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灯与性引诱素在茶尺蠖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初报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普香 朱运华 +2 位作者 何杨林 李文金 王新民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茶尺蠖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做好茶尺蠖害虫预测预报工作是对其实施有效防治的先决条件。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茶尺蠖性信息素作为茶尺蠖诱虫器械,进行诱捕茶尺蠖成虫试验,初步探讨了两种诱虫器械在茶尺蠖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杀虫灯 性引诱素 茶尺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莰烷磺内酰胺法合成(R)和(S)黄粉虫性引诱信息素
2
作者 李焰 黄锦霞 +1 位作者 陈祖兴 方国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28-830,共3页
R ) and ( S ) 4 Methyl 1 nonanol, the sex attractant of the yellow mealworn( Tenebrio molitor L. ), were synthesized from bornane 10,2 sultam via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N acylbornane 10,2 sultam with alkyl iodide, r... R ) and ( S ) 4 Methyl 1 nonanol, the sex attractant of the yellow mealworn( Tenebrio molitor L. ), were synthesized from bornane 10,2 sultam via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N acylbornane 10,2 sultam with alkyl iodide, reductive cleavage with LiAlH 4, bromination with HBr and reaction of organocuprate reagent with ethylene 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BF 3·Et 2O. The enantiomeric excess of the total syntheses was over 97%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甲基-壬醇 引诱信息 莰烷磺内酰胺 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合成 (R)-甲基-壬醇 黄粉虫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在贵州稻区诱蛾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戈峰 王常平 +1 位作者 陈小飞 刘向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13-14,共2页
在贵州中部单季稻区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雄虫试验表明 ,平均每日每盆诱捕量为 1.95~ 4 .19头 ,最高可达 2 4头 /盆·晚 ,从而使性信息素引诱剂试验田块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减少87.7% ,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 在贵州中部单季稻区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雄虫试验表明 ,平均每日每盆诱捕量为 1.95~ 4 .19头 ,最高可达 2 4头 /盆·晚 ,从而使性信息素引诱剂试验田块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减少87.7% ,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少 76 .19%和 90 .92 % ,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引诱 二化螟 水稻害虫 诱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润林 侯柏华 +2 位作者 盛良学 杨西强 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人工捕杀防治、化学防治、性诱剂诱杀3种处理后,茶毛虫第二代幼虫田间虫口密度均极显著低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3种防治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诱剂诱杀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替代化学防治,作为茶毛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生产有机茶叶的一条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信息引诱 有机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