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淑英 田芳 +2 位作者 汤昌连 叶常英 员凤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63-64,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7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67例患者顺利完成PCI。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监测术中心电、血流动力学...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7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67例患者顺利完成PCI。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监测术中心电、血流动力学及患者的症状变化 ;术后注意维护心功能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怀玉 王俊杰 +1 位作者 朱皓 刘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5-30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2h”入院。既往有吸烟史,否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54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2h”入院。既往有吸烟史,否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54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网V1-5、I、aVL导联ST段抬高0.2~0.8mV,T波直立。心肌损伤标志物(发病2h)正常。初步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替罗非班 介入 冠状动脉 心肌损伤标志物 诱发 急诊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梅静 郭小平 李淑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贲门黏膜撕裂致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明丽 丁怀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0,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主因“突发胸痛5h”入院。既往有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112/64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主因“突发胸痛5h”入院。既往有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112/64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Ⅱ、Ⅲ、aVF、V7-9导联ST段抬高0.2.0.4mV,T波直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贲门黏膜撕裂 介入 冠状动脉 V7-9导联ST段抬高 急诊 入院查体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早期生活空间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章隽宇 李萍 +2 位作者 康磊 赵春艳 程康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4074-4079,共6页
背景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心脏康复早期,医护人员应对该阶段患者进行跟踪。生活空间能反映术后心脏康复情况,但目前PCI后生活空间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急诊PCI前后患者生活空间变化及术后生活空间... 背景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心脏康复早期,医护人员应对该阶段患者进行跟踪。生活空间能反映术后心脏康复情况,但目前PCI后生活空间的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急诊PCI前后患者生活空间变化及术后生活空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急诊PCI的119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信息采集表、中国老年人生活空间评价量表(LSA-C)、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对其进行调查,并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SMS得分与LSA-C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急诊PCI后患者LSA-C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常住地、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否首次PCI情况的PCI后患者LSA-C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后卧室外活动、小区内活动、小区附近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及LSA-C总分高于PCI前,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低于PCI前(P<0.05)。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得分及CSMS总分与室外公寓大楼内活动、小区内活动、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得分及LSA-C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MS总分(β=1.287)、既往高血压(β=-4.515)是急诊PCI后患者LSA-C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诊PCI后生活空间得分高于PCI前,主要为中小范围活动得分有所提升,大范围活动仍受限。自我管理能力低、既往有高血压是急诊PCI后老年患者生活空间恢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日常生活活动 心脏康复 老年人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生活空间 影响因素分析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85
6
作者 孔雪 高方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4,849,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技术较为成熟,但PCI术后仍然存在冠脉再狭窄和缺血的风险。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射血分数 早期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 介入 急诊 急性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涛 李爱敏 +3 位作者 张金霞 顾晓龙 龙锋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1812例接受PPCI且TIT≤720 min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T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TIT与MACE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12例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3.26%;在存活出院的1651例患者中,1年内MACE发生率为6.84%。RCS分析结果显示,TIT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呈近似对数线性关系,MACE发生风险随着TIT延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480 min的患者相比,TIT>480 min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增加了77.7%(OR=1.777,95%CI:1.020~2.929,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280 min的患者相比,TIT>280 min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增加106.7%(HR=2.067,95%CI:1.384~3.089,P<0.001)。结论:当TIT超过480 min时,PPCI术后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当TIT超过280 min时,其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璐 任震晴 +6 位作者 姜文娟 黄佩玉 李江英 李聪 丁莉 窦江兰 陈璐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围术期心理体验。方法2022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数据编码、分类及主题提取... 目的探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围术期心理体验。方法2022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2例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数据编码、分类及主题提取。结果急诊行PCI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术前恐惧和焦虑、术中迷茫和无助、术后担忧和憧憬。结论急诊行PCI治疗患者的心理体验与择期手术患者存在差异,医护人员需重视患者术前的疼痛管理和焦虑评估,术中应加强人文关怀,术后要帮助患者制订运动计划并维持其改变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伍逸轩 陈磊 +2 位作者 任燕飞 杨玉琳 陆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oronary angiography-derived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ca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541例。使用FlashAngio系统(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算caIMR。按照住院或随访期间MACE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计划性血运重建。采用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究caIM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其中发生MACE 61例(11.28%)。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有着更高的caIMR。多因素COX分析表明,caIMR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IM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0.688,最佳截断值为25.3 U。caIMR加入到临床危险因素模型中后显著增加了模型的判别和重新分类能力;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caIMR组(caIMR<25 U,n=377)和高caIMR组(caIMR≥25 U,n=1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结论caIMR是STEMI患者行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aIMR≥25 U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减少一例
10
作者 丁福祥 刘同库 +2 位作者 孙凤 许丽华 李玉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1,共1页
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PCI因其可靠疗效,创伤小,成为发展最快的治疗手段。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高龄本身并非PCI绝对禁忌证,但高龄对PCI风险和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PCI因其可靠疗效,创伤小,成为发展最快的治疗手段。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高龄本身并非PCI绝对禁忌证,但高龄对PCI风险和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高龄患者常有多发病变等,使处理难度增大,并发症增多。本研究报道1例高龄患者PCI后血小板减少救治成功个案,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减少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穿孔球囊给药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苗浩 段洋 +3 位作者 裴思雨 陆远 徐晤 李承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通过与微导管冠状动脉给药比较,探讨新型穿孔球囊技术介导冠状动脉内给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9... 目的:通过与微导管冠状动脉给药比较,探讨新型穿孔球囊技术介导冠状动脉内给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短期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9例STEMI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发生术中无复流且给药后恢复血流、成功手术者81例,按照给药方式分为经微导管给药组(n=46)和穿孔球囊给药组(n=35)。通过CVI42绘制获得所有患者微循环梗阻占心肌质量的百分比(MVO%)。比较两组患者恢复TIMI血流3级的时间、给药次数、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VO%。随访患者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情况,探究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术中无复流患者的短期预后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7.5±13.2)岁,男性占86.4%。经微导管给药组和穿孔球囊给药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经微导管给药组相比,穿孔球囊给药组恢复TIMI血流3级的时间较短,除支架外的手术费用较低(P均<0.01),微循环梗阻的发生比例和MVO%均降低(P均<0.05)。随访6个月时,经微导管给药组和穿孔球囊给药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6%和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原性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计划血运重建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型穿孔球囊技术冠状动脉内给药可以用于STEMI术中无复流,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其6个月随访结果不劣于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穿孔球囊技 微循环梗阻 心脏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付文波 丁世芳 +5 位作者 陈志楠 蒋桔泉 龚志刚 李志刚 卢青 王仁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n=92),分为正常复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9)。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来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7%(19/92),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两组之间入院时的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mmHg(1mmHg=0.133kPa)、合并2型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肌钙蛋白T峰值、右冠状动脉病变和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mmHg、合并2型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肌钙蛋白T峰值、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这6种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晨阳 黄亿源 +1 位作者 周胜华 方臻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6-1192,共7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 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Ki l lip分级≥2级、术后TI 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 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龚中庆 孙黎明 +2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怡练 董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7-1848,共2页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PCI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 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急诊PCI已成为常规手术路径,但桡动脉较细,穿刺相对困难,且易因桡动脉痉挛等原因而延长再灌注时间。因此寻求新的手术路径行急诊PC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收集分析了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PCI 动脉 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 路径 经桡动脉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支架术后晚期支架内血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
15
作者 唐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闷22年,再发胸痛12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血压110/75 mm Hg,心率64次/分钟,律齐。心电图:窦性心律,V4-V5导联ST段压低0.05~0.1 mv,T波直立,Ⅱ、Ⅲ、avF导联T波双向。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患者 药物支架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会圃 刘长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贵洲 徐荣和 +7 位作者 周琳洁 蔡志雄 郑海生 郭海森 许志浩 陈钢彬 倪楚民 王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720-272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PCI)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汕头市中心医院CCU并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应用I...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PCI)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汕头市中心医院CCU并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应用IABP、rhBNP情况分为三组:A组采用IABP联合rhBNP,B组仅采用IABP,C组仅采用rhBNP。分析三组之间的心功能、心肌酶指标、平均住院日、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结果(1)三组患者血cTNI峰值、血CKMB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NT⁃proBN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血NT⁃proBNP峰值低于B组与C组(P<0.05);(2)三组患者入院24 h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后6个月,A组的LVDD较B组、C组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的LVDD较基线水平缩小且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及C组出院后6个月的LVDD及LVEF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期间发生需住院的心衰:A组为1例(2.17%)、B组为5例(17.86%)、C组为1(5.88%),三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次血运重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联合应用IABP与rhBNP可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降低出院后发生需住院心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脉介入 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江小杰 刘丽赟 樊瀛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903-290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PCI术后1年的ACS患者,根据抗血小板策略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阿司匹林组(100 mg、每日1次);...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PCI术后1年的ACS患者,根据抗血小板策略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阿司匹林组(10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90 mg、每日2次)以及低剂量替格瑞洛组(60 mg、每日2次)。随访24月中,比较三组患者的心血管的复合终点事件(MACE)以及所有出血事件,并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替格瑞洛组BARC1型出血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BARC1型以上出血风险中,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各个随访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1年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低剂量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低剂量 替格瑞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转合 陈华发 +4 位作者 朱可云 陶卫国 谭华荣 陈影霞 黄惠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以及心电图ST段回降情况。结果①PCI组在手术后8h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提前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2h后PCI组绝大多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已恢复正常,而其他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仍维持较高水平;②PCI组在治疗后8hST段已有较大回落,其余组ST段回落不明显,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2hPCI组ST段已恢复正常,而其余组仍然较高,3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能使AMI患者心肌酶峰迅速提前,且短时间恢复正常,此外,使肌钙蛋白、心肌酶、心电图ST段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常规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酶及炎症指标变化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萍 盖鲁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对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酶及炎症指标有显著影响意义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03至2007-09于我院心内科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78例术后12~24小时取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 目的:分析对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酶及炎症指标有显著影响意义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03至2007-09于我院心内科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78例术后12~24小时取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共178例入选。其中CK-MB增高27例(15.2%),cTnT增高44例(24.7%),hsCRP升高66例(37.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CK-MB值增高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左心室射血分数(P=0.0223);术中出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P=0.0250)。对cTnT值增高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P=0.0203)。对hsCRP值增高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P=0.0340);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04);支架离散度(P=0.0465)。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术中出现TIMI血流<3级,是造成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酶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是造成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TnT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支架离散度增加是造成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hsCR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可以使增高的hsCRP降低,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学 高敏C反应蛋白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