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红显现非渗透性客体表面血手印的研究
1
作者 桑贤超 刘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82-2687,共6页
将酸性红染料应用于血潜手印显现技术,确定手印显现的最佳配方,配制出酸性红-甲醇显现液。在最优条件下,详细考察不同非渗透性客体、不同遗留时间、不同血液浓度手印的显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红显现液的灵敏度、稳定性较好,配制简便... 将酸性红染料应用于血潜手印显现技术,确定手印显现的最佳配方,配制出酸性红-甲醇显现液。在最优条件下,详细考察不同非渗透性客体、不同遗留时间、不同血液浓度手印的显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红显现液的灵敏度、稳定性较好,配制简便,且对陈旧血手印仍具有较好的显现效果,适用于非渗透性客体上血手印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潜手印 蛋白质染料 非渗透性客体 显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 被引量:57
2
作者 孙青青 郑丽军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4-1802,共9页
性客体化通常指女性成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身体或身体部分的集合。生活中的性客体化无处不在,主要通过媒体、人际以及一些隐秘的环境表现出来。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成为性客体化的目标,而女性的自我客体化会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健康,导... 性客体化通常指女性成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身体或身体部分的集合。生活中的性客体化无处不在,主要通过媒体、人际以及一些隐秘的环境表现出来。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成为性客体化的目标,而女性的自我客体化会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健康,导致进食障碍、抑郁和性功能障碍等。文化吸引力标准的内化和社会比较是导致女性自我客体化的重要心理机制。未来应扩大研究群体、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干预措施、以及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进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客体 客体化理论 自我客体 内化 社会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性客体表面手印接触DNA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翟灵 罗亚平 +1 位作者 王颖希 焦章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85,共9页
手印与DNA单独作为证据使用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证据价值,两者结合使用时又可以起到相互补充、互相佐证的作用,增加了个体识别的准确性。在现场上发现纸张、纺织物等渗透性检材,如何才能同时利用好手印的形态学价值和生物学价值是当下需... 手印与DNA单独作为证据使用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证据价值,两者结合使用时又可以起到相互补充、互相佐证的作用,增加了个体识别的准确性。在现场上发现纸张、纺织物等渗透性检材,如何才能同时利用好手印的形态学价值和生物学价值是当下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对一线现勘人员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手印与DNA的应用价值、接触DNA检验流程、不同显现方法对接触DNA的影响、影响DNA检出的因素四个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手印中接触DNA的研究提出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DNA 手印显现方法 渗透性客体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渗透性客体上金属印痕的显现
4
作者 卢思佳 邢卓 杨瑞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利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显色剂,研究非渗透性客体上金属印痕的显现。考察接触和间隔时间、客体种类和转移次数对显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皮肤接触金属工具90 s后,与非渗透性客体接触超过1 s,间隔时间在1~30 d内,转移5次... 利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显色剂,研究非渗透性客体上金属印痕的显现。考察接触和间隔时间、客体种类和转移次数对显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皮肤接触金属工具90 s后,与非渗透性客体接触超过1 s,间隔时间在1~30 d内,转移5次以内时,客体表面遗留印痕均可有效显现。该方法可用以建立起犯罪嫌疑人与金属工具的联系,灵敏简便,在法庭科学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透性客体 金属印痕 离子转移 法庭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4
5
作者 郑盼盼 吕振勇 Todd Jackson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0,共8页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便形成了身体...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便形成了身体羞耻、焦虑、"心流"体验的减少及身体内部感知的迟钝,最终导致进食障碍、抑郁、性功能障碍和物质滥用等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应关注实验群体的多样化,相关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认知神经机制。另外还要从预防和干预的角度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客体 自我客体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第一性与客体优先性——《否定的辩证法》解析
6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1,57,共6页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中较难解读的文本,特别是由于他明确表示拒绝哲学中任何以基始第一性为指向的“主义”哲学,所以也很容易让人判定阿多诺会否定现实存在的客观性。本文经过认真的文本解析,指认《否定...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中较难解读的文本,特别是由于他明确表示拒绝哲学中任何以基始第一性为指向的“主义”哲学,所以也很容易让人判定阿多诺会否定现实存在的客观性。本文经过认真的文本解析,指认《否定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并以一种极曲折的形上之思重新肯定了作为理论讨论域基础的客体优先性。这是理解阿多诺哲学理路中的一个重要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 先验主体 客体优先 反对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楠 公艳艳 +2 位作者 赵亮 陈强 王勇慧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47-1757,共11页
客体动作承载性指人们知觉客体时同时激活的针对客体的行动。当Gibson最初提出动作承载性概念时,他认为客体的这种属性是可以自动激活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知觉和行动的关系中,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对客体动作承... 客体动作承载性指人们知觉客体时同时激活的针对客体的行动。当Gibson最初提出动作承载性概念时,他认为客体的这种属性是可以自动激活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知觉和行动的关系中,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对客体动作承载性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自上而下的信息选择针对客体的适当的行动。此外,不同的判断任务在引发客体动作承载性效应上具有特异性,表现在若判断任务仅需知觉客体表层属性时,不能激活对客体的动作,进而不能产生客体动作承载性;若判断任务需要对客体进行深层加工时,才会激活对客体的动作。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影响客体动作承载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以及不同判断任务中出现结果特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动作承载 行动语义知识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乐谱的性质及其内涵意义的阐释 被引量:3
8
作者 郏而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8-93,共6页
本文论述乐谱的物态性与观念性二重存在性质;认为对乐谱内涵意义的诠释,应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同一性"。本文在对乐谱版本中音乐作品同一性问题研究时,对茵加尔登关于"只要拥有乐谱自身,以这种方式理解的作品,对其同一... 本文论述乐谱的物态性与观念性二重存在性质;认为对乐谱内涵意义的诠释,应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同一性"。本文在对乐谱版本中音乐作品同一性问题研究时,对茵加尔登关于"只要拥有乐谱自身,以这种方式理解的作品,对其同一性问题就不应产生怀疑"的观点提出了疑义。作者认为,乐谱包括"手稿"与"出版版本",茵加尔登的观点只适用于"手稿",而不完全适用于"出版版本";进而,对演奏者面对"出版版本"如何获得作品"同一性"的方法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谱 物态性客体 观念性客体 手稿 出版版本 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融合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令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构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也是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思政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的学者...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构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也是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思政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日益运用和普及,需要进一步理清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融合性的内涵及其价值,探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融合性实现的条件、路径,对于进一步深化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 客体关系融合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的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10
作者 田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主体原则和客体原则 客体关系 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历史 客观实在 对象关系 超越 自主 主体和客体 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傅守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8,共5页
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还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包括广告在内的媒介和大众关于性别的话语,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 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还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包括广告在内的媒介和大众关于性别的话语,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包含政治意义的男性霸权文化,广告在性政治层面的暴力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广告的女性形象在隐性强化着两性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主义 性客体 别差异 男权话语 政治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自己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论“认识的主体性”不可全否
12
作者 胡义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9-44,共6页
前此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主要缺点,都在于对对象、现实界,即感性世界,只以对象的形状或直观得来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对象作为人的具体的活动或实践去理解,即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 实践活动 客观存在 费尔巴哈 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性客体 实践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帆 钟年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客体化理论提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被他人凝视、在人际交往中被强调外表的重要,以及媒体信息对女性性吸引力的突出等信息,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女性接受以"第三者"的观察视角来看待自己,看重自身的生理功能... 客体化理论提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被他人凝视、在人际交往中被强调外表的重要,以及媒体信息对女性性吸引力的突出等信息,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女性接受以"第三者"的观察视角来看待自己,看重自身的生理功能而忽视了个人能力。当这种性客体化内化之后,其结果就是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会造成如抑郁、焦虑、身体羞耻感等情绪问题;进食障碍以及与性行为相关的行为障碍。最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进行了扩展:在研究对象上,从女性群体扩展到男性群体,从异性恋群体扩展到同性恋群体;在研究范围上,从性客体化扩展到去人性的工具客体化。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文化差异、性别趋同和配对研究三个方向进一步探讨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化理论 性客体 自我客体 亲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被引量:34
14
作者 余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大量地或主要地存在于学校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除了教师之外,国家、政党、社会、家庭等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具有客体性的主体,要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抓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要在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且还能检验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主体间 具有客体的主体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多尔诺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15
作者 潘昕培 王凤才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阿多尔诺的认识论构想形成于“一反一正”两个环节中。在对康德哲学、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性研究中,阿多尔诺从反面批判了观念论哲学“主体首要性”的认识论倾向,并断定观念论哲学中主体对客体的同一性强制并不能使二者真正地达到同一性... 阿多尔诺的认识论构想形成于“一反一正”两个环节中。在对康德哲学、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性研究中,阿多尔诺从反面批判了观念论哲学“主体首要性”的认识论倾向,并断定观念论哲学中主体对客体的同一性强制并不能使二者真正地达到同一性,只遗留下了一个无法被克服的“非同一性疑难”。为了克服这一“非同一性疑难”,阿多尔诺运用否定辩证法,从正面阐发了一种强调“客体优先性”的认识论构想,使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中介的“星丛”关系中形成一种非同一性的精神经验,从正面实现了对“非同一物”的把握。最后,阿多尔诺又在阐发一种辩证的社会理论过程中,将作为认识论的否定辩证法构想进一步应用到了对社会的认识过程之中,实现了否定辩证法从哲学到社会学领域的跨学科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尔诺 认识论 主体首要 客体优先 否定辩证法 跨学科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6
作者 纳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是哲学不断时代化的结果,它以其“实践唯物主义”的崭新面貌实现了人类哲学思想的革命变革,把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予了人类,成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思想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是哲学不断时代化的结果,它以其“实践唯物主义”的崭新面貌实现了人类哲学思想的革命变革,把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予了人类,成为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同一切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时代的产物,它必须扎根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方式 性客体 活动基础 自我意识 实践 新唯物主义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体价值论
17
作者 蒋昌和 《湖湘论坛》 1996年第2期16-19,共4页
近代社会以来,客体的价值没有得到主体应有的尊重,从而导致了当今世界严峻的客体环境问题。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江泽民同志在大会闭幕时关于《正... 近代社会以来,客体的价值没有得到主体应有的尊重,从而导致了当今世界严峻的客体环境问题。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江泽民同志在大会闭幕时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把保护环境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主体实践 正确处理 有限 客体环境 近代社会 性客体 价值矛盾 耗损 当今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金属镀膜技术在潜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雅彬 宋丹 郭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1-1315,共5页
真空金属镀膜(VMD)法是显现非渗透及半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不作为常规处理方法使用,但与其他显现方法相比,VMD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常规方法无法处理的疑难检材上的潜在手印具有超强的灵敏度及良好的显现效果... 真空金属镀膜(VMD)法是显现非渗透及半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不作为常规处理方法使用,但与其他显现方法相比,VMD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常规方法无法处理的疑难检材上的潜在手印具有超强的灵敏度及良好的显现效果,在一些重大的疑难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真空金属镀膜法显现潜在手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手印显现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主要影响因素等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真空金属镀膜法用于手印显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金属镀膜 潜在手印 手印显现 非渗透及半渗透性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对物理显影液显现潜在手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叶子 罗亚平 赵雅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94-100,共7页
物理显影液是显现潮湿渗透性客体上指纹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对配制溶液的水质要求苛刻。为了确定配制溶液的最佳水质条件,使用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的配方,比较了超纯水、去离子水、蒸馏水和市售纯净水(润田)4种不同水质条件下配... 物理显影液是显现潮湿渗透性客体上指纹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对配制溶液的水质要求苛刻。为了确定配制溶液的最佳水质条件,使用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的配方,比较了超纯水、去离子水、蒸馏水和市售纯净水(润田)4种不同水质条件下配制的物理显影液的指纹显现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质条件下配制的溶液均可以成功显现指纹,且有44.8%~61.0%的指纹在对比实验中显现效果相当。在超纯水与去离子水的对比实验中,去离子水条件下有34.3%的指纹显现效果优于超纯水条件;在去离子水与蒸馏水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条件下有36.2%的指纹显现效果优于去离子水条件;在蒸馏水与市售纯净水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条件下有42.9%的指纹显现效果优于市售纯净水条件;在市售纯净水与超纯水的对比实验中,市售纯净水条件下有24.8%的指纹显现效果优于超纯水条件。因此,4种水质条件下配置的物理显影液的指纹显现效果为蒸馏水>>去离子水>超纯水≈市售纯净水。使用蒸馏水配制的物理显影液工作液指纹显现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显影液 渗透性客体 潜在手印 显现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着实践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0
作者 姚安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7-32,共6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创立140多年了,今天又一次遇到了严重的挑战,这是一件自然而又令人困惑的事,但又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经“过时”了,需要用一种“新”的认识论来代替它,譬如说用选择论来代替它;有的人认...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创立140多年了,今天又一次遇到了严重的挑战,这是一件自然而又令人困惑的事,但又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经“过时”了,需要用一种“新”的认识论来代替它,譬如说用选择论来代替它;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发展,方向在于深化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只有提高主体性原则才能解决;还有的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性客体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关系问题 理论基础 核心问题 问题 思维 认识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