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7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纺织服饰“文化空间”的塑造研究——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例
1
作者 陆敏 张雷 赵金龙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文化空间”作为其两大类型之一,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特别是纺织服饰类非遗“文化空间”的塑造,尽管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案例,运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文化空间”作为其两大类型之一,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特别是纺织服饰类非遗“文化空间”的塑造,尽管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案例,运用文献查阅、图文对比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纺织服饰非遗的文化特性、核心价值及其面临的弱化问题。在对“文化空间”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纺织服饰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中的挑战,提出相应原则,并从三个层面总结“文化空间”塑造的措施:一是国家层面需构建合理的法制化管理体制,以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政府层面应培育专门文化继承人才,以保证非遗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三是公民层面则需要加强对保护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期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弱化现象 保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2
作者 贺少雅 萧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可持续发展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措施
3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合理开发,适度应用,以系统性保护适应不同类目发展需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宏观规划与微观举措,都要落实于国家、团体、个人权益保护,使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传承创新的最大活力来源。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传承环境。加强传承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有益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环境,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实现创新和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传承 权益保护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晨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2期14-19,共6页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社会功能层面,春节的传承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家庭社区和睦,增强社会凝聚力,为中国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符合该公约所强调的社区参与原则。在当代价值层面,春节从粮食安全、优质教育等多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所代表的非遗活态性、广泛性、基础性、核心性和向心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深入认识春节的多重价值,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对非遗保护及其重要性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春节 申遗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到缔约:英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脉络、理念与路径
5
作者 谭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2024年6月7日,英国成为第183个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标志着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化和全球化进程步入新阶段。英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植根于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脉络中,通过强调“人”与“空间”... 2024年6月7日,英国成为第183个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标志着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化和全球化进程步入新阶段。英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植根于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脉络中,通过强调“人”与“空间”的动态关联,构成对非遗概念、类型和策略的本土化阐释,并在缔约后确立了“提升而非罗列”的基本保护模式。从地方实践到全球参与,英国非遗保护的路径选择不仅反映了有形与无形、西方与东方、文明与传统关系的重构,也彰显了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国际趋势,并凸显了遗产在多类型共同体交流互动中的媒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英国 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刘孜霜 《戏剧之家》 2025年第6期86-8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精神性和易逝性特征。口述史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录方法,在保护和传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精神性和易逝性特征。口述史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录方法,在保护和传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口述史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探究
7
作者 勾欢欢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虽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订了一些地方性保护条例,但多属于行政管理层面的内容,且由于效力问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导致在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开发时,可能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因此,文章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类施策,推动其有效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
8
作者 冯巢 《天工》 2025年第2期22-24,共3页
宁夏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它凝聚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是当地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从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 宁夏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它凝聚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是当地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从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对提升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物质文化遗产 创意设计 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9
作者 韦秀英 《纺织报告》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在此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在此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能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章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指出数字人文技术能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不仅为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马尾绣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借鉴——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为例
10
作者 邓紊 《兰台内外》 2025年第9期9-11,共3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以下简称“三街两巷”)创新策略为例,以期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三街两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策略研究
11
作者 龚园 《中华手工》 2025年第2期44-46,共3页
研究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化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对相关文化素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数字化处理... 研究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化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对相关文化素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数字化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率和质量。同时,数字化平台也极大地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增强了其影响力,使得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此外,研究还探索了如何在数字化传承过程中将现代技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并提出了一套创新的传承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张家界市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传承创新策略 大数据与云计算 本土文化结合现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赵雨萌 徐菲 +1 位作者 姚世杰 赵志军 《天工》 2025年第7期28-31,共4页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非遗在时间上呈现“向中心汇聚”的发展轨迹,不同历史阶段的非遗在数量和类型上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形成了3个高密度核心区。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都是影响黑龙江省非遗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重视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促进非遗与经济的合理互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重要精神及其对完善中国非遗法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云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对非遗保有主体权益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他基本文件中蕴含的重要精神。中国自加入公约以来,在非遗法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对非遗保有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 对非遗保有主体权益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他基本文件中蕴含的重要精神。中国自加入公约以来,在非遗法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对非遗保有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和相关法治建设中,确立保有群体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代表性传承人的权益保障,关注他们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并在保有群体和外部使用者、开发者之间建立非遗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以期更好地调动各方保护利用非遗的积极性,实现非遗保护传承的共治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物质文化遗产 权益保障 惠益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态”与“非物质”:对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性的认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晓帆 全轶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也是在这一时期,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提出了“活态遗产”的理念,并率先开展讨论与探索。从“活态”与“非物质”的角度,二者同样关注到与遗...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也是在这一时期,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提出了“活态遗产”的理念,并率先开展讨论与探索。从“活态”与“非物质”的角度,二者同样关注到与遗产紧密关联的社区、群体甚至个人,也同样重视基于这种关联性所形成的世代相传的特征以及遗产功能、价值的延续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活态遗产 文化财产保护 关联性 整体性 修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创新——基于区块链的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建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宣传和交易平台;从经费短缺突破,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非遗+金融”的深入发展。我国极其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存在着一些需要突破的困境,传统的保护方法和技术已相对落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遗传承人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路径创新 产业生态 交易平台 传承载体 经费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民俗 大过非遗年
16
《中华手工》 2025年第3期28-29,共2页
“非遗年”概念的出现,与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人们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这个入选“人类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称作“非遗年”。但其实春节自身就是我国的非物质... “非遗年”概念的出现,与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人们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这个入选“人类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称作“非遗年”。但其实春节自身就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也是多种非遗项目的聚合体,咱们一直都在过非遗年!但在特殊时间或节点上增加一些仪式感,又何乐而不为呢?非遗年,就应该热热闹闹、大大方方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感 聚合体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态保护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丘元 《天工》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活态保护理论契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存续规律,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自然变迁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通过介绍泥金彩漆技艺... 活态保护理论契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存续规律,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自然变迁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通过介绍泥金彩漆技艺的历史,分析泥金彩漆技艺与活态保护的联系,探讨泥金彩漆技艺的创新继承与发展困局。希望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活态保护理论对泥金彩漆技艺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应用建议,为泥金彩漆技艺创新继承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理念 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继承 泥金彩漆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兵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3期145-147,共3页
本文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优秀案例基础上,将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系列转化、重现和复原等操作,变成可以共享和再生的一种数字形态,然后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解读,用新的保存方式去存储,从新的需求点出发加以利用... 本文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优秀案例基础上,将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系列转化、重现和复原等操作,变成可以共享和再生的一种数字形态,然后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解读,用新的保存方式去存储,从新的需求点出发加以利用,探究少北拳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北拳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基于国际申遗实践的事件史循证研究
19
作者 程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3期86-95,共10页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料可以发现,各社区对传统体育类非遗的确认和界定存在职业化倾向,导致保护措施的设定方向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演进趋势相重合。为了扭转这一倾向,近年来列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传统体育类项目的相关社区尤其注意将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作为确认和界定的核心。其中,中国申报的“太极拳”项目提供了社区主体确认传统体育类非遗为健康实践的案例,展示了非遗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良好健康与福祉”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健康中国 事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知识与中国实践的系统阐释——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20
作者 王敏 魏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引言在当前世界文明交汇相融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 引言在当前世界文明交汇相融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正出版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影响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走向世界 不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