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OBP和CSP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王清海
贾燕华
+1 位作者
张瑜
黄珍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昆虫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机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家蚕(Bombyx mori)和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性信息素分泌腺(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PGs)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分析其差异表...
为探究昆虫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机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家蚕(Bombyx mori)和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性信息素分泌腺(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PGs)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家蚕性信息素成分(蚕蛾醇和蚕蛾醛)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共鉴定出13个OBP基因和10个CSP基因。其中,5个OBP基因(OBP11、OBP23、OBP27、OBP41、OBP42)和4个CSP基因(CSP3、CSP12、CSP13、CSP15)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家蚕幼虫和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各异。值得注意的是,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量,且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中持续性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表达水平在羽化24 h较羽化前在0.001水平上显著升高,而在交配6 h则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GC-MS分析显示,蚕蛾醇的相对浓度在羽化前保持稳定,而在羽化24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上升,交配3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相比之下,蚕蛾醛的相对浓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维持稳定水平。综上,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均呈现高表达,其表达动态(羽化后上调、交配后下调)与蚕蛾醇含量变化高度一致,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性信息素的结合与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国野桑蚕
性信息素分泌腺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及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2
作者
陶瑜
王静
+2 位作者
邓创创
冯莹
马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形态、感器类型和超微结构,了解团花绢野螟释放性信息素部位。结果表明,团花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之间的...
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形态、感器类型和超微结构,了解团花绢野螟释放性信息素部位。结果表明,团花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之间的节间膜上。团花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分布3类8种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Ⅴ型)、刺形感器(Ⅰ~Ⅱ型)和一种锥形感器。分泌腺细胞分布于角质层内表面,细胞呈柱状或圆形,表皮层分为厚度不一的两层,细胞中有内质网、线粒体、脂滴以及微绒毛等结构组织。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分泌合成及释放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花绢野螟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结构
被引量:
7
3
作者
向玉勇
杨茂发
李子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对羽化不同天数(1、3、5、7d)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位置及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腹面.求偶时,伸出节间...
对羽化不同天数(1、3、5、7d)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位置及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腹面.求偶时,伸出节间膜,为一黄白色的囊泡.腺体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状体.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中央细胞为柱状,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之上含有多层几丁质,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并且随着蛾龄的增加,脂质粒和光面内质网的数量会显著增多.研究小地老虎性信息素腺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有助于阐明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释放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光镜
扫描电镜
透视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
7
4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触角感受器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金桐
李世文
+1 位作者
甘雅玲
孟宪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小木囊蛾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1 位作者
吴光远
江世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荔枝蒂蛀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背面,是一个囊状结构,表面无刚毛,分布着许多呈锥形的突出体;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间连接,胞间连接间存在...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荔枝蒂蛀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背面,是一个囊状结构,表面无刚毛,分布着许多呈锥形的突出体;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间连接,胞间连接间存在着一个管状通道,并与内表皮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分布着微绒毛;在细胞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光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气管,还分布着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的脂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咏玲
曹天文
张金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对绵山天幕毛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8~9间节间膜上,是一个可外翻的环状结构,腺体细胞为柱状,表皮分为2层:外表皮和内表皮。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
对绵山天幕毛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8~9间节间膜上,是一个可外翻的环状结构,腺体细胞为柱状,表皮分为2层:外表皮和内表皮。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细胞质中含有液泡、线粒体、脂质粒、光面内质网。了解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置、形态结构,对了解性信息素的合成和释放几率、改进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性信息素分泌腺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6
8
作者
荆小院
刘红霞
+1 位作者
刘金龙
张金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性信息素主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确定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分布部位。同时对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和雄蛾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主要分布于雌蛾腹末第8~9节的节间膜上,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刺状锥形突出体;雄蛾触角中分布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最多。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受器的分布明显比雌蛾触角上的数量多且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蠹蛾
性
信息
素
通讯系统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触角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OBP和CSP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王清海
贾燕华
张瑜
黄珍富
机构
西昌学院攀西特色作物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基金
西昌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YBZ2025006)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9ZX7150)。
文摘
为探究昆虫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机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家蚕(Bombyx mori)和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性信息素分泌腺(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s,PGs)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BP)和化学感受蛋白(CSP)基因,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家蚕性信息素成分(蚕蛾醇和蚕蛾醛)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共鉴定出13个OBP基因和10个CSP基因。其中,5个OBP基因(OBP11、OBP23、OBP27、OBP41、OBP42)和4个CSP基因(CSP3、CSP12、CSP13、CSP15)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家蚕幼虫和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各异。值得注意的是,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量,且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中持续性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表达水平在羽化24 h较羽化前在0.001水平上显著升高,而在交配6 h则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GC-MS分析显示,蚕蛾醇的相对浓度在羽化前保持稳定,而在羽化24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上升,交配3 h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降。相比之下,蚕蛾醛的相对浓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维持稳定水平。综上,OBP11基因在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中均呈现高表达,其表达动态(羽化后上调、交配后下调)与蚕蛾醇含量变化高度一致,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性信息素的结合与释放过程。
关键词
家蚕
中国野桑蚕
性信息素分泌腺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Keywords
Domestic silkworm
Chinese wild silkworm
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
Odorant⁃binding protein
Chemosensory protein
Gene identification
Exp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S88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及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2
作者
陶瑜
王静
邓创创
冯莹
马涛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
出处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9,共8页
基金
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项目(2025 GDTK-1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0516)。
文摘
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形态、感器类型和超微结构,了解团花绢野螟释放性信息素部位。结果表明,团花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之间的节间膜上。团花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分布3类8种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Ⅴ型)、刺形感器(Ⅰ~Ⅱ型)和一种锥形感器。分泌腺细胞分布于角质层内表面,细胞呈柱状或圆形,表皮层分为厚度不一的两层,细胞中有内质网、线粒体、脂滴以及微绒毛等结构组织。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分泌合成及释放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团花绢野螟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感器
Keywords
Diaphania glauculalis
sex pheromone gland
ultrastructure
sensilla
分类号
Q964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结构
被引量:
7
3
作者
向玉勇
杨茂发
李子忠
机构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滁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2006-2048号)
文摘
对羽化不同天数(1、3、5、7d)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位置及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腹面.求偶时,伸出节间膜,为一黄白色的囊泡.腺体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状体.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中央细胞为柱状,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之上含有多层几丁质,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并且随着蛾龄的增加,脂质粒和光面内质网的数量会显著增多.研究小地老虎性信息素腺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有助于阐明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释放的机制.
关键词
小地老虎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光镜
扫描电镜
透视电镜
超微结构
Keywords
Agrotis ypsiton
sex pheromone-producing gland
light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ultrastructure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
7
4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91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7B08)
文摘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关键词
豆野螟
触角感受器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Keywords
Maruca testulalis Geyer
antennal sensilla
sex pheromone gland
ultrastructure
分类号
S225.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金桐
李世文
甘雅玲
孟宪佐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1-322,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9972 0 41)
关键词
小木囊蛾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分类号
Q964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吴光远
江世宏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K3070003)
文摘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荔枝蒂蛀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腺体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节间膜背面,是一个囊状结构,表面无刚毛,分布着许多呈锥形的突出体;细胞与细胞间有明显的胞间连接,胞间连接间存在着一个管状通道,并与内表皮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分布着微绒毛;在细胞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光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气管,还分布着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的脂质粒。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Keywords
Key words: Conopomorpha sinensis
sex-pheromone gl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
ultrastructure
分类号
S43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咏玲
曹天文
张金桐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化学生态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基金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5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581)
文摘
对绵山天幕毛虫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8~9间节间膜上,是一个可外翻的环状结构,腺体细胞为柱状,表皮分为2层:外表皮和内表皮。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细胞质中含有液泡、线粒体、脂质粒、光面内质网。了解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置、形态结构,对了解性信息素的合成和释放几率、改进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性信息素分泌腺
组织学
Keywords
Malacosoma rectifascia Lajonquère
Sex-pheromone-producing gland
Histology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6
8
作者
荆小院
刘红霞
刘金龙
张金桐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化学生态研究所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107058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9B07)
文摘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性信息素主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确定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分布部位。同时对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和雄蛾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主要分布于雌蛾腹末第8~9节的节间膜上,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刺状锥形突出体;雄蛾触角中分布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最多。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受器的分布明显比雌蛾触角上的数量多且密集。
关键词
沙柳木蠹蛾
性
信息
素
通讯系统
性信息素分泌腺
体
触角
扫描电镜
Keywords
Holcocerus arenicola
sex-pherom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sexual gland
antenna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家蚕和中国野桑蚕性信息素分泌腺OBP和CSP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清海
贾燕华
张瑜
黄珍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及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陶瑜
王静
邓创创
冯莹
马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地老虎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结构
向玉勇
杨茂发
李子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张金桐
李世文
甘雅玲
孟宪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超微结构观察
张辉
陈晓琴
吴光远
江世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研究
李咏玲
曹天文
张金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荆小院
刘红霞
刘金龙
张金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