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2S rR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动物种类 被引量:9
1
作者 汪琦 张昕 +3 位作者 赵大贺 马海萍 陈广全 张惠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精确可靠的鉴定常见的10种动物(猪、狗、牛、山羊、绵羊、马、鸡、鼠、三文鱼和鹿)的方法。方法:利用12SrR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鉴别动物种... 目的:建立一种精确可靠的鉴定常见的10种动物(猪、狗、牛、山羊、绵羊、马、鸡、鼠、三文鱼和鹿)的方法。方法:利用12SrR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鉴别动物种类。将线粒体12S rRNA基因通过引物的5'端用FAM荧光标记,从基因组DNA中扩增450bp的目的片段。引物对1(下游引物FAM标记,上游引物不标记)扩增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luⅠ酶切。引物对2(上游引物FAM标记,下游引物不标记)扩增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Tru9Ⅰ酶切。得到的酶切产物分别在遗传分析仪ABI3100上进行毛细管电泳,片段大小用Peak Scanner 1.0软件分析。结果:根据AluⅠ酶切图谱能够区分鸡、马、猪和三文鱼,而鹿和牛、山羊和绵羊、鼠和狗因酶切图谱相同无法分开。根据Tru9Ⅰ酶切图谱,能够进一步将鹿和牛、山羊和绵羊、鼠和狗分开。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的酶切图谱完全相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没有出现物种内多态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得到的末端片段长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只存在2~5bp的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精确,适用于鉴定动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 种类鉴定 12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识别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被引量:2
2
作者 LucaRossi 赵百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烟草品种 长度多态性 识别方法 扩增片段 AFLP 烤后烟叶 多态性标记 聚丙烯酰胺 遗传多型 限制性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基本原理和特点
3
作者 纳新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建立在RFLP基础上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它的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人工合成的特定双链接头连在这些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建立在RFLP基础上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它的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人工合成的特定双链接头连在这些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用这些特异片段为扩增反应模板,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3’一端选择性碱基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理 限制性内酶酶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组DNA 特异片段 PCR引物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HSP70-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炎抗性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维杰 李秋玲 +4 位作者 王长法 王洪梅 李建斌 孙延鸣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适的内切酶,最终采用PCR-RFLP方法鉴定实验牛基因型;然后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SP70-1基因的1623bp处产生G→A→C突变,2409bp处产生G→A突变,两位点都是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两个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2409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不显著(P>0.05),1623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显著(P<0.05),CC型SCS显著低于AG、GG型(P<0.05),CC基因型为乳腺炎抗性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HSP70-1基因CC基因型可作为改良奶牛乳腺炎抗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体细胞评分 乳腺炎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健 储岳峰 +4 位作者 赵萍 高鹏程 贺英 剡根强 逯忠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5-1301,共7页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0时,26株Mo可分成6个RAPD群或6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0.90时,分成18个RAPD群或18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1.00时,分成25个RAPD群或26个RFLP群。结果表明,我国Mo存在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地域差异相关,与宿主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Mo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打下了基础,也为建立有效的Mo诊断方法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mdm2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的关联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岚 张学颖 +4 位作者 郝明 王伟力 刘林林 吴镇凤 姜洪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olf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95%CI),验证mdm2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mdm2基因单核苷核多态性(SNP)(rs1196337:A/G碱基互换)的AA基因型与NSCLC的咳嗽症状呈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频数分布高于GG和AG基因型。结论:mdm2基因多态性与NSCLC的咳嗽症状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MDM2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多态性 限制性内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苗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松 周强 董兆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为研究细胞色素P45 0 2C19在中国苗族人群中的基因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 98例无血缘关系苗族人群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5 0人为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 (wt/wt) ;39人为CYP2C19m1杂合子 (wt/m1)... 为研究细胞色素P45 0 2C19在中国苗族人群中的基因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 98例无血缘关系苗族人群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5 0人为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 (wt/wt) ;39人为CYP2C19m1杂合子 (wt/m1) ;9人为CYP2C19m1突变型纯合子 (m1/m1)。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2C19 基因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性内切核酸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苗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Mx基因多态性及其诱变修饰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碧春 吴晓伟 +1 位作者 倪黎纲 刘铁铮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3,共4页
研究采用错配PCR-RFLP的方法对家鸡14个品种的Mx基因变异性分布进行了探索;并利用PCR突变技术将Mx基因全长cDNA第2032位碱基由G突变为A(即631位氨基酸的改变),并将突变的Mx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转染COS-Ⅰ细胞,进行RT-PCR与间... 研究采用错配PCR-RFLP的方法对家鸡14个品种的Mx基因变异性分布进行了探索;并利用PCR突变技术将Mx基因全长cDNA第2032位碱基由G突变为A(即631位氨基酸的改变),并将突变的Mx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转染COS-Ⅰ细胞,进行RT-PCR与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研究结果显示,14个品种Mx基因的2032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A、G),3种基因型(AA、AG、GG),其中鹿苑鸡、狼山鸡、斗鸡未发现AA型个体,茶花鸡未发现GG个体;并成功对Mx基因进行PCR诱变修饰和构建了能够表达鸡Mx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内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基因 抗病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G1793A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昊 曹曙光 +2 位作者 徐昌隆 裴继华 郑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G1793A基因多态性与浙江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UC患者20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34例(正常对照),采用PCR-RELP方法检测MTHFRG1793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G1793A基因多态性与浙江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UC患者20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34例(正常对照),采用PCR-RELP方法检测MTHFRG1793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 UC患者中,MTHFRG 1793A等位基因和突变基因型GA+AA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3.21%vs 15.32%,P=0.001,OR=1.670,95%CI 1.246~2.238;37.80%vs 25.81%,P=0.002,OR=1.747,95%CI 1.228~2.486)。进一步根据UC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远端结肠炎患者相比较,1793A等位基因和突变基因型GA+AA频率在广泛结肠炎患者中亦明显增高(25.58%vs 12.36%,P=0.0006,OR=0.351,95%CI 0.220~0.559;56.09%vs 25.98%,P=0.0001,OR=0.275,95%CI 0.152~0.495)。结论 MTHFR G1793A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浙江汉族人群UC患者中显著增高,提示该基因突变可能增加UC的发病风险并影响UC病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FADH2) 多态性 限制片段长度 结肠炎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Hcy与重性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志伟 冯磊光 +2 位作者 王金力 王丹 陶永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156例,健康人对照组123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重性抑郁症组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性抑郁症组MTH-FR677等位基因T过度表达,T纯合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677TT基因型者Hcy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基因C677T的优势比为1.97,95%可信区间为[1.16,3.54](P〈0.05),血浆高Hcy的优势比为11.86,95%可信区间为[3.76,37.33](P=0.003)。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及MTHFR基因C677T变异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有关,两者均为重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RANTES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对HIV-1感染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雪林 王福生 +2 位作者 金磊 徐德忠 洪卫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分析RANTES启动子区等位基因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和HIV 1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 ,以期阐明RANTES基因突变型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 )感染在不同民族人群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 RFLP法对维吾尔族和汉族HIV 1感染者和健康人... 目的 分析RANTES启动子区等位基因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和HIV 1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 ,以期阐明RANTES基因突变型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 )感染在不同民族人群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 RFLP法对维吾尔族和汉族HIV 1感染者和健康人群的 86 5份样品的RANTES 4 0 3、 2 8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两个位点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均有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 ,分布基本一致 ;RANTES等位基因具有 6个基因表型 ,分别为AC/AC、AC/AG、AC/GC、AG/GC、GC/GC和AG/AG ;从单倍型看 ,汉族和维吾尔族均以GC为最高 ,占 6 2 7% ,AC分别为 2 8 7%和 30 4 % ,AG分别为 8 6 %和 6 8%。但是从单个位点看 ,HIV感染者和健康人、吸毒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从基因表型分析 ,与AC/AC比较 ,AC/AG、AC/GC、AG/GC、GC/GC的OR值显示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OR =0 33~0 81 )。结论 汉族和维吾尔族中RANTES启动子区 4 0 3/ 2 8均有较高的突变频率 ;与AC/AC比较 ,AC/AG、AC/GC、AG/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TES 单核苷酸多态(SN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4 位作者 何培英 苟淑芹 张颜秋 陈陵霞 宝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老年男性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分析145例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型,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老年男性中的分布,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分析145例老年男性的VDR基因型,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 VDR基因型分别为BB,0.014;Bb,0.117;bb,0.869。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VDR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基因型组的骨密度,bb组及 Bb组只有在股骨颈处显示出BMD均低于B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部位,三个基因型组的BMD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某些西方国家人群分布不同,其VDR基因型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VDR基因可能不是我们所研究群体 BMD的主要遗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老年男 密度关系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VDR基因型 双能X线吸收法 聚合酶链反应 分布频率 骨质疏松 髋部骨密度 显著 BMD 人群分布 西方国家 遗传基因 步研究 股骨颈 相关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蚕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泽扬 鲁成 +1 位作者 夏庆友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96年第4期16-20,共5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革命.由之而孕育出的以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为核心的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技术,使人们对于生物遗传差异的认识,由表型(产物)特征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产生了由现象到本质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革命.由之而孕育出的以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为核心的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技术,使人们对于生物遗传差异的认识,由表型(产物)特征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产生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DNA多态性是指基因组DNA在漫长的生命繁演历程中所发生的自然突变(DNA片断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碱基置换)状况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反映了基因组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多态性 分析技术 基因组DNA 分子标记 多态性分析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模板DNA 蚕业 限制性内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14
作者 史杰萍 李波 +4 位作者 于雅琴 陈艳华 陶然 张颖 张世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的 MTHFR基因 677C→ T突变 ,统计各组对象的突变频率。结果...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的 MTHFR基因 677C→ T突变 ,统计各组对象的突变频率。结果 :MTHFR基因 677C→ T突变型等位基因 ( T)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 ( χ2 =2 .2 9,P>0 .0 5 ) ,TT、CT和CC3种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 ,CT基因型患 2型糖尿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 1 .96倍 ,TT基因型患 2型糖尿病风险是 CC基因型的 2 .5 7倍。结论 :MTHFR基因突变型等位基因与 2型糖尿病发生无必然的联系 ,突变基因型并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15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胡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 3,NAT1* 4,NAT1* 10和NAT1* 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 .2%、49. 6%、40%和2 2%。NAT1* 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 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 3和NAT1* 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 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检测分析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 多重PCR技术 NAT1 PCR方法 限制性内 基因型分布 发生率 检测方法 分型研究 等位基因 相互干扰 检测标本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名藏族志愿者中细胞色素P450 2C19_(m1)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华文 董兆文 +1 位作者 姜祖刚 马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参与临床上许多重要药物的代谢。根据其代谢S 美芬妥英或其他CYP2C19底物的能力不同,有强代谢者(EMs)和弱代谢者(PMs)之分。PMs表型的频发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主要报道了细胞色素P4502C19m1在中国藏族人群... 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参与临床上许多重要药物的代谢。根据其代谢S 美芬妥英或其他CYP2C19底物的能力不同,有强代谢者(EMs)和弱代谢者(PMs)之分。PMs表型的频发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主要报道了细胞色素P4502C19m1在中国藏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在104例无血缘关系藏族人群中,49人(47 1%)为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wt/wt),46人(44 2%)为CYP2C19m1杂合子(wt/m1),9人(8 7%)为CYP2C19m1突变型纯合子(m1/m1)。CYP2C19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为0 692,CYP2C19m1等位基因频率为0 308。该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中国其余民族的CYP2C19m1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具有一定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细胞色素 P450 2C19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核酸酶片段长度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独龙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莉 彭林 +3 位作者 张松 叶峻杰 焦云萍 董兆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 5 0 2C19(CYP2C19)基因在中国云南地区特有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突变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与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结果  2 0 5例独龙族人群中的基因型 (其中有一个家系 )...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 5 0 2C19(CYP2C19)基因在中国云南地区特有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突变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与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结果  2 0 5例独龙族人群中的基因型 (其中有一个家系 ) ,84人为CYP2C19野生型纯合子 (wt/wt) ;98人为CYP2C19m1杂合子 (wt/m1) ;2 3人为CYP2C19m1突变纯合子 (m1/m1)。突变频率为 0 3 5 1。结论 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比较 ,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2C19 基因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刘晓宁 宋莉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68,共1页
为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基因G1678A(Ala52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6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THBS-1基因G1678A(Ala523Thr)多态性。疾病组为1634例... 为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基因G1678A(Ala52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6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THBS-1基因G1678A(Ala523Thr)多态性。疾病组为1634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脑血栓731例,腔隙性脑梗死477例,脑出血426例),对照组为1171例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且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相关研究 基因多态性 磁共振检查 对照组 腔隙脑梗死 中国汉族人群 片段 内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分子标记技术
19
作者 钱治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Zabean和Vos等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于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Zabean和Vos等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于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之后的第三代标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分子标记技术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随机扩增多态性 理想 欧洲专利 科学家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正常组织端粒长度增龄性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晓文 李劲松 黄洪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 5个不同年龄段正常腮腺组织的端粒长度的变化特点 ,探讨端粒长度的变化与机体增龄及不同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取 5个不同年龄组的正常腮腺组织 ,共计 78份标本进行实验 ,常规提取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Hinf... 目的 :通过比较 5个不同年龄段正常腮腺组织的端粒长度的变化特点 ,探讨端粒长度的变化与机体增龄及不同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取 5个不同年龄组的正常腮腺组织 ,共计 78份标本进行实验 ,常规提取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作用后 ,进行Southern杂交 ,测量 5个年龄段组全部标本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年龄段组的端粒限制性片段杂交信号分布局限均匀 ,平均长度较长。随年龄增长 ,端粒限制性片段杂交信号分布渐广泛 ,平均端粒长度渐变短 ;但 5个年龄组间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平均值无明显差异。年龄增长与正常腮腺端粒长度变化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缩短在细胞复制性衰老中起重要作用 ,不是仅由年龄决定的。它与组织细胞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端粒长度 正常组织 年龄增长 腺组织 增龄 限制片段长度 杂交信号 SOUTHERN杂交 限制性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