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枚性灵说之过程考察
1
作者 石玲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168,共11页
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中期极具影响力的诗学主张,长期以来备受中外学界关注。总体上看,前出成果基本是静态观照,而袁枚性灵说并非一蹴而就,其演变过程几近半个世纪,经历了由形成、发展到成熟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不同的针对和面向... 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中期极具影响力的诗学主张,长期以来备受中外学界关注。总体上看,前出成果基本是静态观照,而袁枚性灵说并非一蹴而就,其演变过程几近半个世纪,经历了由形成、发展到成熟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不同的针对和面向。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性情”的大力倡导,针对的是诗坛门户之争与“褒衣大袑气象”,带有庶吉士外放的心境与话语立场;第二阶段则聚焦诗歌的文学性,在继续强调“性情”的同时,注入了“灵机”“玄妙”“灵犀”的新内容,形成了“性灵”概念,针对的是考据对诗坛的鸠占;第三阶段是性灵说集大成时期,融“性情”诗学宗旨与诗歌创作论为一体,同时还引入了美食体验,呈现出“品味”与“评诗”相融合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 灵说 “品味”与“评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于性灵,寄托遥深:况周颐《蕙风词话》及其词学“性灵”说
2
作者 邱悦 周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6,149,共10页
况周颐晚年取舍旧论,融综词学精髓,汇于《蕙风词话》。博览前人相关诗词理论观念,加之故梓濡养与乡贤开引,蕙风实现对“性灵”的肯认与积淀。为力矫常州词派比附过甚之弊,况氏直指其“呆寄托”的疏谬所在,并引入“性灵”而与“寄托”融... 况周颐晚年取舍旧论,融综词学精髓,汇于《蕙风词话》。博览前人相关诗词理论观念,加之故梓濡养与乡贤开引,蕙风实现对“性灵”的肯认与积淀。为力矫常州词派比附过甚之弊,况氏直指其“呆寄托”的疏谬所在,并引入“性灵”而与“寄托”融通,由此,况氏以推举“词心”为思想核心,对诸多词学问题展开论述,遂成其词学“性灵”说。其说创辟之处,则在于改造“重拙大”理论,形成自身特有的词史观与填词之道,展现出“即性灵,即寄托”的词论立场与“恰到好处”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风词话》 况周颐 常州词派 词心 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的成书及版本考述——兼论中日诗话互鉴
3
作者 曾明 蔡冰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要产物。另一方面,菊池五山的家学渊源及求学经历对《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五山堂诗话》的版本,学界历来多采用《日本诗话丛书》这一版本,通过梳理《五山堂诗话》的版本源流,发现目前最善本当为刊行于文政元年(1466年)的双鹤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池五山 《五山堂诗话》 《随园诗话》 灵说”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俚俗与性灵:王世贞的文学创作在士商契合中的转向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书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6-162,共7页
作为明代复古派后期盟主的王世贞 ,亲笔为商贾撰写了数十篇墓志铭与传记等 ,显示出他将视角由庙堂士林转向商贾市井 ,反映了他在当时具有的独特商贾意识与市井观念。在士商互动中 ,王世贞由古雅转向俚俗 ,由格调转向性灵 ,并将性灵说付... 作为明代复古派后期盟主的王世贞 ,亲笔为商贾撰写了数十篇墓志铭与传记等 ,显示出他将视角由庙堂士林转向商贾市井 ,反映了他在当时具有的独特商贾意识与市井观念。在士商互动中 ,王世贞由古雅转向俚俗 ,由格调转向性灵 ,并将性灵说付诸小品文与诗歌等的创作实践 ,成为晚明公安派的前驱 ,也成为明代小品文与现代小品文接轨的前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复古派 商贾意识 灵说 明代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性灵说与王学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居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76,共8页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他们轻视“六经”,重视创作的主观精神,此乃轻视知识的王学传统在文学领域中的折射。“性灵说”的出现是王学在清代诗坛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说” 张问陶 袁枚 王阳明 孙原湘 《随园诗话》 哲学思想 灵派 “情” 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派殿军张问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英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39-45,共7页
张问陶为清代性灵派之殿军,与主将袁枚、副将赵翼鼎足而三。其依据在于张问陶之才识非一般性灵派诗人可比:一是张问陶有明确的、较完备的性灵说诗学追求;二是张问陶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其后则无人可超越了。
关键词 张问陶 灵派 袁枚 灵说 灵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与性灵文学思想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学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0-53,87,共5页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折衷调剂 ,引导文坛转向 ,并提出了“真我”、“真诗”、“辞达”、“天则”等一系列近于性灵说的说法 ,但其宗旨又皆与性灵说不同。他的理论主张属于有理性、有节制的自然表现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灵文学思想 自适 灵说 个体独立 自然表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庾信“性灵说”:中国个体诗学与“文的自觉”的成熟标志——兼议“性灵说”与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说 言志说 个体诗学 群体诗学 主体 主体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公安派的性灵说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兆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本文对公安派的性灵主张及其思想渊源和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笔者根据社会思潮的演变和袁宏道思想发展的轨迹,把性灵说分为前后两期,并对其功过得失作了科学的评价,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灵说 公安派 袁宏道 独抒 文学思潮 解放 袁中郎 林语堂 新思潮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的“表现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怀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0,共6页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克罗齐 “表现灵说” “表现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的渊源与性灵派的背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英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3-78,共6页
清代性灵派以袁枚性灵说为理论旗帜。而性灵说与性灵派的出现,既是中国性灵美学思想传统发展的产物,又有乾嘉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为背景。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探讨性灵说与性灵派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灵说 灵派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人论述评——“性灵说”相关要素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金浩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对袁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在文学范围内讨论袁枚,这当然也很正常,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例如袁枚“性灵说”的产生背景,或者说“性灵说”与袁枚思想其它方面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那...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对袁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在文学范围内讨论袁枚,这当然也很正常,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例如袁枚“性灵说”的产生背景,或者说“性灵说”与袁枚思想其它方面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那么强调独抒性灵,这种问题近来的研究似未涉及。本人曾有短文从经济思想角度予以论及,这里再就其人论进行述评。关于人的问题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研究 人论 共同特点 述评 圣人 经济思想 孔子 文集 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袁枚性灵说的历史风向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除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之外,还承载了哲学和思想的使命,袁枚性灵说是该时期时代精神的凝结和表达,具有历史风向意义。这一时期文学所传达的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生存自觉意识和怀疑精神,无不与当时江南盛行的性灵... 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除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之外,还承载了哲学和思想的使命,袁枚性灵说是该时期时代精神的凝结和表达,具有历史风向意义。这一时期文学所传达的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生存自觉意识和怀疑精神,无不与当时江南盛行的性灵说息息相通,彰显出士人生存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巨大转变。性灵说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生命自主的强烈诉求,与传统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观念大相径庭,带有离经叛道的意味。对生存意义的叩问与探寻成就了该时期文学穿透历史的深刻。性灵说中的平等意识或者说民主精神,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袁枚 灵说 历史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派之袁、赵对日本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志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灵派 袁枚诗歌 论诗绝句 灵说 赖山阳 日本汉诗 论诗诗 赵翼 明七子 吴梅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愤不平——论性灵说的生命意绪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俊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倾泄,“不平”在本质上为自我存在自然而有的情绪反应,意义重心落在自我个体之上,其总体精神是偏离政教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说 发愤不平 生命意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学术中的性灵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3,共9页
清代是汉学、理学双峰并峙的时代,始终存在着重义理考据、轻词章的倾向。诗人袁枚从文学的角度,对二者展开了也许是最彻底的批判。同为性灵说,在明代是趋风气,到清代却是反潮流。明代性灵说关心的是改变文风,清代则要求改变学风。理学... 清代是汉学、理学双峰并峙的时代,始终存在着重义理考据、轻词章的倾向。诗人袁枚从文学的角度,对二者展开了也许是最彻底的批判。同为性灵说,在明代是趋风气,到清代却是反潮流。明代性灵说关心的是改变文风,清代则要求改变学风。理学家从善恶出发,将性情割裂,主张灭情复性;性灵派则从真假着眼,将性情合一,提倡直抒真情。性灵说和格调说在思想上的分歧,即袁枚和理学的分歧。格调派重诗教,性灵派重诗艺;格调派重天理,性灵派重人欲;格调派重道统,性灵派重独创。肌理派追随汉学风尚,使义理实学化,词章朴学化。袁枚认为汉学之弊更在理学之上。性灵说和肌理说的区别,即有无才气的区别,有无情韵的区别,有无生趣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灵说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情适性:论性灵说的生命意绪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俊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76,共5页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情适性的生命意绪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说 生命意绪 任情适 政治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问陶性灵诗论兼与袁枚、赵翼性灵说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秀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60,共6页
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张问陶,是继袁枚、赵翼之后的性灵派的集大成者。张问陶论诗与创作皆主性灵,求创新,要求"诗中有我"。他的性灵诗论一方面与袁枚、赵翼性灵说相通,一方面又合而不流。张问陶在注重情感和灵性的同时,继之以社... 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张问陶,是继袁枚、赵翼之后的性灵派的集大成者。张问陶论诗与创作皆主性灵,求创新,要求"诗中有我"。他的性灵诗论一方面与袁枚、赵翼性灵说相通,一方面又合而不流。张问陶在注重情感和灵性的同时,继之以社会阅历和实践,还公开标举"风雅"精神,这无疑是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发展了性灵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问陶 袁枚 赵翼 灵说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成因试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剑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7-21,共5页
性灵说的提出,既与袁枚率性诞情、追求个性的思想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文学本身的心然要求和清代诗坛现实的追切需要。此外,性灵说的提出,还受到了晚明以来的进步哲学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 袁枚 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知·童心·性灵——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之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8,共10页
阳明心学以“良知”的流行发用和虚灵明觉为特色 ,集儒家心性论之大成。其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与识真己的主张 ,开师心自用之门 ,并被李贽发展为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其心体虚灵之说则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所本 ,... 阳明心学以“良知”的流行发用和虚灵明觉为特色 ,集儒家心性论之大成。其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与识真己的主张 ,开师心自用之门 ,并被李贽发展为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其心体虚灵之说则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所本 ,生发为独抒真情并妙悟自然的诗性智慧。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诗学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阳明心学 诗学思想 李贽 自然人 “童心”说 灵”说 良知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