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GNSS用户端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
1
作者 王月 孙付平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2-310,共19页
保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测速、授时信息是导航战的首要任务,然而GNSS用户端与卫星距离遥远,相较于GNSS系统端,更易受到干扰和欺骗等的蓄意毁伤。故为提升用户端对抗... 保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测速、授时信息是导航战的首要任务,然而GNSS用户端与卫星距离遥远,相较于GNSS系统端,更易受到干扰和欺骗等的蓄意毁伤。故为提升用户端对抗干扰威胁的能力、推进其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急需开展用户端抗干扰性能评估研究,但已有研究多针对单一类型指标、特定应用场景开展用户端抗干扰算法研究与性能分析,存在分项评估研究不足、综合评估研究缺失等问题。为此,设置单天线抗干扰、阵列天线抗干扰、惯导辅助抗干扰、无人机抗干扰这些典型应用场景,建立针对多应用场景的用户端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引入可用度A、可信度D、能力值C方法改进已有模型的应用局限,提出用户端抗干扰的分项性能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思路与改进组合赋权法,改进已有加权积模型,提出用户端抗干扰的综合能力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评估模型,采用所提方法实现应用场景的多模型串联,降低了接收机的跟踪门限使其未超过45°,减小了动态测量误差率使其不大于1,增加了阵列增益使其不超过36 dB,提高了被测装备性能评估准确度及其对抗干扰威胁的能力,能有效辅助多应用场景的性能优化与装备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卫星导航对抗 用户端抗干扰能力 评估指标 性能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地震强度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汉波 梁兴文 党英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概率理论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已开始用于特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对于减灾防灾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 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概率理论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已开始用于特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对于减灾防灾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意义。以FEMA P-58的抗震性能评估流程为框架,结合我国建筑结构的特点和规范要求,以某一单个建筑物为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 3D和抗震经济性能评估分析软件PACT,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进行建筑物各个强度状态的易损性分析;用基于强度的性能评估方法,依据构件易损性分组和人员流动模型,得到包括人员伤亡、修复和重建造价以及居住中断时间等建筑性能的概率分布,为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框架-剪力墙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IDA)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计算工具 三维结构非线性分析及性能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方法
3
作者 杨诚 刘虹晓 +1 位作者 王莹 杨京礼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目的]针对智能自主系统因组成要素解耦、系统状态多变、故障传播规律复杂等特点导致其任务可靠性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双层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仿真框架,实现智... [目的]针对智能自主系统因组成要素解耦、系统状态多变、故障传播规律复杂等特点导致其任务可靠性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双层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仿真框架,实现智能自主系统信息传播过程和故障传播过程的分离表达与耦合关联;通过设计智能自主系统中各类组成元素的属性、行为与接口,搭建具备通用性的故障传播与状态切换机制;在分析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影响要素的基础上,制定多阶段任务成功判据;基于Anylogic仿真平台,开发具备单次过程仿真与多次蒙特卡洛仿真能力的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模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智能自主系统典型任务的可靠性定量评估,并能挖掘影响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的关键故障因素。[结论]所提方法可支撑智能自主系统任务可靠性量化评估与设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系统 自主系统 可靠性 任务可靠性 可靠性评估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现状和评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燕学智 李瑞格 武秋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78-2095,共18页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可通过裸指触摸屏幕来感知物体特性,在多媒体终端实现高效自然的交互,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力觉交互设备,未对表面触觉再现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且对设备的各项性...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可通过裸指触摸屏幕来感知物体特性,在多媒体终端实现高效自然的交互,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力觉交互设备,未对表面触觉再现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且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评价过于主观,未给出客观可信的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评估标准。首先,在充分研究现有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十年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进行补充和完善。将表面触觉再现设备分为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和电刺激式,重点从工作原理、装置构成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典型设备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总结设备在触觉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然后,针对现有评价方式过于粗糙和主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评估方法。通过制造难度、工作区间等7种评价指标全面评价设备的性能,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4种设备在每种评价指标下的权重,并对4种设备在多媒体终端应用中的性能优劣进行排序,为不同领域下选择和评价表面触觉再现设备提供参考。最后,总结现有设备的不足,讨论其未来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 触觉再现设备 性能评估方法 研究现状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觉反馈技术在汽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颖 赵轶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9,共12页
近年来汽车的智能网联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车辆已经转变为拥有导航系统、娱乐系统、气候控制系统、车辆性能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可移动计算机平台,驾驶员在车内可以访问和交互的信息量显著增加。然而在驾驶时操作功能繁多的汽车信息系统会... 近年来汽车的智能网联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车辆已经转变为拥有导航系统、娱乐系统、气候控制系统、车辆性能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可移动计算机平台,驾驶员在车内可以访问和交互的信息量显著增加。然而在驾驶时操作功能繁多的汽车信息系统会分散司机大量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造成分心驾驶,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驾驶时使用触觉模态可以与视听模态形成互补,减轻驾驶员视听负担,提高驾驶安全性、交互可靠性、使用舒适性。在总结触觉反馈技术在汽车中应用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车内交互活动和触觉模态在车内可展现信息的具体种类;重点从车载触觉警告系统、车载触觉导航系统和车载触觉操作协助系统3个方向分析了触觉反馈技术在汽车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分别总结了在车载警告系统、导航系统和操作协助系统中触觉激励的主要来源;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详述了汽车触觉信息系统对驾驶性能影响研究的实验环境、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结果;基于现有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足,从触觉反馈激励信号的位置、模式和参数的选取、行为适应问题的研究、实验环境的改进、对影响触觉感知不同因素的考虑、多种汽车触觉信息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对未来汽车触觉信息系统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反馈技术 汽车触觉信息系统 性能评估方法 研究现状 汽车驾驶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