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8,共8页
汉初至少存在八种产生严重的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汉初国家正常的人口繁衍,同时,也迫使汉初国家不得不在考虑民生的基础上,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来达到鼓励生育和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 人口 性比例失调 产生原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一些地区新生婴儿性比例失调的原因及对策——二论“养老”与“生小”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阎卡林 《人口学刊》 1983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新生婴儿男女性比例失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有关部门调查材料表明,个别农村新生婴儿男女性比例达到138:100,还有的农村0至5岁的男女比例甚至高达503:100。并且,这种性比例失调的现象在城市也不同程度地...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新生婴儿男女性比例失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有关部门调查材料表明,个别农村新生婴儿男女性比例达到138:100,还有的农村0至5岁的男女比例甚至高达503:100。并且,这种性比例失调的现象在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浙江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浙江全省14岁以下的儿童中,男孩比女孩竟多了41万。那么,导致性比例失调的原因是什么呢?从中我们应该得到何种启发、吸取什么教训、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男女性别不受人为控制的生育过程中,男女性比例会自然地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比例失调 新生婴儿 宣传教育 责任制 指导思想 相平衡 社会养老 对策 男子 调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性比例失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元璋 《人口学刊》 1985年第2期47-50,共4页
在我国,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的配偶。因而达到一定年龄的待婚配和已婚配的男女两性的总人口之间在数量上必然大体保持1:1的比例关系。无论是待婚配和已婚配的男性人口总量,多于待婚配和已婚配的女性人口总量,还是... 在我国,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的配偶。因而达到一定年龄的待婚配和已婚配的男女两性的总人口之间在数量上必然大体保持1:1的比例关系。无论是待婚配和已婚配的男性人口总量,多于待婚配和已婚配的女性人口总量,还是待婚配和已婚配的女性人口总量多于待婚配和已婚配的男性人口总量,都会造成一部分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社会问题。从婚配的角度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人口 性比例失调 人口总量 婚配 老年女 比例关系 老年男 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性比例失调要切实纠正
4
作者 张皖松 成风皋 +1 位作者 李中菁 张飞飞 《社会》 1983年第2期31-33,共3页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某些地区出现了婴儿性比例失调现象。关于婴儿出生性比例的标准,国际上通常是定为105或106,用构成比表示,即男婴占51.8%,女婴占48.2%。我国1953年、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当...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某些地区出现了婴儿性比例失调现象。关于婴儿出生性比例的标准,国际上通常是定为105或106,用构成比表示,即男婴占51.8%,女婴占48.2%。我国1953年、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当时婴儿出生性比例是在104.9和105之间,是正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县 性比例失调 婴儿出生 婴儿死亡率 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普查 构成比 失调现象 计划生育政策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强壮 《人民论坛》 1997年第11期50-51,共2页
由于陈旧的思想意识的作祟,在相当一些人们的意识中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上现代科学手段的辅助,使得男性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女性人口比例,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男女人口比例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警报,已经在中华大地拉响。 1995... 由于陈旧的思想意识的作祟,在相当一些人们的意识中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上现代科学手段的辅助,使得男性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女性人口比例,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男女人口比例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警报,已经在中华大地拉响。 1995年部分省市人口抽样调查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失调 中国人口 人口 男女人口比例 人口 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 性比例失调 重男轻女 贫困落后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的现状和趋势
6
作者 汪道明 《人口学刊》 1983年第5期42-46,28,共6页
概率统计早经证明:对于随机现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某种结果出现的频率趋于一个常数。婴儿自母体分娩,在性别上非男即女,无疑属随机现象之一。从一个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来考察,相当于试验次数的增加,男女新生婴儿在出生总数中各自所... 概率统计早经证明:对于随机现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某种结果出现的频率趋于一个常数。婴儿自母体分娩,在性别上非男即女,无疑属随机现象之一。从一个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来考察,相当于试验次数的增加,男女新生婴儿在出生总数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也应该趋近于一个常数。据世界各国大量统计观察的结果,这个常数约等于501/499=1.004。就是说,每一千个新生儿中,男性比女性多4人。正是这个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 农村地区 人口别构成 人口比例 劳动能力 频率 性比例失调 随机现象 经济补偿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婴幼儿性别比的特点和我们应有的对策
7
作者 张怀宇 《中州学刊》 1984年第6期35-38,共4页
自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出大力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国... 自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出大力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自愿领取独生子女证,几年的时间,全国各地新婚夫妇的一孩率就已超过一半以上,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对此顾虑重重,行动迟缓,在国外,也有些好心的朋友为我们担心。他们疑虑和担心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说我们提倡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将会造成性比例失调。这种议论,也许能够找到一些理由或依据,但从科学上讲是没有根据的。人类生理学的自然规律,决定了人类在生育性别方面的选择是机会均等的。不论每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只要不是受到人为的社会干涉,两性人数的比例,总是大体上平衡的。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再次对这一结论作了有力的佐证。下面就河南省这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婴幼儿性比例状况,作以剖析。同时,说说我们应有的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比 婴幼儿 河南省 性比例失调 人口 女婴 重和 生育政策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人口出生的性别平衡
8
作者 李少文 《社会》 1982年第4期23-23,共1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着人们头脑的一个正统道德观念就是妇女以生子为荣,所谓“妻以夫贵,母以子贵”,就说明妇女只有生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提高。其中不要说一般普通妇女是如此,就是尊如后妃,若要固宠长贵,也非得生有儿子不可,民间...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着人们头脑的一个正统道德观念就是妇女以生子为荣,所谓“妻以夫贵,母以子贵”,就说明妇女只有生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提高。其中不要说一般普通妇女是如此,就是尊如后妃,若要固宠长贵,也非得生有儿子不可,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正是这种以子为贵的正统道德观念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 道德观念 民间传说 妇女 别鉴定 平衡 性比例失调 男女平等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差阳错的危机
9
作者 王若毅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1-22,共2页
某刊登载了一男性青年因长期的性压制而出现的变态心理和行为。其思维方式不仅不可思议,其行为也令人啼笑不得。读完这一信息,不觉联想起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今年三月在接见《党建》记者时宣布:“目... 某刊登载了一男性青年因长期的性压制而出现的变态心理和行为。其思维方式不仅不可思议,其行为也令人啼笑不得。读完这一信息,不觉联想起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今年三月在接见《党建》记者时宣布:“目前全国男女性比例失调,男性占51.1%,女性占48.9%。这个比率意味着将有几千万娶不上妻子的男光棍。”世界人口的性比例问题,(一般以女性为100的男性基数计算)大多在105±2之间波动。而我国的性比率却在110—115之间。《青年研究》报道,陕西某地一个仅有20万人口的县,在接近婚期的青年中,男性比女性多5706人。还有许多女青年通过招工,远嫁外流等,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为此,有的女青年家长乘机抬高彩礼,不少男青年为找对象不得不倾家荡产。这从客观上助长了封建买卖婚姻的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危机 青年 传统思想 性比例失调 严重失衡 全国人大常委会 女青年 变态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次因素相关分析
10
作者 黄良操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4期21-22,共2页
有关性别比的人口学课题随着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提出而提出,生育胎次因素对于性别比的影响作用问题,也由此具有了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特殊性质。“只生一胎”会不会造成出生人口群的性比例失调?是不是“头胎生育男孩多?”这些问题本不... 有关性别比的人口学课题随着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提出而提出,生育胎次因素对于性别比的影响作用问题,也由此具有了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特殊性质。“只生一胎”会不会造成出生人口群的性比例失调?是不是“头胎生育男孩多?”这些问题本不难从一些较长期的全面统计资料中得出初步结论。但由于现行人口政策推行时间还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相关 胎生 自然发生 机能变化 别决定 性比例失调 精子 宫颈管 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吉林省未婚大女问题
11
作者 金砺 《人口学刊》 1988年第1期20-23,共4页
近年来,据有关部门反映,社会上对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反应比较强烈。据第三次人口普查,在吉林省28岁49女性人口中有18,851人仍未婚配;又据长春市婚姻介绍所统计,自1984年3月成立至1686年初,有700多名男青年前来登记、而女青年则多达1... 近年来,据有关部门反映,社会上对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反应比较强烈。据第三次人口普查,在吉林省28岁49女性人口中有18,851人仍未婚配;又据长春市婚姻介绍所统计,自1984年3月成立至1686年初,有700多名男青年前来登记、而女青年则多达1,500多人,其中28岁以上的大女约占3/5。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在社会上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持“人口性比例失调造成的”这种观点占多数,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个误解,根据吉林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性比例失调 吉林省 人口 在业人口 人口普查资料 婚姻介绍所 人口比重 人口 婚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倡一胎生育的客观依据和有利因素
12
作者 杨清涛 杨子慧 《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4期19-22,共4页
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一胎生育政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有利因素?能不能实现?会带来些什么问题?这是当前人口学界、计划生育部门、乃至全国各族... 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一胎生育政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有利因素?能不能实现?会带来些什么问题?这是当前人口学界、计划生育部门、乃至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提倡一胎生育的客观依据及其必要性 ①我国人口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说明只有一胎生育,才能尽快把人口稳定下来,把生产和生活搞上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 客观依据 有利因素 我国人口 控制人口增长 平均生育率 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老化 性比例失调 解放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