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性理观念溯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汉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性理之学"是由"性"、"理"两个内在联系的核心范畴构成的,它虽定型于宋代,其观念则起源于先秦儒学中"生"、"天"、"命"、"德"、"理"等思想内涵。先秦... "性理之学"是由"性"、"理"两个内在联系的核心范畴构成的,它虽定型于宋代,其观念则起源于先秦儒学中"生"、"天"、"命"、"德"、"理"等思想内涵。先秦儒家性理学观念的早期形态特点对后世性理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理之学 先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能的宗教革新与唐宋之际中国传统思想的重构
2
作者 章权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76-82,共7页
惠能的宗教革新与唐宋之际中国传统思想的重构章权才(一)中唐时期,发生在中国佛教史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是惠能的宗教革新。这个宗教革新,不仅导致禅宗在佛教界主流地位的确立,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奠定产生... 惠能的宗教革新与唐宋之际中国传统思想的重构章权才(一)中唐时期,发生在中国佛教史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是惠能的宗教革新。这个宗教革新,不仅导致禅宗在佛教界主流地位的确立,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奠定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惠能的宗教革新,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革新 中国传统思想 庶族地主 唐宋之际 惠能 柳宗元 佛教 性理之学 人本主义 《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事功思想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滕 王浦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两宋时期,是儒家改变魏晋隋唐的相对弱势地位,重新主导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沿着战国时期孟荀之间规范主义与现实主义辩争的理路,两宋儒家形成了性理之学与事功思想的对立。两宋事功思想从现实与功利的视角阐释儒家的世界观、伦理... 两宋时期,是儒家改变魏晋隋唐的相对弱势地位,重新主导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沿着战国时期孟荀之间规范主义与现实主义辩争的理路,两宋儒家形成了性理之学与事功思想的对立。两宋事功思想从现实与功利的视角阐释儒家的世界观、伦理观与政治观,已萌发人本思想,其发展了儒家“入世”的文化传统,强调“经世致用”的君子人格意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宋事功思想是儒家内生的由传统向现代转进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理之学 事功思想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藩是怎样镇压太平天国的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各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10-111,共2页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纠集一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士儒,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反革命军事集团,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整套的反革命策略,对太平天国进行残酷的镇压。一、政治上采取的...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纠集一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士儒,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反革命军事集团,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整套的反革命策略,对太平天国进行残酷的镇压。一、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1、表面上减轻“民间疾苦”,目的为收拾“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压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 军事集团 性理之学 民间疾苦 帮办军务 集贤关 外国侵略者 鲍超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