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晓雄 达万明 +4 位作者 李红华 赵瑜 王全顺 王书红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4-396,共3页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refractoryandrelapsedacutemyeloidleukemia)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150-300μg皮下注射第0-...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refractoryandrelapsedacutemyeloidleukemia)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150-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治疗27例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中难治性AML10例,复发AML17例。结果表明:27例患者中,13例难治和复发AML达完全缓解(CR率48.2%),4例达部分缓解(PR率14.8%),总有效率63.0%。CR的患者中有3例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3例均处于无病存活状况,其中存活最长的20个月,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异常。结论:FLAG方案对部分难治和复发AML仍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和复发AML,并为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G方案 急性细胞白血病 难治急性细胞白血病 复发急性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方案CAG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懿建 张立群 +4 位作者 李晓林 赵谢兰 吴登蜀 舒毅刚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CAG预激治疗组及常规方案化疗组,34例患者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CAG预激治疗组及常规方案化疗组,34例患者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41例患者予以常规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或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CAG预激治疗组2疗程完全缓解率为67.6%,总有效率达到82.4%,而常规化疗组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9.0%,总有效率为56.1%;有预后差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化疗疗效差,CAG预激治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常规化疗组;CAG预激组除肌肉酸痛发生率较高外,其他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化疗组。结论:CAG预激方案治疗初治AML患者较之传统常规治疗具有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可以减少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减少合并感染率及增加幼稚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优点,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细胞白血病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亚哲 刘艳荣 +6 位作者 主鸿鹄 吴红红 曹晖 常艳 郝乐 江滨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51-556,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LAI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的定为MRD(+),低于此值的为MRD(-)。结果发现:以开始诱导化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分为3组,3组中MRD(+)患者与MRD(-)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MRD(+)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是11、11.5和11个月,MRD(-)组均未达中位生存期(p<0.05)。进一步比较诱导缓解后与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MRD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发现这两个时间点MRD(+)组和MRD(-)组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与0%和91.67%与2.27%(p=0.000和p=0.000)。结论:多参数FCM检测MRD能够有效预测复发,治疗后应连续进行MRD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病 急性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高表达及CD34^+和Auer^+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忠利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比较CD34^+和CD34^-以及Auer^+和Auer^-AM L患者在CR1和OS方面的区别。结果:初诊时WT1高表达的AML具有较低的CR1(P<0.05)。CD34^+患者的CR1较CD34^-者低(P<0.05),Auer^+的AML患者CR1较Auer^-AM L患者高(P<0.05)。WT1高表达组的OS低于低表达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组的OS低于CD34^-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Auer^+组与Auer^-组的OS没有明显差异。结论:AML患者骨髓WT1高表达及CD34^+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Auer小体阳性仅与CR1相关,而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AUER小体 WT1基因 CD34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1基因在216例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丽丽 夏瑞祥 +3 位作者 吴炜 倪静 王霖 梁兴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脑膜瘤1基因(MN1)表达,探讨其与A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216例AML的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的表达,分...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脑膜瘤1基因(MN1)表达,探讨其与A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216例AML的MN1、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ETS相关基因(ERG)、核磷蛋白(NPM1)4种基因的表达,分析MN1表达量与AML治疗效果、预后相关因素、分型等的相关性。结果初治AML的MN1表达量比缓解AML高(P<0.05);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比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M3)型低(P<0.05);初治AML一次标准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组比未缓解(NR)组低(P<0.05)。MN1表达量在初治AML年龄≥60岁、<60岁组及男、女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1表达量与血象(WBC、Hb、PLT)、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1表达量、年龄、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免疫表型均与初治AML一次标准方案化疗缓解与否无相关性。MN1表达量与HOXA5、ERG及NPM1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 MN1可能是AML的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并可能指导AML的个体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RTQ-PCR M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3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吕建 邹萍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f-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4
7
作者 沈琦 郑海涛 +2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Elf-1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ΔCt×100%计算El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L组Elf-1表达水平(13.518±19.1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4±1.321)%(P<0.01),不同AML亚型之间Elf-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52),但各亚型AML的Elf-1的表达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外周血Elf-1表达水平的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lf-1基因高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1基因 实时定量PCR 急性细胞白血病(AML) T细胞免疫缺陷 TCRζ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对CD4^+和CD8^+ 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兴兵 刘隽 +6 位作者 贺艳丽 谷俊侠 郑金娥 姚军霞 杨晶 李小青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55-459,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株培养上清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探讨AML的免疫抑制的形成机制,将3种AML细胞株(HL-60、NB4和U937)培养上清和普通培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培养CFSE染色的淋巴细胞。抗CD3... 为了研究不同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株培养上清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探讨AML的免疫抑制的形成机制,将3种AML细胞株(HL-60、NB4和U937)培养上清和普通培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培养CFSE染色的淋巴细胞。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3天后,标记7AAD和相应荧光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CFSE荧光强度和7AAD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增殖和凋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AML细胞株中有2种(HL-60和NB4)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并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同样,HL-60和NB4细胞株培养上清亦可抑制刺激后的CD4+T细胞的凋亡,但对刺激后的CD8+T细胞的凋亡并无明显影响。相反,HL-60和NB4细胞株培养上清可显著增加增殖的CD8+T细胞的凋亡。结论:AML细胞株培养上清液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对增殖的CD8+T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可能是AML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CD4^+T细胞 CD8^+T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舟 江劲波 +4 位作者 杨琳 郝敬全 刘文华 王跃 赵复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评估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抽签分为中药组、常规化疗组各30例,前组接受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 目的 评估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抽签分为中药组、常规化疗组各30例,前组接受验方参芪杀白汤联合化疗治疗,后组仅接受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血细胞输注量、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6.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3.3%,部分缓解率为23.3%,常规组总有效率43.3%,其中完全缓解率26.7%,部分缓解率16.7%(P<0.05);中药组治疗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较常规组更短,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份数均较常规组更少(P<0.05);中药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P<0.05)。结论验方参芪杀白汤结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较单纯化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急性细胞白血病 验方参芪杀白汤 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2A激活剂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体内PP2A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琰 李小青 +1 位作者 黄庆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94-597,共4页
本研究探讨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otase2A,PP2A)激活剂或抑制剂对体外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体内单个核细胞中PP2A的活性变化。单独使用PP2A激活剂FTY720或FTY720联合冈田酸(OA... 本研究探讨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otase2A,PP2A)激活剂或抑制剂对体外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体内单个核细胞中PP2A的活性变化。单独使用PP2A激活剂FTY720或FTY720联合冈田酸(OA)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同时选取20例初发或复发的AML患者,使用PP2A免疫沉淀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P2A活性,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TY720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TY720+OA组细胞增殖受到轻微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FTY720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ML患者单个核细胞PP2A的活性(453.67±102.52pmol磷酸盐)与正常人(673.29±96.32pmol磷酸盐)比较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P2A的激活或抑制能影响HL-60细胞的增殖;AML患者单个核细胞中PP2A的活性有所降低。PP2A蛋白与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AML的诊断及治疗可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2A FTY720 冈田酸 急性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RT-PCR检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建琴 柴忆欢 +3 位作者 何军 孔小行 何海龙 朱玲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融合基因的临床和实验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_PCR方法对38例儿童AML的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表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38例儿童AML中有23例(60.53%)具有4种融合...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融合基因的临床和实验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_PCR方法对38例儿童AML的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表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38例儿童AML中有23例(60.53%)具有4种融合基因:MLLex7/AF9、TLS/ERG、AML1/ETO、PML1RARα。8例患儿有HOX11原癌基因活化,7例为单纯表达HOX11原癌基因活化,1例同时伴有其他融合基因表达。伴AML1-ETO、PML-RARα的20例患儿中接受化疗的11例全部达CR,且无复发。结论基因分型是儿童AL最精确的分型方法,为临床化疗提供方向:AML表达HOX11者预后不良;伴MLL基因重排者预后极差。采用多重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儿童 急性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基因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关系研究
12
作者 孔小行 柴忆欢 +3 位作者 何军 李建琴 何海龙 朱玲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ras基因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ras基因家族(K-ras,N-ras,H-ras)的表达水平,结合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染色体R带显... 目的探讨ras基因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ras基因家族(K-ras,N-ras,H-ras)的表达水平,结合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染色体R带显带核型分析,对36例初诊AML及部分病例进行跟踪。同期采集30例特发性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ras、K-ras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ras更具显著意义。AML患儿中ras基因突变多见于M2、M4及M5型。对2例M2患儿进行跟踪检测(1例为不同时期包括初诊和缓解期及复发前的测定,另1例为长期无病生存),ras基因水平异常活化可见于复发前,也可见于长期缓解患儿。结论初诊儿童AMLras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增高。ras检测可作为判断儿童AML疗效、预后及随访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基因 儿童 急性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1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姜中兴 王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9-469,共1页
关键词 AA方案 治疗 急性细胞白血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高白细胞性急性髓性白血病1例
14
作者 屠京慧 于莎莎 刘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59,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36岁,因孕31^+6周,牙痛20天,发现白细胞增加3天于2013年6月4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2年10月23日,预产期:2013年7月30日。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妊娠 末次月经 细胞增加 病例报告 预产期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bcl-2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柳金 曹萍 +1 位作者 齐振华 陈方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5-266,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5 8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表达水平 ,分析bcl 2基因与临床预后关系。结果表明 ,高表达bcl 2患者 ,化疗反应差 ,预后不良。提示bcl 2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融合基因异构体分型与bcl-2表达、临床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柳金 齐振华 曹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64-566,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 ,测定 2 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PL)患者的抗凋亡基因 bcl 2 蛋白 /mRNA表达水平 ,并分析APL融合基因异构体分型与bcl 2基因表达、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 ,异构体之间的bcl 2蛋白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 ,测定 2 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PL)患者的抗凋亡基因 bcl 2 蛋白 /mRNA表达水平 ,并分析APL融合基因异构体分型与bcl 2基因表达、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 ,异构体之间的bcl 2蛋白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P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预后 急性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基因异常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基因异常 原癌基因 基因突变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英俊 陈宇光 +3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吴涤梵 张尚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评价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收治的10例确诊AML患者,经常规化疗后处于完全缓解中,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 目的:评价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收治的10例确诊AML患者,经常规化疗后处于完全缓解中,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用血细胞分析仪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体外诱导培养成DCIK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IK细胞的表型,以MTT法检测D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活性,确认质量合格后回输给患者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治疗后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体外成功诱导培养DCIK细胞,其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率为(58.3±3.3)%;DCIK细胞群中,CD3+CD56+占(38.4±9.42)%。10例患者经治疗后,7例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ous complete remission,CCR),占70%;患者回输DCIK后外周血中的CD4+、CD8+、CD56+的比例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无一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CIK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IK细胞 急性细胞白血病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对柔红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玲琳 熊术道 高申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HOTAI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以及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NR)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检测AML细胞株、AML患者骨髓标本、对照组骨髓标本HOTAIR的表达水平。选取U937细胞和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HOTAIR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以及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NR)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检测AML细胞株、AML患者骨髓标本、对照组骨髓标本HOTAIR的表达水平。选取U937细胞和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HOTAIR基因的shRNA载体,分别转染两株细胞,qRT-PCR检测HOTAIR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DNR(0.1μmol/L)处理细胞株,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AML细胞株与AML患者骨髓中,HOTAI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功下调HOTAIR在U937细胞和THP1细胞中表达,P-糖蛋白水平随之降低,成功下调HOTAIR的U937细胞和THP1细胞联合DNR有利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AML中,HOTAIR的异常表达参与对DNR的耐药机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HOTAIR P-糖蛋白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DC的成熟并增强其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虹 张连生 +7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宋飞雪 岳玲玲 李利娟 吴重阳 易良才 刘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分离AML完全缓解期患者(AML-complete remis-sion,AML-CR)...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分离AML完全缓解期患者(AML-complete remis-sion,AML-CR)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BMC),用GM-CSF和IL-4诱导7d培养DC,然后分组:LPS阳性对照组、LNT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48h后以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观察各组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免疫磁珠法分离AML-CR患者经LNT治疗后的外周血DC,ELISA法检测治疗后DC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LNT处理后DC呈典型树突状形态;其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及HLA-DR的表达上调(P<0.05);DC分泌IL-12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呈LNT浓度依赖性。患者体内试验结果显示,LNT治疗后AML患者的DC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LNT在体内外均能促进AML患者的DC成熟和增强DC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急性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