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资源性状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云山 刘迎春 +2 位作者 丁素荣 王会才 张晓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57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能较好地反映品种性状特性,在不同熟期组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生育期。通过对不同年份间品种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57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能较好地反映品种性状特性,在不同熟期组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生育期。通过对不同年份间品种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筛选出稳定性较强的品种10份,生育期在101~110 d的品种为嫩丰15、东农01-1234、绥农14,111~120 d的品种为吉林39、黑农48、紫花4号,121~130 d的品种为黄大粒、吉林30号、小黄豆和丰地黄。同时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明确不同品种资源的性状特点,为大豆品种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资源 性状稳定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的桑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日彦 王照红 +1 位作者 杜建勋 梁明芝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在桑品种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已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 I模型),对北方蚕区区域性试验鉴定的桑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第1批鉴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稳定性高低依次为晋选1号、禾桑、871、7946... 在桑品种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已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 I模型),对北方蚕区区域性试验鉴定的桑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第1批鉴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稳定性高低依次为晋选1号、禾桑、871、7946、7934、湖桑32号、黄鲁选、7435,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湖桑32号的品种依次为7934、7946、黄鲁选、晋选1号、871。第3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陕桑305、陕桑402、辽育16号、鲁诱1号、晋选7号。第4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鲁插1号、昂绿1号、8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 桑品种 性状稳定性 产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TCS基因番茄及其后代性状稳定性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国勇 郭宝太 +1 位作者 金德敏 王斌 《山东农业科学》 1999年第6期4-6,共3页
转TCS基因番茄无性系TP3 与其自交后代R1 的种子苗在农艺性状上的表现无差异,R1 代植株X- glu 检测和PCR扩增均呈阳性,同样对TMV和CMV 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这说明转基因番茄无性系及其自交一代种子苗植株的TCS基因是稳定表达和稳定遗传... 转TCS基因番茄无性系TP3 与其自交后代R1 的种子苗在农艺性状上的表现无差异,R1 代植株X- glu 检测和PCR扩增均呈阳性,同样对TMV和CMV 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这说明转基因番茄无性系及其自交一代种子苗植株的TCS基因是稳定表达和稳定遗传的,因此,除了经过种子获得种苗以外,通过无性繁殖转基因番茄可以直接进行田间种植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性状稳定性 无性繁殖 转TC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书文 刘福恩 +1 位作者 温庆锟 周相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97-99,共3页
性状的稳定性是评价水稻品种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对6个水稻品种连续3年的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间,不同水稻品种各性状的稳定性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表明,性状稳定性最高的品种是欣荣优5号,稳定性最低的品种是陵... 性状的稳定性是评价水稻品种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对6个水稻品种连续3年的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间,不同水稻品种各性状的稳定性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表明,性状稳定性最高的品种是欣荣优5号,稳定性最低的品种是陵两优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性状稳定性 产量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5年度长江中游组区试油菜稳定性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桃翠 李加纳 唐世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3-430,共8页
通过分析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组(2014-2015年度4组区试,每组包含对照在内共12个参试品种)的数据,探讨农艺性状稳定性对油菜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利用AMMI(加性主效应与复合交互效应)模型计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敏感度来衡量各... 通过分析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组(2014-2015年度4组区试,每组包含对照在内共12个参试品种)的数据,探讨农艺性状稳定性对油菜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利用AMMI(加性主效应与复合交互效应)模型计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敏感度来衡量各性状的稳定程度。在每个试验组内,根据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总体农艺性状稳定性对品种进行归类。通过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敏感度之间的密切程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两者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及农艺性状敏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高、中产类型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敏感度中等或较低;低产类型品种农艺性状敏感度中等或较高,产量敏感度没有明显倾向。农艺性状与产量两者的敏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农艺性状敏感度的联合线性作用能解释约70%的产量敏感度变异原因。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分枝相对高度(一次分枝高度与株高的比值)、一次分枝数与单株角果数的敏感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千粒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密度、分枝相对高度、每角粒数、生育期和菌核病病指敏感度与产量稳定性有较为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稳定性 丰产性和稳产性 AMMI模型 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蔗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差异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绍林 邓军 +4 位作者 李如丹 樊仙 全怡吉 张跃彬 刀静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 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N、P、K、Ca、Fe、Mn、Zn、Cu)和品质(糖度、纤维分、简纯度、还原糖、水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蔗区改变时,甘蔗对N、P、K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K>P>N;对中微量元素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Mg>Ca、Cu、Fe>Mn、Zn;品质指标的稳定性为:糖度>水分含量、出汁率>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N与K、蔗汁糖度、简纯度之间,Mn与Cu、Zn,Fe与Zn,蔗汁糖度与简纯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K与还原糖分,Ca与Mn,Mn与糖度,纤维分与水分含量,蔗汁糖度、简纯度与水分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与出汁率,Ca与蔗汁糖度,Mg与水分含量,Zn与Cu,Mn与Cu,纤维分与出汁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与Mg、Cu之间,Ca与Cu,Mg、Fe与纤维分,Zn与出汁率,Mn与简纯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同类型数量性状指标之间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K、Mg含量,蔗汁糖度指标在环境变化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基因型能表现出其相应性状指标的种性优势;其次是P、Ca、Cu、Fe含量,水分含量、出汁率;而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是N、Mn、Zn含量,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相似数量性状指标可按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其影响程度分为“环境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等型数量性状”和“基因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相似数量性状 性状差异稳定性 环境效应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后同源四倍体水稻双胚苗突变性状的表达特点
7
作者 黄群策 李玉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共5页
氮离子注入后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后代群体内筛选到1株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多个世代的筛选、纯化和鉴定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鉴定.玉米诱发的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 氮离子注入后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后代群体内筛选到1株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多个世代的筛选、纯化和鉴定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鉴定.玉米诱发的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达的条件等方面均显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双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胚苗频率提高32.4%~36.0%.在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中,其苗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双胚苗水稻 形态特征 性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双胚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群策 贾宏汝 赵帅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37,共4页
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在其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单株的纯化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进行了观察鉴定。随后,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两个株系在不同温度... 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在其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单株的纯化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进行了观察鉴定。随后,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两个株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多胚苗频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有效地改良,由此可以获得具有遗传变异特点的新种质,其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达条件等方面均显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频率提高32.4%~36.0%。在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中,其苗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双胚苗水稻 形态特征 性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季节、胎次、采精月龄及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笑科 廖伟莉 +7 位作者 李瑶 吴煜伟 庄汝柏 贾百威 袁晓龙 李加琪 黄翔 张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79-3890,共12页
【目的】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9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 【目的】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9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27408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用混合线性分析模型和方差分析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精子畸形率、总精子数及各精液性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不同品种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体积和总精子数均显著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大白猪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长白猪和大白猪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从不同公猪出生胎次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3胎出生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季节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从不同采精月龄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6~25月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4~5 d为最佳采精间隔,采精间隔过长会导致精子畸形率上升;从不同公猪总乳头数来看,乳头数13~16个时,各精液性状品质都处于中等水平,有利于公猪生产应用。3个品种各精液性状间稳定性趋势不一,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精液体积和精子活力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各品种中,长白猪稳定性较差;各精液性状中,精子活力稳定性最好。【结论】品种、公猪出生胎次、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可根据不同品种公猪制定更完善的选择方案,提高精液质量,加速公猪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性状 采精月龄 采精间隔 精液性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梧桐换冠改造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耀良 《林业与生态》 2000年第5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法国梧桐 换冠 接穗处理 塑料布 沿海地区 优良无性系 嫁接苗 多树种配置 苔藓植物 性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花椒无性繁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111-112,115,共3页
针对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花椒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的实际,对当地花椒的无刺优树展开了繁育试验,对砧木选择、无性系无刺性状及结果性状的稳定性、采摘工效等内容进行研究,以促进陇南花椒产业更新主栽品种、提高效益、加快发展。
关键词 无刺梅花椒 优树 无性系 性状稳定性 甘肃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robust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a class of uncertain systems 被引量:7
12
作者 REN Li-t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96-2304,共9页
Aiming at a class of systems under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 method of fuzzy robust sliding mode control was proposed. Firstly,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surface containing state feed... Aiming at a class of systems under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 method of fuzzy robust sliding mode control was proposed. Firstly, an integral sliding mode surface containing state feedback i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robust H∞ control theory. The robust state feedback control was utilized to substitute for the equivalent control of the traditio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Thus the robustness of systems sliding mode motion was improved even the initial states were unknown. Furthermore, when the upper bound of disturbance was unknown, the switching control logic was difficult to design, and the drawbacks of chattering in sliding mode control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To solve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the fuzzy nonlinear method was applied to approximate the switching control term. Based on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the parameter adaptive law which could guarantee the system stability was devised.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ould reduce the system chattering eff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input would not switch sharply, which improve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inally,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on system with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enhance the approaching motion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The chattering phenomenon is weakened, and the system possesses stronger robustness against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 systems robust control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CH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of motion state and bifurcation properties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同杰 朱如鹏 +1 位作者 鲍和云 项昌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43-1547,共5页
A nonlinear lateral-torsional coupled vibration model of a planetary gea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ransmission errors,time 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and multiple gear backlashes into account.The bifurcation d... A nonlinear lateral-torsional coupled vibration model of a planetary gea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ransmission errors,time 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and multiple gear backlashes into account.The bifurcation diagram of the system's motion state with rotational speed of sun gear was conducted through four steps.As a bifurcation parameter,the effect of rotational speed on the bifurcation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was assessed.The study results reveal that periodic motion is the main motion state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in low speed region when ns<2 350 r/min,but chaos motion state is dominant in high speed region when ns>2 350 r/min,The way of periodic motion to chaos is doubling bifurcation.There are two kinds of unstable modes and nine unstable regions in the speed region when 1 000 r/min<ns<3 0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 train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 stability of motion state bifurcation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