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Ⅰ)——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建中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2期15-18,50,共5页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等延性位移加速度反应谱。以7条坚硬场地条件下的地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适用于结构设计的屈服点谱,并且提出了基于YPS确定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EBF)屈服基底剪力的性态设计方法,对周边构件进...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等延性位移加速度反应谱。以7条坚硬场地条件下的地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适用于结构设计的屈服点谱,并且提出了基于YPS确定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EBF)屈服基底剪力的性态设计方法,对周边构件进行了能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Ⅱ)——算例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建中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3期18-22,共5页
基于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方法设计了1榀10层3跨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K-EBF),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的屈服位移是基本稳定的,在偶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 基于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方法设计了1榀10层3跨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K-EBF),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的屈服位移是基本稳定的,在偶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比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最终呈现理想的渐进式梁铰屈服机构;最终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PUSHOVER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钢框架性态抗震设计——屈服点谱法
3
作者 周磊 顾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2期38-43,共6页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位移-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述形式。根据5条地震波构造了平均YPS谱,基于平均的YPS谱设计了1榀6层3跨的多层钢框架结构,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性态分析。结果... 屈服点谱(Yield Point Spectra,YPS)是一种新的位移-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述形式。根据5条地震波构造了平均YPS谱,基于平均的YPS谱设计了1榀6层3跨的多层钢框架结构,采用Pushover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性态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最终呈现理想的梁铰屈服机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比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且结构延性满足目标性态要求。证明了基于YPS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谱 多层钢框架 性态抗震设计 PUSHOVER方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态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初探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令心 张明远 +1 位作者 陈永盛 谢贤鑫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它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现行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对非结构构件的性态设计考虑不足,而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完整实现整体建筑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组成部分。首先对非结构构件的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别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表现,总结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及震害反应特征,并对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绘制了相应的非结构性态目标矩阵;最后,将整体建筑结构的性态目标进行了分解,以期为完整地实现包括结构、非结构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态设计框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破坏模式 控制指标 性态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地震下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希杰 顾强 王炳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基于强度的弹性设计方法,对结构的非弹性性能涉及较少。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到力、位移、强震持时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结构进入塑性后的破坏情况,是有发展潜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滞回耗能谱与累...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基于强度的弹性设计方法,对结构的非弹性性能涉及较少。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到力、位移、强震持时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结构进入塑性后的破坏情况,是有发展潜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滞回耗能谱与累积延性比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远场地震下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采用Pushover方法验证了结构的屈服位移与屈服模式;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抗震设计 偏心支撑钢框架 滞回能 PUSHOVER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发展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聂桂波 王薇 +2 位作者 杜柯 王多智 马加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4,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地震动多点输入和结构强非线性模拟;(2)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以上部分的系统总结和论述,形成大跨空间结构统一的抗震设计指导思想,并对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可恢复性理论 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 韧性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方法设计的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近场地震倒塌性能评估
7
作者 陈洁 顾强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2期8-14,22,共8页
文献[1]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近场地震下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和15层两个结构,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未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 文献[1]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谱,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近场地震下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性态设计方法,并设计了10层和15层两个结构,但其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的基本要求,尚未进行研究。依据美国FEMAP695的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IDA)法,对文献[1]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倒塌富余度和易损性评估,验证其设计方法的可信性,为该设计方法的后续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 增量动力分析 倒塌富余度 结构易损性 性态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0
8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实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金春峰 刘月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08-311,共4页
北京某高层办公楼拟改建为老年医疗疗养院,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变为乙类,对抗震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外立面及裙房屋顶改造也给结构加固设计带来难度,是一个综合多种加固方式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借鉴意义的改建加固工程。详细介绍工程背景、... 北京某高层办公楼拟改建为老年医疗疗养院,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变为乙类,对抗震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外立面及裙房屋顶改造也给结构加固设计带来难度,是一个综合多种加固方式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借鉴意义的改建加固工程。详细介绍工程背景、加固内容及设计中对土木工程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综合运用。顺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了预期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改建 加固设计 基于性态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