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浩峰的作者性实践:从类型破局到风格化陷阱
1
作者 王童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9-114,共6页
徐浩峰导演的《门前宝地》引发了不少争议,其市场反响与受众期待产生显著偏差,这种认知落差实则折射出对其作者性实践的误读。该片在叙事母题与美学风格等核心维度上,仍延续了徐氏武侠电影体系的典型范式,即通过消解传奇故事、重构武学... 徐浩峰导演的《门前宝地》引发了不少争议,其市场反响与受众期待产生显著偏差,这种认知落差实则折射出对其作者性实践的误读。该片在叙事母题与美学风格等核心维度上,仍延续了徐氏武侠电影体系的典型范式,即通过消解传奇故事、重构武学作为生存技艺的唯物史观、解构侠义神话,构建独特的作者性表达体系。徐浩峰的创作困境源于精英化表达与大众审美间的结构性矛盾,其颠覆类型程式的改造虽拓展了武侠电影的思想维度,却也因过度疏离类型惯例而陷入市场接受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峰 武侠电影 作者性实践 类型 风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实践教学导向的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构建
2
作者 廖智慧 刘建政 +3 位作者 杜倩 李晓 陈志军 刘欣苗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职涉农院校在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构建一套适用于高职涉农院校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阐述了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职涉农院校在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构建一套适用于高职涉农院校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阐述了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该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无线物联网智能温室监控系统具备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能显著提高温室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期为高职涉农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涉农院校 生产性实践教学 无线物联网 智能温室监控系统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支架理论的药学专业导论性实践课程改革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昊姝 马丽 +3 位作者 范骁辉 高建青 张翔南 沈丽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0-215,共6页
药学专业的学生入校时缺乏药学学科认识和专业兴趣,制约了他们较早融入和热爱药学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理论,从2014年起,开设了面向新生的药学专业导论性实践课程——药物科学研究实训,精心设计了具有探究性和趣... 药学专业的学生入校时缺乏药学学科认识和专业兴趣,制约了他们较早融入和热爱药学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理论,从2014年起,开设了面向新生的药学专业导论性实践课程——药物科学研究实训,精心设计了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药学基础实验,推荐调研主题并加以适当辅助,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并在校内外实践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成为知识、素质、能力、人格相统一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经过9年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将教师传授、药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3方面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MOOC、虚拟仿真实验等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其综合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教学支架 导论性实践课程 混合式教学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实践知识:城市社区工作者反建制力量的隐蔽领域——基于B市莲花社区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伟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始日益呈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诉求的拉扯和分立。一方面中央政府不断强调社区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强化对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重组和控制。这种名不符实的治理策略被人概括...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始日益呈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诉求的拉扯和分立。一方面中央政府不断强调社区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强化对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重组和控制。这种名不符实的治理策略被人概括为行政吸纳治理。本文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挖掘出基层社区工作者如何在地方政府配置的场域空间里,通过地方性实践智慧,来抵抗行政建制力量,发展人情网络,完成治理任务。这种隐蔽的地方实践策略或许会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实事求是地推进居民服务和协商民主,而不是搞名不符实的形式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行政吸纳治理 地方性实践知识 社区工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生产性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殷世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构建现代高职教育,就是要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之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现代服务企业投资,联手设立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校中企""校中店"等生产性商业化运... 构建现代高职教育,就是要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之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现代服务企业投资,联手设立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校中企""校中店"等生产性商业化运营开展真实业务,将教学过程与实战训练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协同 生产性实践 实践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行为数据品质与艾滋病行为干预——P市T社区小姐群体性实践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兰林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83-93,共11页
文章利用民族志田野工作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与深度访谈素材,进行小姐群体性实践的行为数据品质的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小姐所说、实际所做的性行为,从而发现对于公共卫生具有实质意义的社会文化行为的细节,为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地方性洞见... 文章利用民族志田野工作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与深度访谈素材,进行小姐群体性实践的行为数据品质的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小姐所说、实际所做的性行为,从而发现对于公共卫生具有实质意义的社会文化行为的细节,为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地方性洞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而言,尽管大多数小姐都知道,但对艾滋病的危害程度和与自身的关联,基本上缺少深刻的认识,更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这就是说,并无实质性的高危行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行为数据 性实践 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认知、协同性实践与认识论研究的可能拓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孟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8,共4页
交互认知是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交互认知以大脑-身体-环境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原初生成场域,由此展开了对知觉与概念性思维的重新审视和解释。交互认知表达了一种协同性实践观。交互认知及其协同性实践观可能实现对传统主客二分认... 交互认知是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交互认知以大脑-身体-环境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原初生成场域,由此展开了对知觉与概念性思维的重新审视和解释。交互认知表达了一种协同性实践观。交互认知及其协同性实践观可能实现对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认知 协同性实践 认识论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识性实践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3,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人的良品成于常识性实践,而不是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理解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品伦理学 实践 良品 常识性实践 亚里士多德 麦金太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美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编者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百年史,屈辱与抗争、沉沦与奋起互为交织,此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及产生的许多重要历史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社会由封建专制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再向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迈进,产生... 编者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百年史,屈辱与抗争、沉沦与奋起互为交织,此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及产生的许多重要历史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社会由封建专制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再向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迈进,产生过深刻影响,因而成为历史学家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竞争 民国初年 资产阶级政党 南京临时政府 袁世凯 性实践 政治世俗化 民族资产阶级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卫东 王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与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研究、试点运用,总结了真实性生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基本原则与考核方法。
关键词 生产性实践标准 真实评价 过程评价 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实践: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
11
作者 李志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6,共5页
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不仅仅赋予教学生活文化再生力,更在推动教学生活"内在利益"转向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生活的"制度化"规范。然而,在将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行动路向时,遇到了诸如过度追求... 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不仅仅赋予教学生活文化再生力,更在推动教学生活"内在利益"转向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生活的"制度化"规范。然而,在将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行动路向时,遇到了诸如过度追求自我利益造成教师发展取向"锁定化"、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教师发展能力"空心化"、外在压力影响下教师发展"去主体化"等困境。真正的教学是人之成人的教学,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内在品质,需要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观的课程政策本土化条件、微观的"教学研"一体化制度保障三个层面整合而成的可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生活 性实践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教师教学角色的新审视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晨 廖园园 +1 位作者 李伟健 王晓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71,共9页
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建构的终极指向,是在对现有教师角色固化研究下的新思考,更是教师审辨式实践和文化创新实践所融生的一个新概念,其揭示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围绕教学进行知识审辨的创新特性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建构的终极指向,是在对现有教师角色固化研究下的新思考,更是教师审辨式实践和文化创新实践所融生的一个新概念,其揭示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围绕教学进行知识审辨的创新特性和教学实践的反思特征。成为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的教师,文化是其教学的逻辑起点、对多元文化为资源的审辨是实践中介、培养文化旨趣是教育目的。基于此,建构教师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身份应坚持素养化教学,实现转识成智;立足知识生成逻辑,促进深度文化学习;培养元能力,实现身心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审辨性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元能力 教师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解蔽及其对实践哲学的创新效应
13
作者 肖士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2,共10页
现实对象性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完整科学形态,因马克思并未对其作系统完整阐发,而仍处于幽闭状态,以至于学界对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的理解,因只能限于他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有限论述,而把其曲解为以直观性、外在性、非反思性... 现实对象性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完整科学形态,因马克思并未对其作系统完整阐发,而仍处于幽闭状态,以至于学界对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的理解,因只能限于他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有限论述,而把其曲解为以直观性、外在性、非反思性等为特征的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从而阻碍了实践哲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马克思实践性唯物史观来消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使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得以解蔽,就成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内在使命。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把现实理解为人及历史递进性存续的过程,把现实对象性实践理解为服从对象性存在内在逻辑、满足现实内在要求的对象性实践形态。该实践观本质属性是由递进性展开的诸层属性构成的整体。内在性实践、外在性实践、实践间性、实践周期等概念,构成支撑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取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而得以出场的必要思想纽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对象 前提 内在性实践 实践 实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性、物质性与互动性:有声阅读可供性实践的三重面向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瑶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0,共9页
可供性理论是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文章基于有声阅读的行为场景与实践体验,认为有声阅读的可供性是声音媒介的架构功能与听觉阅读行为的使用特征在媒介技术与人的互动中生成的,并从媒介技术的具身性、物质性与... 可供性理论是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文章基于有声阅读的行为场景与实践体验,认为有声阅读的可供性是声音媒介的架构功能与听觉阅读行为的使用特征在媒介技术与人的互动中生成的,并从媒介技术的具身性、物质性与互动性三个面向展开。有声阅读声音媒介的听觉性认知是以身体为中心的具身实践,倾向于包容身体、解放身体甚至调动身体活动的通感体验,倾向于卷入式、整体感的感性心理过程;有声阅读媒介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明显的隐形化、兼容化趋势,降低了阅读实践的行动成本,减弱了阅读对空间、时间以及阅读主体本身的垄断,建构出新的听觉景观;有声阅读媒介给予阅读者在场景实践中可连接或可断连的可选择性,赋予有声阅读用户主动参与连接文本、连接用户的可能,也提供了有声阅读用户隐藏阅读行为本身、沉浸于声音场景,与现实场景实现可掌控下的断连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阅读 听觉媒介 可供理论 具身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起源与教育作为德性实践--基于对劳动起源说的批判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文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及历史学视角来看,教育起源的动因不止于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的空间也并非在劳动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构筑亦不仅仅是劳动知识。因此,劳动只是教育起源的外部条件,伦理才是教育托生的独特拐点。以教育的伦理起源说作为关照来重新捕捉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德性实践便凸显了出来。教育作为德性实践这一命题的确立,能够正本清源,为教育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自身的道德信念洞开了一扇窗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伦理起源说 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身之欲”:网络性爱中的欲望、身体与性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3,54,共8页
基于对18位男同性恋的网络性爱叙事分析,研究发现,欲望、性场景与性资本成为网络性爱主体普遍的自我合理化解释。一方面,他们通过对吻和性两种元素的不同操控诠释网络性爱的多元化,已婚同性恋的"身体隔离"及"婚内出轨&qu... 基于对18位男同性恋的网络性爱叙事分析,研究发现,欲望、性场景与性资本成为网络性爱主体普遍的自我合理化解释。一方面,他们通过对吻和性两种元素的不同操控诠释网络性爱的多元化,已婚同性恋的"身体隔离"及"婚内出轨"揭示异性恋正统性号召的失败;另一方面,由于性安全知识的缺乏,经历愉悦后的他们也面临来自疾病风险的规训,他们会以道德来重审自己的行动选择,重塑自己的精神形象,以此展开对自我的反身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身体 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教师隐喻性实践性知识运用的研究
17
作者 刘毛毛 宋改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87,共6页
隐喻性实践性知识是实践性知识的一类表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采用隐喻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的知识。本研究通过对职业院校Z老师进行课堂跟踪和采访,深描在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信念、课堂管理... 隐喻性实践性知识是实践性知识的一类表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采用隐喻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的知识。本研究通过对职业院校Z老师进行课堂跟踪和采访,深描在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信念、课堂管理以及教学策略的隐喻性实践性知识,发现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个人爱好、教学经验以及同行观摩学习,是影响教师隐喻性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对隐喻性实践性知识的运用是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运用隐喻过程中,需要把握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度,要丰富教师自我的知识库,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能理解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实践知识 隐喻性实践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芙蓉镇》:当“权力意识”遭遇“性实践”
18
作者 付华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0-101,共2页
电影《芙蓉镇》立足"性压抑假说",通过对特殊时代人们的特殊社会文化心理、性心理的探究,以"权力意识"与性意识的反复角逐关系的展示为基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生存权利、生存意义进行深度追问。通过深度追寻,凸显了本片的基... 电影《芙蓉镇》立足"性压抑假说",通过对特殊时代人们的特殊社会文化心理、性心理的探究,以"权力意识"与性意识的反复角逐关系的展示为基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生存权利、生存意义进行深度追问。通过深度追寻,凸显了本片的基本思想:"权力意识"与其说是一种人性欲望的心理压抑,还不如说是一种适合人性的真正爱情的催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抑假说 “权力意识” 性实践 生物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革命性实践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9
作者 王美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4-115,共2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来是教育理论界争论较多的“热点”.如何理解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来是教育理论界争论较多的“热点”.如何理解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内容,我们当然必须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去理解它、运用它.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鞭挞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马恩以劳动作为考察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分工劳动,从而找到了工人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性实践 马克思主义 马恩 无产阶级 革命实践 教育方针 教育理论 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课例到课程样例:中国课例研究的创新实践与理论贡献
20
作者 安桂清 陈艳茹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课例研究作为中国教研活动的主导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逐步超越传统的“教学”视域,展现出“课程”视域下丰富的实践形态,并亟待通过学术话语予以表达。中国课例研究的创新实践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从教学问题转向以课程文... 课例研究作为中国教研活动的主导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逐步超越传统的“教学”视域,展现出“课程”视域下丰富的实践形态,并亟待通过学术话语予以表达。中国课例研究的创新实践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从教学问题转向以课程文本为载体的课程问题;研究组织从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重构转变为分层联动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研究路径超越对课的迭代改进,聚焦多层级课程文本的设计、实施与改进;研究功能除改进教师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外,也能推动学校整体课程变革。“课程”视域下的课例研究新样态促进了课例研究理论的概念重建,包括建构“课例即课程样例”的新概念,揭示教师专业实践作为审议性实践的本质,重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教学变革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研究 课程文本 课程样例 审议性实践 变革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