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军 古孜丽 +10 位作者 陈晓洋 李国庆 雷建新 戴晓燕 任澎 姚娟 王钊 阿木提 穆叶塞 米日古丽 阿德尔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分析4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者24例(前降支近端闭塞组),前降支远端急性闭塞者22例(前降支远端... 目的: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分析4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者24例(前降支近端闭塞组),前降支远端急性闭塞者22例(前降支远端闭塞组)]直接PCI和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资料。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定入选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前降支远端闭塞组的平均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减低(P均<0.01)。与前降支远端闭塞组比较,前降支近端闭塞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加(P<0.01),心脏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P<0.01),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平均肺动脉压增加(P<0.05~0.01),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降支近端闭塞与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R2=0.38,P<0.01)、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R2=0.410,P<0.01)有较好的相关性。2周后,前降支近端和远端闭塞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而前降支近端闭塞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较低(P均<0.01)。结论:提示前降支近端闭塞可能伴右心室前壁部分心肌梗死导致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胸腺肽α1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振发 胡翠芬 +2 位作者 石冬梅 刘亮 沈成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壁STEMI组),无心肌梗死患者38例(对照组)。根据PCI开通前降支后住院期间LVEF值,将急性前壁STEMI患者分为LVEF<50%组(33例)和LVEF≥50%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Tα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α1水平与LVEF相关性。绘制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Tα1水平对心功能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急性前壁STEMI LVEF≥50%组患者血清Tα1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组(P=0.032)。PCI后住院期间血清Tα1与LVEF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α1水平是PCI后急性前壁STEMI患者LVEF<50%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Tα1水平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P=0.034);联合肌钙蛋白Ⅰ峰值、NT-proBNP峰值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P<0.01)、0.702(P=0.003)。以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中位数为界,PCI后血清Tα1水平>2 890 ng/L患者LVEF≥50%比例较高。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与PCI后住院期间LVEF值密切相关,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心功能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开通罪犯血管后预测急性前壁STEMI心功能改善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胸腺肽Α1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5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73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n=54)及对照组(n=19)。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初步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73例前壁STEMI患者中MCE证实存在CMD者54例(74.0%),与对照组相比,CMD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更高[80.0(30.0,124.0)ng/ml vs.22.4(1.4,67.2)ng/ml,P=0.002]。对患者中位超声心动图随访3.6(2.5,6.0)个月,总回访率67.1%,校正cTnI峰值后,随访时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50.1±11.8)%vs.(61.3±8.0)%,P<0.001],LVEF<5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8.6%vs.8.3%,P=0.013),中位随访10.9(5.7,22.4)个月,对照组和CMD组的总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壁STEMI后发生CMD可影响患者远期心功能,亟待加强关注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随访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心包积血伴下壁ST段抬高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素新 覃数 +2 位作者 马康华 刘剑 何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4-664,66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降支 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急性心包积血 st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莉 李宪伦 +5 位作者 秦延莉 周颖 刘晓飞 王勇 曾玉杰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02-3803,3806,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左前降支。青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肥胖是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老年患者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青年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预警指标Tp-e/QT比值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舒娟 李红兵 +1 位作者 严干新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1-443,471,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Tp-e/QT比值,并探讨其发生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组)、11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 目的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Tp-e/QT比值,并探讨其发生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组)、11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相比,STEMI组患者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3.66±16.76)msvs.(55.29±31.12)ms,(89.55±12.61)msvs.(142.65±39.33)ms和(426.57±65.03)msvs.(482.26±48.03)ms,P<0.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3vs.0.29±0.07,P<0.001)。120例STEMI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34例(28.3%),心电图上QTd、Tp-e及QTc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延长,但只有Tp-e/QT比值显著增加(0.32±0.07vs.0.26±0.05,P<0.000)。结论急性STEMI患者Tp-e/QT比值较健康成人明显延长,Tp-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预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Tp-e/QT比值 心律失常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崔文娟 卢成志 唐志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0.985、0.763~0.939、0.695~0.883。(3)hs-cTnT以14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n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高敏感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st抬高型心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庞军 张钲 +5 位作者 白明 彭瑜 李强 张锦 张博 张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 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 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 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st抬高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振涛 郭军 +5 位作者 余小平 张斌 张卫星 朱仲生 罗华 黄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STEMI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2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STEMI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29例,从其余242例STEMI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STEMI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STEMI的发生率为10.7%。单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异常STEMI病人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平均肌酸肌酶峰值、ST段重新抬高和Q波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年龄、吸烟情况、糖尿病、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室壁运动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的相关因素(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没有相关性(P>0.05)。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STEMI病人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指数和室壁运动积分较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明显改善(P<0.05),心脏病事件少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常见于大量吸烟、缺乏梗死前心绞痛的年轻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龙东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抬高心肌 总缺血时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方法的分析
11
作者 梁振涛 郭军 +1 位作者 余小平 张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造影资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PCI)STEMI病人31例,静脉溶栓病人44例,其中溶栓联合PC...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造影资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PCI)STEMI病人31例,静脉溶栓病人44例,其中溶栓联合PCI26例,补救性介入治疗PCI病人18例。结果直接PCI、溶栓联合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病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症状开始至治疗的时间、侧支循环和TIMI血流0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死、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每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EMI溶栓联合PCI干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补救性PCI可能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溶栓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Tako-tsubo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倩 汪俊 +1 位作者 王劲风 柯永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6期468-469,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周于2010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蚁行样疼痛,伴心慌、后背部胀痛,每次发作持续约20~40min,休息后不能缓解。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具体不详)...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周于2010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蚁行样疼痛,伴心慌、后背部胀痛,每次发作持续约20~40min,休息后不能缓解。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具体不详),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心肌 综合征 阵发呼吸困难 急性 反复胸闷 药物过敏史 临床资料 医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策略和预后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春华 赵淑兰 +1 位作者 周秋杰 蔡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策略和预后情况。方法连续入选415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LVT患者归为LVT组(36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从非...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策略和预后情况。方法连续入选415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LVT患者归为LVT组(36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从非LVT患者中抽取1∶2的患者进行配比作为非LVT组(7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LVT是否消失以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结果老年STEMI患者LVT发生率为8.7%(36/415),主要为前壁38.9%(14/36)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7.8%(10/36)。LVT组患者症状发作至首份心电图(STT)时间(9.8 h比7.2 h)、SYNTAX评分(32.5分比27.4分)和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22.2%比6.9%)显著高于非LVT组,LVT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38.4%比42.8%)显著低于非LVT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VEF≤40%(OR=7.26,95%CI:2.96~20.23,P=0.02)和STT>6 h(OR=3.99,95%CI:1.83~9.62,P=0.03)是L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LVT在老年STEMI患者中发生率为8.7%,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8%。LVEF≤40%和STT>6 h为L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左心室附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miR-29a、GDF-15的影响
14
作者 杨树涵 任彦锋 +2 位作者 王增夏 邢永生 王志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a(miR-29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a(miR-29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0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24 h,比较两组安全性、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学、miR-29a、GDF-15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症状性低血压、症状性心动过缓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且艾司洛尔组治疗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CRP、髓过氧化物酶、IL-6、CK-MB、cTn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艾司洛尔组治疗1周后CRP、髓过氧化物酶、IL-6、cTnI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 d、1周miR-29a、GDF-15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1周miR-29a、GDF-15低于治疗3 d(P<0.05)。艾司洛尔组治疗3 d、治疗1周miR-29a、GDF-1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并降低血清miR-29a、GDF-15水平,同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艾司洛尔 安全 因子 miR-29a GDF-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波、R波及ST段演变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对13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胸部进行体表标测,分别计算∑R、∑Q、∑ST。结果:∑R在胸痛发作后12h内下降速度最快,12h后下降速度较慢,两...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波、R波及ST段演变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对13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胸部进行体表标测,分别计算∑R、∑Q、∑ST。结果:∑R在胸痛发作后12h内下降速度最快,12h后下降速度较慢,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Q在24h内与24h后形成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T在24h内下降速度比24h后下降速度显著增快,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R、∑Q、∑ST演变规律,有助于临床上尽早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挽救濒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联心电图 急性心肌 临床意义 后下 Q波 发作后 st 演变规律 差异 挽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建军 孙雪岩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发作性心绞痛、因冠心病再次住院)。利用Cox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9例(58.5%),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5例(4.2%),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4例(5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是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Cox生存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危险因子与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升高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与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有关。结论NSTEM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升高;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包括: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I~IV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心肌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洪衡 王明生 +9 位作者 王河 李明昌 王磊 肖毅 杨光 王红梅 任海明 贾宁 谭丽玲 顼志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从临床角度更深入理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间,症状发作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造影结果提示梗塞... 目的:从临床角度更深入理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间,症状发作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造影结果提示梗塞相关血管为次全闭塞或未闭塞的患者为急性STEMI组(42例),与梗塞相关血管为完全闭塞的患者为急性NSTEMI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特点。结果:急性STEMI组的梗塞相关血管均为主支血管,而急性N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非主支血管较多,急性STEMI组与急性NSTEMI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例vs6例(37.5%),P<0.05]。急性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较急性NSTEMI组为多,有显著性差异[38例(90.5%)vs7例(43.8%),P<0.05]。梗塞相关血管造影可见侧支者,急性STEMI组较急性NSTEMI组少,有显著性差异[10例(23.8%)vs10例(62.5%),P<0.05]。结论:与急性NSTEMI患者相比,急性STEMI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冠状动脉及其近中段者较多,而侧支循环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st抬高心肌 急性st抬高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殊表现二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国峰 张峻 +3 位作者 高晓津 赵雪燕 杨跃进 吴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6-1128,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47岁,因发作性胸痛6天,加重并持续2小时于2015-09-06入院。入院6天前饱餐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向双上肢放射,持续半小时自行缓解。2015-09-05晚22时再次胸痛,持续不缓解。23:23就诊于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47岁,因发作性胸痛6天,加重并持续2小时于2015-09-06入院。入院6天前饱餐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向双上肢放射,持续半小时自行缓解。2015-09-05晚22时再次胸痛,持续不缓解。23:23就诊于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BP:158/90 mm Hg(1mm Hg=0.133k Pa),HR:62bpm,心肺查体(-),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II、III、aVF、V_2~V_7导联ST段抬高0.1~0.3m V,V_8~V_9导联ST段略抬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胸痛 右心室心肌 急性心肌 心肺查体 介入治疗 降支 心尖部 基底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急诊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静文 黄慧贤 +1 位作者 韩萍 宋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35-1536,1540,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左房室...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左房室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比值。结果(1)PCI治疗后1周患者S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15,P<0.05);PCI治疗后3、6个月患者S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042和0.029,P<0.05);PCI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周时比较Sa也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12,P<0.05)。(2)急诊PCI治疗后3、6个月患者Ea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012和0.011,P<0.05)。(3)急诊PCI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患者Ea/Aa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023、0.018和0.012,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以准确、敏感地评价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心肌 心室功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欣 卢成志 +2 位作者 王小飞 夏大胜 张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st抬高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患者 临床观察 陈旧心肌 急诊 糖尿病史 WHO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