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新成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性信息素通讯是普遍而又古老的化学通讯的一种形式。多数鳞翅目蛾类依靠高度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讯寻找配偶以及实现种间生殖隔离。种特异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过程往往是物种形成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性信... 性信息素通讯是普遍而又古老的化学通讯的一种形式。多数鳞翅目蛾类依靠高度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讯寻找配偶以及实现种间生殖隔离。种特异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过程往往是物种形成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分化可以促使新物种的形成,但是关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多态性、遗传变异以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表明性信息素信号容易发生漂变,而性信息素的接受系统可以适应漂变的性信息素信号。本文对蛾类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遗传与进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并对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进化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蛾类 信息 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遗传 进化 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荆小院 刘红霞 +1 位作者 刘金龙 张金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性信息素主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确定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分布部位。同时对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和雄蛾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主要分布于雌蛾腹末第8~9节的节间膜上,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刺状锥形突出体;雄蛾触角中分布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最多。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受器的分布明显比雌蛾触角上的数量多且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蠹蛾 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信息分泌腺体 触角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占峰 廖辉 +1 位作者 刘晓龙 董双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71,共9页
棉铃虫性信息素已普遍用于种群测报和防治,但其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尽一致。为探讨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我们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新疆地区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就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而言,连续两年... 棉铃虫性信息素已普遍用于种群测报和防治,但其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尽一致。为探讨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我们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新疆地区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就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而言,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腺体中2个主要组分(Z11−16:Ald和Z9−16:Ald)的含量在不同种群间变化较大,而两者间的相对比例(Z11/Z9)虽然个别种群有显著差异但幅度很小,总体被控制在狭窄的范围(97:3~92:8);对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间进行比较,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就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我们根据雌蛾腺体及田间常用诱芯中的Z11/Z9比例,配制99:1~90:10共4个不同比例的诱芯,在河南安阳、山东惠民和新疆昌吉进行了田间雄蛾诱捕试验。结果发现,在安阳和惠民其诱蛾量在不同比例的诱芯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昌吉地区的诱蛾量随Z11/Z9比例的降低而增高,且99:10比例的诱芯显著高于99:1的诱芯,表明新疆地区雄蛾对Z11/Z9感受的最佳比例范围更窄,且偏向于低的Z11/Z9比例。分析认为,新疆和内地棉铃虫种群在性信息素通讯系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内地不同种群间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开发和使用区域针对性的棉铃虫性信息素诱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地理种群 性信息素通讯 Z11/Z9比例 田间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慧 蒋皓天 何恒果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害虫大发生时,需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有效控害,但化学农药会对捕食性天敌的生存造成影响。因此,了解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有利于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关系。大部分农药对捕食性天... 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害虫大发生时,需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有效控害,但化学农药会对捕食性天敌的生存造成影响。因此,了解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有利于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关系。大部分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有的为促进作用。在农药的干扰下,多数捕食性天敌的信息识别能力会降低,少部分会通过提高雄虫接收性信息素的能力或增加雌虫性信息素的释放来诱导求偶行为、增加交配频率。有的杀虫剂会影响捕食性天敌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部分杀虫剂会直接使其捕食功能模型由Holling-Ⅱ型转变为Holling-Ⅰ型。在农药胁迫下,捕食性天敌会产生抗药性,其解毒酶活性升高、保护酶活性改变及靶标部位敏感性下降可能是抗药性产生的机理。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研究在协调害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推进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天敌 农药 生长发育 解毒酶 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抗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全林发 张怀江 +4 位作者 孙丽娜 李艳艳 闫文涛 岳强 仇贵生 《农学学报》 2016年第5期33-38,共6页
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是害虫可持续治理和杀虫剂科学应用中一项较复杂、重要的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化学杀虫剂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鉴于此,笔者根据近年文献资... 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是害虫可持续治理和杀虫剂科学应用中一项较复杂、重要的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化学杀虫剂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鉴于此,笔者根据近年文献资料,分类整理了杀虫剂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力、生态行为和抗药性等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及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亚致死效应作用机制,并对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更全面深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及科学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效应 杀虫剂 害虫 生长发育 解毒酶 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