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洁 胡夏晴 +2 位作者 汪培培 陈艳 徐琴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管理中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70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管理模式组(常规组,n=35)和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组(联合组,n=35)两组...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管理中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70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管理模式组(常规组,n=35)和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组(联合组,n=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尊重患者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理人员团队角色、团队协作、沟通、自主决策、共情与共同参与、个性化护理措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人员急诊护理服务移情性、响应性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会人员急诊护理服务保证性、有条性、可靠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管理模式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管理 SBAR沟通模式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45
2
作者 姚荷英 沈喜 王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使用某些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特殊药物的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患者,其他则为二级患者,并划分为红色高危区域和蓝色普通区域,对两个区域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输液管理。结果:此模式实施后,患者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对护士输液技术、服务满意度等提高,而且护士对此模式的认同率和执行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采取分级分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输液管理不慎引起的意外和隐患的产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证输液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分区 急诊护理管理 输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的岗位管理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育红 徐建鸣 +2 位作者 周婉婷 冯丽 朱辛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74-76,共3页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士超负荷工作,上述特点给急诊护理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急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医疗护理安全密切相关[1]。2011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岗位管理 心脑血管系统 急诊护理管理 医疗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人员 重症患者 超负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