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刘迪发 黄东益 +4 位作者 夏薇 高玲 陈媚 纪长绵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了给番木瓜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操作手册制订和测试指南修订提供依据,以为开展不同类型番木瓜种质创制及评价打下基础,对3个菜用型和3个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49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比较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及同... 为了给番木瓜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操作手册制订和测试指南修订提供依据,以为开展不同类型番木瓜种质创制及评价打下基础,对3个菜用型和3个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49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比较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及同类型不同品种间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在果实纵径、果实形状、单果质量等2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明显差异性状主要集中在果实完熟期,其中果实形状、单果质量、果实中部空腔形状等17个性状达到极明显差异。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花冠长度、果实纵径等1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确定为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差异化表达的表型性状,并作为区分两者的主要性状。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植株始花高度、株高、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区分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主要性状。这些差异性状可为修订番木瓜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菜用型 果用型 性状表达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条件下水稻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差异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华勇 王艳平 +2 位作者 王显生 吴燕 沈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DUS测试性状表达结果的影响,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通过4种不同氮肥处理方案,依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规定的相关性状,研究水稻测试中不同类型性状田间表达的变化差异,... 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DUS测试性状表达结果的影响,选取了3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通过4种不同氮肥处理方案,依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规定的相关性状,研究水稻测试中不同类型性状田间表达的变化差异,为水稻DUS测试种植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探讨这些性状表达得是否稳定,为水稻DUS测试结果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US测试 性状表达 不同氮肥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栽培模式对辣椒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玲 唐浩 +3 位作者 龙开意 张如莲 徐丽 王琴飞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对比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4个辣椒测试品种,分别调查分析其33个质量性状及假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在数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叶片长和叶片宽的... 对比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4个辣椒测试品种,分别调查分析其33个质量性状及假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在数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叶片长和叶片宽的表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冬春季在海南开展测试工作时,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不同类型辣椒的测试性状影响不同,要考虑其性状的充分表达,依据此试验初报,应根据测试品种类型不同而合理利用2种栽培模式的优势开展测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栽培模式 DUS测试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振宇 王志兴 +1 位作者 陈广红 王绍林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两年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杂交F1、F2 、回交B1代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年份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 ,其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呈连续性变化 ,从 3∶1~ 0 ,基本表现为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一对光敏感基因和 2对以上的... 通过两年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杂交F1、F2 、回交B1代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年份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 ,其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呈连续性变化 ,从 3∶1~ 0 ,基本表现为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一对光敏感基因和 2对以上的温敏基因。在无温敏基因条件下 ,光敏感基因独立起作用 ,短光表现可育、长光表现不育 ;在有温敏基因参与条件下 ,温敏基因影响光敏基因的正常表达 ,表现为累加效应 ,直至显性上位作用。不同数量的温敏基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可以恢复光敏不育基因 ,影响F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光温敏基因 生态条件 水稻 遗传规律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龄期的叶质与食桑量对茧丝纤度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孟奎 姜永煌 闵木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505-507,共3页
调查了5龄期给与不同叶质的桑叶及控制不同给桑量与食桑时间对茧丝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龄期食下桑叶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丝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量,进而影响吐出茧丝的纤度.可通过营养条件的调节。
关键词 叶质 食桑量 茧丝纤度 性状表达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杂交后代早期世代性状表达的重演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祖湖 林彦铨 +1 位作者 陈如凯 张增基 《甘蔗(福建)》 1996年第4期8-11,共4页
以3×3NCⅡ设计的9个组合的实生苗世代(SⅠ),实生苗宿根世代(SⅡSC)和入选的单系新植(SⅡPC)为材料,研究了SⅠ与SⅡPC、SⅠ与SⅡSC世代间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重演力。结果表明重演力在性状间、家系间有... 以3×3NCⅡ设计的9个组合的实生苗世代(SⅠ),实生苗宿根世代(SⅡSC)和入选的单系新植(SⅡPC)为材料,研究了SⅠ与SⅡPC、SⅠ与SⅡSC世代间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重演力。结果表明重演力在性状间、家系间有较大的差异;SⅠ与SⅡSC间的重演力要比SⅠ与SⅡPC间的重演力高;茎径的重演力最高而且稳定,在世代间可高度预测,可在SⅠ世代严加选择。其次株高的重演性也较强。有效茎数在SⅠ与SⅡPC间重演性差,建议推迟到无性世代选择;在实生苗与其宿根世代,有效茎是一个高重演力的性状,说明宿根世代的有效茎数受实生苗世代的强烈影响,锤度的重演力中等偏低,在SⅠ世代表达不充分,建议适当放宽选择标准,以免优良基因型的遗失。ROC10×桂73-167、CP65-357×Ya73-512在SⅠ与SⅡPC间性状的重演性好,CP72-1210×桂73-167、ROC10×桂73-167、CP65-357×Ya84-153在SⅠ与SⅡSC间重演力强,家系在SⅠ与SⅡPC、SⅠ与SⅡSC的重演力好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早期选择 重演力 杂种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状表达的时空性
7
作者 李继开 李振宇 +3 位作者 郭文强 王志兴 陈广红 刘继强 《垦殖与稻作》 1997年第3期3-4,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三系配套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孙建军 豆丹丹 +4 位作者 申培林 丁超明 郭玉玺 郭新海 王德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基于探究不同肥力水平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性状表达的影响,为小麦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对32个DUS测试性状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芒长的表达影响较大,表现出... 基于探究不同肥力水平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性状表达的影响,为小麦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对32个DUS测试性状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芒长的表达影响较大,表现出2个代码差异,而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及其他目测型数量性状的表达无差异或相差1个代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氮量对不同测量型性状在品种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各性状在不同肥力下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旗叶长、旗叶宽和穗长的表达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的表达受影响程度较小,不育小穗数的表达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施氮量 性状表达 DUS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甜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俊浩 樊应虎 +6 位作者 李琰聪 陈怀军 胡美静 寸婕 黄晓蓉 张婷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差异,明确纬度、海拔、光照、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穗部不同性状表达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基于DUS测试技术,在云南省4个玉米生态区,研究2个甜玉米品种的26个穗部性状的表达及其与生...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差异,明确纬度、海拔、光照、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穗部不同性状表达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基于DUS测试技术,在云南省4个玉米生态区,研究2个甜玉米品种的26个穗部性状的表达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颜色数量”的表达稳定;假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顶端主要颜色”“果穗:籽粒背面主要颜色”“果穗:籽粒形状”的差异不大,较适用于品种特异性判定;数量性状“雄穗:小穗密度”“雄穗:侧枝与主轴夹角”“雄穗:一级侧枝数目”“雄穗:侧枝长度”不适合用来判定品种真实性;保山点的生态因子特征较有利于参试甜玉米幼穗分化;出苗—抽雄期,生态因子对果穗和籽粒性状影响显著;出苗—抽丝期,生态因子对雄穗和果穗性状的影响显著。回归模型表明,8个性状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高,能有效地对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模拟预测。【结论】不同生态区玉米穗部性状表达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区表达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真实性的田间鉴定时,应重点关注表达稳定的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而大部分数量性状不适用于品种田间鉴定。在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时,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运用回归模型,快速、准确判断出性状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生态因子 性状表达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江辉 王旭强 +2 位作者 王双千 张琳玲 徐伟韦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6-8,共3页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低温处理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大卵突变基因的性状表达 4.大卵卵壳的表面构造
11
作者 河口丰 伴野丰 +3 位作者 古贺克己 土井良宏 藤井博 何毅译 《蚕学通讯》 1994年第2期51-53,共3页
用干涉相差显微镜比较观察了正常卵与家零星大卵突然变民(Ge)的卵壳表面构造。1、观察Ge卵前极部、后极部、背腹部各区域的特异构造,与正常卵相同,两者间看不邮大的差异。2、观察卵侧面部位也与正常卵一样呈网眼状构造。但各个区域... 用干涉相差显微镜比较观察了正常卵与家零星大卵突然变民(Ge)的卵壳表面构造。1、观察Ge卵前极部、后极部、背腹部各区域的特异构造,与正常卵相同,两者间看不邮大的差异。2、观察卵侧面部位也与正常卵一样呈网眼状构造。但各个区域的大小比正常卵小。换言之包卵皮膜分泌卵壳蛋白质的细胞表面积比正常卵小。3、Ge卵包卵皮膜细胞分泌卵壳蛋白质的表面积小,相反,使包卵皮膜细胞数增加而增大卵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状构造 性状表达 突变基因 小瘤状 卵壳蛋白 家蚕 大卵 相差显微镜 表面构造 卵壳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DUS 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佳 高欣 李佳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以1个甜质型单交种、2个普通型自交系和2个普通型杂交种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和覆膜滴灌2种栽培模式,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玉米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部分数量性... 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以1个甜质型单交种、2个普通型自交系和2个普通型杂交种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和覆膜滴灌2种栽培模式,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玉米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结果。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和裸地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与果穗穗行数的性状表达较为稳定;覆膜滴灌的雄穗侧枝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植株高度有增加的趋势;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等6个性状,不同品种的性状表达程度受环境影响各不相同。此外并未发现甜质型单交种、普通型自交系与普通型杂交种玉米性状表达影响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DUS测试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眠蚕大卵基因的性状表达
13
作者 河口丰 杨彦波 《国外农学(蚕业)》 1994年第2期25-27,共3页
有关家蚕卵形状和大小的遗传变异已有了诸多的报道(土井良等,1992),这些卵的性状的变异都因蛹期卵形成过程异常而呈现出假母性遗传模式。其中大卵基因 Ge,具有卵形大的特异性状,属于伴性遗传(有贺,1943)。该大形卵的主要特征是,卵形和... 有关家蚕卵形状和大小的遗传变异已有了诸多的报道(土井良等,1992),这些卵的性状的变异都因蛹期卵形成过程异常而呈现出假母性遗传模式。其中大卵基因 Ge,具有卵形大的特异性状,属于伴性遗传(有贺,1943)。该大形卵的主要特征是,卵形和卵重都大,以每一粒卵的卵黄蛋白质为中心可以看到卵内容物含量的增加,并可以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基因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大卵突变基因的性状表达 Ⅱ.大量注射20-羟基蜕皮激素人工诱发大型卵
14
作者 河口丰 潘庆中 《国外农学(蚕业)》 1990年第3期19-21,共3页
将20-羟基蜕皮激素注射于本来产生正常卵的雌蛹,诱发出大型卵并调查了其性状。 1)ED注入量达到50μg以上时,诱发产生大型化卵,注入量100μg的场合,卵的长轴增大16.8%,短轴增大19.9%。卵的大型化使卵重增加,主要是由于卵黄蛋白量的增... 将20-羟基蜕皮激素注射于本来产生正常卵的雌蛹,诱发出大型卵并调查了其性状。 1)ED注入量达到50μg以上时,诱发产生大型化卵,注入量100μg的场合,卵的长轴增大16.8%,短轴增大19.9%。卵的大型化使卵重增加,主要是由于卵黄蛋白量的增加引起的。 2)未发现卵黄蛋白组成成分的变化。 3)卵的大型化现象仅限于特定发育时期的卵位的卵。 4)随着卵的大型化,造卵数减少。 5)诱发产生的大型卵的性状,与Ge突变体相类似,可以将其看作为Ge的表现型模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大卵 突变基因 性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精度的表达数量性状位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晓鹏 范小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5-806,共12页
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表示控制基因表达量的遗传变异位点。eQTL分析是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时代鉴定疾病相关遗传位点功能的重要方法,且取得了诸多重要发现。传统的eQTL分析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合整... 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表示控制基因表达量的遗传变异位点。eQTL分析是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时代鉴定疾病相关遗传位点功能的重要方法,且取得了诸多重要发现。传统的eQTL分析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合整体RNA测序技术,细胞间差异的基因表达水平会被掩盖,从而无法鉴定细胞类型或状态依赖的eQTL,因此也难以解析特定环境下疾病相关遗传变异位点。近年来,随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eQT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based eQTL,sc-eQTL)研究技术逐渐成为热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单细胞测序的分辨率和颗粒度挖掘细胞类型、细胞状态以及细胞动态依赖的表达变异位点,显著提升解析基因表达关联的遗传变异位点的能力,对人们探究复杂器官的形成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sc-eQTL研究的发展、设计方案、建模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诸多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挖掘致病位点,解析基因调控提供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数量性状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调控元件 细胞类型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eQTL)研究PINK1表达调控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冬梅 陈颖 +5 位作者 黄超兰 杜青青 吴娟娟 许玲莉 陆璐 沈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Pink 1基因编码定位于线粒体上的丝/苏氨酸激酶(即PARK6),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连锁的基因.该基因在遗传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以近交系C57BL/6J(B6)和DBA/2... Pink 1基因编码定位于线粒体上的丝/苏氨酸激酶(即PARK6),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连锁的基因.该基因在遗传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以近交系C57BL/6J(B6)和DBA/2J(D2)小鼠制作MPTP诱导的PD鼠为模型,借助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Pink1的表达调控.结果显示,Pink 1基因在PD模型组中表达显著升高.区间连锁分析检测显示,引起Pink 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距Pink 1基因自身5 Mb范围之类,属于顺式调节eQT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BXD基因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RI)小鼠脑中,Camk2n等30个基因的表达与Pink 1基因高度相关,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Pink 1基因在行使特定生物学功能时,很可能协同这些基因一起发挥相应的作用,这部分基因是深入研究Pink 1基因在PD发病中分子机制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 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额牛SCD基因多态性及肉质性状的表达
17
作者 宋宪博 苟潇 刘兴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173,177,共4页
为研究大额牛SCD基因突变与其肉质性状的关系,利用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大额牛、黄牛的SCD基因进行SNP检测,再应用SPSS及BioEdit软件对SCD基因多态性及肉质性状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额牛SCD基因中有9个SNP位点,第二外显子2 ... 为研究大额牛SCD基因突变与其肉质性状的关系,利用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大额牛、黄牛的SCD基因进行SNP检测,再应用SPSS及BioEdit软件对SCD基因多态性及肉质性状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额牛SCD基因中有9个SNP位点,第二外显子2 884bp处发现A→C突变。该基因对其粗脂肪(大额牛背最长肌0.61%,半腱肌0.48%;黄牛背最长肌3.35%,半腱肌2.72%)与粗蛋白(大额牛背最长肌19.48%,半腱肌19.24%;黄牛背最长肌17.75%,半腱肌18.59%)2种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额牛 SCD 基因多态性 表达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等基因系研究Bt基因对水稻性状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2 位作者 包劲松 吴殿星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以密阳46(MY46)为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Bt基因近等基因系抗螟虫密阳46(RIMY46).经考察,RIMY46及其所配杂种II32A/RIMY46的GUS反应和PCR检测均为阳性,且高抗螟虫.在早期营养生长阶段,RIMY46苗高比M... 以密阳46(MY46)为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Bt基因近等基因系抗螟虫密阳46(RIMY46).经考察,RIMY46及其所配杂种II32A/RIMY46的GUS反应和PCR检测均为阳性,且高抗螟虫.在早期营养生长阶段,RIMY46苗高比MY46低,分蘖数比MY46少,表明纯合态Bt基因对纯系植株的前期生长进程有一定延缓作用,这种影响随着植株长大而减小,最终除导致抽穗延迟和整精米率降低外,对其余8个农艺性状和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则均不显著.比较Bt近等基因系所配杂种II32A/RIMY46和II32A/MY46有关性状的表现差异,结果则发现杂合态Bt基因对杂种F1性状表达均无明显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BT基因 性状表现 水稻 应用 稻米品质性状 PCR检测 轮回亲本 连续回交 选择技术 标记基因 生长阶段 延缓作用 生长进程 整精米率 农艺性状 性状表达 杂种F1 GUS 分蘖数 负作用 螟虫 植株 育成 营养 苗高 纯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猪血液性状的系统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盼 张震 +2 位作者 崔磊磊 杨斌 段艳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为揭示家猪血细胞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整合白色杜洛克×二花脸猪F2资源家系肌肉血细胞性状eQTL和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鉴别影响血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测定了1 149个个体的18种血常规和593个个体肌肉转录本表达水平,对1 020个... 为揭示家猪血细胞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整合白色杜洛克×二花脸猪F2资源家系肌肉血细胞性状eQTL和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鉴别影响血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测定了1 149个个体的18种血常规和593个个体肌肉转录本表达水平,对1 020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转录组表达水平与血常规数据的关联性使用斯皮尔曼系数进行评估,将血细胞性状相关联的转录本进行eQTL定位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合前期本试验的GWAS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当P<5×10-4时检测到血细胞相关的eQTLs有122个,其中有9个顺式eQTLs和63个反式eQTLs。通过eQTL定位确定SERPINB6为影响红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基因富集分析鉴别到影响红细胞性状的候选基因为PTPRC和ITGA8,GWAS和eQTL的综合分析发现影响红细胞性状相关的基因为TMED9、PCK1、TINAGL1和SORL1。本研究通过结合前期GWAS结果和肌肉转录本表达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到7个与红细胞性状相关的基因,其中TMED9、PCK1、TINAGL1和SORL1是GWAS和eQTL共有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性状 肌肉 表达数量性状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TT3基因的表达与e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坤 曲存民 +5 位作者 李莎 赵会彦 王瑞 徐新福 梁颖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58-1766,共9页
类黄酮途径中, TT3编码的4-二氢黄铜醇还原酶是参与原花色素和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该基因可能的上游调控网络,利用黄籽母本 GH06和黑籽父本 ZY821构建的遗传图谱,以 BnTT3基因在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随机选取的94个株系花后4... 类黄酮途径中, TT3编码的4-二氢黄铜醇还原酶是参与原花色素和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该基因可能的上游调控网络,利用黄籽母本 GH06和黑籽父本 ZY821构建的遗传图谱,以 BnTT3基因在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随机选取的94个株系花后40 d种子的表达量作为性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e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5个表达量相关的eQTL,分别位于A03、A08、A09和C01染色体,单个e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22%~24.05%。A09染色体上存在2个主效 eQTL,单个 eQTL 分别解释24.05%和16.55%的表型变异,分别位于标记 KS10260~KBrB019I24.15和B055B21-5~KS30880之间,微效eQTL分布于A03、A08和C01染色体上。A09染色体上的2个主效eQTL区间(包含200 kb侧翼序列)与拟南芥、白菜、甘蓝和芸薹族近缘物种基因组同源区段具有很好的共线性关系。基因注释结果表明检测到的eQTL均为trans-QTL,2个主效eQTL区段共包含78个基因,包括MYB51、MYB52和bZIP5转录因子,可能为 BnTT3基因的上游直接调控因子,对这些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阐明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黄籽候选基因的克隆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 TT3 重组自交系 表达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