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与性别社会化——毕摩教在凉山彝族女性生命转折点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毕摩教获取了社会化的主体地位,在凉山彝族女性人生阶段的转折点上以仪式的方式推动女性按其所期望的角色行为,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的性别社会化过程。凉山彝族女性的一生可分为孩童、少女、准妻子、妇女4... 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毕摩教获取了社会化的主体地位,在凉山彝族女性人生阶段的转折点上以仪式的方式推动女性按其所期望的角色行为,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的性别社会化过程。凉山彝族女性的一生可分为孩童、少女、准妻子、妇女4个时段,毕摩教在4个时段中的一些针对女性的宗教仪式对彝族妇女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摩教 彝族女性 性别社会化 生命转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性别社会化与妇女奥运地位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昊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2,共3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导致的社会对她们形成的“性别偏见”限制和阻碍了她们的个性发展,女性一直处于社会从属地位和被压抑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妇女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变了和正在改...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导致的社会对她们形成的“性别偏见”限制和阻碍了她们的个性发展,女性一直处于社会从属地位和被压抑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妇女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社会对她们形成的陈见或偏见。文章试图从性别社会化的角度去分析女性社会地位发展与奥运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社会化 性别刻板印象 妇女 妇女解放运动 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管理与女大学生性别社会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修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3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了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身体管理和性别气质塑造之间的关系。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承载了当前流行的性别规范如男权文化、消费主义和现代性风险等,对女性的身体提出了多元而矛盾的要求,也塑...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了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身体管理和性别气质塑造之间的关系。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承载了当前流行的性别规范如男权文化、消费主义和现代性风险等,对女性的身体提出了多元而矛盾的要求,也塑造了多元和矛盾的女性气质。而女大学生对身体的精心管理既反映了她们对当前社会要求的回应,也显示了主体性的表达。身体在当代女性气质的塑造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女性应对多重风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身体管理 性别社会化 女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广告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4
作者 周爱萍 刘金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4,共2页
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genderstereotypes)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广告中有着固定而不同的角色要求。性别角色定型也即是性别刻板印象,具体地说包括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性别气质是两性被社会所认可的表象、行为和... 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genderstereotypes)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广告中有着固定而不同的角色要求。性别角色定型也即是性别刻板印象,具体地说包括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性别气质是两性被社会所认可的表象、行为和性格等,它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基础。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的内容.把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灌输给儿童,儿童在这一环节中再将社会的性别认同和个人的性别认同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性别认识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社会化 电视广告 儿童 性别角色定型 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特征 性别认同 角色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性别社会化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5
作者 刘猛 江菲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共3页
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教师要能真正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就必须关注到这些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在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性别再社... 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教师要能真正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就必须关注到这些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在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性别再社会化才能更好地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教师 性别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白钰 郭达 刘承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50,共19页
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在儿童性别社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尚待研究。基于2019年云南省某县农村1024个5~25月龄儿童及其家庭的一手调查数据,分析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对0~3岁儿童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 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在儿童性别社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尚待研究。基于2019年云南省某县农村1024个5~25月龄儿童及其家庭的一手调查数据,分析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对0~3岁儿童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样本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至少有一种滞后的比例为86%;(2)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因儿童的性别而异,对女孩表现出更加传统的性别社会化态度;(3)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滞后的可能性越大;(4)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主要通过改变养育环境(如家庭养育环境、养育行为、管教方式)影响儿童早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社会化 儿童养育环境 儿童早期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金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长期以来,基于性别差异,尤其是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两性性别心理及其形成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以社会学为视角分析个体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张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是社会性别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两大重... 长期以来,基于性别差异,尤其是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两性性别心理及其形成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以社会学为视角分析个体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张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是社会性别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两大重要概念,探讨了个体性别心理形成与发展中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认为社会和个体合力建构了性别心理—行为机制,而这一机制又对个体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进行导向和规范。在这一机制中,社会影响力无疑是强大的,但个体的建构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即使是个体,在改善现有的性别文化,创建新的性别制度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心理 性别社会化 性别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漆昌柱 邱泽瀚 +1 位作者 赵丹妹 肖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6,共4页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丽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58,共3页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由于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在长期的社会牛活实践中形成了男女两两性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正是由于...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由于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在长期的社会牛活实践中形成了男女两两性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正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男女有别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差异 儿童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恒常性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人格特征 观察性学习 科尔伯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华 李苏 张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50,共4页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郭华,李苏,张瑜近年来,对男女幼儿性差方面的研究的确很多。仅选择“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就不少。那么,在我们研究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郭华,李苏,张瑜近年来,对男女幼儿性差方面的研究的确很多。仅选择“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就不少。那么,在我们研究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时,应选取什么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调查分析 幼儿 智力玩具 家长选择 性别 布娃娃 性别差异 性别倾向 变形金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性别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飞 袁健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206,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社会性别视角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主要结论: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建立在青春期生理变化基础上的;学校教育影响了女孩对体育参与的程度;同辈群体之间的性别差异促使两性形成不同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而且更有利...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社会性别视角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主要结论: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建立在青春期生理变化基础上的;学校教育影响了女孩对体育参与的程度;同辈群体之间的性别差异促使两性形成不同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而且更有利于男性的体育参与。建议:积极开展家庭体育运动;为青少年学生创建无性别歧视的教育环境;坚决推行"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原理 青少年体育 体育参与 性别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视角下的幼儿园如厕实践研究
12
作者 范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0,172,共15页
“身体技术”概念是对涂尔干理论的重要推进,启发了身体社会学从技术的视角捕捉当代社会的具身经验。梳理身体技术理论中若干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基于对儿童在幼儿园的如厕实践的经验研究,有如下三点发现:第一,身体技术并非只是日用... “身体技术”概念是对涂尔干理论的重要推进,启发了身体社会学从技术的视角捕捉当代社会的具身经验。梳理身体技术理论中若干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基于对儿童在幼儿园的如厕实践的经验研究,有如下三点发现:第一,身体技术并非只是日用而不知的“前反思状态”,在其习得过程中,个体必须经历反思阶段,再克服其中包含的社会目标和知识的引导,达到某种“后反思/去反思”状态;儿童习得如厕技术的困难过程和各种操作失败的情况则表明,身体技术的目标之间本身就可能存在冲突,而身体技术的某些关键内容无法通过外部演示、观察和训练习得,只能通过个体不断的试错和调整,在身体内部达成协调。第二,身体技术作为集体表征的具身化日常形式,不仅是集体情感的凝结,也是集体情感得以延续与传递的中介,能够创造出某种心智状态,对于个体接纳和理解身体技术的社会目标非常关键;在儿童习得如厕的案例中,保育老师对儿童的监督与负面情感作用非常突出。第三,幼儿园如厕技术的特殊性别化逻辑说明,即便生物性别意义上的身体差异的确存在,但这种差异在社会情境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受到性别化身体技术的影响,后者作为性别规范的集体表征,使身体层面的差异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只能按照一种符合性别规范的使用方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儿童 如厕 身体技术 性别社会化 性别社会 身体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云飞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8,共6页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独特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独特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重标准"。本文通过对其复杂成因的解析,揭示双重标准所带来的逻辑矛盾与难以避免的两性冲突,提出只有扬弃"男强女弱"传统性别刻板观念,才能建设真正平等的两性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80后” 双重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对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影响
14
作者 徐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89,共4页
社会文化通过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年夫妇家庭角色的认同。认清中国当代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特征,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青年夫妇 家庭角色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虹 《心理学探新》 1986年第3期44-52,共9页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宕...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宕终生的内容。弗洛伊德,象在我们文化中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又一次率先涉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他在《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著作中对儿童的心理——性(Psychosexual)发展所作的描述,称得上是有关性别角色发展的滥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发展 科尔伯格 儿童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行为 弗洛伊德 社会化过程 侵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