孙子李陵辩护受腐刑的,因此他对于李广悲剧的一生自然特别同情,对汉廷的刻薄寡恩当然更深有体会。《李传》深刻的思想性是和它艺术表现上的创造性密切相联系的。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人物传记
上乘佳作
刻薄寡恩
射雕手
程不识
明于治乱
思想高度
怨而不怒
才气无双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高宗书学审美思想初探
9
作者
吴一凡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文摘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期间也融合了佛道思想并加以补充,愈加稳固了文治统治,宋朝尤其是南宋就是一个儒、道兴盛,理学新进的大繁荣、多元化的朝代。儒家美学思想一直处于我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位置,制定以一切行为思想都要符合最高标准的"礼",所谓"克己复礼"的合理性。使人民通过对仁、义、礼、智、信的宣传发扬,自然得到对"礼"也就是整个国家的维护。
关键词
书学
赵构
佛道思想
儒家美学
儒家思想
审美思想
仁、义、礼、智
沉着痛快
怨而不怒
钟王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论李清照艺术风格的形成
10
作者
周鸣琦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3期38-43,共6页
文摘
常读易安词,总感觉她的词有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韵味,这也许就是易安词的风格使然。关于易安词的风格,虽然自南宋以来评论繁多,但总不尽如人意。要么,拈出些字句来玩味,或日用字遣词善于创新,或日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要么,就词论词,诸如怨而不怒,幽细凄情,深情苦调之类……都欠整体深入。近几十年来,对易安词的研究又较多地为思想意义所限,认为其词所抒情感多为闺中闲愁,相思情绪,反映的生活面过于狭小,情调也低沉消极。因而忽视了对易安词艺术风格的深入研究。显然,这不是历史的态度。当然,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易安词
怨而不怒
情感
人生经历
黄花
词论
西风
思想意义
个性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昭通东汉《孟孝琚碑》浅探
11
作者
陈孝宁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5期20-25,共6页
文摘
一、《孟孝琚碑》的时代背景云南昭通《孟孝琚碑》(以下简称《孟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出土于昭通东南十里之白泥井,但出土时上截不见,下截碑文中可考年代者,仅“丙申月建临卯”,“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三句,于是海内硕学名儒纷(?)此为线索,考证其立碑之年代。
关键词
硕学
韩诗
光绪二十七年
泥井
犍为郡
由云龙
怨而不怒
舐痔结驷
宇宙意识
送孟东野序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说诗辨证
12
作者
曹萌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尽管研究《诗经》的工作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儒家说诗这个题目我们觉得仍然有作下去的必要,尤其是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更须分剖清楚。因为虽然儒家说诗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为诗而说诗,但它的观点和思路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这决定了阐释、评价和扬弃它的价值意义。一。
关键词
说诗
孔子删诗
诗三百
儒家精神
赞诗
思无邪
赋比兴
郑声淫
诗毛氏传疏
怨而不怒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谱为师
13
作者
黄宗江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4年第6期16-17,共2页
文摘
古云:“一字为师。”何况一谱?哪怕只是一逗点,一音符! 这话从何说起?缘出《音乐爱好者》本年(’94)期3,发了我一篇《音盲乐语》,结束语如是—— 我说过,我不识谱,但大半生以来,一直记住一行谱,那就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旧社会从艺时读到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卷“复旦”的卷首扉页是乐谱一行,德文歌词译为“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没的光阴里……”
关键词
音乐爱好者
识谱
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傅雷
乐语
怨而不怒
某年某月
郑君里
裴多菲俱乐部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大义
14
作者
周逸
出处
《船山学报》
1937年第2期7-22,共16页
文摘
总论按总论。即论语要略。曾已刊行。因今年暑期在本社经学讲习会。逸为讲师。故将此稿略加修改。增编论语教授法。提纲揭领。以六艺为一贯。俾自修者问津有路。尚编有孟子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三篇。预刊此篇。余俟登入第十五期学报。编者识汉书蓻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手相与语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郑康成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柳子厚曰。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又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当时弟子略无存者矣。黄鹤意谓曾子之弟子为之也。亦说有子与曾子之弟子为之。
关键词
黄鹤
曾子
郑康成
教授法
子夏
怨而不怒
仲弓
逝者如斯夫
楚狂接舆
鲍叔牙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評鶯鶯——談越剧青年演員朱东韵的表演
15
作者
黄文錫
出处
《上海戏剧》
1961年第3期11-12,共2页
文摘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員朱东韵同志,成功地扮演了《西厢記》中的鶯鶯,看后頗有感受。鶯鶯的反封建性格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她是相国千金,幼承庭訓,封建礼教的影响对她不能說不深,但尽管如此,却阻止不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二者之間的矛盾在这位端庄靜淑的鶯鶯身上表現得非常复杂。表演鶯鶯,除了要求演員深刻地认识人物反封建的思想意义外,还必須善于掌握人物这种复杂的性格,才能揭示人物勇于突破封建束縛、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朱东韵同志的表演在这两方面都做得較好,而且富有独創性。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朱东
思想意义
庭訓
张生
五里雾中
儿女情
脸部表情
怨而不怒
封回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心写唱词
16
作者
似椒
出处
《上海戏剧》
1979年第4期47-,共1页
文摘
怎样写好戏曲的唱词?此中大有学问。戏曲的唱词,或抒情,或叙事,其实质都是借以言志的诗。不论五言、七言的对偶句,或规律不一的长短句,都必须饶有诗趣。
关键词
五言
七言
许仙
《白蛇传》
借景抒情
白素贞
满腔
怒
火
蓦然回首
怨而不怒
孽缘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
张谊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举重若轻,怨而不怒”的闽派戏曲——以闽剧《红裙记》为例
孟丛笑
《福建艺术》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敦煌歌辞中女性词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
付琳
《今古文创》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
赵庆麟
《船山学报》
198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宫怨体的滥觞——《长门赋》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诗经·氓》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郭郁烈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刘大槐的诗歌理论
刘守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李将军列传》
黄永堂
《贵州文史丛刊》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宋高宗书学审美思想初探
吴一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论李清照艺术风格的形成
周鸣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昭通东汉《孟孝琚碑》浅探
陈孝宁
《民族艺术研究》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儒家说诗辨证
曹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一谱为师
黄宗江
《音乐爱好者》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语大义
周逸
《船山学报》
193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小評鶯鶯——談越剧青年演員朱东韵的表演
黄文錫
《上海戏剧》
196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精心写唱词
似椒
《上海戏剧》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