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提高科技推广效率的新模式——具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性科技推广模式 |
赵惠燕
李东鸿
尚桂荣
薛文江
赵惠聘
赵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4
|
|
2
|
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探索——以项目村夫妻劳动分工为例 |
董红
朱秋安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3
|
制作出性别敏感的新闻是否可能?——基于对北京市10家媒体机构40位媒体从业者的深访 |
张敬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走向性别敏感教育——马丁的观点及其批评 |
丁学玲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5
|
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 |
龙安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6
|
社会性别差异与大众传媒刍论 |
刘清泉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7
|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 |
赵惠燕
胡祖庆
杨梅
王春平
李东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5
|
|
8
|
和平教育:打破教育与战争的隐性结盟 |
程红艳
Jing Lin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高温胁迫对雄性棉铃虫生殖力的影响 |
郭慧芳
陈长琨
李国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