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螟虫性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超 姜海平 +2 位作者 管信山 朱一博 汤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99-100,共2页
简要介绍了水稻螟虫性诱技术的早期应用,综述了水稻螟虫性信息素组分结构鉴定、性诱剂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螟虫的测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螟虫 性诱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技术对田间小菜蛾控害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丽丽 李华英 +2 位作者 梁载林 刘峥 雷势贤 《广西植保》 2009年第B12期39-41,共3页
比较分析3种小菜蛾性诱剂不同放置间距的诱蛾量、对田间幼虫和落卵量的控制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以性诱剂放置间距5m的效果最好,投入成本也最高。与传统防治相比,性诱控害时间长但见效慢,在生产中,应考虑化学防治辅助使用。
关键词 性诱技术 小菜蛾 控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封传红 吴钢 +3 位作者 杨淞杰 谢忠良 杨远萍 蒋佳 《四川蚕业》 2021年第1期38-39,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省蚕桑产业迅速发展,桑树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桑树病虫害日益严重,其中以桑螟虫危害最为严重,病虫害发生影响桑园高产、桑叶优质、养蚕高效。2018年以来,省植保站与省蚕业站连续多年多地开展桑螟虫性诱技术田间试验研究,成... 近年来,随着我省蚕桑产业迅速发展,桑树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桑树病虫害日益严重,其中以桑螟虫危害最为严重,病虫害发生影响桑园高产、桑叶优质、养蚕高效。2018年以来,省植保站与省蚕业站连续多年多地开展桑螟虫性诱技术田间试验研究,成功探索高效便捷的桑螟绿色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桑树病虫害 桑螟虫 蚕桑产业 植保站 蚕业 病虫害发生 性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致性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爱 曾楚宏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8,共4页
梳理半个世纪以来诱致性技术创新的理论演变过程并综述相关文献。该理论成功地揭示了既定资源条件下技术生成和变化的方向,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发展研究。现有文献多数以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为对象,且多为验证性研究。通过对理论发展和实证... 梳理半个世纪以来诱致性技术创新的理论演变过程并综述相关文献。该理论成功地揭示了既定资源条件下技术生成和变化的方向,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发展研究。现有文献多数以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为对象,且多为验证性研究。通过对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表明,以该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尚存在很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变革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农业害虫性诱监控技术在广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明沛 韦祖汉 +5 位作者 王凯学 王华生 覃保荣 陈丽丽 谢义灵 李莉 《广西植保》 2009年第B12期1-11,共11页
2004年广西引进了性诱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示范研究与推广应用,基本摸清了各类性诱剂的诱蛾量、放置高度、放置密度、放置方位、控害效果等关键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各类害虫诱捕器153.28万个,应用面积7.12万ha,节支增收超过5亿元,减少农... 2004年广西引进了性诱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示范研究与推广应用,基本摸清了各类性诱剂的诱蛾量、放置高度、放置密度、放置方位、控害效果等关键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各类害虫诱捕器153.28万个,应用面积7.12万ha,节支增收超过5亿元,减少农药使用量394.04t,与频振诱控技术、生态粘虫板诱杀技术配套集成形成植保"三诱"技术,是推进绿色植保、发展生态农业的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监控技术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致性农业技术创新模型及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鑫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历史上不同国家有多种农业增长路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认为,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增长的实际数... 历史上不同国家有多种农业增长路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认为,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增长的实际数据对该理论作了一个实证检验,结合检验结果提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应该以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为侧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机械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理论 速水-拉坦模型 要素稀缺度 农业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的分解——基于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世川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9,共5页
基于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建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的理论框架模型,根据技术进步是否发生改变,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3年中国工业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中... 基于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建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的理论框架模型,根据技术进步是否发生改变,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3年中国工业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是呈互补关系;同时,在要素替代过程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应该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生产函数 要素替代弹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防治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吴永林 丁国强 《蔬菜》 2013年第3期38-39,共2页
通过对性诱技术与化学防治的对比,说明性诱技术可使每茬蔬菜减少1~3次农药使用,并且防治效果好。并进一步详解了性诱技术的使用时间、性诱剂的选择、诱捕器的选择、诱捕器的设置高度和密度等使用技巧,以期为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性诱技术 蔬菜生产 应用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诱致性农业技术创新路径——基于十种农作物劳动力节约技术变革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在一 杜锐 毛学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5,共11页
本文利用1975-2014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全国10种主要农作物的技术偏向路径,对要素稀缺诱致性创新理论和市场需求诱致的创新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资本-劳动交叉价格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后发现,资本和劳动具有相互替... 本文利用1975-2014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全国10种主要农作物的技术偏向路径,对要素稀缺诱致性创新理论和市场需求诱致的创新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比较资本-劳动交叉价格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后发现,资本和劳动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劳动相对价格上升和产出增加都会引起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偏移;劳动密集度越低的作物对于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越大。最后,结合农业发展现状,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扮演技术变迁路径中的新动力,同时,理顺农业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以"优质优价"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增加绿色优质、营养健康食品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理论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要素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市场对农户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0-215,共6页
构建基于农业技术市场约束下的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分析框架,揭示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行为对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及科技政策诱导下,技术创新及推广... 构建基于农业技术市场约束下的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分析框架,揭示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行为对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及科技政策诱导下,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以技术市场信息为载体,对农户在要素价格相对变动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诱致下形成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约束,进而影响农业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从培育信息不对称校正机制、技术需求反馈机制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方面,改进农业技术市场有效性,激励农户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市场 农户 技术创新行为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防治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永林 丁国强 《蔬菜》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性诱防治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防控新技术,在蔬菜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害虫防治效果。介绍了性诱防治技术的应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和将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防治技术 应用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产业的技术进步方向及增长路径选择——基于偏向技术进步视角
12
作者 张万年 马琼 +1 位作者 褚家琦 肖杨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8-335,共8页
探究农业技术进步特征及其增长路径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12个棉花主产区的面板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要素替代弹性判别我国棉花生产进步偏向并通过“二维... 探究农业技术进步特征及其增长路径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12个棉花主产区的面板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要素替代弹性判别我国棉花生产进步偏向并通过“二维空间相图”分析棉花生产增长路径。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产出弹性为正,均值为0.0321,化肥要素产出弹性下降趋势明显,均值为-0.0715,机械、农膜要素产出弹性缓慢上升,均值分别为0.0441、0.0997;投入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机械对劳动、化肥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532、0.462,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522,农膜对化肥的替代弹性均值为0.487;棉花生产增长路径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转变为劳动生产率导向,不同地区棉花技术进步偏向存在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偏向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因此,既要聚焦棉花主产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棉花生产产业链条,还应合理运用生物化学技术,根据地区要素禀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生产技术进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产业 技术变迁 偏向技术进步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监控技术在桂东南地区无公害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辉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0期11-11,13,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成为了国际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共识。本文围绕桂东南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难题,指出重大害虫性诱监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意义,从而推动桂东南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和发展。
关键词 监控技术 无公害农业 生产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监控技术在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初报
14
作者 黄庆文 何燕 +1 位作者 陈斌艳 黎美坤 《广西植保》 2009年第B12期34-36,共3页
为探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成虫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贺州,4~11月是斜纹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 为探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成虫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贺州,4~11月是斜纹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发生高峰期在6~7月和10~11月;4~12月是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发生高峰期在5~6月和12月;1~3月和11~12月是小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3月和12月是其发生为害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技术 害虫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防治棉斜纹夜蛾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桂和 何木兰 +1 位作者 罗定荣 刘效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7期122-123,134,共3页
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诱蛾性能强、防效佳、持效期长、环保安全、且操作简便,试验、示范区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为665.2和30.4头、前者是频振杀虫灯的19.31倍;防治示范区幼虫的相对防效达87.93%,比常规化学防治... 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诱蛾性能强、防效佳、持效期长、环保安全、且操作简便,试验、示范区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为665.2和30.4头、前者是频振杀虫灯的19.31倍;防治示范区幼虫的相对防效达87.93%,比常规化学防治区高7.41个百分点;在诱捕器内放置敌敌畏可以提高诱蛾效果84.6%,以2d清理1次诱捕器为宜,建议生产上扩大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信息素 性诱技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培源 王然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20期39-39,共1页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开始应用生态化农业发展技术。该文主要围绕如何建立和谐生态发展的农业经济展开,植物保护的技术主要有防虫阻隔技术、光诱技术、性诱技术等,并提出一些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水平,构建...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开始应用生态化农业发展技术。该文主要围绕如何建立和谐生态发展的农业经济展开,植物保护的技术主要有防虫阻隔技术、光诱技术、性诱技术等,并提出一些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水平,构建绿色环保的害虫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植物保护 核心技术 防虫网隔离 技术 性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技术-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结构匹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王雪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4,共7页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农业技术进步呈现劳动节约型,这并不符合诱致性创新理论下中国应有的技术进步方向。分区域看,相对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有悖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特征;相比于主销区和平衡区,主产区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则部分支持了主产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技术创新理论 农业技术进步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的分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将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界于0与1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中国...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将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界于0与1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仍以价格因素为驱动的直接替代效应为主,诱致型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替代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生产函数 技术创新效应 直接替代效应 替代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禀赋变化与生产条件差异下的农业技术选择——以中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薛超 周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9,共14页
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变化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23个水稻生产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水稻雇工工价不断上升和各地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变化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23个水稻生产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水稻雇工工价不断上升和各地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对水稻机插秧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水稻机插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农业劳动力逐渐稀缺会诱致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大量应用,但诱致性技术变迁机制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和提高农机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禀赋变化 技术变迁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