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叛与倚重:红色经典对传统性别伦理的双重态度 被引量:5
1
作者 任现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红色经典与传统性别伦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错位对接关系,既大胆反叛传统性别伦理,又难以逃离其内在制约,"反叛"从话语层面应答了人们的创新求变需要,"倚重"从心理深层认同了人们的古老信念。这种反叛与倚重的双重态... 红色经典与传统性别伦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错位对接关系,既大胆反叛传统性别伦理,又难以逃离其内在制约,"反叛"从话语层面应答了人们的创新求变需要,"倚重"从心理深层认同了人们的古老信念。这种反叛与倚重的双重态度正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是红色经典能够被经典化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传统性别伦理 反叛 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的社会性别伦理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桂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6,共6页
社会性别伦理是一定社会道德文化对男女性别角色及其责任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社会性别伦理的分析就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从影响两性发展的性别价值观念及其行为规范入手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和政策,消除不利于两性发展的障碍。“全面二... 社会性别伦理是一定社会道德文化对男女性别角色及其责任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社会性别伦理的分析就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从影响两性发展的性别价值观念及其行为规范入手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和政策,消除不利于两性发展的障碍。“全面二孩”时期,生育的男孩偏好将有所缓和,加之女性在家庭养老中的特殊作用,会出现“一儿一女”的生育偏好,促进性别平等;生育已从私人领域的事务转变为公共领域应给予干预的事务,政府及社会应为生育提供各项制度支持;女性在孩子抚养和家务劳动上的负担将加重,家庭与工作的责任难以平衡,亟需促进性别平等的家庭政策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从而提升生育率;女性的催生压力将增加,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但女性的生育主体意识应受到尊重,生育应回归理性和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社会性别伦理 家庭 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伦理视域下女性自我观的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景春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9,共7页
人类性别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渐打破了女性"缺席"和"失语"的沉寂局面,为争取权利、地位、尊严而斗争的女性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全面觉醒。由于长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女性在... 人类性别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渐打破了女性"缺席"和"失语"的沉寂局面,为争取权利、地位、尊严而斗争的女性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全面觉醒。由于长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女性在经济领域的价值错位、政治领域的价值缺失和文化领域的价值扭曲,是当前制约女性自我观建构的巨大屏障。以性别伦理视角观之,性别平等是女性自我观建构的前提,性别公正是女性自我观建构的关键,性别和谐是女性自我观建构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伦理 自我观 性别平等 性别公正 性别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伦理与合作偏好——女性主义国际合作观述评
4
作者 郭锐 任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4,78,共4页
国际合作是构筑世界和平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合作是一种以达成利益分配为基准的获利性的交往行为,因而合作难以达成抑或充满变数。女性主义对国际合作有着特殊的认知和偏好,它试图融入主... 国际合作是构筑世界和平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合作是一种以达成利益分配为基准的获利性的交往行为,因而合作难以达成抑或充满变数。女性主义对国际合作有着特殊的认知和偏好,它试图融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及其对国际政治现实的认知均彰显了强烈鲜明的合作观念。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并赋予国际合作以稳定性和牢固性。只有两种性别伦理的合作偏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性别伦理 国际合作 权力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女性污语的社会性别伦理分析
5
作者 刘晴 王伊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传统的中文污语,男性是更为普遍和频繁的使用者,它以运用粗俗贬损女性词语为话语特征,表现的是男尊女卑的权力关系。随着社会话语的发展和变迁,在网络上出现了以女性使用者为主的新型污语,并逐步蔓延至日常生活。它用词含蓄晦涩,从字面... 传统的中文污语,男性是更为普遍和频繁的使用者,它以运用粗俗贬损女性词语为话语特征,表现的是男尊女卑的权力关系。随着社会话语的发展和变迁,在网络上出现了以女性使用者为主的新型污语,并逐步蔓延至日常生活。它用词含蓄晦涩,从字面看褒贬有别,而词语背后意义则内含具有侮辱女性的实质,表现出转型时期女性权力意识的多元。本文主要通过对这种新型污语的分析,揭示其反映的中国当代社会复杂的性别权力结构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语 性别伦理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性别选择的性别伦理分析
6
作者 李会军 付红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本文从解析生育性别选择的概念出发全面揭示了生育性别选择中的性别伦理问题,从性别伦理的独特视角对其作出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规制生育性别选择,消除性别歧视,构建合理生育伦理秩序的性别伦理策略。
关键词 生育性别选择 性别伦理 妇女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士的性别伦理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7
作者 顾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英国社会学家蒲士(Meyrick Booth)所著Woman and Society的中译本《妇女解放新论》于1931年在中国出版,对20世纪30年代新贤良主义论战的演生具有开启之功,中国妇女解放之受质疑的社会影响力正由此肇端。蒲士此书在分析欧美激进的妇女运... 英国社会学家蒲士(Meyrick Booth)所著Woman and Society的中译本《妇女解放新论》于1931年在中国出版,对20世纪30年代新贤良主义论战的演生具有开启之功,中国妇女解放之受质疑的社会影响力正由此肇端。蒲士此书在分析欧美激进的妇女运动之积弊中辟一新境,径由两性生理、心理异质论,直贯入女性人格之塑造与伦理道德、种族绵延等范畴。蒲士的学说是在吸收了西方近代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在传入中国以后一度生根,蝉蜕出一种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即潘光旦的"位育论"。潘先生的这一理论虽涵盖富赡,然推究其肯要,终以培育人格品性、改善民族品质为归宿。所有这些,均无法用"妇女回家"作简单化的逻辑框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性别伦理 人格论 蒲士 潘光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论略:唯美纪实与性别伦理
8
作者 黄杉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5期79-82,共4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伦理审美意境和空间意象结构呈现出体系性、矛盾性、继承性、扬弃性等特点,它们努力呈现的真善美及"和谐爱情观"为英国文学的诗歌批评和美学范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把性别伦理学纳入文艺审美视界的扩展...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伦理审美意境和空间意象结构呈现出体系性、矛盾性、继承性、扬弃性等特点,它们努力呈现的真善美及"和谐爱情观"为英国文学的诗歌批评和美学范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把性别伦理学纳入文艺审美视界的扩展手段不仅独具风采,还折射出超越时代的"艺术永恒"的人文主义风貌和普世警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美 十四行诗 唯美纪实 性别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性医患诊治的伦理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臻 赫光中 +2 位作者 王刚 曹铁生 杨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601-602,636,共3页
性别伦理研究和教育的缺失、医院对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的忽视、部分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意识的淡漠导致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提出建议:加强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 性别伦理研究和教育的缺失、医院对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的忽视、部分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意识的淡漠导致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提出建议:加强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医疗机构要重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实践;医务人员要重视自身伦理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医患诊治 性别伦理 女性患者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 异性医患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与空间叙事中的“家”:万玛才旦与松太加电影中的家园情怀和性别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开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的影片整体呈现出本地化、日常化、去奇观化的特质。在“去奇观”的同时,自然景观依然在他们的电影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刻画,万玛才旦与松太加将奇观式表达...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的影片整体呈现出本地化、日常化、去奇观化的特质。在“去奇观”的同时,自然景观依然在他们的电影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刻画,万玛才旦与松太加将奇观式表达转向了对家园情怀与精神世界的探索。随着空间叙事的展开,家园的概念被不断重构,最终指向自我与他者、人性与神性,以及人、动物、自然基于“有生性”的合一。家园的概念离不开性别伦理。当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家园”的意义也随着家庭内外空间的切换而变化。在万玛才旦与松太加的影片中,女性角色呈现出神秘性、传统性、叛逆性并存的整体形象,突出了两性关系的变化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的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家园情怀 性别伦理 万玛才旦 松太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一样的“水浒”——间接翻译与形象构建
11
作者 王运鸿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0,F0003,共9页
目标语导向下,间接翻译具有与直接翻译相同的功能,这使其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本文从形象学视角出发,聚焦《水浒传》间接译本Robbers and Soldiers,探讨间接翻译如何影响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由于中介译本的滤镜... 目标语导向下,间接翻译具有与直接翻译相同的功能,这使其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本文从形象学视角出发,聚焦《水浒传》间接译本Robbers and Soldiers,探讨间接翻译如何影响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由于中介译本的滤镜效果,间接翻译抹去了儒家传统的忠义思想,增加爱情和女性母题,给西方读者呈现出一个浸润着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间接翻译虽受到中介译本的影响,但它对中国文学文化形象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间接翻译 形象构建 性别伦理 形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科幻《大都会》中的女性机器人形象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在西方机器人叙事史中,德国科幻经典《大都会》中的赫尔-玛莉亚是女性机器人形象的银幕首秀,在概念、定性、形象和功能等方面均独具特点。赫尔-玛莉亚并非“robot”式的反叛奴仆机器人,而是更有早期机器人的类人属性:在女性机器人叙事中... 在西方机器人叙事史中,德国科幻经典《大都会》中的赫尔-玛莉亚是女性机器人形象的银幕首秀,在概念、定性、形象和功能等方面均独具特点。赫尔-玛莉亚并非“robot”式的反叛奴仆机器人,而是更有早期机器人的类人属性:在女性机器人叙事中,它不仅符合“男性幻想—女性身体”的性别模式,也成为西方文艺中技术与女性负面结合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满足了个体欲望,其影响也拓展社会层面,成为西方早期到当代、小说到影视机器人形象的承转角色。同时,为什么传统机器人多是女性?《大都会》给出了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女性机器人 《大都会》 弗里茨·朗 性别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