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宪才 吴志光 +3 位作者 刘锦文 周耀辉 刘俊锋 陈子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究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miR-10a、miR-21,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miR... 目的:探究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miR-10a、miR-21,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miR-10a、miR-21的相关性及miR-10a、miR-21联合预测患者病死的效能。结果:28 d病死率为28.43%;死亡组外周血miR-10a、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0分、CRP≥40 mg/ml、血清乳酸≥3 mmol/L、外周血miR-10a表达水平≥1.31、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2.39是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Vit D>26 ng/ml是其保护因素;APACHⅡ评分与外周血miR-10a、miR-21无相关性(P>0.05);外周血miR-10a联合miR-21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特异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内病死率高,需根据影响因素加强防控,外周血miR-10a联合miR-21有理想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微小核糖核酸-10a 微小核糖核酸-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促进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减轻神经炎症改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情感功能障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勤 孟昭君 +3 位作者 何晓兰 王嘉炜 杨琳 方宗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 明确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情感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 目的 明确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情感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实验检测SAE小鼠的情感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热休克蛋白同源蛋白70(HSC70)、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MP2A与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水平。同时按30 mg/kg剂量每天连续给予白藜芦醇灌胃直至第14天。结果 CLP小鼠14 d死亡率为45.83%,而幸存小鼠均存在情感功能障碍。CLP术后24 h海马神经元HSC70和LAMP2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MGB1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释放增加,CMA活性受损,而在灌胃给予白藜芦醇后,HSC70和LAMP2A表达水平增加,HMGB1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释放减少,提示CMA活性提高且神经炎症减轻,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给予小鼠白藜芦醇灌胃后小鼠情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结论 SAE小鼠海马神经元CMA活性显著降低,导致情感功能障碍;白藜芦醇能够促进CMA,从而抑制HMGB1的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炎症,从而改善SAE小鼠的情感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相关性脑(SAE) 情感功能障碍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 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脓毒症相关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原娇娇 方宗平 张西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2-977,共6页
脓毒症相关脑病(SAE)病情复杂且病死率高,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脑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促炎介质,具有激活炎症及组织修复作用,在脓毒症诱导的脑损伤中发挥潜在作用。因此,深... 脓毒症相关脑病(SAE)病情复杂且病死率高,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脑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促炎介质,具有激活炎症及组织修复作用,在脓毒症诱导的脑损伤中发挥潜在作用。因此,深入研究HMGB1与SAE之间的关系,有望为SAE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就SAE的现状以及HMGB1通过介导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和血脑屏障损伤而导致SAE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脓毒相关 高迁移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小勤 涂丹娜 夏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纳入研究患儿共323例,儿童脓毒症的现患率是3.77%,PICU的现患率为18.08%,PICU严重脓毒症的现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7%和22.22%,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婴幼儿及乡村儿童是严重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感染的原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严重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及发生脏器衰竭的数目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发病率及死亡率高,PCIS评分及脏器衰竭的数目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维雪 姜利 +7 位作者 席修明 王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权 朱波 姜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24 h... 目的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_(cv)),按SBP_(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_(1)、Q_(2)、Q_(3)、Q_(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1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52.0,78.0)岁,483(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_(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_(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OR=1.43,95%CI:1.11~1.98)。且与Q 1组患者相比,Q 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95%CI: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95%CI:1.07~1.84)。结论较大的SBP_(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血压变异 收缩压变异系数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细菌性脓毒症病情的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冯超 马晓迪 +2 位作者 褚云卓 康辉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7-1011,1016,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CR)对细菌性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7月到2013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8例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脓毒症病例。计算患者的急诊科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CR)对细菌性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7月到2013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8例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脓毒症病例。计算患者的急诊科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其分为高死亡风险组和中/低死亡风险组。对患者年龄、性别及首次静脉血白细胞计数、NLCR、血红蛋白、血小板、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血糖、脑钠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血清钾离子、钠离子及氯离子水平与MEDS评分死亡风险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死亡风险组的显著高于中/低死亡风险组NLCR[9.9(4.245~21.58)VS6.325(3.01-11.74),P=0.037]。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NLCR(β=0.427,OR=1.532,P=0.033)、血红蛋白(β=-0.221,OR=0.802,P=0.026)、总胆红素(β=0.082,OR=1.085.P=0.041)为MEDS评分高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NLCR、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6、0.594和0.213,当NLCR的截断值为16.89时,敏感度为0.33,特异度为0.90。结论NLCR可作为急诊预测细菌性脓毒症病情严重性的特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脓毒 急诊相关评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免疫抑制和免疫健全脓毒症患儿28天内死亡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纯颖 刘婷彦 +3 位作者 应佳云 陈伟明 闫钢风 陆国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6-412,共7页
目的评估伴免疫抑制相关基础疾病的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入PICU 28 d内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因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收入PICU的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健全组,考察免... 目的评估伴免疫抑制相关基础疾病的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入PICU 28 d内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因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收入PICU的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健全组,考察免疫抑制患儿入PICU 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5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PICU出院诊断脓毒症连续病例385例,排除入科后24 h内死亡和PICU获得性脓毒症病例,251例PICU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免疫抑制组110例(43.8%),免疫健全组141例。与免疫健全组比较,免疫抑制组以住院转入患儿(70%)为主,PICU维持治疗需求(血管活性药物、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高、24 h PRISM评分高,不明确感染部位比例高,免疫抑制组接受ECMO治疗者全部死亡,持续肾脏代替治疗(CRRT)存活率为17.4%,入PICU第28 d病死率69.1%。免疫健全组和免疫抑制组28 d内存活和死亡患儿比较,除脓毒性休克、有创机械通气、CRRT、PRISMⅢ评分、乳酸>2 mmol·L^-1比例、P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脱离PICU时间、24 h内放弃治疗、总放弃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免疫抑制组入PICU 28 d内存活和死亡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有创机械通气、乳酸>2 mmol·L^-1是免疫抑制组和免疫健全组入PICU 28 d内病死率的共同危险因素,休克是免疫抑制组入PICU 28 d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病死率较高;伴免疫抑制相关基础疾病的脓毒症患儿病死率更高;PRISMⅢ评分、48 h内有创机械通气和入院乳酸值(>2 mmol·L^-1)是其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建立早期预警指标,对免疫抑制患儿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免疫抑制 粒细胞缺乏 预后模型 28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6 位作者 誉铁鸥 温伟标 方滨 毛克江 邹毅成 黎文研 黎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75-387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05)。随着器官功能不全的数目增加,患者28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均明显增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8d病死率及3个月病死率均与器官功能不全数明显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P<0.00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0.05)、APACHEⅡ评分(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P<0.005)、器官功能不全数目(P<0.05)、患有慢性疾病(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对判断ICU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脓毒休克 危险因素 Marshall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发病情况单中心调查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娟 钱素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PICU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PICU的所有危重患儿进行筛选(小儿脓毒症/...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PICU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PICU的所有危重患儿进行筛选(小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诊断采用2002年初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确定的定义)。入选患儿填写调查表直至出院。纳入患儿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出院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危重患儿545例,脓毒症143例,严重脓毒症104例,现患率分别为26.2%和19.1%;住院病死率分别为0.7%、21.2%;90d病死率分别为1.4%、30.8%。3岁以下的婴幼儿病例占72.5%。肺炎为最主要的原发病,占47%。呼吸功能障碍(73.1%)为严重脓毒症患儿最常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存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住PICU时间明显长于病死者,人均PICU费用及日均费用均高于危重患儿。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PICU中常见病,病死率高,住院费用消耗大;发病以婴幼儿常见,肺炎为最常见的原发病;PCIS评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功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国敏 边伟帅 +1 位作者 甄洁 陈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3301例患者。主要结局方面,维生素C治疗组患者28天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72~1.03),P=0.10;I 2=44%,P=0.10]。次要结局方面,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MD=-23.44,95%CI(-30.53~-16.35),P<0.01;I 2=0,P=0.97],但对患者90天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医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差值(△SOFA)、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提供更多关于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疗效的实质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脓毒性休克 维生素C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指标评估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蒙新 赵洋子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851,854,共5页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和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9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高死亡风险组和低死亡风险...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和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9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高死亡风险组和低死亡风险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急诊首次静脉血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脑钠肽(BNP)、血糖(GPT)与MEDS评分的关系。结果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指标(PT、APTT、INR、D-D)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β=0.077,OR=1.080,P=0.005)、PLT(β=-0.011,OR=0.989,P=0.010)、BUN(β=0.213,OR=0.808,P=0.016)、D-D(β=0.190,OR=1.209,P=0.044)、INR(β=4.758,OR=116.469,P=0.042)为MEDS评分中/高死亡风险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D-D、INR、年龄、BUN、PLT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19、0.611、0.602、0.283。结论凝血/纤溶指标中除了D-D之外,INR也可以辅助评估急诊CAP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 D-二聚体 国际标准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倩宜 张丽娜 +2 位作者 艾美林 黄立 艾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2-1219,共8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神经并发症,谵妄是SAE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SAE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异常、钙失调、脑微循环障...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神经并发症,谵妄是SAE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SAE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异常、钙失调、脑微循环障碍和脑低灌注等可能参与其中。近红外光谱法(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种无创监测区域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方法,也是近年来研究的前沿热点。研究显示重症患者NIRS监测rSO_(2)异常与谵妄相关,且基于NIRS监测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器官灌注和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NIRS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rSO_(2)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到2018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诊断依据欧美危重病医学会指定国际专家制订的脓毒症3.0标准。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在双侧前额放置NIRS监测探头对rSO_(2)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至少6 h,记录rSO_(2)最高值(rSO_(2)max)和最低值(rSO_(2)min),计算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指标、凝血功能)、评分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谵妄的评估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ICU,CAM-ICU)量表。记录患者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首要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谵妄发生率、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存活与死亡患者、有谵妄与无谵妄患者之间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估谵妄的危险因素,评价rSO_(2)相关指标(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用于预测28 d病死率和谵妄的能力及其界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总的28 d病死率为47.92%(23/48),谵妄发生率为18.75%(9/48)。死亡患者的rSO_(2)min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0.042)。谵妄患者的rSO_(2)变异度显著高于无谵妄患者(P=0.006)。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rSO_(2)max、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和6 h集束化治疗是否达标。采用rSO_(2)相关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是否死亡,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为0.616、0.606、0.623和0.504;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是否发生谵妄,rSO_(2)max、rSO_(2)min、rSO_(2)平均值和rSO_(2)变异度的AUROC分别为0.682、0.617、0.580和0.501。rSO_(2)max预测谵妄的最佳界值是77.5%(敏感度为0.444,特异度为0.897),rSO_(2)min预测谵妄的最佳界值是65.5%(敏感度为0.556,特异度为0.744)。结论:rSO_(2)过低、过高或波动过大均与脓毒症休克不良预后和谵妄发生相关,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动态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rSO_(2)并维持其平稳,可能对该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法 脓毒休克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3期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旭 阿丽娅 +1 位作者 梁彦平 刘加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27-2532,共6页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能否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3期患者的28 d全因病死率,以及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69例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n=35...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能否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3期患者的28 d全因病死率,以及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69例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n=35,入组后立即行HRRT)、对照组(n=34,出现紧急指征时开始HRRT),HRRT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模式。主要终点事件是28 d内全因病死率,次要指标包括治疗后7 d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HRRT,对照组22例患者达到了紧急指征接受HRRT。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观察组(34.3%)略低于对照组(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治疗前两组间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对照组较治疗前略有下降(P>0.05)。治疗7 d后两组间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2)。治疗前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两组治疗7 d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9)。预测28 d死亡事件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1)较高的体质量是患者的保护性因素[HR=0.914,95%CI:0.862~0.970,P=0.003];(2)高乳酸[HR=1.462,95%CI:1.207~1.771,P<0.001]、高SOFA评分[HR=1.291,95%CI:1.104~1.509,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1)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未能显著降低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的28天病死率。(2)HRRT可降低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6的水平。(3)较高的体质量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而高乳酸水平、高SOFA评分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急性肾损伤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腹部手术后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冯家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007-1007,共1页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及常规...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予脏器代替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10d。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75%,试验组为42%,两组患者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必净注射液 腹部手术后 脓毒 疗效评价 营养支持治疗 对照组 血液透析 静脉滴注 患者 出现 安全性 试验 抗生素 呼吸机 显著性 加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丹 主有峰 +2 位作者 王珊 胡海 尹海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0-6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Embase,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Embase,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2017年9月,主题为LMWH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项研究,共1 016例患者。19项研究对比了28天病死率,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RR=0.52,95%CI(0.43~0.63),P<0.001];亚组分析纳入2项研究,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28天病死率[RR=0.40,95%CI(0.21~0.75),P=0.004];4项研究对比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发现LMWH对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MD=-0.84,95%CI(-1.95~0.26),P=0.14];15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APACHEⅡ评分,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7 d后APACHEⅡ评分[MD=-0.64,95%CI(-0.93~0.34),P=0.00];4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的影响,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率[RR=0.34,95%CI(0.18~0.67),P=0.002];12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出血的影响,发现LMWH可增加脓毒症患者出血风险[RR=2.74,95%CI(1.60~4.71),P=0.00]。结论 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改善预后,但增加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脓毒 28天 META分析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双庆 郭剑颖 +3 位作者 鲍珍 翁志华 张玉红 何忠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不同病因所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发生的MODS患者47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脓毒症组(n=28)和非脓毒症组(n=...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不同病因所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发生的MODS患者47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脓毒症组(n=28)和非脓毒症组(n=19)。分别在CRRT开始前即刻和CRRT治疗后12h采集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及代谢指标。根据每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预期病死率,通过与实际病死率比较得到标准化病死率(SMR),规定SMR<0.9为生存率改善。结果经12h CRRT后,脓毒症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大部分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除外),最终存活出院17例,SMR为0.70;非脓毒症组患者仅3例存活出院,SMR为1.77,观察指标中仅吸入氧浓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RRT可显著改善由脓毒症引发的MODS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存率,而在非脓毒症为基础因素引发的MODS患者中,未观察到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替代疗法 脓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反复低血糖昏迷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菁 沈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1-812,共2页
肝癌伴低血糖症是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症侯群之一, 对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年轻患者, 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此病存在的可能。肝癌伴低血糖昏迷, 表明肝脏功能衰竭严重, 病死率极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 肝癌伴低血糖症是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症侯群之一, 对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年轻患者, 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此病存在的可能。肝癌伴低血糖昏迷, 表明肝脏功能衰竭严重, 病死率极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沈洪教授对本栏目的病例进行分析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反复低血糖昏迷 中国人民解放军 肝脏功能衰竭 伴癌综合征 低血糖 年轻患者 首发 鉴别诊断 医院急诊 侯群 科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