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怨恨:生成机制、反应及其疏解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王小章
冯婷
-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64,81,共10页
-
基金
浙江省"之江青年"课题"社会心态建设研究--基于浙江的经验考察"(项目编号:13Z090YBJQ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BSH005)
"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课题"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心态调适"(12JDZL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一种在社会层面广泛弥散的社会心态,怨恨主要是现代社会中被普遍接受的平等价值观念与不平等的现实社会结构之间紧张的产物;但在更一般意义上,怨恨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于"应然"的强烈期待和对于"实然"的感受之间落差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怨恨情绪主要会集聚在社会下层阶层中,但或者由于感染,或者由于在不同阶级阶层的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对于"应然"之理解和期待上的错位,怨恨也可能进一步弥散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成员身上。怨恨者常有一种深切沉重的"无能意识",但这并不是说怨恨不会引发或孕育严重的行为反应上的后果。断头术、排斥、社会泄愤是由怨恨所引发或孕育的最常见行为反应。由于怨恨是一种具有"社会毒性"的社会心态,从维护社会良性运行的角度出发,怨恨的治理和疏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而公民权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强化对怨恨、特别是大规模的阶级、阶层怨恨的治理和疏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
关键词
怨恨
平等
社会结构
怨恨反应
公民权制度
-
Keywords
ressentiment
equality
social structure
ressentiment reaction
citizenship system
-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