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化螟性引诱剂的筛选及其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金化亮 曾亚成 +1 位作者 苏锦辉 林永旋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62-64,68,共4页
为了筛选适合闽南地区应用的二化螟性引诱剂,为应用性引诱剂进行二化螟种群监测以及应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进行水稻螟虫大面积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在漳州市龙海区开展了不同种类诱芯、缓释载体田间筛选试验以及应用性引诱剂开展二化螟成虫发... 为了筛选适合闽南地区应用的二化螟性引诱剂,为应用性引诱剂进行二化螟种群监测以及应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进行水稻螟虫大面积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在漳州市龙海区开展了不同种类诱芯、缓释载体田间筛选试验以及应用性引诱剂开展二化螟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总诱虫量、日均诱虫量和最高单次诱虫量3个指标来看,诱芯Ⅱ(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质量比为8∶2∶1)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且诱芯Ⅱ的杂虫比例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诱芯;以毛细管式载体Ⅰ(PVC微管,外径2.0 mm,内径0.6 mm)为缓释载体,日均诱虫量、总诱虫量极显著优于以橡皮头式载体和毛细管式载体Ⅱ(PE微管,外径1.8 mm,内径0.8 mm)为缓释载体。通过对早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连续监测调查发现,二化螟在早稻生长季发生3代,峰型清晰,一代发生高峰期在3月下旬,二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综上,二化螟性引诱剂可应用于二化螟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引诱 诱捕器 成虫监测 福建漳州 龙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和地点对性引诱剂诱集桔小实蝇雄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进添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观察研究了番石榴园桔小实蝇性引诱剂诱捕器悬挂高度和生态环境类型对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一般应在1m以上,如果树较高,则应悬挂到不低于果树平均高度的0.5~1m;诱捕器的设置位置明显影响诱集结果,若要进行种群动... 观察研究了番石榴园桔小实蝇性引诱剂诱捕器悬挂高度和生态环境类型对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一般应在1m以上,如果树较高,则应悬挂到不低于果树平均高度的0.5~1m;诱捕器的设置位置明显影响诱集结果,若要进行种群动态监测,诱捕器应设置在当地有代表性的果园区,且最好在果园内、果园外都设点进行诱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桔小实蝇 性引诱 诱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在发生期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国发 熊惠龙 +3 位作者 舒朝然 郝玉山 高继承 孙金海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5,共3页
利用 10 0 μgZ5— 10∶OH性引诱剂诱捕器于 2 0 0 1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业局对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3种不同虫口密度林分成虫羽化的始、盛和末期及持续期基本一致 ,成虫始见期为 6月 2 0~ 2 2日 ,末期... 利用 10 0 μgZ5— 10∶OH性引诱剂诱捕器于 2 0 0 1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业局对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3种不同虫口密度林分成虫羽化的始、盛和末期及持续期基本一致 ,成虫始见期为 6月 2 0~ 2 2日 ,末期为 7月 10~ 12日 ,持续期 2 2~ 2 4天 ,根据监测的发生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鞘蛾 性引诱 发生期监测 诱捕器 森林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灯与性引诱素在茶尺蠖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初报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普香 朱运华 +2 位作者 何杨林 李文金 王新民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茶尺蠖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做好茶尺蠖害虫预测预报工作是对其实施有效防治的先决条件。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茶尺蠖性信息素作为茶尺蠖诱虫器械,进行诱捕茶尺蠖成虫试验,初步探讨了两种诱虫器械在茶尺蠖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杀虫灯 性引诱 茶尺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应用性引诱剂和不育剂防治玉米螟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本志 张一兵 +4 位作者 高壮飞 许国庆 石守荣 赵琦 顾兰君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47,共3页
综合应用性引诱剂和不育剂防治玉米螟初探田本志,张一兵,高壮飞,许国庆,石守荣,赵琦,顾兰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危害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主要害虫,是造... 综合应用性引诱剂和不育剂防治玉米螟初探田本志,张一兵,高壮飞,许国庆,石守荣,赵琦,顾兰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危害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主要害虫,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辽宁省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性引诱 不育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地区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治军 陈国发 +3 位作者 崔振强 李怀业 杨屹衡 赵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2,26,共4页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抚顺地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成虫发生期,并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的应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始见期是6月6—7日、盛期是6月9—10日、末期是6月24—25日...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抚顺地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成虫发生期,并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的应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始见期是6月6—7日、盛期是6月9—10日、末期是6月24—25日,持续期约19 d;抚顺县温道林场连续2 a监测的成虫发生期有所不同,2010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5日、盛期是6月11日、末期是6月17日,持续期13 d,2011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2日、盛期是6月3日、末期是6月12日,持续期11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大量诱杀防治后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平均为2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鞘蛾 性引诱 发生期监测 大量诱杀防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夜蛾合成性引诱剂的田间诱虫试验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文礼章 潘桐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11种烟草夜蛾HeLiothisassulta性引诱剂合成样品中,以B,D,E3种诱蛾效果最优,A,C,F次之,G,H,I,J,K较差;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样品间或不同区组间的诱娥高峰日无显著...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11种烟草夜蛾HeLiothisassulta性引诱剂合成样品中,以B,D,E3种诱蛾效果最优,A,C,F次之,G,H,I,J,K较差;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样品间或不同区组间的诱娥高峰日无显著差异;诱娥高峰日与累计蛾量达50%的日期之间也无明显差异.本文还研究了诱蛾高峰日的蛾量与总诱蛾量的回归关系及诱蛾高峰日与下一代卵孵化高峰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夜蛾 性引诱 虫害 测报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引诱剂对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黎八保 饶漾萍 +3 位作者 李罡 丁坤明 冯伟华 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1年第5期26-28,共3页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性引诱 茶尺蠖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性引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利琳 司升云 司越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8期29-31,共3页
研究了甜菜夜蛾性引诱剂田间不同使用方法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0.72个/667m2)的诱捕效果好于高密度(1.60个/667m2)的诱捕效果;干式诱捕器的诱集瓶有水无水差异不大;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诱芯同时使用对各自的诱捕效果... 研究了甜菜夜蛾性引诱剂田间不同使用方法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0.72个/667m2)的诱捕效果好于高密度(1.60个/667m2)的诱捕效果;干式诱捕器的诱集瓶有水无水差异不大;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诱芯同时使用对各自的诱捕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干扰,成虫高发期差异显著,但在成虫虫口密度低的情况下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性引诱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牛科昆虫的性引诱和性信息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永俊 《江苏林业科技》 1992年第1期42-43,共2页
天牛科昆虫绝大部份是林木和果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和木材害虫。有关这类害虫的性信息素报道尚少。1984年日本学者首次分离鉴定了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的雄性信息素。笔者就在阅读文献中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料,作扼要介绍... 天牛科昆虫绝大部份是林木和果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和木材害虫。有关这类害虫的性信息素报道尚少。1984年日本学者首次分离鉴定了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的雄性信息素。笔者就在阅读文献中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料,作扼要介绍,以供参考。 1 葡萄虎天牛的雄性信息素 Iwabuchi,K.(1982)对葡萄虎天牛的性行为过程作了较详细研究,指出成虫的交配行为至少有两个阶段组成:(1)飞翔中的雌成虫接近静止的雄成虫。(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昆虫 害虫 性引诱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性引诱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德萍 伦志安 +2 位作者 王振东 冯世超 穆娟微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2期3-4,共2页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黑龙江省水稻田常发生虫害。以幼虫在稻草、稻根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1代蛾发生极不整齐,一年发生1~5代。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黑龙江省水稻田常发生虫害。以幼虫在稻草、稻根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1代蛾发生极不整齐,一年发生1~5代。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故越冬死亡率低。在水稻分蘖期危害水稻易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危害易造成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0%以上。因此,防治水稻二化螟首要问题是减少越冬幼虫、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发生代数。本试验是应用生物诱导手段,田间投放二化螟性引诱剂(简称二化螟诱芯),根据诱芯发出的雌性性诱信息,吸引捕杀大量雄虫,破坏田间雌雄虫比例,降低交配几率,减少发生代数,从而达到防治二化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性引诱 水稻田 应用 越冬幼虫 发生代数 越冬死亡率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引诱剂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长安 林宏 +3 位作者 王建武 杜桂丽 王邦龙 李光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76-77,共2页
通过开展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组成的引诱装置性诱水稻田二化螟蛾量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中捷NO.10诱芯+船型诱捕器"对二化螟的性引诱效果最好。
关键词 性引诱 诱捕器 二化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内桃蛀螟性引诱剂诱捕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明山 文娟 +4 位作者 黄雪芬 李德伟 吴耀军 覃开展 卢耀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111-112,132,共3页
为了摸清桃蛀螟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和桃蛀螟在南宁地区松林的发生情况,对南宁市林科所松林进行了桃蛀螟性引诱剂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园、基因库和示范林分别诱虫59头、14头、74头,诱捕总量共计147头。从2013-2014年月诱捕量... 为了摸清桃蛀螟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和桃蛀螟在南宁地区松林的发生情况,对南宁市林科所松林进行了桃蛀螟性引诱剂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园、基因库和示范林分别诱虫59头、14头、74头,诱捕总量共计147头。从2013-2014年月诱捕量数据分析发现,桃蛀螟成虫有4个发生期,分别在1月、4月、7月、9月,其中后3个时期发生量较大,自4月持续到11月均为成虫较多时期。因此,利用性引诱剂监测桃蛀螟成虫发生动态,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大量诱杀,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性引诱 诱捕效果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莰烷磺内酰胺法合成(R)和(S)黄粉虫性引诱信息素
14
作者 李焰 黄锦霞 +1 位作者 陈祖兴 方国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28-830,共3页
R ) and ( S ) 4 Methyl 1 nonanol, the sex attractant of the yellow mealworn( Tenebrio molitor L. ), were synthesized from bornane 10,2 sultam via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N acylbornane 10,2 sultam with alkyl iodide, r... R ) and ( S ) 4 Methyl 1 nonanol, the sex attractant of the yellow mealworn( Tenebrio molitor L. ), were synthesized from bornane 10,2 sultam via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N acylbornane 10,2 sultam with alkyl iodide, reductive cleavage with LiAlH 4, bromination with HBr and reaction of organocuprate reagent with ethylene 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BF 3·Et 2O. The enantiomeric excess of the total syntheses was over 97%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甲基-壬醇 性引诱信息素 莰烷磺内酰胺 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合成 (R)-甲基-壬醇 黄粉虫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毛虫性引诱剂新型载体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玲 张军生 +4 位作者 王鹏 张志华 靳德良 刘春森 宁钰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4-37,共4页
采用普通船型诱捕器,对落叶松毛虫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不同载体诱蛾效果进行了林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橡胶塞诱芯诱蛾时间多为3~5 d,之后需要更换新诱芯,诱蛾规律性不强,无法准确判断虫情发生趋势。而PVC微管型诱芯诱蛾效果明显优于... 采用普通船型诱捕器,对落叶松毛虫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不同载体诱蛾效果进行了林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橡胶塞诱芯诱蛾时间多为3~5 d,之后需要更换新诱芯,诱蛾规律性不强,无法准确判断虫情发生趋势。而PVC微管型诱芯诱蛾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诱蛾期长达1个月,落叶松毛虫成虫发生趋势明显,为掌握松毛虫发生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大大节省人工及材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 性引诱剂载体 发生期 发生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伍佩珩 李镇宇 +4 位作者 魏康年 张学海 林国强 郭广忠 吴元伟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10,共10页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据在北京市调查,每年苗木被害率可达70%,防治又较困难,采用40%氧化乐果1:800倍液喷洒,需喷6—8次,才能控制。1982—1984年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反3、顺1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据在北京市调查,每年苗木被害率可达70%,防治又较困难,采用40%氧化乐果1:800倍液喷洒,需喷6—8次,才能控制。1982—1984年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对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可准确地预测成虫发生期在北京地区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初期,直至10月中旬结束,历期可长达5个月之久,并测到有第二代成虫的出现。性诱与化防相结合,不仅减少喷药次数,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天敌,而且提高防治效果,每亩在不喷农药的情况下可挽回损失95元。诱芯采用200μg剂量即可,诱捕距离可达100—200米。在整个成虫羽化期不必更换诱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 透翅蛾 性引诱 利用 诱捕 杨树 蛀干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器对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胜梅 高成龙 +2 位作者 梁树军 骆有庆 陆鹏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7,共8页
油松毛虫是我国辽宁省油松林中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给松林生存和生态建设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使用性引诱剂防治,本文在辽宁省建平县通过林间诱捕试验,以油松毛虫性引诱剂为诱芯,比较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 油松毛虫是我国辽宁省油松林中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给松林生存和生态建设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使用性引诱剂防治,本文在辽宁省建平县通过林间诱捕试验,以油松毛虫性引诱剂为诱芯,比较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结果表明,4种形状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船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小船型诱捕器和桶型诱捕器;大船型与小船型和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型的差异不显著。小船型与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形的差异不显著。3种颜色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诱捕器、绿色诱捕器、白色诱捕器;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的诱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绿色诱捕器与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性。3种悬挂高度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悬挂高度为1.7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3.1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4 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7 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其余2种悬挂高度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显著;悬挂高度为2.4 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悬挂高度3.1 m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不显著。本文主要对不同诱捕器形状、颜色、悬挂高度3个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组合试验,并比较了组合诱捕器的诱虫量,得出诱虫量最大的是悬挂高度为1.7 m的绿色大船型诱捕器,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性引诱 诱捕器形状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透翅蛾性引诱剂测报防治时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祖琳 许少甫 +1 位作者 唐贤汉 陆亦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23,共2页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是葡萄重要的蛀茎害虫。幼虫孵化后20—120分钟蛀入嫩梢,继而蛀向粗枝,直到下一年羽化。一生在葡萄茎内生活11个月以上,防治有利时机甚短。必须准确测报虫情,才能切实掌握住最佳防...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是葡萄重要的蛀茎害虫。幼虫孵化后20—120分钟蛀入嫩梢,继而蛀向粗枝,直到下一年羽化。一生在葡萄茎内生活11个月以上,防治有利时机甚短。必须准确测报虫情,才能切实掌握住最佳防治时机。但葡萄透翅蛾两性间有较强的性信息联系,雌、雄蛾一生都只交配一次(周祖琳),其性信息素成分,已鉴定为反、顺—3、13—十八碳二烯醇(E,Z—3,13—18:OH)(许少甫等),奠定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基础。本研究目的,就在于探索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测报葡萄透翅蛾发生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透翅蛾 性引诱 防治 发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性引诱剂田间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生海 卢增斌 +2 位作者 程年娣 李剑 张国安 《湖北植保》 2008年第6期39-40,共2页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大面积诱集法对二化螟性引诱剂防治第2代、第3代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与未放诱捕器的对照区相比,二化螟性诱剂释...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大面积诱集法对二化螟性引诱剂防治第2代、第3代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与未放诱捕器的对照区相比,二化螟性诱剂释放区每代防治效果分别为33.3%和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引诱 螟害率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性引诱剂和2种诱捕器对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浩涛 崔璟辉 魏娟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8期25-26,共2页
2009年9月在湖南长沙对2种性诱芯和2种诱捕器组合进行了诱捕甜菜夜蛾成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盆式诱捕器中,2种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干式诱捕器中,硅胶帽诱芯的效果好于毛细管诱芯的效果(P<0.05);无论是使... 2009年9月在湖南长沙对2种性诱芯和2种诱捕器组合进行了诱捕甜菜夜蛾成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盆式诱捕器中,2种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干式诱捕器中,硅胶帽诱芯的效果好于毛细管诱芯的效果(P<0.05);无论是使用哪种诱芯,干式诱捕器的效果好于水盆诱捕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性引诱 诱捕器 监测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