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机性访谈对性传播感染的家庭认知行为干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文方 李颖 +3 位作者 李芬 王凤琴 Sharon Marcotte 李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211-3213,共3页
目的针对妇女性传播感染的影响因素,从家庭层面探析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动机性访谈中询问、告知和倾听等核心技术,以家庭为单元,对农村妇女及其配偶的相关生殖健康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农村妇女及其配偶性传播感染相关... 目的针对妇女性传播感染的影响因素,从家庭层面探析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动机性访谈中询问、告知和倾听等核心技术,以家庭为单元,对农村妇女及其配偶的相关生殖健康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农村妇女及其配偶性传播感染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的行为反馈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依从性较差。结论以社区家庭为基本单元,采用动机性访谈技术对农村夫妇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是改善性传播感染相关行为的有效措施;妇女性传播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应充分考虑其配偶的参与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访谈 性传播感染 家庭 认知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生殖系统性传播感染与不育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平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性传播感染可损伤睾丸生精功能、附属性腺分泌功能和阻塞生殖管道等,降低精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引起精浆成分改变,诱发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生殖管道阻塞,引起射精不完全、逆行射精或梗阻性无精子症等影响男性生育功能。该文通... 性传播感染可损伤睾丸生精功能、附属性腺分泌功能和阻塞生殖管道等,降低精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引起精浆成分改变,诱发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生殖管道阻塞,引起射精不完全、逆行射精或梗阻性无精子症等影响男性生育功能。该文通过分析梅毒、淋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等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对男性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的影响,阐述性传播感染直接或间接引起男性不育的可能,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性传播疾病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传播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传播感染疾病bejel在日本出现
3
作者 丁丽(摘译) 林东昉(审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0,共1页
由梅毒螺旋体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endemicum)引起的bejel,与由雅司螺旋体(T.pallidum subsp.pertenue)、斑点密螺旋体(T.carateum)引起的雅司病及其他病一样,属于非性病地方性皮炎病。bejel继续在萨赫勒西部、博茨瓦纳... 由梅毒螺旋体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endemicum)引起的bejel,与由雅司螺旋体(T.pallidum subsp.pertenue)、斑点密螺旋体(T.carateum)引起的雅司病及其他病一样,属于非性病地方性皮炎病。bejel继续在萨赫勒西部、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阿拉伯半岛流行,这些地区都是炎热干燥的地区。但是,还有其他少数国家也报告有此病,大多数发生在儿童身上,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对应于梅毒的分期,尽管通常没有观察到一期病变,最常见的是口腔或鼻咽中无痛性小丘疹或溃疡;第二阶段的表现与二期梅毒的表现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梅毒 性传播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 梅毒螺旋体 密螺旋体 萨赫勒 炎热干燥 博茨瓦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晓雯 孙媛媛 +4 位作者 李华 赵虹 白会会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49%对83.11%),Up3(38.46%对32.42%)、Up6(32.05%对35.16%)和Up1(8.97%对14.61%)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Uu)感染仅在≥25岁组中呈现出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③患者年龄随着共感染STI病原体的种类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2)。④两组间阴道微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TI病原体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无明显相关。⑤STI病原体与HPV感染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感染是发生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0,95%CI:1.114~6.164,P=0.027),UU亚型及STI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将显著增加HPV的感染风险(OR=1.594,95%CI:1.070~2.375;OR=1.666,95%CI:1.245~2.229,P<0.05)。结论单一型UU是女性下生殖道的常驻菌群,与HPV感染并无相关。CT、Mg、NG、HSV-Ⅱ以及STI病原体、UU亚型的多重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尤其应关注≥25岁女性的ST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传播病原体感染 生殖支原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与高危型HPV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汪蕾 蔡惠 +2 位作者 杨霞 黄慧芳 方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标本检测hrHPV阳性的320例为阳性组,hrHPV阴性的160例为阴性组,使用凯普公司核酸检测PCR试剂盒检测性传播病原体,包括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第一生物群(U.parvum,Uup1、3、6、14)与第二生物群(U.urealyticum,U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与hrHPV。根据宫颈病变的级别分为Normal(包括正常/宫颈炎)、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ICC(宫颈浸润癌)亚组。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两组中隐性感染率分别达62.5%vs.59.4%,两组间总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属中,UU感染率最高,Uup14、MH感染与hrHPV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P=0.005),但Uup14、MH与中国女性最常见的hrHPV基因型或混合型感染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中,Normal+LSIL组患者与HSIL+ICC组患者Uup14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579,95%CI:3.638~43.497,P<0.001)。阴性组中Normal+LSIL组中Uuu、Uup1感染率明显低于HSIL+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646,95%CI:1.493~90.850,P=0.019;OR:7.474,95%CI:1.140~49.015,P=0.036)。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普遍流行。Uup14感染明显增加了hrHPV阳性者HSIL及ICC风险;Uuu及Uup1感染增加了hrHPV阴性的HSIL及ICC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生殖道 性传播感染 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吸虫病的防控技术要点
6
作者 刘伟 龙春蓓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4期33-34,共2页
牛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导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并引起发热、贫血等多种症状,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会严重影响肉牛的健康生长。牛血吸虫病常发于夏季和秋季,其中犊牛感染的概率较大,并以地方性传播感染的... 牛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导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并引起发热、贫血等多种症状,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会严重影响肉牛的健康生长。牛血吸虫病常发于夏季和秋季,其中犊牛感染的概率较大,并以地方性传播感染的特点出现,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就易造成牛群大量死亡。因此,要做好牛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降低血吸虫对人畜的危害,保证人畜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感染 牛血吸虫病 防控技术 传播速度 及时诊断 防控工作 血吸虫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生殖道感染的孕前与孕期保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曌华 张建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生殖道感染是原本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生物,以及经性接触或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由外界进人生殖道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殖器官的感染。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分为:内源性感染、性传播感染、医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存在... 生殖道感染是原本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生物,以及经性接触或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由外界进人生殖道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殖器官的感染。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分为:内源性感染、性传播感染、医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过度生长,打破了原有的菌群平衡,从而出现感染的症状,如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itis,BV)等。性传播感染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引起的感染,如淋病等。医源性感染是指由于不卫生的或消毒不严的医疗操作引起的感染,如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引起的盆腔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孕期保健 专题讨论 孕前 内源感染 性传播感染 医源感染 细菌阴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8
作者 周仲兴 《中国健康教育》 1993年第3期38-39,共2页
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健康教育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她正以蓬勃的形势向前发展,并且以积极的姿态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服务。顾名思义,“健康教育”是以采用各种教育方法。
关键词 卫生行政部门 公共卫生 人免疫缺陷病毒 卫生保健事业 医疗工作 行为医学 性传播感染 机体功能 生活方式病 不健康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