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厌女”到“平权”: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及社会启示
1
作者 熊欢 沈国芳 韩雪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6,共17页
基于文献法和历史社会学视角分析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探讨体育推动性别平等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发现: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性别平等无论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显性平等主要体现在参与机会的逐步均等... 基于文献法和历史社会学视角分析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探讨体育推动性别平等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发现: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性别平等无论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显性平等主要体现在参与机会的逐步均等化;隐性平等则体现在比赛项目设置的优化、女性在体育组织中的角色和话语权增强,以及性别关系的平衡与调整过程。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平等的演进历程反映了思想观念、制度安排与时代需求三者之间动态互动的复杂过程;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个体赋能、制度建设、社会实践以及文化革新多个维度,为性别平等构建了一条从“体育”到“社会”的联动路径,凸显了体育作为社会变革力量的独特价值,不仅展示了体育在推动多元化、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体育促进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性别平等 女性体育 体育包容性 体育促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共识的形成、内容、影响及启示
2
作者 闫静 温雨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衡量尺度,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深入推进实施,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价值凸显,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体育观念的变革。运用文献研... 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衡量尺度,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深入推进实施,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价值凸显,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体育观念的变革。运用文献研究法探讨了体育与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联合国关于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共识的演变历程以及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从提高性别弱势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普及性别平等理念、增赋妇女发展权能3个方面归纳了联合国关于以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效果。分析后认为对中国的启示是:1)重视体育在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价值;2)确立以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3)完善以体育促进性别平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4)进一步营造以体育促进性别平等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国际共识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后亮 吴丹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等相似的范畴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老年所暗含的文化建构属性。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一直以来被赋予脆弱、固执、无用、落后等负面刻板形象,对老年的恐惧、抵制和歧视成了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人生从童年到老年的各阶段划分,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围绕老年概念的身份认同、衰老焦虑及性别权力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可以揭示文化在塑造老年经验和身份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解构附着在老年人身上的负面话语,并为国内老年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研究 文化老年学 身份认同 衰老焦虑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同意与性别平等:强奸罪入罪模式及其改革 被引量:4
4
作者 向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7,共15页
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确立了以“强制手段”为核心要素的规范结构,可概括为强制模式。在强制手段或被害人反抗不明显的情形中,行为人违反被害人意愿实施性行为却难以受到刑法的制裁,从而使个人性自主权的保护存在重大漏洞。强制不是强... 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确立了以“强制手段”为核心要素的规范结构,可概括为强制模式。在强制手段或被害人反抗不明显的情形中,行为人违反被害人意愿实施性行为却难以受到刑法的制裁,从而使个人性自主权的保护存在重大漏洞。强制不是强奸罪不法的核心,违背他人意志才是强奸罪的本质。以同意替代强制是强奸罪法律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奸罪立法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之间的性互动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符合社会规范和性别平等价值的沟通规则。根据性互动的沟通结构及其特点,结合性互动行为的实践和不同模式的适用效果,我国宜采取修正的否定同意模式,即一般情形下适用否定同意模式,对虽然具有同意能力但其认知能力和防卫能力存在减损的脆弱人群应适用积极同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奸罪 强制 同意 性别平等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性别平等——现状、挑战与应对方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伦蕊 陈亚婷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妇女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经济活动参与权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也不断加剧,阻碍女性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比比皆是,性别薪酬差距持续拉大,传统性别角色观依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妇女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经济活动参与权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也不断加剧,阻碍女性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比比皆是,性别薪酬差距持续拉大,传统性别角色观依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中国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依然任重道远,而数字化进程并未使上述问题得以自行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性别平等具有“双刃剑”作用,在数字化直接创造出大量适合女性就业创业岗位的同时,数字经济部门本身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却日益严峻,两性之间的数字技能鸿沟不断深化,技术替代人力凸显了女性就业脆弱性,组织结构扁平化加固了“玻璃天花板”,而且性别歧视甚至内隐于数字技术之中,成为一种自带歧视意味的数字秩序。总体而言,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行业间的横向性别隔离程度,还是行业内的纵向性别隔离程度,都呈现加剧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仍须依靠“发展”本身来解决。从长远来看,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向女性赋权方面,数字变革拥有无限潜能。未来仍须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平等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促进就业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生态,大力发展性别平等化的数字教育,建立有助于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公共服务体系,并紧抓数字机遇拓展女性就业空间,从而使数字科技真正成为赋能弱势群体、引领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 性别平等 性别歧视 职业性别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基于近代报纸库的经验研究
6
作者 李梦青 梁文泉 焦建华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240,共21页
本文利用近代报纸库数据,借助文本分析方法构造各地区的性别平等意识指标,探讨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显著降低了20世纪30年代女性就业的数量和占比,并减少了假日天数。利用明清时期贞节... 本文利用近代报纸库数据,借助文本分析方法构造各地区的性别平等意识指标,探讨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显著降低了20世纪30年代女性就业的数量和占比,并减少了假日天数。利用明清时期贞节牌坊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健。而在长期影响方面,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发生了逆转,从2000年之前的负效应变成之后的正影响。劳动者谈判能力的提升是长短期影响出现逆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女性就业 议价能力 刘易斯转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社会语境下的数据治理如何助力性别平等
7
作者 徐偲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下,性别歧视开始溢出传统范畴并向线上空间蔓延,广泛存在于人脸识别、搜索推荐、智能招聘、金融授信等场景中。现有治理思路偏重算法规制,靠近技术生命周期末端,事后监管色彩较浓,而数据采集、分类和输入过程中的源头... 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下,性别歧视开始溢出传统范畴并向线上空间蔓延,广泛存在于人脸识别、搜索推荐、智能招聘、金融授信等场景中。现有治理思路偏重算法规制,靠近技术生命周期末端,事后监管色彩较浓,而数据采集、分类和输入过程中的源头质量问题和隐蔽的权力关系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弥合“性别数据鸿沟/缺口”或可解决部分问题,但性别数据治理是一个场景颗粒度非常高的综合性工程,有的问题(特别是生理/生物性别领域)可依靠增加女性数据供应来解决,而有的问题(往往是社会性别领域)则恰恰需要降低算法的性别敏感度,取消数据的性别分类,让机器“安能辨我是雄雌”。克服算法性别歧视并让人工智能为女性赋能,治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数据治理目标,在“差异平等主义”之下灵活识别哪些领域应该训练机器对性别充分敏感,给出技术的“女性可供性”,哪些领域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技术力量来矫正人为制造和主观上的不平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 性别平等 性别数据鸿沟 数据治理 数据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桂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理性发展的战略基础。我国现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性别意识还相对薄弱,从决策者的观念到现行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与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距离。性别平等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理性发展的战略基础。我国现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性别意识还相对薄弱,从决策者的观念到现行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与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距离。性别平等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要走出以下思想认识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发展了女性就自然发展了;二是以所谓的“性别和谐”来取代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男生:性别平等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文 盖笑松 胡晓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女生在传统观念中作为教育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得到了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但男生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利方面,却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性别平等教育在关注女生弱势现象的同时也要关注男生的不利方面。笔者旨在通过介绍... 女生在传统观念中作为教育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得到了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但男生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利方面,却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性别平等教育在关注女生弱势现象的同时也要关注男生的不利方面。笔者旨在通过介绍了男生在学业成就、社会行为、行为障碍以及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弱势表现,分析男生弱势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性别教育现状,对解决男生弱势现象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生 弱势 性别平等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平等与生育选择——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富群 风笑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3,共6页
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农村地区,平等程度不同的性别态度是影响育龄夫妇选择是否只生一个孩子的根本性因素。对子女相对平等的性别态度是一些夫妇选择生育独生子女的重要原因,而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却让另一些夫妇选择了生育多子女。... 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农村地区,平等程度不同的性别态度是影响育龄夫妇选择是否只生一个孩子的根本性因素。对子女相对平等的性别态度是一些夫妇选择生育独生子女的重要原因,而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却让另一些夫妇选择了生育多子女。对于这两类子女来说,这种来自父母的性别态度差异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性别平等 重男轻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与权利:中美女性主义运动与性别平等观念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斌 李路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8-240,共23页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比较了20世纪末中美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后发现,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并不表现为平等化程度的高低,而是观念模式的不同,中国社会的分工平等意识强于美国,但权利平等意识弱于美国。本文认...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比较了20世纪末中美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后发现,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并不表现为平等化程度的高低,而是观念模式的不同,中国社会的分工平等意识强于美国,但权利平等意识弱于美国。本文认为,20世纪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以性别平等为目标,对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有重要影响。中美性别平等观念模式的差异与两国女性主义运动所提出的共识框架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动员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对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那些在美国能够影响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却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能够借助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将性别平等观念渗透到整个社会,而美国女权运动的动员却没有这样的优势,人们因此有较多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性别平等观念 共识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社会性别平等——以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珊珊 赵丽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前我国立法还缺乏明确的社会性别理论影响,因而没有很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利益的作用,研究法律中的社会性别,特别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关于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条款进行分析,指出该法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合法权... 目前我国立法还缺乏明确的社会性别理论影响,因而没有很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利益的作用,研究法律中的社会性别,特别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关于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条款进行分析,指出该法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合法权益方面的不足,提出把性别观念引入立法,建立男女平等的法律保护机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法律机制 农村妇女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性别平等政策回顾与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磊 李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46,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性别平等———特别是保护女性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于政策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教育性别平等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对宏观行动方向表述较多但对微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性别平等———特别是保护女性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于政策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教育性别平等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对宏观行动方向表述较多但对微观行动策略制定较少,教育系统内部以及其他行政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结合有关教育性别平等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本文从转变教育性别平等的行动主体、行动方向、行动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性别平等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平等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单艺斌 叶苏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X期58-60,共3页
本文在对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遵循性别平等原则、层次性原则、参照性原则和正指标原则等几项具体原则,构建了一个由政治平等指标、经济平等指标、文化教育平等指标、婚姻家庭平等指标、健康平等指标和发展平等指标,... 本文在对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遵循性别平等原则、层次性原则、参照性原则和正指标原则等几项具体原则,构建了一个由政治平等指标、经济平等指标、文化教育平等指标、婚姻家庭平等指标、健康平等指标和发展平等指标,六个层次18个指标所组成的一个性别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加权法计算出了政治平等指数、经济平等指数、文化教育平等指数、婚姻家庭平等指数、健康平等指数和发展平等指数,最终形成一个综合评价分值,借以对性别平等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文化教育 层次性原则 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 指数 参照 发展 分析与评价 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别平等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救助--以广西上林县农村留守妇女教育救助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约 江燕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6-210,共5页
教育救助的对象是有性别身份的,现行的教育救助因缺乏性别视角,未能很好关注处于教育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依据对广西上林县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状况的深入调查,呼吁以性别平等理念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救助的内涵及范围... 教育救助的对象是有性别身份的,现行的教育救助因缺乏性别视角,未能很好关注处于教育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依据对广西上林县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状况的深入调查,呼吁以性别平等理念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救助的内涵及范围,积极干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教育困境,为之提供必要的教育救助途径和手段,引导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分享社会教育资源,依靠科技知识的力量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教育救助 农村留守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的性别平等:问题、原因与出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文昭 卫中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1,共4页
考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性别均质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级化的性别分工模式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社会转型期的性别不平等既表现... 考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性别均质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级化的性别分工模式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社会转型期的性别不平等既表现为一种历史阶段上的不平等,也表现为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可以从制度设计、观念更新、学校教育、女性自身素质提升等四个层面上寻找突破口,努力促进性别分工的合理化,并从根本上推动性别平等问题的解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性别分工模式 转型期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人权与性别平等的高校性教育 被引量:16
17
作者 方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5,62,共5页
中国目前高校性教育不仅缺失,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且还传达着陈旧、错误的理念和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出版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性教育应该基于性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健康... 中国目前高校性教育不仅缺失,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且还传达着陈旧、错误的理念和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出版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性教育应该基于性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健康、科学、有效的性教育。高校性教育应该完成下面五个方面的更新:性教育内容与方法;性知识;性别观;情爱观;性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性教育 性人权 性别平等 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艳 李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对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促进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民自治也给性别平等和...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对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促进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民自治也给性别平等和谐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性别平等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建设 村民自治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性别平等观念对其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蒲新微 姚明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9,共14页
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仅关系微观层面家庭和个人生育的满足,而且对宏观层面国家的人口再生产与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在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女性性别平等观念对其生育... 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仅关系微观层面家庭和个人生育的满足,而且对宏观层面国家的人口再生产与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在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女性性别平等观念对其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增强。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分析女性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和女性家庭性别平等观念对其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并对不同女性群体间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以及不同女性群体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家庭性别平等观念对其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影响的异质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女性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家庭性别平等观念在总体上对其生育意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对其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在更换模型、缩小样本量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后统计结果依然稳健。通过假设检验得到不同女性群体间生育意愿、生育行为有较大差异,且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家庭性别平等观念对不同女性群体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的影响具有较强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从女性主体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减少女性性别平等观念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生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群体 性别平等观念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董事参与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吗?——性别平等观念与家族企业的情境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梁强 章佳媚 +1 位作者 詹玉欣 王博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现有文献强调女性董事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尚未明晰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情境因素。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出发,强调外部情境是影响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中国民营上市制... 现有文献强调女性董事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尚未明晰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情境因素。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出发,强调外部情境是影响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中国民营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整体上女性董事参与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但这一作用取决于其所处的制度和组织场域。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低时,女性董事参与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而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高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该促进作用在家族企业情境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女性关键董事,女性非关键董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深化了女性参与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的讨论,表明社会性别偏见仍是限制当前中国“她力量”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对女性领导特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董事 企业社会责任 家族企业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