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奇女侠1984》的性别主体性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美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56,共3页
《神奇女侠1984》由女导演派蒂·杰金斯执导。在商业困境下,影片仍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个体成长与集体力量,披露了女性的精神世界,更在女性身体、女性话语和女性情感上进行了“反超英”、反类型的言说。而在反派的塑造上,影片也实现... 《神奇女侠1984》由女导演派蒂·杰金斯执导。在商业困境下,影片仍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个体成长与集体力量,披露了女性的精神世界,更在女性身体、女性话语和女性情感上进行了“反超英”、反类型的言说。而在反派的塑造上,影片也实现了女性自审与对男权的祛魅,深刻揭示了两性生存本相。女性在超英电影中依然是被“凝视”者,是菲勒斯中心主义下的被阉割者(castrated woman)的今天,杰金斯在《神奇女侠1984》中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奇女侠1984》 派蒂·杰金斯 性别主体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协商与流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性别实践路径
2
作者 周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语境下,逐渐形成独特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出一种“温和女性主义”的实践路径。这种温和而坚定的风格通过对主体性探索、视觉政治及伦理关系迭变的呈现,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复杂性与...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语境下,逐渐形成独特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出一种“温和女性主义”的实践路径。这种温和而坚定的风格通过对主体性探索、视觉政治及伦理关系迭变的呈现,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复杂性与可能性,为性别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既不回避结构性压迫,亦拒绝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指向一种更具包容性、协商性的性别生态,揭示性别问题的历史性与可变性,重建性别间的精神互动,为中国性别议题的公共讨论提供兼具批判性与建设性的文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电影 性别主体性 伦理迭变 性别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基于社会分类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彦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42,共34页
本研究利用CGSS2018与CGSS2021的数据构建了“STEM教育”与“STEM职业”两个变量,试图分析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群体中女性接受STEM教育的比例比男性更低,接受过STEM教育的女性在婚姻与生育的影响下也比男性更... 本研究利用CGSS2018与CGSS2021的数据构建了“STEM教育”与“STEM职业”两个变量,试图分析中国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群体中女性接受STEM教育的比例比男性更低,接受过STEM教育的女性在婚姻与生育的影响下也比男性更可能离开劳动力市场;在STEM职业的从业者中,女性也面临着收入上的劣势。另一方面,在接受过STEM教育的劳动力群体中,女性比男性更可能从事STEM职业。STEM领域的性别分化并非不平等持久再生产的模式,它与多维度的分类系统密切关联,而且受到情境与主体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STEM教育 STEM职业 性别主体性 社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沧海桑田作艳吟:吕碧城海外词中的情欲空间和文化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盛青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39,共17页
本文考察吕碧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的境外写作,特别是她的登临欧洲山水以及怀古抒情之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吕碧城,本文认为她将现代流动的阴性气质带入了抒情传统,将异域的山川人文古迹翻译、投射为充满情色意味的、自... 本文考察吕碧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的境外写作,特别是她的登临欧洲山水以及怀古抒情之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吕碧城,本文认为她将现代流动的阴性气质带入了抒情传统,将异域的山川人文古迹翻译、投射为充满情色意味的、自觉的女性空间。吕碧城融新入旧的探索、傲人的成就以及她所经历过的困顿,敦促今日的研究者重新思考以白话为正宗的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实验作更深入的形式上的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空间 阴性写作 性别主体性 文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