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供水管道性态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安韶 王威 马东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51,共8页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计较为落后的问题,提出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震害率、管道失效概率及震后供水量为衡量指标的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方法,提出各类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计较为落后的问题,提出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城市供水管道抗震设防标准为出发点,以管道震害率、管道失效概率及震后供水量为衡量指标的管道性态水平划分方法,提出各类管道在不同设防地震下的性态目标,进而对不同分类管道管网的水力功能地震破坏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进一步识别供水管网的薄弱环节,为实现供水管道性态抗震设计提供初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性态目标 水力功能分析 薄弱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态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初探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令心 张明远 +1 位作者 陈永盛 谢贤鑫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组成部分。首先对非结构构件的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别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总结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及震害反应特征,并对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绘制了相应的非结构性态目标矩阵;最后,将整体建筑结构的性态目标进行了分解,以期为完整地实现包括结构、非结构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态设计框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破坏模式 控制指标 性态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隔震桥梁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勤 马玉宏 崔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种"性态水平,结合各类桥梁相应的地震动水准建立12个结构最低性态目标,其中一级桥梁采用三水准设防,二、三级桥梁采用两水准设防;本文根据三类隔震桥梁的重要性建立抗震设计类别。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我国近海隔震桥梁制定抗震设防标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桥梁工程 隔震桥梁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设防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发展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聂桂波 王薇 +2 位作者 杜柯 王多智 马加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4,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地震动多点输入和结构强非线性模拟;(2)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以上部分的系统总结和论述,形成大跨空间结构统一的抗震设计指导思想,并对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可恢复性理论 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 韧性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0
5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及其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东升 司炳君 +1 位作者 艾庆华 孙治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S1期144-150,共7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通过引入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iβ,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μ0和能量等效系数γE计算,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通过引入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iβ,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μ0和能量等效系数γE计算,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基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数据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原Park-Ang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获得如下认识:①在选择合适组合参数β的条件下,改进Park-Ang模型和原模型在整体上都可以较好地描述构件的破损过程;②改进Park-Ang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可一定程度地降低组合参数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滞回耗能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ic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design of anchorage system
7
作者 段建 言志信 +1 位作者 任志华 赵红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275-3283,共9页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 of anch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ibration mode are deduced.Besides,the feasibility of the ...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the dynamic governing equation of anch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ibration mode are deduced.Besides,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is verified by using a specific example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s.It is found that the low-order natural frequency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mode of vibration,and the high-order natural frequency corresponds to the second mode of vibration,while the third mode happens only whe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anchorage system meet certain conditions.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order of natural frequency,the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 of anchorage system decreases gradually.Additionally,a calculating method,which can find the dangerous area of anchorage engineering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ites and avoid the unreasonable design of anchor that may cause resonance,is proposed to meet the seismic precautionary requirements.This method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by being applied to an actual project.The study of basic dynamic features of anchorage system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nchor seismic design and fast evaluation of anchor desig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age system natural frequency vibration mode dangerous region resonance line seismic precaution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