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变异型sil-tal1融合转录本和基因组DNA断裂点
1
作者 赵晓曦 梁丽姬 +1 位作者 丁卫 李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74-179,共6页
本研究探究1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变异型sil-tal1融合转录本的序列。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质粒载体并测序,针对变异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cDNA水平发现4种不同的融合转录本,分... 本研究探究1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变异型sil-tal1融合转录本的序列。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质粒载体并测序,针对变异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cDNA水平发现4种不同的融合转录本,分别保留了sil基因的部分外显子或内含子序列,并存在插入和删除现象。经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新的sil-tal1重组,其sil基因的断裂点在DNA水平上与文献报道不同。结论:此例患儿白血病细胞的tal1基因发生了新型重组,并表达经典型的和至少3种变异型的融合转录本,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转录剪接机制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l基因 sil基因 融合转录本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组DNA断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菲 崔芳 +3 位作者 刘菲 张瑞 史敏 李永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s(M-Res)和high-Res(H-Res)3个浓度给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骨髓组织病理形态,RT-q 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c-Myc、mi R-19b和PTE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Hes-1、c-Myc、p-PTEN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LL组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明显增多,脾脏及骨髓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脾脏中Notch1、Hes-1、c-Myc、mi R-19b m RNA表达水平和Notch1、Hes-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TEN m RNA及其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H-Res组以上各项指标较T-ALL组均获得逆转。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小鼠T-ALL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福建地区多中心数据分析
3
作者 吴椿萍 郑湧智 +8 位作者 李健 温红 翁开枝 庄树铨 吴兴国 华雪玲 郑浩 陈再生 乐少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 目的:评估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地区5家医院收治的127例初诊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评估患儿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116例规范治疗的T-ALL患儿中,78例接受CCLG-ALL 2008方案治疗,38例接受CCCG-ALL 2015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ALL患儿中男性、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数≥50×10^(9)/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诱导治疗中微小残留病≥1%、诱导结束时微小残留病≥0.01%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B-ALL患儿(P<0.05)。T-ALL患儿预期10年EFS及OS分别为59.7%和66.0%,均显著低于B-ALL患儿(P<0.001)。COX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是更差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CCG-ALL 2015组与CCLG-ALL 2008组相比,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5.8%vs 34.6%,P=0.042),而EFS及OS更高(73.9%vs 57.2%,PEFS=0.090;86.5%vs 62.3%,POS=0.023)。结论:T-ALL较B-ALL预后差,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诱导结束时未达完全缓解(尤其是纵隔肿物未消失)为其预后不良危险因素。CCCG-ALL 2015方案可能降低感染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事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增强长春新碱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平平 朱锦灿 +2 位作者 刘革修 税朝祥 李小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3-657,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水平。结果:VCR、Sal单独及联合处理Jurkat细胞株均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使用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水平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减少,而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明显增高;VCR和Sal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较VCR和Sal单独处理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长春新碱联合盐霉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盐霉素 急性t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与盐霉素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锦灿 陈小宇 +3 位作者 刘成成 祝爱珍 刘革修 曾慧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72-2276,共5页
目的: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 目的: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与盐霉素(salinomycin,Sal)联合作用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之间的差别。结果:不同浓度的L-ASP和Sal单独处理Jurkat细胞株后均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L-ASP的IC50为8.12 IU/L,Sal的IC50为0.75μmol/L。而两药联合使用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合用指数计算公式结果显示两药为协同作用。Western blotting显示联合用药组与L-Asp、Sal单独处理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胞浆细胞色素C水平明显增高;干预48 h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L-ASP(2.5 IU/L)单独处理组和Sal(0.5μmol/L)单独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1±0.23)%和(25.43±0.47)%,与对照组(6.67±0.13)%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39.12±1.97)%分别与L-ASP、Sal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酶与盐霉素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酰胺酶 盐霉素 急性t细胞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根宏 张国栋 +4 位作者 栾建凤 叶东 严京梅 朱培元 雷千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9-88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别用0.4,0.8,1.6mg/ml的薏苡仁油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Hoechst33258染色、PI及PI/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 本研究探讨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别用0.4,0.8,1.6mg/ml的薏苡仁油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Hoechst33258染色、PI及PI/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然后采用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0.8和1.6mg/ml的薏苡仁油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随着薏苡仁油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增多,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而且此效应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薏苡仁油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油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姚根宏 栾建凤 +4 位作者 叶东 严京梅 雷千红 朱培元 金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06-509,共4页
为了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作用于Jurkat细胞,用CCK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使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0%的雷公藤甲素作用于细胞,然后在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DNA电泳、PI以... 为了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作用于Jurkat细胞,用CCK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使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0%的雷公藤甲素作用于细胞,然后在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DNA电泳、PI以及PI/Annexin V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抑制Jurkat细胞的生长增殖,半数细胞抑制剂量为4μg/L。4μg/L雷公藤甲素作用于Jurkat细胞12小时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Hoechest 33258染色显示细胞核呈亮蓝色;DNA断裂产生DNA ladder,细胞凋亡的亚二倍体峰出现,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发生转位),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增加,24小时后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结论:雷公藤甲素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这为临床应用雷公藤甲素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戴海萍 王谦 +7 位作者 吴丽丽 平娜娜 吴春晓 解珺丹 潘金兰 薛永权 吴德沛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分析伴有SET-NUP214的T-ALL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运用RT-PCR检测5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SET-NUP214的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 本研究旨在探讨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分析伴有SET-NUP214的T-ALL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运用RT-PCR检测5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SET-NUP214的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检测9q34缺失,基因测序法检测PHF6和NOTCH1基因突变。结果表明,仅在6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ET-NUP214融合基因的表达。除T系抗原标记外,这些患者均表达髓系抗原CD13和(或)CD33,其中4例患者经FISH检测到9q34缺失,3例患者经Array-CGH检测到del(9)(q34.11q34.33)。6例SET-NUP214阳性的T-AL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PHF6基因突变,5例检测到NOTCH1基因突变。结论:SET-NUP214融合基因多由染色体9q34的缺失所致,SET-NUP214阳性的T-ALL常伴有PHF6及NOTCH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NUP214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亚停 黄科 +3 位作者 许吕宏 韩黠蔚 李欣瑜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例。7例患儿分为联合治疗(西达本胺+HSCT)组(4例)和HSCT...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例。7例患儿分为联合治疗(西达本胺+HSCT)组(4例)和HSCT(传统HSCT)组作为对照组(3例),比较2组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其它相关并发症,以及植入、复发和患儿生存情况,观察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至2019年1月。结果:7例患儿均存活,植入率为100%,未出现复发;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GVHD的发生率无差异;应用西达本胺的过程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有2例,均为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它的不良反应为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乏力、恶心、呕吐),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联合治疗组有2例在检查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didaul disease,MRD)过程中发现其并非肿瘤表达的成熟淋巴细胞,这与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和TCR重排的比对结果,不支持残留T-ALL肿瘤细胞来源,在复查MRD的过程中发现异常T细胞有增多趋势。这说明,西达本胺可能通过一些途径诱导了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疗儿童T-ALL的有效手段之一。部分患儿在应用西达本胺过程中出现了异常T细胞非克隆性扩增。患儿对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儿童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W7与NOTCH1突变对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卉 朱琳 刘宇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4-1300,共7页
目的:探讨FBXW7、NOTCH1突变在成人T-ALL中的突变率以及突变特征,并研究其2个突变对成人T-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6成人T-ALL的FBXW7和NOTCH1基因进行基因测序,确定FBXW7和NOTCH1在106例患者中的突变率及突变特征,并... 目的:探讨FBXW7、NOTCH1突变在成人T-ALL中的突变率以及突变特征,并研究其2个突变对成人T-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6成人T-ALL的FBXW7和NOTCH1基因进行基因测序,确定FBXW7和NOTCH1在106例患者中的突变率及突变特征,并对比突变组与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在106例成人T-ALL中,FBXW7突变共有21例(19.8%),NOTCH1突变有66例(62.3%),FBXW7/NOTCH1双突变有18例(17.0%)。单独FBXW7或NOTCH1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大,但FBXW7/NOTCH1双突变组患者的2年累计总体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皆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27.8%vs 70.3%)(P <0.01)、(16.7%vs 48.6%)(P <0.01),复发率高于非突变组(77.8%vs43.2%)(P=0.02)。结论:单独的FBXW7或NOTCH1突变尚不能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但FBXW7/NOTCH1双突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W7 NOtCH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髓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杰 张秋堂 +5 位作者 刘林湘 孙慧 李涛 刘延方 陈绍倩 孙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髓系抗原(MyA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成人T-ALL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MyAg+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①49.2%的成人T-ALL患者表达MyAg,以CD13(33.3%)和CD33(25.4%)为主,CD117和CD64阳性率分别为12.7%和3.2%,未检测到CD14表达。②MyAg+T-ALL患者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和肝脾浸润发生率及CD2的表达均低于MyAg-T-ALL患者(χ2分别为6.232,5.769和4.872,P均<0.05),2组诱导死亡率(3/22vs3/29)及完全缓解率(14/19vs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6,1.640,P均>0.05)。MyAg单一表达或联合表达对成人T-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结论:MyAg的表达在成人T-ALL中并不少见;MyAg表达与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浸润、CD2表达有关,与诱导治疗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髓系抗原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突变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忠琨 张闰 +7 位作者 葛峥 刘娟 郭星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建富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0%,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1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 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 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IL-TAL1融合基因与6q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谦 吴丽丽 +6 位作者 戴海萍 平娜娜 吴春晓 潘金兰 岑建农 仇惠英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8-15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核型异常。结果表明:在12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IL-TAL1融合基因的表达,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38.5%vs 4.8%,P=0.001),其中50%(6/12)SIL-TAL1阳性患者存在两种转录本;SIL-TAL1阳性组核型异常率为54.5%(6/11),其中4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2例经array-CGH检测到1p32存在约90 kb的缺失,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6号染色体长臂共同缺失区域为6q14.1-q16.3,均为杂合性缺失;SIL-TAL1阳性组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IL-TAL1融合基因与6q杂合性缺失有一定相关性(P=0.005),在儿童中SIL-TAL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AL1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6q缺失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3 位作者 张峰 范辉 李素霞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研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体外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痰热清注射液倍比稀释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共9个浓度组,处理增殖期Molt4细胞,镜下观察不同时间... 本研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体外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痰热清注射液倍比稀释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共9个浓度组,处理增殖期Molt4细胞,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采用PI染色法和PI/Annexin V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处理Molt4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对Molt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1:2至1:16稀释浓度的细胞毒性大,细胞基本死亡;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1:142稀释浓度。痰热清注射液1:32浓度处理72小时Molt4细胞处于S期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同时,caspase3表达升高和bcl-2表达明显减低(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抑制Molt4细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S期细胞,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caspase3基因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Molt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丽娟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雨洁 杨慧 钱思轩 吴汉新 陆化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92-695,共4页
本研究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40例T-AL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表面T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7>CD2>CD3>CD5,近20%患者CD1... 本研究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40例T-AL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表面T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7>CD2>CD3>CD5,近20%患者CD10表达阳性。140例患者中12例带有B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8.57%;136例中31例带有髓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22.79%,所有病例均无CD14表达。干/祖细胞标记CD34表达阳性率31.06%,4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5例,阳性率36.59%,9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4例,阳性率15.38%,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儿童T-ALLCD3表达高于成人(p<0.05),而CD33表达明显低于成人(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T-ALL的重要手段,T-ALL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初治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婷婷 刘艳荣 +4 位作者 常艳 郝乐 王亚哲 江滨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34-1140,共7页
本研究分析我国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利用4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T-ALL患者免疫表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表明:①T-ALL患者以年轻男性(<30岁)为主,发病时常伴有外周血高... 本研究分析我国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利用4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T-ALL患者免疫表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表明:①T-ALL患者以年轻男性(<30岁)为主,发病时常伴有外周血高WBC和髓外浸润;发病时年龄<30岁的患者CR1率明显高于≥30岁的患者(p=0.049);②据WHO(2008)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本组患者Pro-T-ALL占31.0%,Pre-T-ALL占35.6%,皮质T-ALL占26.4%,髓质T-ALL占6.9%;CD34在Pre-T-ALL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Pro-T-ALL(p=0.001);Pre-T-ALL的CR1率显著高于Pro-T-ALL(p=0.001);不成熟T-ALL(包括Pro-T-ALL和Pre-T-ALL)的CR1率显著低于成熟T-ALL(皮质-T-ALL和髓质T-ALL)(p=0.029);③髓系抗原CD13、CD33在与T-ALL亚型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面存在差异。66.7%的CD13+患者属于Pre-T-ALL,而大多数CD33+患者归为Pro-T-ALL;CD13+与CD13-患者的CR1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CD33+患者的CR1率显著低于CD33-组(p=0.001);④以≥20%为阳性界线,CD117在本组T-ALL的表达率高达26.7%,且阳性患者集中分布(95.0%)于Pro-T-ALL和Pre-T-ALL中;⑤CD34-患者的CD117表达较均一,73.2%患者CD117表达水平<10%;而CD34+组中CD117的表达不一,CD117表达水平<10%、10%-20%、>20%的患者分别占44.2%、17.3%、38.5%,与CD34-组相比,CD117表达水平<10%、>20%的患者在CD34+组中的比例均较高,两组差别显著(p值分别为0.006和0.019)。结论:T-ALL的抗原表达情况与疾病的免疫分型、亚型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利用流式细胞术有助于发现在T-ALL临床及生物学研究方面有潜在价值的免疫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抗原CD1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W7在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星 张闰 +5 位作者 葛峥 许景艳 李敏 乔纯 仇海荣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2-618,共7页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L患者FBXW7外显子5-12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FBXW7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与NOTCH1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本组成人T-ALL中FBXW7突变率11.1%,共发现4种点突变(R465H,R465L,R479P和R505C)和1个插入/缺失突变,FBXW7突变全部位于WD40结构域。研究还发现,FBXW7突变患者中83.3%同时存在NOTCH1突变,与FBXW7突变并存的NOTCH1突变均发生于HD结构域,包括点突变(L1574P,L1596H和L1600P),和缺失/插入突变。此外,研究还显示,FBXW7单独突变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组延长(P=0.049)。结论:FBXW7突变可能在NOTCH1介导的TALL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W7 NOtCH1 成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娜 刘正华 +3 位作者 王萍萍 富威 颜晓菁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2-44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免疫分型结果,提高对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及CD5增高的ETP ALL(near ETP AL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于本院诊治的初诊成人T-ALL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根据CD5、CD1a、CD8及髓/... 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免疫分型结果,提高对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及CD5增高的ETP ALL(near ETP AL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于本院诊治的初诊成人T-ALL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根据CD5、CD1a、CD8及髓/干(My/S)抗原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ETP,near ETP及非ETP(non-ETP)3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免疫分型特点及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组间年龄、白细胞数和血小板计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ETP组及near ETP组均主要见于pro T及pre T,non-ETP组主要见于皮质T及成熟T。3组间My/S,CD1a,CD8及CD5阳性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non-ETP组CD4及CD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ETP组及near-ETP组(P<0.01)。near-ETP组CD56阳性率(50%)显著高于ETP组(16.7%)及non-ETP组(0%)(P<0.01)。结论:根据CD5、CD1a、CD8及髓/干(My/S)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将T-ALL分为ETP、near ETP及non-ETP 3组,3组间免疫分型及临床基本资料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及miRNA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永军 李晓菲 +1 位作者 杨二换 史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4-1347,共4页
有大量研究证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T-ALL最常见的诱发机制之一。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多种异常表达的微小RNA(miRNA)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T-ALL的发生发展,如miR-19和miR181a的过表达、... 有大量研究证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T-ALL最常见的诱发机制之一。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多种异常表达的微小RNA(miRNA)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T-ALL的发生发展,如miR-19和miR181a的过表达、miR-26b和miR-29a的低表达均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导致T-ALL的发生并诱导其对化疗药物耐药。除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和中药外,调节相应miRNA的表达也可能是一种治疗T-ALL的潜在方案。本文对参与T-ALL发生发展的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miRNA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该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PI3K/AKt信号通路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符兰芳 王会宾 孙良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高钙血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