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审美的角度浅析政府办公建筑的性格塑造——谈东莞市万江区政府办公主楼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晋 蔡伟明 林开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3-37,共5页
结合东莞市万江区政府办公主楼的方案设计 ,从审美心理的角度 ,探讨政府办公建筑性格的转变 .同时从基本构图模式和表现技巧的角度 ,寻求表达这种审美转变的表现手段 ,具体从发散式构图。
关键词 政府办公建筑 性格塑造 东莞市 尤江区 审美心理 发散式构图 艺术手法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世佳人》人物性格塑造与女性意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153,共3页
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是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的经典名著《飘》改编而成,影片描述了当时美国南北内战时期动荡的社会状态,一经播出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电影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个性格具有鲜明特征的女... 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是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的经典名著《飘》改编而成,影片描述了当时美国南北内战时期动荡的社会状态,一经播出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电影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个性格具有鲜明特征的女性形象。影片通过对每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向观众弘扬了逆境之中的奋斗,以及追求尊严、爱情、独立自由,永不退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地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本文将针对《乱世佳人》这部影片,解析影片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对女性意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世佳人》 性格塑造 女性意识 自由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领导者性格塑造的“五字箴言”
3
作者 周建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17,共2页
《孙子兵法》对当时优秀将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过提炼和总结,并被世称为将者"五德":智、信、仁、勇、严。人的性格改善需要长久的历练,需要有意识地修养。此"五字箴言"对当下领导者的性格塑造仍具有借鉴意义。"智",多谋善断... 《孙子兵法》对当时优秀将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过提炼和总结,并被世称为将者"五德":智、信、仁、勇、严。人的性格改善需要长久的历练,需要有意识地修养。此"五字箴言"对当下领导者的性格塑造仍具有借鉴意义。"智",多谋善断。成功领导者的智,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聪明,《新华字典》定义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慧,《新华字典》定义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塑造 《新华字典》 诚信档案 诚信道德 诚信理念 个人诚信 楚霸王 管人 信用信息 领导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喜剧中正面人物的性格塑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浩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亚里士多德曾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是对他们的“错误和丑陋”加以揭示。这个传统观点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喜剧文学的创作,使丑陋的形象成为了喜剧描写对象的主流。通过对他们行为的揭露而产生幽默笑境,对丑的事物加以否定,同时... 亚里士多德曾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是对他们的“错误和丑陋”加以揭示。这个传统观点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喜剧文学的创作,使丑陋的形象成为了喜剧描写对象的主流。通过对他们行为的揭露而产生幽默笑境,对丑的事物加以否定,同时以丑衬美,使美的形象得以展现,喜剧的审美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即对于丑的对象进行否定的审美评价。在这样的喜剧文学中,丑往往是直接可感的,而美则是间接隐蔽的虚体,两者的交锋是以丑消美长的反比关系贯穿全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描写 性格塑造 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 正面人物 陈毅 幽默感 亚里士多德 审美态度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恺撒大帝》的人物性格塑造
5
作者 李向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55-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其依据的材料进行分析,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恺撒性格的复杂性,并且莎士比亚对其倾注了一定的同情心。本文首先对剧本依据的材料以及与材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然后试图对传统的恺撒人物评论进行总结,并指出他们...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其依据的材料进行分析,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恺撒性格的复杂性,并且莎士比亚对其倾注了一定的同情心。本文首先对剧本依据的材料以及与材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然后试图对传统的恺撒人物评论进行总结,并指出他们过于强调恺撒的“阴暗”面。之后.比较了莎士比亚和布鲁塔克对恺撒人物塑造的异同点,并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具有更加复杂和矛盾的性格,莎士比亚对其持有同情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恺撒大帝 性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格塑造中的二元对立模式
6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6期63-63,共1页
陶东风在《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二元对立》(《文艺评论》87年3期)一文中指出:二元对立模式的具体形态可分为二类:一是历史尺度的肯定,道德尺度的否定;一是历史尺度的否定,道德尺度的肯定。前者如《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刘邦形象、... 陶东风在《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二元对立》(《文艺评论》87年3期)一文中指出:二元对立模式的具体形态可分为二类:一是历史尺度的肯定,道德尺度的否定;一是历史尺度的否定,道德尺度的肯定。前者如《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刘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在与项羽、刘备的历史角逐中,刘邦和曹操都是胜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尺度 性格塑造 二元对立模式 历史尺度 挽歌 三国演义 文艺评论 高祖本纪 曹操 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府通灵故细陈--贾宝玉性格塑造的特点
7
作者 周书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2-69,共8页
曹雪芹虽然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没有作出科学的概括,然而却借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切了解与手中的生花妙笔,生动地刻画了许多令人过眼难忘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透过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交往,描绘出他们在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中,典型性... 曹雪芹虽然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没有作出科学的概括,然而却借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切了解与手中的生花妙笔,生动地刻画了许多令人过眼难忘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透过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交往,描绘出他们在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中,典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流程。对贾宝玉更是“荣府通灵故细陈”。既写出了主体的心理矛盾对他性格形成的规制作用,又写出了社会环境对他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更从主体的心理活动与客体的深刻影响形成的交互“合力”中,刻画了他的性格形成与发展的辩证进程。贾宝玉性格的塑造具有自放手眼的开创性意义,达到了时代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深度,闪耀着生动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性格塑造 黛玉 叛逆精神 性格形成 思想高度 人生道路 仕途经济 贾政 生活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和人民在呼唤——关于影片中当代共产党员性格塑造的思考
8
作者 梁天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5,共2页
当今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艰难的事业,它需要一批有高度觉悟和献身精神的共产党员去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我国电影学术理所当然地要将塑造当代共产党员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A.强调“人”在艺术中的主体地位。电影艺术伴随... 当今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艰难的事业,它需要一批有高度觉悟和献身精神的共产党员去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我国电影学术理所当然地要将塑造当代共产党员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A.强调“人”在艺术中的主体地位。电影艺术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如何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当代共产党员的艺术形象还在探索之中。但是,银幕上已经出现的几位当代共产党员的艺术形象,以他们的时代精神之鲜明,性格之丰富,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塑造 电影艺术 艺术形象 献身精神 时代精神 人物性格 新时期电影 美学风格 英雄人物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与清官性格的塑造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5-69,共5页
清官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他们基本性格的塑造,来自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其一,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最大的是理,而不是帝王,清官为了民众与国家的利益,要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二,... 清官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他们基本性格的塑造,来自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其一,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最大的是理,而不是帝王,清官为了民众与国家的利益,要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二,以朱熹为首的理学家强调道德修养,清廉成为清官必尊的操守;其三,朱熹为首的理学家主张爱民如子,为了民众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由此可见,朱熹的传统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有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明清时期 朱熹 清官性格 性格塑造 道德修养 人生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音乐对个人性格的塑造
10
作者 白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1-192,共2页
音乐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旋律美、节奏美,而且还体现在对人们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慰藉与影响。音乐对人们的性格塑造到底有什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音乐对性格的塑造需要借助音乐心理学... 音乐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旋律美、节奏美,而且还体现在对人们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慰藉与影响。音乐对人们的性格塑造到底有什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音乐对性格的塑造需要借助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治疗等理论进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心理学 个人性格 音乐教育学 性格塑造 音乐治疗 旋律美 节奏美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白日焰火》之人物性格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冉 马立军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8期27-28,共2页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对电影人物最深刻的诠释,电影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是构成整部电影的关键。电影《白日焰火》打破了文艺片上映只有口碑没有票房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文艺片实现商业与艺术平衡的一个典范。[1]影片讲述的是一起碎尸案件...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对电影人物最深刻的诠释,电影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是构成整部电影的关键。电影《白日焰火》打破了文艺片上映只有口碑没有票房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文艺片实现商业与艺术平衡的一个典范。[1]影片讲述的是一起碎尸案件引发出的爱情救赎故事,碎尸案件将电影中主要的三个人物联系起来,分别是五年前侦查碎尸案的刑警张自力,案件的受害人梁志军以及他的妻子吴志贞。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性格 碎尸案件 文艺片 志贞 内在性格 性格塑造 我爱 主要人物 性无能 心理落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读黑格尔《美学》“人物性格”一节心得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世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S1期56-62,共7页
人物关系的安排是作家进行总体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到性格塑造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黑格尔在他的天才著作《美学》中不仅强调必须塑造“完整的性格”,同时还主张“从许多关系的整体中显示”性格,指出了写好人物关系对塑造性... 人物关系的安排是作家进行总体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到性格塑造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黑格尔在他的天才著作《美学》中不仅强调必须塑造“完整的性格”,同时还主张“从许多关系的整体中显示”性格,指出了写好人物关系对塑造性格的重要性。在各种叙事文学中,戏剧文学最注重人物关系。这是由戏剧的一般规律和特性所决定的。什么是戏剧的一般规律?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关系 人物性格 性格特征 戏剧性 性格塑造 美学 总体构思 戏剧文学 内心冲突 内心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格·场面·叙述语言——长篇小说《紫藤花园》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德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2-68,共7页
《紫藤花园》是玉晓玉最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包容着颇大信息量的宏篇巨构,全书有四十二万字之多。小说主要是写紫藤花园这一民族资产阶级家庭的兴衰历史,时间跨度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空间跨度涉及上海、香港... 《紫藤花园》是玉晓玉最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包容着颇大信息量的宏篇巨构,全书有四十二万字之多。小说主要是写紫藤花园这一民族资产阶级家庭的兴衰历史,时间跨度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空间跨度涉及上海、香港、台湾三个地区;写出这一家庭每个成员之间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的升降沉浮、命运变化;他们在事业上经历的磨难,在婚姻、恋爱、精神生活上遭遇的不幸和痛苦;他们的个性风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紫藤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述语言 紫藤花 场面描写 性格塑造 民族资产阶级 人物性格 花园 人际关系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格:曹禺的魅力
14
作者 陈坚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1期54-57,67,共5页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性格塑造 人物性格 艺术魅力 周朴园 结构艺术 繁漪 情节结构 独特性 现代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一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109,共3页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形式融合到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中,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影艺术,是与音乐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艺术是1908年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利西奥托·卡努杜在巴黎创立了第七艺术俱乐部,并在同年发...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形式融合到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中,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影艺术,是与音乐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艺术是1908年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利西奥托·卡努杜在巴黎创立了第七艺术俱乐部,并在同年发表了著名的"第七艺术宣言",这也是最早将电影定义为第七艺术的理论。电影艺术形成之初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任何声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默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形式 黄飞鸿 性格特征 电影主题 性格塑造 男主角 故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16
作者 苏子白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5期127-128,126,共3页
就如何塑造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问题,刘再复在今年第三期《文学评论》上以《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为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人物性格塑造是文学创作真正的难点,是文学艺术某些门类中的价值所在,过去这方面的研究都从塑... 就如何塑造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问题,刘再复在今年第三期《文学评论》上以《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为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人物性格塑造是文学创作真正的难点,是文学艺术某些门类中的价值所在,过去这方面的研究都从塑造典型这个角度来思考,如果从性格结构及其性格组合这个角度探索,同样可以达到把握典型性格的目的。他认为,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包括行为的现实以及行为的动机和方式(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实践活动方式等),每个人的性格都自成一个独特结构的有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性格 性格结构 二重组合 文学创作 二重结构 性格塑造 文学评论 典型人物 典型性格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性格的写作练习
17
作者 刘一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0-14,共5页
我认为,电影剧本创作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题材分析;二、人物性格构思;三、结构设计。而在这三个环节中,我认为最最重要的环节便是人物性格构思了。人物,是一个作品成败的关键。一个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常常取决于你是不是提供给观众... 我认为,电影剧本创作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题材分析;二、人物性格构思;三、结构设计。而在这三个环节中,我认为最最重要的环节便是人物性格构思了。人物,是一个作品成败的关键。一个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常常取决于你是不是提供给观众一个或几个新的人物性格,而这些人物是你从生活中的独特发现和创造。美国经典影片《公民凯恩》是多年来评选百部影片历来名列第一的佳作,固然该影片在结构上和电影语言上都有很值得称道的方面,但最根本的成就还是因为它塑造了报业大王凯恩这个性格层次复杂的人物形象。通常,一部影片的视觉冲击力能为一部影片带来商业票房,而只有性格塑造方面的独特贡献才能为影片带来艺术品味方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创作方法 人物性格塑造 人物性格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矛盾 被引量:69
18
作者 徐志国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7,共3页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日益重视幼教发展以及男幼师的培养,但是男幼师依旧呈缺乏、流失状态,故而对男幼师的职业优势与流失、缺乏状态之间的内在矛盾进行研究颇具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 男幼师 职业优势 流失状态 性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健吾喜剧的人学基础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4-72,共9页
李健吾的喜剧创作高度重视性格的塑造,是有其人学基础的。在此基础上,作家注意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以“完全自居”和“不完全自居”两种方式去塑造人物性格,从而使其笔下的喜剧性格具有了一系列的新特色。
关键词 李健吾 喜剧 人学基础 人物性格塑造 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路电影人物形象的文化建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雪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18,共3页
公路电影,简言之是以路途反映人生故事的一种类型电影;最早出现在美国,常以车辆作为冒险探索的工具,关注的重心是人的内心情感。中国的公路电影发端于2001年的《走到底》,故事发展基本都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主人公在占绝对篇幅的公路旅... 公路电影,简言之是以路途反映人生故事的一种类型电影;最早出现在美国,常以车辆作为冒险探索的工具,关注的重心是人的内心情感。中国的公路电影发端于2001年的《走到底》,故事发展基本都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主人公在占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产生一系列戏剧冲突,并最终完成生命体验及性格塑造。虽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中国的公路电影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建构上,更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戏剧冲突 文化建构 性格塑造 文化气质 现代文明 光鲜亮丽 精英人士 平凡生活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