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表演视域下的男性气质建构——海因莱因《星舰战将》中男性主体的身份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芈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6,共9页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195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星舰战将》,用浓重的军事化色彩对当时正遭遇危机的男性身份和气质进行了主体性重构,认为关联公民与最能体现男性特质的战士身份的"公民士兵"是应对冷战的男...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195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星舰战将》,用浓重的军事化色彩对当时正遭遇危机的男性身份和气质进行了主体性重构,认为关联公民与最能体现男性特质的战士身份的"公民士兵"是应对冷战的男性最佳主体身份呈现。按照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性别是一种极具时代文化特征的意识形态建构。海因莱因对男性主体身份的军事化定位以及关联性别科技的身份建构正是当时美国经历的社会变动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建构的实现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反向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男性气质 身份建构 性别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扮男装”与粤剧“女文武生”任剑辉的性别表演话语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粤剧艺术家任剑辉以其“女文武生”的戏台形象,成为中国戏曲跨性别表演的经典之一。同时,她作为20世纪粤剧传媒语境中戏影双栖的明星,具有独特的性别话语内涵和传播意义。本文试图以社会性别研究及表演学理论,阐释任剑辉“女扮男装”的... 粤剧艺术家任剑辉以其“女文武生”的戏台形象,成为中国戏曲跨性别表演的经典之一。同时,她作为20世纪粤剧传媒语境中戏影双栖的明星,具有独特的性别话语内涵和传播意义。本文试图以社会性别研究及表演学理论,阐释任剑辉“女扮男装”的脚色表演:如何运用身体的二重性完成对“女文武生”的性别想象与虚构,并实现一种融合了女性受众期待和戏曲假定性的“新男性气质”。文章通过考察任剑辉在戏场和银幕中不同的性别形象和表演话语,论述任剑辉的易性表演与现实性别、戏迷接受之间的跨传媒文化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扮男装 性别表演 身体二重性 传媒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特工狂花》中性别表演的颠覆
3
作者 陶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98-99,共2页
本文探究的是电影《特工狂花》中的性别表演问题。借助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笔者详细分析了该电影,指出阴柔与阳刚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质,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不过是社会文化建构起来的性别文化术语。事... 本文探究的是电影《特工狂花》中的性别表演问题。借助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笔者详细分析了该电影,指出阴柔与阳刚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质,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不过是社会文化建构起来的性别文化术语。事实上,性别是由日常生活规范所建构的,并受其束缚。该电影流行元素的表面下,在主要角色确定、叙事角度、人物形象、人物身份等方面都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性别表演 《特工狂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表演理论下爱密利亚的性别身份解读
4
作者 何茜 钱激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4-56,共3页
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的性别身份。从中可以发现爱密利亚的性别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动中的,她身上同时拥有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但是在美国南方小镇的父权制压迫... 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的性别身份。从中可以发现爱密利亚的性别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动中的,她身上同时拥有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但是在美国南方小镇的父权制压迫下,她的性别身份只能被扼杀。从而凸显了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受歧视的现象,指出性别身份的不定性和可变性以及颠覆传统性别划分而达到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变化和重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爱密利亚 性别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表演:易装的欲望叙述与文学生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8-206,共9页
儒家文化框架中,"男女有别"的性别规范维系着社会稳定,并深刻影响古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易装混淆了男女界限,被视为对社会秩序和性别成规的挑战,其中男扮女装更被贬抑为妖异,遭到时人厌恶和鄙视。男性易装的... 儒家文化框架中,"男女有别"的性别规范维系着社会稳定,并深刻影响古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易装混淆了男女界限,被视为对社会秩序和性别成规的挑战,其中男扮女装更被贬抑为妖异,遭到时人厌恶和鄙视。男性易装的相关记载中,男子借女装混入内宅奸骗妇女造成的社会影响最为恶劣。在对此类易装事件的早期书写中,男性文人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并抱持道德立场加以批判。随着明代市民小说的兴起,易装故事被加以色情化渲染,女性因性压抑而产生的对同性性行为的迷恋被误解为欲壑难填不能自制的表征,表达了文人对女性情欲的文学想象。易装者的性别表演实践则反映了社会性别建构的本质,通过穿耳缠足,易装者占有了女性性别符号获得社会认可的女性身份,其作为女性的生存体验暗示了跨入公领域的女性可能遭遇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扮女装 明清小说 性别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光男孩》中黑人男性气质的构建——基于巴特勒“性别表演”理论
6
作者 张一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6-67,72,共3页
近些年来,多部制作精良的同性恋题材影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月光男孩》便是其中之一。这部曾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不仅展现了黑人男孩的成长历程,也涉及性别认同、种族等问题。导演和编剧把自己部分人生经历融入影片,将镜头聚... 近些年来,多部制作精良的同性恋题材影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月光男孩》便是其中之一。这部曾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不仅展现了黑人男孩的成长历程,也涉及性别认同、种族等问题。导演和编剧把自己部分人生经历融入影片,将镜头聚焦于主人公漫长的、寻找身份认同的挣扎与迷茫的心理过程,深刻探讨了社会对个体自我身份的构建,揭示社群环境对于个体气质的期待与塑造,引发人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光男孩》 性别表演 黑人 男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与表演:朱迪丝·巴特勒对性别身分的解构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性别作为一种社会身分由于其蕴含着对女性的不公,一直受到女性主义理论家的诘难。朱迪丝.巴特勒对性别身分的解构从话语建构和身分表演入手。她认为"性别"只是一种话语效果,"一种幻像的幻像"。"性/性别"... 性别作为一种社会身分由于其蕴含着对女性的不公,一直受到女性主义理论家的诘难。朱迪丝.巴特勒对性别身分的解构从话语建构和身分表演入手。她认为"性别"只是一种话语效果,"一种幻像的幻像"。"性/性别"都不是人类固有的物质属性,而是人类在社会权力关系网络中对性别规范和性别理想的不断表演。她试图解构和置换性别的二分机制,为不确定的性别和性征开放空间,但其实这也只是她个人建构的性别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性别 性别表演 话语效果 性别麻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金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长期以来,基于性别差异,尤其是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两性性别心理及其形成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以社会学为视角分析个体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张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是社会性别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两大重... 长期以来,基于性别差异,尤其是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两性性别心理及其形成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以社会学为视角分析个体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张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是社会性别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两大重要概念,探讨了个体性别心理形成与发展中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认为社会和个体合力建构了性别心理—行为机制,而这一机制又对个体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进行导向和规范。在这一机制中,社会影响力无疑是强大的,但个体的建构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即使是个体,在改善现有的性别文化,创建新的性别制度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心理 性别社会化 性别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中性别反串形象的塑造及社会张力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蕾 朱雯文 常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运用特别表演理论,以"青岛大姨"反串形象为研究个案,对大众媒介中日渐流行的性别反串形象塑造机制及社会张力进行探讨。反串形象是由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塑造的,它调用各种社会话语资源,在形象呈现上突破了传统喜剧反串的... 本文运用特别表演理论,以"青岛大姨"反串形象为研究个案,对大众媒介中日渐流行的性别反串形象塑造机制及社会张力进行探讨。反串形象是由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塑造的,它调用各种社会话语资源,在形象呈现上突破了传统喜剧反串的审丑框架。同时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这一表演的合法场域被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青岛大姨"这一类独特性别文化符号的建立和流行,反映了当下社会对性别反串表演和"双性气质融合"的日渐包容,折射出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塑造机制 表演场域 反串形象 “青岛大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特勒对萨特身体观的阅读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洁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1,共7页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堕落的信念 他者 为他存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呼唤与回归——《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萧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认为性别是由外在表演而产生的,主体是一系列的霸权话语下的表演性行为的结果,通过反复"重复"社会规范而建构,同时,通过颠覆性的操演,主体的本质和身份也有重新意指和改变的可能性。根据巴...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认为性别是由外在表演而产生的,主体是一系列的霸权话语下的表演性行为的结果,通过反复"重复"社会规范而建构,同时,通过颠覆性的操演,主体的本质和身份也有重新意指和改变的可能性。根据巴特勒的理论,本文分析了在《黑暗来临前的夏天》中性别表演对女主人公的约束和压迫,以及她通过对建立在异性文化话语霸权上的性别表演的抵抗而自我重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异性文化话语霸权 重复 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身份的界限: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易装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定全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易装解构和颠覆性别、种族、生死等二元对立,重塑了边缘人物的群体身份,表现了自由、平等、成长的主题,对现实世界和现存秩序进行了戏仿,体现了马克·吐温对...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易装解构和颠覆性别、种族、生死等二元对立,重塑了边缘人物的群体身份,表现了自由、平等、成长的主题,对现实世界和现存秩序进行了戏仿,体现了马克·吐温对打乱传统文化和建构文化的努力和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易装 性别表演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夏娃的激情》与女性主义拼贴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颉 胡全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以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名篇《新夏娃的激情》来探讨卡特如何精湛运用拼贴策略来揭示超现实主义女性原型的建构性和批判超现实主义的情欲观。讨论从两方面展开:1.小说将超现实主义所表现的女性原型与性别表演性拼贴在一... 本文以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名篇《新夏娃的激情》来探讨卡特如何精湛运用拼贴策略来揭示超现实主义女性原型的建构性和批判超现实主义的情欲观。讨论从两方面展开:1.小说将超现实主义所表现的女性原型与性别表演性拼贴在一起,暗讽超现实主义女性原型的建构性;2.卡特将超现实主义的情欲观与性别不确定性拼贴并置,揭示了性别与情欲的建构性,从女性主义角度救赎了超现实主义的性别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拼贴 女性原型 超现实主义情欲观 性别表演 双重性别 叙述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