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东坡体与“通、随、拗”
- 1
-
-
作者
李万堡
-
机构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
文摘
自东坡倚声以来,诤讼便应运而生,先是"句读不葺之诗"、"要非本色"、"子瞻词如诗",继之有"曲子缚不住者"、"超然乎尘俗之外",终至"豪放派开创者",由非到是,由排到捧。然而是非各家评述似乎都没有道出其然之所以,只有到了元好问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性情",遗憾的是他又没有对此作明晰的阐释。而沿波讨源,此性情则生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物化境界和"朴素为美"、"法天贵真"的风格境界,这正是苏轼能在各领域都千古独标的根本所在。通观子瞻一生之经历与所有之遗墨,以"通、随、拗"三性诠释之当为恰切,即在艺术界限上,他擅打通,随物而不随时;在艺术追求上,他执拗己见,决不俯仰随人;在政治与生活中,他不擅变通,随事而不随时。
-
关键词
东坡体
性情体
庄子思想
“通
随
拗”
-
Keywords
Dongpo style
natural style
Zhuangzi' s ideology
"Flexible, Follow, Stubborn"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