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变异 被引量:11
1
作者 尚永亮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6-72,共7页
柳宗元永贞元年的永州之贬和十年后的柳州之迁,标志着他人生的巨大转折和灵魂的永久磨难。在艰苦、漫长的谪居生涯中,他体会最深切的,莫过于自我生命被抛弃、被拘囚乃至渐趋荒废的感受。这三大生命悲感,直接导致柳宗元性格由初始的... 柳宗元永贞元年的永州之贬和十年后的柳州之迁,标志着他人生的巨大转折和灵魂的永久磨难。在艰苦、漫长的谪居生涯中,他体会最深切的,莫过于自我生命被抛弃、被拘囚乃至渐趋荒废的感受。这三大生命悲感,直接导致柳宗元性格由初始的外向型激切发露向内敛型的忧郁冷漠发生变异,使他在旷日持久的社会压抑和自我压抑中遭受到严重的“时间的损伤”,从而既表现出一种集苦闷、悲伤、忧愤于一体而难以言状的精神空落感,又滋生出一种受屈辱、苦难境遇激发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意识,并由此直接影响着其诗文以冷峭著称、几已凝固化了的偏执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生命悲感 性格变异 被弃感 拘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军阀社会的形象缩影——对沙汀抗战前小说创作的多层次透视
2
作者 官晋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9-94,共6页
1932年,28岁的沙汀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在上海叩开了文学堂殿的大门,引起文坛的注目。集子所收的12篇作品,表现出较强的革命意识,主题鲜明积极,但由于写的多是不熟悉的题材,或根据报纸通讯剪裁拼制,因而生活气息淡薄,存在一定... 1932年,28岁的沙汀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在上海叩开了文学堂殿的大门,引起文坛的注目。集子所收的12篇作品,表现出较强的革命意识,主题鲜明积极,但由于写的多是不熟悉的题材,或根据报纸通讯剪裁拼制,因而生活气息淡薄,存在一定程度的概念化倾向。 从1933年开始,沙汀认真总结初期创作成败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汀 四川军阀 抗战前 小说创作 军阀混战 作家 灾民 祖父 性格变异 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