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8
1
作者 葛永芹 朱霞明 +8 位作者 陆茵 吴德沛 陈峰 唐晓文 汤芳 李芹 卫峰 孙艳 王海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40,53,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靶向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B-ALL行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发生CRS的52例患者,严密监护,重点加强发热、循环功能障碍、肝肾毒性反应、肺渗血...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靶向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B-ALL行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发生CRS的52例患者,严密监护,重点加强发热、循环功能障碍、肝肾毒性反应、肺渗血、神经系统症状及凝血功能异常等的护理干预。结果4例死亡,48例好转出院。20例随访9~3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28例随访1~12个月后回当地治疗后失访。结论B-ALL行CAR-T治疗致CRS,症状严重,严格专科护理评估和病情管理,及时有效的干预是支持患者度过危险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翀 关明 +2 位作者 何妙侠 蒋黎敏 郑建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0,18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复发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建立了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分析模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18例MRD阳性患儿的白血病复发率为55.6%(10/18)、15例MRD阴性患儿复发率为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结论监测MRD对于B-ALL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异常表达与微小残留病检测(附17例报告)
3
作者 罗文达 陈葆国 +1 位作者 张丽 李伯利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4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追踪检测 异常表达 种抗原 流式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析 分型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卫华 郭子文 +2 位作者 何慧清 牛晓敏 黎伟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析CD20表达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明确诊断和治疗的92例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检测结... 目的探析CD20表达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明确诊断和治疗的92例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D20阳性组在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与CD20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2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完成了诱导治疗,治疗完成率为92.4%;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的CRI率比较无显著差异,CD20阳性组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低于CD20阴性组(13.3%vs 25.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7.5%和58.3%,CD20阳性组5年总生存率较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CD20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20尚并不能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表达 生存率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荦 张明明 +3 位作者 魏国庆 赵厚力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评估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15例B-ALL伴髓外复发患... 目的:评估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15例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评估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白血病存活率,观察不同部位的髓外病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反应,并对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期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液学毒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3~71)个月,最佳疗效为完全缓解11例(73.3%),中位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为6(2~27)个月;部分缓解3例(20.0%);疾病进展1例(6.7%)。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达93.3%(14/15),随访终点总存活率为80.0%(12/15)。15例患者累计复发率和复发病死率分别为40.0%(6/15)和20.0%(3/15),目前9例(60.0%)患者无病生存。15例患者中,13例(86.7%)发生CRS,其中1~2级7例,3级6例;1例(6.7%)出现可逆性ICANS;15例(100.0%)出现B细胞发育不全;12例(80.0%)发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2例(13.3%)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6.7%)出现肾功能异常;4例(26.7%)发生感染。上述不良反应均控制良好。结论: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ALL伴髓外复发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难治 髓外复发 CD19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明禹 张国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同龄的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WHOQOL...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同龄的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WHOQOL-10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并观察组中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疾病认知度、KBS评分及FAB分型患者的WHOQOL-100量表评分,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观察组中上述因素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WHOQOL-100量表各个指标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疾病认知度、KBS评分及FAB分型患者的各个指标及总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疾病认知度、KPS评分及FAB分型均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状态相对较差,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疾病认知度、KPS评分及FAB分型均对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曾真 徐之良 程衍阳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B-ALL患儿83例(观察组)、择期手术的非B-ALL患儿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 目的观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B-ALL患儿83例(观察组)、择期手术的非B-ALL患儿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WT1基因表达。比较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与B-ALL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231,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B-ALL患儿年龄、流式亚型、危险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B-ALL患儿性别、染色体核型、发病状态和WBC计数无关(P均>0.05)。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均数7.16为临界值,将B-ALL患儿分为WT1基因高表达者42例、低表达者41例。WT1基因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WT1基因低表达者(χ^2=4.142,P<0.05)。结论B-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与患儿年龄、流式亚型、危险程度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WT1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D监测下88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贝贝 李捷 +4 位作者 李祯萍 朱明清 耿美菊 柴忆欢 何海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对88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下儿童B—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5月接受儿童ALL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治疗的88例B.AL... 目的对88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下儿童B—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5月接受儿童ALL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治疗的88例B.ALL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EFS,各临床危险度分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结果88例患儿骨髓完全缓解(CR)率为97.7%,2年、3年、4年、5年EFS率分别为87.5%、86.4%、81.8%、77.2%,标危、中危、高危5年EFS率分别为86.2%、84.6%、63.1%。5例死亡,9例复发(10.5%),复发中位时间为23(3—59)个月。结论采用儿童ALL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治疗CR率较高,在MRD监测下指导治疗,总体上B—ALL患儿的5年EFS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 儿童 无事件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表达谱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雪岭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82-185,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为4/10万左右,其中约85%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我国CCLG-ALL 2008化疗方案下儿童ALL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5.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为4/10万左右,其中约85%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我国CCLG-ALL 2008化疗方案下儿童ALL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5.3%,标危组OS为91.5%[2]。ALL初诊精确分型对危险度判断及提升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 总体生存率 恶性肿瘤 危险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步或跨系表达抗原检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景清 李戈 +2 位作者 张剑波 黄建鸣 张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到两组四色抗体,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13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到两组四色抗体,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13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CD45/CD19/CD22/CD34,对20例完全缓解后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MRD定期检测。同时以非白血病患儿为对照,探讨CD45/SSC设门,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检测MRD的有效性。结果20例B-ALL患儿中,90%患儿初诊时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表达以≥0.03%为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5/CD19/CD10/CD34、CD45/CD19/CD10/CD13、CD45/CD19/CD22/CD34三组抗体组合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40%、35%和30%。结论CD45/SSC设门,CD45/CD10/CD34可作为B-ALL患儿MRD检测的有效抗体组合。根据B-ALL患儿初诊异常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至两组四色抗体组合,再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用于检测MRD,既能使检测个体化又可避免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免疫表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通路ZNRF3和RNF4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晓蕊 王文鹏 +2 位作者 周敏 李宣 高吉照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中ZNRF3和RNF43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意义。方法收集41例B-ALL患儿初诊(ND组)及化疗第33天的骨髓样本。初诊时依据危险度分为低危组(n=13)、中危组(n=17)和高危组(n=11)。41例患儿于化疗第33天骨髓均...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中ZNRF3和RNF43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意义。方法收集41例B-ALL患儿初诊(ND组)及化疗第33天的骨髓样本。初诊时依据危险度分为低危组(n=13)、中危组(n=17)和高危组(n=11)。41例患儿于化疗第33天骨髓均达到完全缓解(CR),定为CR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D组、CR组ZNRF3及RNF43 mRNA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ND组ZNRF3、RNF43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CR组明显减低(P<0.05)。低危组ZNRF3、RNF4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危组(P<0.05)。结论初诊时ZNRF3和RNF43低表达可能与儿童ALL发生相关,其相对高表达可能与低危险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3 环指蛋白43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蕾 师晓东 +2 位作者 刘嵘 刘子勤 冯顺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miR-22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B-ALL患儿30例,以非恶性疾病或非血液病患儿10例为对照组。采集骨髓标本,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的表达,并计算miR-22相对表达量。结果 miR... 目的探讨miR-22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B-ALL患儿30例,以非恶性疾病或非血液病患儿10例为对照组。采集骨髓标本,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的表达,并计算miR-22相对表达量。结果 miR-22相对表达量B-ALL患儿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显著低于治疗第33天及治疗第12周(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治疗第33天显著低于治疗第12周(P=0.012);10岁以上组显著低于10岁以下组(P=0.001);低危组显著高于中危组(P=0.007)及高危组(P=0.001);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89)。结论 miR-22在儿童B-ALL中很可能存在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miR-2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5+和CD45-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春明 季正华 +4 位作者 赵文理 计雪强 展世宏 张艳兰 何海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CD45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61例B-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进行染色体、融合基因分析。结果免疫表... 目的探讨CD45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61例B-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进行染色体、融合基因分析。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45+组CD13、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CD45-组(P<0.05);CD45-组的融合基因主要为HOX11和E2A/PBX1,而CD45+组主要为TEL/AML1、MLL/AF9、HOX11;相关临床参数、染色体核型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5抗原的表达与否和B-ALL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畸变、治疗效果无统计学相关性;CD45+组较CD45-组高表达CD13和HL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免疫表型 临床特征 CD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丽 郭群依 +2 位作者 冯长伟 郭宗明 罗文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50例成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 R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LL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M RD分别为(5.9462±4.8964)%和(0.5845±0.201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50例成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 R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LL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M RD分别为(5.9462±4.8964)%和(0.5845±0.201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ALL持续缓解与复发者的骨髓M RD分别为(4.1436±1.6125)%和(42.3514±20.645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诱导缓解至治疗3个月时M 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预后不良。提示对B-AL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缓解后M RD检测,有利于其复发预测及早期个体化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b细胞 流式细胞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丽霞 汤永民 +4 位作者 顾伟忠 汤宏峰 钱柏芹 沈红强 罗春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为药物进行体内靶向杀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裸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观察小鼠症状,记录发病时间,取其各个组织做病理检查,了解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小鼠... 目的: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为药物进行体内靶向杀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裸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观察小鼠症状,记录发病时间,取其各个组织做病理检查,了解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小鼠注射肿瘤细胞(19.4±0.55)d后出现严重消瘦、脊柱侧弯和弓背症状,平均死亡时间(24.75±0.87)d;病理切片观察到小鼠骨髓、肝、脾、肾、脑膜、脑实质、卵巢、肺都有肿瘤细胞浸润,部分肝脾组织出现坏死。结论:采用裸鼠成功建立了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的动物模型,为靶向治疗白血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细胞 急性 疾病模型 动物 白血病 环磷酰胺/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解姣 杜薇薇 +4 位作者 刘素香 吴晓晨 杨晓晨 胡绍燕 卢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贝林妥欧单抗治疗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儿童的病例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3例均为B-ALL在化疗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复发的男性... 目的观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贝林妥欧单抗治疗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儿童的病例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3例均为B-ALL在化疗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复发的男性患儿。贝林妥欧单抗从5μg/(m^(2)·d)逐渐爬坡达到最大剂量15μg/(m^(2)·d),平均15d后骨髓完全缓解(CR),且微小残留病灶(MRD)均<1×10^(-4)。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肝功能异常、水肿、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ALL缓解率高;剂量爬坡治疗方式可改善患儿耐受性,严重不良反应少且可控。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贝林妥欧单抗 儿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莉 吕壮伟 苏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以长春新碱(VCR)处理的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BLCs)为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BLCs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阻断组和联合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PBS、1μg/m L的VCR、10 mmol/L... 目的以长春新碱(VCR)处理的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BLCs)为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BLCs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阻断组和联合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PBS、1μg/m L的VCR、10 mmol/L的细胞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μg/m L的VCR+10mmol/L的3-MA处理48 h,采用WST-1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β(LC3β)。结果处理细胞48 h后,药物组、阻断组和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7%±3.3%、63.4%±9.1%、80.6%±8.3%;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对照组、药物组、阻断组和联合组LC3β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2±0.01、0.31±0.05、0.01±0.01、0.02±0.01,药物组高于其他组(P均<0.01),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自噬可在ALL化疗过程中活化导致化疗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自噬 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β 化学疗法 耐药 3-甲基腺嘌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纳吐单抗在婴儿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优势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岩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明显差于年龄大于1岁的ALL患儿。本病的特征是70%~80%伴有KMT2A(既往通常称为MLL)基因重排,治疗相关并发症多,早期复发率高,是儿童血液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博纳吐单...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明显差于年龄大于1岁的ALL患儿。本病的特征是70%~80%伴有KMT2A(既往通常称为MLL)基因重排,治疗相关并发症多,早期复发率高,是儿童血液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博纳吐单抗是一种CD3/CD19定向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在儿童复发/难治(R/R)B-AL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前,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博纳吐单抗在婴儿B-ALL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婴儿 b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L基因重排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强萍 丁凯阳 《安徽医学》 202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7例MLL-...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7例MLL-r B-ALL和25例MLL-r AML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总体生存率,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MLL-r成人急性白血病诊断时常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诊断时中位白细胞计数为46.83(8.13,99.93)×109/L。MLL-r B-ALL最常见的重排为MLL-AF4重排;MLL-r AML最常见重排为MLL-AF9和MLLAF6重排。单纯化疗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P<0.05)。此外,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因素,诊断时白细胞计数≥100×109/L(HR=8.030,95%CI:1.327~48.594,P=0.023)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R=0.079,95%CI:0.015~0.423,P=0.003)为影响MLL-r AML患者OS的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R=0.054,95%CI:0.006~0.481,P=0.009)为影响MLL-r B-ALL患者OS的因素。结论MLL-r急性白血病诊断时常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升高,单纯化疗复发率高,总体预后不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20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计无事件生存期(EFS)。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及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计算DFR。分析DF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DFR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FR是否为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FR与WBC、LDH及TT具有正相关性(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WBC、Fib、D-D及D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FR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0,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56.30%;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DFR≤0.40组患儿和DFR>0.40组患儿的E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DFR>0.40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初诊DFR对于ALL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升高的患儿生存率明显降低,且预后评估价值优于单用Fib或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凝血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