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莉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12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病人于常...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12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病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效果、血糖变异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转出重症监护室时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日间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少(P<0.05),且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平均值、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重症监护室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变异性,并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护士为主导 急诊重症监护室 血糖 预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曚 陶维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0,56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40)和死亡组(n=147)。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临床事件及预后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院内死亡率与欧洲心脏学会/欧洲呼吸学会(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ERS/ESC危险分层中、高危险及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增加;平均肺动脉压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TAPSE)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8、ESC/ERS危险分级高危、NT-proBNP和PaO2是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联合SOFA评分≥8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7;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3.0%。结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及SOFA评分≥8是预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RS/ESC危险分级及SOFA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预后的指标,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新 陈红 冯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ICU成人患者的人口学、疾病、医疗设备处置以及压力性损伤评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为压力性损伤Ⅰ期18例(56.3%),多发在头部(34处,82.93%),是否发生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在入院第一诊断、压力性损伤风险、呼吸方式、是否手术和医疗设备使用数量方面存在差异。结论: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对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旭 张雨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3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资料,依据3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3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资料,依据3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治疗结果、是否行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血液生化指标。应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生存组161例(76.7%),死亡组49例(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APA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及高乳酸血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09 (P <0.001),95%CI:0.864~0.954,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9.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6%和88.2%;血清白蛋白曲线下面积为0.674 (P <0.001),95%CI:0.587~0.761,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8.05 g/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和47.8%;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856 (P <0.001),95%CI:0.793~0.919,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15 mmol/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7.0%。结论需要机械通气、 APAC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及高乳酸血症与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对患者这些指标足够重视,积极干预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UTRIC与NRS⁃2002评分对重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伶俐 陈天喜 +3 位作者 冒飒娴 丁嘉敏 吴敏 陈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采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人的营养风险,并比较两种工具对EICU病人28 d死亡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5月EICU由急诊入院的病人,从电子医疗记录文件... 目的:采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人的营养风险,并比较两种工具对EICU病人28 d死亡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5月EICU由急诊入院的病人,从电子医疗记录文件中收集资料,并于病人入住EICU 24 h内采用NRS⁃2002和mNUTRIC评分进行营养评估。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营养风险对病人28 d死亡率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RS⁃2002评分、mNUTR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152例病人,mNUTRIC评分筛查出高营养风险(>5分)病人102例,占67.1%;NRS⁃2002评分筛查出高营养风险(≥5分)病人67例,占44.1%;两种评分筛查结果存在不一致性(κ=-0.230)。Cox回归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HR=1.782)和SOFA评分(HR=1.186)是EICU危重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mNUTRIC评分预测病人28 d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3,0.90)],最佳临界值为6分,预测价值优于NRS⁃2002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结论:mNUTRIC评分可作为EICU重症病人营养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且与病人28 d死亡率相关,但应考虑病人急性阶段和恢复阶段的特征,动态评估营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mNUTRIC评分 NRS⁃2002评分 营养风险 死亡率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惠 姚海欣 +1 位作者 曹轶琼 吴和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21-23,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其改善措施。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选取124名符合条件的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并调查其自认为最...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其改善措施。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选取124名符合条件的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并调查其自认为最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结果 124名调查对象的PSQI总分为(11.5±5.9)分,68.5%的调查对象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入睡困难是最突出的睡眠问题,其次为日间功能障碍;女性、患者配偶或父母、年龄较小患者的家庭成员PSQI评分高于其他人群(P<0.05)。调查对象认为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中,排序前3名的是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24.2%)、获得自我放松的技巧(18.5%)和改善ICU等候室条件(16.1%)。结论 E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较差,医护人员积极提供信息支持、掌握放松技巧和改善EICU等候室环境等有助于改善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家庭成员 睡眠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在急诊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唐晶晶 王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评分(CRAMS)。按照ISS评分分为轻伤病人(ISS≤5分)、中伤病人(ISS 6~<16分)、重伤病人(ISS 16~25分)、严重伤病人(ISS>25分),绘制不同创伤评分评估病人收治EICU的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轻伤组115例,中伤组81例,重伤组66例,严重伤组62例;4组病人HB、RTS评分、CRAMS评分、病人去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RTS评分、CRAMS评分是预测病人需收住E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创伤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显示,RTS结合HB的评估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0.0%。[结论]RTS-HB与原始RTS和CRAMS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病人收住EICU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创伤评分 血红蛋白 分诊 创伤评估 CRAMS评分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不同护理单元工作中断事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诗祺 林涛 冯先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3-1578,共6页
目的:比较急诊不同护理单元护理中断事件核心要素的差异,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调查2019年8月—2019年11月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区、观察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比较分析3个护理单元护理中断事件核... 目的:比较急诊不同护理单元护理中断事件核心要素的差异,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调查2019年8月—2019年11月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区、观察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比较分析3个护理单元护理中断事件核心要素的差异。结果:抢救区、观察室、E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依次为每小时6.1次、5.3次、4.7次;抢救区与观察室护理中断来源以病人及家属为主(30.0%、42.2%),EICU多源自护士(36.8%);3个急诊单元中断类型均以侵扰型为主;当前事务方面,抢救区以观察与记录为主(44.7%),观察室与EICU为治疗性护理为主(39.7%、38.8%);中断结局均以消极型结局为主,中断处理措施均以立即中断为主。3个急诊护理单元护理中断核心要素总体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抢救区、观察室、E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均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中断核心要素存在差异,建议采取干预策略以减少急诊护理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抢救区 观察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护理中断事件 干预策略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三级医院EICU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慧 彭相文 +2 位作者 栾瑞 潘宇 李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找出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2010—2012年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找出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2010—2012年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哈尔滨市5所三级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存在床位使用率不高、人员配比欠合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医疗设备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发展。结论哈尔滨市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床位使用率、增加医护人员数量、调整人员结构、完善设备设施等手段可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整体效率,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医疗资源配置 三级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双方对中晚期肺癌在EICU的治疗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钰 张铎龄 崔晓菲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8,74,共5页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癌中晚期患者往往因突发的危重并发症而打乱既往的抗肿瘤计划,因其病情特点呈现一定的可逆性,救治效果或好于传统终末期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些均不同于以往肿瘤自然进程发展下的终末期患者。从生...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癌中晚期患者往往因突发的危重并发症而打乱既往的抗肿瘤计划,因其病情特点呈现一定的可逆性,救治效果或好于传统终末期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些均不同于以往肿瘤自然进程发展下的终末期患者。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两个方面来着重探讨此类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治疗能否获益,以及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家属及医生对待放弃治疗时的矛盾心理及产生原因,并将就此问题提出尊严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健全撤除生命支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急诊重症监护室 尊严死 撤除生命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