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鲜活音乐之笔勾勒男性精英的“性别批评”——评《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
1
作者 王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音乐艺术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史学,为我们当前发展现代音乐艺术提供重要“动力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音乐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该思维不仅仅“颠覆性”地创... 音乐艺术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史学,为我们当前发展现代音乐艺术提供重要“动力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音乐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该思维不仅仅“颠覆性”地创造了一种音乐史学研究的全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也为我们认识音乐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思维恰恰也与“新音乐学”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这一研究思维就是从“性别批评”的角度来认识音乐发展的整体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性别批评 男性 阐释 冲突 焦虑 精英 鲜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华》的性别批评维度
2
作者 单旭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2-84,共3页
冯小刚的新作《芳华》,向观众展开了一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军队文工团年轻人集体生活的画卷。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悲欣交集的命运,隐含着某种社会性别文化意识。《芳华》展现了一个汇聚了美好女性,但也同样潜藏着龌龊和辛酸的集体,与女... 冯小刚的新作《芳华》,向观众展开了一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军队文工团年轻人集体生活的画卷。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悲欣交集的命运,隐含着某种社会性别文化意识。《芳华》展现了一个汇聚了美好女性,但也同样潜藏着龌龊和辛酸的集体,与女性有关的审美取向,女性的生命感觉,女性在具体时代的价值等,被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对于女性形象,既不虚美,也不隐恶。对于这部电影,我们有必要从性别批评的维度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华 冯小刚 性别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麦女孩》的性别批评
3
作者 刘惠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7-139,共3页
《丹麦女孩》由汤姆·霍珀执导,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的生平经历。在电影中,霍珀对于天生的女性、跨性别者中的女性性别认同者乃至男同性恋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凝望与理解,对艾纳和格尔达所代表的不同女性的命运表示了忧虑与关照... 《丹麦女孩》由汤姆·霍珀执导,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的生平经历。在电影中,霍珀对于天生的女性、跨性别者中的女性性别认同者乃至男同性恋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凝望与理解,对艾纳和格尔达所代表的不同女性的命运表示了忧虑与关照。尽管霍珀本人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但是《丹麦女孩》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笼罩在女性视角之下的电影。在菲勒斯中心主义依然徘徊于电影创作的当下,《丹麦女孩》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麦女孩》 汤姆·霍珀 性别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与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凌晨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7,共6页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在其批评特征上表现为批评定位上的政治性、批评标准上的个人性和批评方法上的多元性。性别批评在内容和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反叛和颠覆具体表现在作品形象分析、阅...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在其批评特征上表现为批评定位上的政治性、批评标准上的个人性和批评方法上的多元性。性别批评在内容和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反叛和颠覆具体表现在作品形象分析、阅读接受研究和写作策略选择等方面。性别批评因其对社会文化问题的特别关注而被认为是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当“性”成为人们理解社会权力结构的切入点时,性别领域里的男女关系便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权力关系的一种类比与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者 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批评标准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批评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及其"表象的叙述"——论电视剧叙事传播中的性别政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兵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电视剧作为"一种社会象征行为"以其特有的形象的、生动的影像语言,"真实""自然"的情节叙事,为人们 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世俗神话"。然而,这种"现代神话"不过是一个"表象的叙述&... 电视剧作为"一种社会象征行为"以其特有的形象的、生动的影像语言,"真实""自然"的情节叙事,为人们 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世俗神话"。然而,这种"现代神话"不过是一个"表象的叙述"和"浪漫的谎言",它不但扭曲 了女性的真相,也遮蔽了某种社会、历史的真实,因此,站在现代人文主义价值立场,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揭示 其虚幻性、欺骗性及叙事背后权力操纵和意识形态话语的本相,是当代大众文化批评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叙事 神话 性别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女性、第三性——论《夜林》中超前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7
6
作者 申富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对西方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它不仅对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文化加以嘲谑,而且令后人对被激进女性主义广为接受的本质论观点产生质疑;它不仅无意中表现了后世的女... 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对西方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它不仅对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文化加以嘲谑,而且令后人对被激进女性主义广为接受的本质论观点产生质疑;它不仅无意中表现了后世的女性主义试图建立独立于男性文化样板之外的女性文化梦想的不可能性,还使后世的读者意识到激进女性主义者试图颠倒男女地位的荒谬性,并且激发他们对性别批评者的关于消除性别差异的倡议和第三性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林》 女性主义 性别批评 第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