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急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黄旭明 曹黎明 +1 位作者 雷尤珍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卒中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及时利用到院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我国EMS可及性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对EMS的认知及使用... 卒中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及时利用到院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我国EMS可及性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对EMS的认知及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患者采用EMS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患者的经济状况、对EMS的认知、EMS的可及性及效率等。未来应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发病后利用EMS送医重要性及优势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促进EMS的有效利用。本综述旨在探讨中国急性卒中患者使用EMS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5G+AR技术为引擎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新篇章——余姚市人民医院探索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域急救医疗服务升级
2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课题。5G+AR技术,即第五代移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课题。5G+AR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余姚市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声誉的公立医院,一直致力于引进和应用新技术,近年来利用5G+AR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医疗服务能力 AR技术 公立医院改革 急救医疗服务 增强现实技术 信息技术 健康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医疗服务应用情况及对治疗的影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随永刚 杨进刚 +7 位作者 许海燕 高晓津 冷文修 滕思勇 钱杰 乔树宾 吴永健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应用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107家医院收治的13 549例STEMI患者,分为EMS组2 015例和自行来院... 目的:调查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应用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107家医院收治的13 549例STEMI患者,分为EMS组2 015例和自行来院组11 534例进行分析。结果:仅2 015例(14.9%)患者呼叫救护车就诊。与自行来院组相比,EMS组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高(64.9%vs 52.9%,P<0.001),从症状发作到医院的中位时间较短(170min vs 240 min,P<0.0001),到达医院至溶栓时间(D2N)较短(47 min vs 53 min,P=0.003),但是门-球时间(即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相似(106 min vs 108 min,P=0.9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EMS的独立预测因素是农村居民和家中症状发作,而应用EMS的预测因素是非前壁心肌梗死、持续胸痛、严重呼吸困难或晕厥、院前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 2、收缩压<100mmHg(1 mmHg=0.133 kPa)、超重/肥胖以及至省级医院就诊。结论:中国STEMI患者应用EMS的比例仅15%左右。应用EMS的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医院就诊时间较短,接受再灌注的比例较高,但门-球时间未缩短。中国应加强公众教育,鼓励胸痛患者使用EMS,以及加强EMS和医院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全 杨勇 汤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95-995,997,共2页
关键词 社区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院前 医疗卫生系统 21世纪 健康保障 必然趋势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被引量:40
5
作者 郑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1719-1720,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架中的14种基本元素,以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学 急救技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急救医疗服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史自强 刘扬 李绍先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29,共3页
本文将急救系统分为四大职能子系统,即急救医疗系统、急救运送监护系统、急救信息系统、急救指挥系统,并按四大子系统对武汉市急救医疗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武汉市急救医疗服务的设想:1.划区建立急救中心,缩短急救半径,完善... 本文将急救系统分为四大职能子系统,即急救医疗系统、急救运送监护系统、急救信息系统、急救指挥系统,并按四大子系统对武汉市急救医疗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武汉市急救医疗服务的设想:1.划区建立急救中心,缩短急救半径,完善急救医疗网络;2.建立急救系统功能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现状 设想 医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管理系统中急救医疗服务的执行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海欣 王献伟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4期276-290,共15页
随着不断出现的各种卒中治疗,在卒中救治系统内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面临新的挑战。采纳新的处理模式和在院前阶段新出现的治疗将为改善卒中救治提供新的机会。本文是首次关注卒中救治系统内单个关键因素的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推荐... 随着不断出现的各种卒中治疗,在卒中救治系统内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面临新的挑战。采纳新的处理模式和在院前阶段新出现的治疗将为改善卒中救治提供新的机会。本文是首次关注卒中救治系统内单个关键因素的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推荐、举例和资源的讨论能够使人们更关注卒中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发展和改善,并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组织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计算的急救医疗服务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庆国 高圣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7,共7页
科学的可达性计算是合理选择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面向急救医疗服务的合理选择需求,首先分析了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的特征,建立了度量模型;然后,基于这一模型,分别研究了实际交通状态下特定医疗服务和多医疗服务竞争时的可达性,... 科学的可达性计算是合理选择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面向急救医疗服务的合理选择需求,首先分析了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的特征,建立了度量模型;然后,基于这一模型,分别研究了实际交通状态下特定医疗服务和多医疗服务竞争时的可达性,据此确定医疗服务的有效服务范围,合理选择医疗服务.传统的医疗服务可达性研究将可达性作为一个静态的固化值,无法满足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精准就医选择需求.本文提出的可达性计算方案综合考虑了交通状态的时段、路段和方向差异,能更准确精细地计算医疗服务的有效服务范围,为人们在紧急情况时的就医选择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急救医疗服务选择 可达性计算 交通系统和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需求对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凤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质量需求为导向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留置问卷法随机收集我院急救中心2007年1—3月(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前)和2007年8—10月(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后)各500例次患者质量感知信息。结果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总体满... 目的探讨以患者质量需求为导向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留置问卷法随机收集我院急救中心2007年1—3月(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前)和2007年8—10月(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后)各500例次患者质量感知信息。结果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6.6±16.7)分提高到(97.8±18.2)分(P<0.01);忠诚度由43.8%提高到87.8%(P<0.01)。结论了解患者需求,有利于急诊、急救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的医疗服务质量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需求估价 卫生保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患者安全
11
作者 臧少敏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5期10-10,共1页
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支持展开了一项质性研究,通过对院外急救相关专家、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访谈探讨分析了影响院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患者安全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以往文献中所列出的给药错误和车辆事故外,访谈对象认为影响院外急救中... 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支持展开了一项质性研究,通过对院外急救相关专家、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访谈探讨分析了影响院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患者安全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以往文献中所列出的给药错误和车辆事故外,访谈对象认为影响院外急救中患者安全的因素主要还有以下两方面:①临床判断:临床判断主要是指急救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信息所做出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外急救 患者 安全 临床判断 质性研究 医护人员 给药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鸣一 《中国医院管理》 1987年第9期54-56,共3页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在1966年以前是被忽视的。到了70年代急救医疗服务受到了公立和私立机构的重视,形成了新的系统、新的队伍,成为新的医学专业。本文对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进展进行评介,以期对我国急救医疗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美国国家科学院 医学专业 急救医生 医疗事业发展 急救医学 急救系统 急救工作 急救病人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资源分布的地区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祎 刘亚兰 +5 位作者 邓境 练婧曦 曹诚 王婷婷 汪曾子 严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417-4422,共6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灾害、事故的急救需求迅速增长。目的分析我国(不含港澳台)东、中、西部地区间急救医疗服务的需要、利用和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提出改善公平性的建议。方...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灾害、事故的急救需求迅速增长。目的分析我国(不含港澳台)东、中、西部地区间急救医疗服务的需要、利用和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提出改善公平性的建议。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网络报告数据库、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2010—2014年我国循环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急诊人次数和急诊利用率、急救中心(站)的数量,人口和区域面积信息。采用集中指数描述地区间急救医疗服务需要、利用是否公平以及公平性程度,以Gini系数描述地区间急救医疗服务资源分布是否公平以及公平性程度。结果 2010—2014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集中指数由正值变为负值,伤害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集中指数均为负值,集中指数分别为-0.150 4^-0.124 1和-0.227 9^-0.192 1。5年间,急救医疗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均为正值,并从0.107 4下降到0.082 4。从人口公平性角度看,急救医疗服务资源分布的Gini系数为0.092 2~0.120 0;从区域面积公平性角度看,资源分布的Gini系数为0.548 1~0.569 6,基本呈升高趋势。结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存在地区间不公平性,未能满足患者需要。应当从加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急救医疗投入、完善急救车配置、提高急救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着手,改善急救医疗服务地区间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卫生资源 区域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服务网络社区化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丽丽 陈开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94-696,共3页
急救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在社区,社区急救的顺利开展是急救医疗服务成功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针对国外发达国家急救服务的社区开展情况、国内急救网络的社区化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概括。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急救医疗服务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急救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预测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亚兰 蒋祎 +3 位作者 汪洋 钟晓妮 蔡平军 向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745-3747,共3页
目的:通过急救医疗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科学制定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为重庆市急救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分别在 A 区(经济水平较高,农村地域范围小)、B 区(经济水平中等,... 目的:通过急救医疗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科学制定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为重庆市急救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分别在 A 区(经济水平较高,农村地域范围小)、B 区(经济水平中等,农村地域范围广)、C 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地域范围广)选取 a 区、b 区、c 区为样本区,对样本区所有二级以上含急诊科的医疗机构共18家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样本区医疗机构急诊科负责人进行人力资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不同工作岗位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在不同工作时段的人数。利用需求量配置方法并结合人口自然增长比例,计算全市2012年并预测2013-2020年急救医疗医生、护士的需求量。结果 a区所需急救医生总数为302.04~314.62人,所需护士总数为355.01~369.80人;b 区所需急救医生总数为109.65~114.21人,所需护士总数为206.38~214.97人;c 区所需急救医生总数为42.32~44.08人,所需护士总数为118.55~123.50人;重庆市所需急救医生总数为4320.75~4502.30人,所需护士总数为8126.20~8465.72人。预测2020年重庆市医生、护士总需求量分别为4460.97~4648.41人、8389.91~8740.45人。结论目前,重庆市急救医疗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且能力不强,应当通过完善补偿机制、提高待遇、晋升职称给予倾斜、增加编制等措施,实现结合工作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发展合理配置急救医疗人力资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资源分配 需求估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开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岩 霍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1,共3页
重大疾病急救体系建设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心和重视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其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民生工程已经被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救... 重大疾病急救体系建设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心和重视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其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民生工程已经被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危重疾病抢救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北京市25岁以上人群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发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8.1%;其中35 ~44岁人群上升幅度最大,增加了2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加强医疗病房及机动卫勤紧急救援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开金 李新宇 吴顺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2-853,共2页
关键词 移动加强医疗病房(MICU) 卫勤保障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佩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的院前急救知识和技术远未普及 ,譬如心脏骤停患者难以得到现场及时的CPR。院内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技术水平、知识范围不能满足社会对急诊医疗的需求。迄今全国缺乏统一的急诊专科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急诊医师技术职称评定制... 我国的院前急救知识和技术远未普及 ,譬如心脏骤停患者难以得到现场及时的CPR。院内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技术水平、知识范围不能满足社会对急诊医疗的需求。迄今全国缺乏统一的急诊专科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急诊医师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落后于现实 ,制约了专业队伍的发展。急诊医学教育尚未纳入医学教育计划 ,其教育和培训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为改善我国急诊医疗现状 ,应 :①整合医疗资源 ,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系统 ;②全民普及急救知识特别是CPR技术和知识 ;③制订“急救法”;④与国际接轨 ,实行“大急诊” ,即院内急诊不分科、院前急诊和院内急诊一体化的急诊医疗体制 ,从而保证有效、快捷地抢救生命 ,缓解症状 ,稳定病情 ,安全转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急救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急救医疗体制介绍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素斋 高荣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疗系统 急救运送系统 急救情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朱一龙 陈虾 +2 位作者 赵云鹏 邓晓燕 刘薪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542-1543,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急诊科与下属7所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协同双向接诊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同时有社区全科医师和第一目击者及其参与救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急诊科与下属7所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协同双向接诊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同时有社区全科医师和第一目击者及其参与救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只有医院急诊科及其参与救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急救人员院前急救到达时间、患者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急救人员到达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外伤和心脏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康中心在实施院前急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