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治理逻辑及其非预期后果——基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的视角
1
作者 刘中一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是,由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累积效应巨大,特别是其治理逻辑与社会风险认知、社会动员能力以及社会治理场景等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治理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非预期性和不...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是,由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累积效应巨大,特别是其治理逻辑与社会风险认知、社会动员能力以及社会治理场景等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治理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基于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的视角,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如何成为社会安全问题,不仅取决于政府和学者等对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社会后果的宣传,还取决于社会危机的动员能力以及公众对于其风险的判断。在社会动员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安全化的策略虽然利于统一认识、调动应对资源等等,但“泛安全化”却也导致大龄未婚男性群体被污名化等非预期后果,进而滋生了意料之外的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安全化 泛安全化 治理逻辑 非预期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出生性别比失衡背后的生育意愿变迁 被引量:26
2
作者 贾志科 吕红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5,共12页
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运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近三十年来多项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生育意愿各要素的变迁为出生性别比失衡提供了社会心... 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运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近三十年来多项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生育意愿各要素的变迁为出生性别比失衡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生育意愿各要素变迁的不协调性与非均衡性——理想子女数逐步减少,性别偏好持续存在,生育目的变化不大,使得生育意愿与出生性别比之间呈现出复杂关系,在生育政策、B超技术等的共同作用下,引致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政策,打击"两非",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变迁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出生性别比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价值观与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仕平 王美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8,共6页
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对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展开专门研究。认为性别选择性生育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原因;性别价值观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但是农民的性别价值观有其现实的合法基础,调适农村出生婴儿性... 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对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展开专门研究。认为性别选择性生育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原因;性别价值观是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但是农民的性别价值观有其现实的合法基础,调适农村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农民的现实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 性别价值观 统计失衡 事实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比失衡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顺安 孙江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性别比失衡是社会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自然现象,这一问题能否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并导致违法犯罪,业界还存在着诸多疑问。随着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加剧,该问题日益演变成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国性别比失调的... 性别比失衡是社会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自然现象,这一问题能否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并导致违法犯罪,业界还存在着诸多疑问。随着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加剧,该问题日益演变成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国性别比失调的现状入手,对导致违法犯罪问题的诱因作了分析,归纳出性别比失衡引起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预防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违法犯罪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比失衡、婚姻支付与代际支持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川川 陶美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100,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人口性别比失衡对婚姻支付行为的影响。经验分析显示,适婚人口性别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导致彩礼支出显著上涨2.037%,但对嫁妆支出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分样本考察显示,人口性...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人口性别比失衡对婚姻支付行为的影响。经验分析显示,适婚人口性别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导致彩礼支出显著上涨2.037%,但对嫁妆支出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分样本考察显示,人口性别比失衡对彩礼支出的影响只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从夫居文化越盛行的地方,人口性别比失衡对彩礼支出的正向作用越强。最后,本文初步考察了婚姻支付背后的经济动机,发现父母支付的彩礼和嫁妆与子女婚后给予父母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彩礼 嫁妆 从夫居文化 代际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贾志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5,共4页
性别比失衡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全程性社会经济后果的严重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评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影响及后果,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不但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损害到女性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会导致男... 性别比失衡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全程性社会经济后果的严重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评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影响及后果,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不但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损害到女性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会导致男性"择偶拥挤",进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社会风险 择偶拥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刑法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侯艳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4,共9页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高位且已经严重扭曲,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挑战传统家庭伦理、加剧社会管理风险、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增大犯罪率。现有行政性惩处调查取证难度大、处罚标准...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高位且已经严重扭曲,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挑战传统家庭伦理、加剧社会管理风险、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增大犯罪率。现有行政性惩处调查取证难度大、处罚标准高,利益剥夺与资格取缔作用有限。"标本兼治、治标为主"治理模式的确定,迫切要求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进行刑法应对。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进行刑法应对,在入罪模式上应取"立新"而弃"破旧",在入罪技术上应取"性别鉴定行为的犯罪化"而弃"导致终止妊娠之性别鉴定行为的犯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刑法应对 治理模式 入罪模式 入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特征与态势 被引量:5
8
作者 段世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7,共4页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偏高以来,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表现出失衡的地域和人群范围逐步扩大;乡村高于城镇;随孩次递增而上升等显著特点。"六普"数据更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出生性...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偏高以来,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表现出失衡的地域和人群范围逐步扩大;乡村高于城镇;随孩次递增而上升等显著特点。"六普"数据更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新特征和新态势: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有所减缓;镇的出生性别比开始高于乡村;一孩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出生性别比偏高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这说明,我国出生性别比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特征 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风险的专家知识与公众感知:以性别比失衡为例——兼论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治理策略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中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122,共9页
日常生活中,公众对于婚龄性别比失衡风险治理有许多不同于专家知识的感知,甚至直接跳脱专家知识范畴,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去重新构思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风险。然而,在传统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治理策略中,公众感知一直都不受重视。婚龄性别... 日常生活中,公众对于婚龄性别比失衡风险治理有许多不同于专家知识的感知,甚至直接跳脱专家知识范畴,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去重新构思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风险。然而,在传统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治理策略中,公众感知一直都不受重视。婚龄性别比失衡治理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以制度性或系统性方式使得公众感知进入到风险应对和风险治理的策略中,以提高社会治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龄性别比失衡 社会风险 专家知识 公众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治理的制度整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世青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6期83-88,共6页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与制度失调密切相关。具体言之,外在制度的不协调以及内在制度的文化堕距致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仍以男孩为主。因此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就需要从制度入手。这就需要发挥制度的奖惩功能;制度在制定、执行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与制度失调密切相关。具体言之,外在制度的不协调以及内在制度的文化堕距致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仍以男孩为主。因此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就需要从制度入手。这就需要发挥制度的奖惩功能;制度在制定、执行时应通盘考量;必须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外在制度 内在制度 制度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与社会政策的柔性调节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世青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6期69-73,78,共6页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日趋严重,不进行治理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目前采取的一些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产生改观,但要实现全社会出生性别比的...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日趋严重,不进行治理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目前采取的一些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产生改观,但要实现全社会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化需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放弃男孩为首选的生育偏好。这种观念的转变和形成应从社会政策入手和进行调节,根据个体生命周期中不同的个体和社会需求,依靠教育政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及退休政策等具体的社会政策对女性和独女户家庭进行关爱和倾斜,通过利益导向创设出生女有福气的生育观和"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性别价值观。在实施社会政策时,应发挥各项社会政策的灵活性;同时各项社会政策之间应该具有联动性和协调性。此即是社会政策的柔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生育意愿 社会政策 柔性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性别比失衡与小城镇生活方式的关联性思考
12
作者 周全德 刘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与乡土价值观藕断丝连且若即若离的小城镇生活方式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带有过渡性质的生活方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并提升了村落生活方式,但其所留存的狭隘、保守、自满、低俗等非文明因素,仍会成为现代生育文明建设的实... 与乡土价值观藕断丝连且若即若离的小城镇生活方式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带有过渡性质的生活方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并提升了村落生活方式,但其所留存的狭隘、保守、自满、低俗等非文明因素,仍会成为现代生育文明建设的实际障碍。基于此,小城镇生活方式与出生性别比失衡具有一定关联性。因此,在农村城镇化正方兴未艾的现阶段,人们不应满足于从村落文化向小城镇文化的暂时性进步,而应着眼于小城镇文化向大城市文明的发展,以不断变革的文化自觉意识遏制乃至消解小城镇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及行为习惯对人们实际婚育生活的潜在支配,以及对出生性别比的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小城镇生活方式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翠绒 易想和 亚中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4,共3页
我国农村婴儿出生性别比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持续失衡 ,在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伦理、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性别比失衡必然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后果。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 ,综合治理。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失衡 计划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比失衡与教育获得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潇 周羿 黄海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63,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性别比失衡,表现为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面对性别比失衡,父母应该如何选择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发现,性别比失衡使农村及父母低教育水平家庭中的男孩受教育水平有所下降,不管是在绝对意义上还是相...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性别比失衡,表现为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面对性别比失衡,父母应该如何选择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发现,性别比失衡使农村及父母低教育水平家庭中的男孩受教育水平有所下降,不管是在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于女性;而城镇及父母高教育水平家庭中的男孩受教育水平有所上升,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受影响。这意味着性别比失衡扩大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和较低男性的人力资本差距。由于教育决策通常在结婚前数年完成,本文进一步探索了家户如何预测未来的婚姻市场供求。研究发现,父母倾向于低估子女结婚时适龄女性缺少的程度,因此当前的人力资本水平可能偏离家庭的合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婚前投资 人力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
15
作者 陈泽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50-54,58,共6页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失衡 性别鉴定 家庭规模 增长模型 性别偏好 选择性 韩国 羊膜穿刺术 男子 技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失衡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放大及其治理——基于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慧君 李树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160,共9页
为了理清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影响机制与作用模式,本文首先描述了转型社会中社会风险的主要形态,及性别失衡放大社会风险的途径;其次,通过改进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模型,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的理论解释框架,最后,通过典型案... 为了理清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影响机制与作用模式,本文首先描述了转型社会中社会风险的主要形态,及性别失衡放大社会风险的途径;其次,通过改进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模型,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的理论解释框架,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途径,提出以网络治理为工具的危机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公共安全 风险放大 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视角:“预前”与“预后”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杰华 张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6,共3页
性别比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性别结构的平衡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所主... 性别比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性别结构的平衡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所主持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别结构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全新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结论。我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既要做好"预前"的防范措施,也要做好“预后”的治理措施,标本兼治全面治理性别比失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人口性别结构 治理视角 战略研究 交通大学 李树 战略设计 男性人口 微观数据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科学研究 治理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菊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8,共3页
2004年,美英学者瓦莱丽·赫德森(Valerie M.Hudson)和安德烈亚·博尔(Andrea M.Den Boer)联合出版了名为《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著作。在这部名噪一时的著作中,作者利用中外历史事例,阐释了男性人口过剩可能... 2004年,美英学者瓦莱丽·赫德森(Valerie M.Hudson)和安德烈亚·博尔(Andrea M.Den Boer)联合出版了名为《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著作。在这部名噪一时的著作中,作者利用中外历史事例,阐释了男性人口过剩可能对社会安全带来的威胁,认为过多的年轻男性光棍不仅引发国内和国际动乱,且也容易形成独裁的政治体制,威胁和平与民主进程。中国和印度两性比例的严重失衡,不仅会影响亚洲国家和地区,也会威胁21世纪的全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人口 人口性别结构 年轻男性 HUDSON 性别比失衡 中外历史 瓦莱 安德烈 联合出版 出生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国际交流 治理性别失衡
19
作者 文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4,共3页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经延续了30年,从1982年的107.6到2005年的120.5,到2010年下降到117.9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程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生性别比失衡直接导致女性数量短...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经延续了30年,从1982年的107.6到2005年的120.5,到2010年下降到117.9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程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生性别比失衡直接导致女性数量短缺,引起人口结构失衡,对人口规模、性别和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婚姻挤压、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联合国人口基金 人口结构 人口规模 国际交流 人口与发展 持续时间 人口与社会 性别偏好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
20
作者 郑百灵 高莉娟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0-53,共4页
保持人口生态平衡,实现合理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远远超出正常值范围,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是由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所造成。当这... 保持人口生态平衡,实现合理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远远超出正常值范围,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是由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所造成。当这一传统观念所依赖的背景因素随社会变迁发生良性变化时,性别比合理的状况会随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 性别比失衡 性别平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