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的神经科应用:未来路在何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玮琪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20-422,共3页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神经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元老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氯吡格雷则是继阿司匹林后又一重磅药物,对于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 研究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昕 杜冰滢 +3 位作者 谷正盛 孙旭 蔡晨 毕晓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评估量表-临床医师版(AES-C)评分分为淡漠组(评分≥33分,n=64)和非淡漠组(评分<33分,n=18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病因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后者再进行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分型;使用Fazekas量表对白质损伤进行评分。于发病2周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语词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TM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和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淡漠的影响因素。结果NICE患者早期淡漠的发生率为26.2%(64/244)。与非淡漠组相比,淡漠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而BMI和受教育年限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首次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非淡漠组(P=0.004)。认知功能检测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认知障碍(MoCA总分<26分)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46.1%(83/180)vs 59.4%(38/64),P=0.047]。淡漠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畅性、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能力明显减退(均P<0.05),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淡漠组PSQI、HAMA、HAMD得分高于非淡漠组,且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淡漠的NICE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淡漠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萌 马咏馨 +3 位作者 贾琼 张东威 张昕红 徐耀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①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③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轻型致残缺血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关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其定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69-472,469,共4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卒中和TIA患者在临床表现、临床预后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均较为相似,所以建议统一进行诊疗。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健康素质及面临的防治任务,NICE人群是最为重要的防治对象,也是目前脑血管病的最佳防控窗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轻型卒中 短暂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及预后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梦圆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拥军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3-476,共4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轻型卒中,在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比例及其流行病学趋势逐年升高。NICE早期复发风险高,且存...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轻型卒中,在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比例及其流行病学趋势逐年升高。NICE早期复发风险高,且存在低知晓率、低诊疗率、低住院率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改进TIA的定义,制定预防早期卒中的最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IA和轻型卒中认识的深入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TIA的发病率及卒中复发风险在发达国家存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流行病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冲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7-482,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分子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同样能够预测卒中复发风险,进而指导HR-NICE人群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同时可以降低国家卒中负担。本文根据近年对于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HR-NICE的定义、临床、影像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其预后评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短暂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认知障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知微 马萌萌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不被重视,但很大比例的NICE人群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段时间内复发成严重的卒中,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而且HR-NICE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尽早识别HR-NICE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HR-NICE及HR-NICE所致认知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评估方法及综合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脑血管 认知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振华 刘著 胡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07-412,共6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 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 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IC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获益的同时会增加出血风险,目前对于NICE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溶栓治疗仍存在争议,但可预知的是,NICE的类型、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药物剂量等可作为后续研究设计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携带CYP2C19 LOF基因的NICE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另外,其他基因的多态性对NICE的预后也存在较大影响,基因多态性研究或成为未来卒中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缺血卒中 短暂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循证医学治疗
10
作者 马琳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拥军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83-488,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HR-NICE人群进行快速评估、早期干预以及建立专病管理系统等综合管理。同时在治疗方...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HR-NICE人群进行快速评估、早期干预以及建立专病管理系统等综合管理。同时在治疗方面,多项研究探讨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HRNICE人群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采用抗凝或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就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管理和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脑血管事件 综合管理系统 抗栓 二级预防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后评估
11
作者 郭艺楠 裴璐璐 +2 位作者 司盼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在我国NICE拥有庞大的人群基础,2012年开展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Ⅱ,CNS...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在我国NICE拥有庞大的人群基础,2012年开展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Ⅱ,CNSRⅡ)结果显示,与2007年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非酮症高血糖性高渗性昏迷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全胜 张晓建 徐春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67-36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酮症高血糖高渗昏迷 血浆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玮琪 张国军 +8 位作者 潘岳松 林金嬉 梁宪红 李上智 王伊龙 荆京 赵性泉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指数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用四分位法将无糖尿病史的NICE患者分为4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0 d新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利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协变量,评估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25例NICE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分组,4组界值分别为Q1(HOMA-IR指数﹤1.35)、Q2(1.35≤HOMA-IR指数﹤2.17)、Q3(2.17≤HOMA-IR指数﹤3.39)及Q4(HOMAIR指数≥3.39),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85例、575例、585例及580例。90 d随访时,共出现167例卒中复发,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为68例,阿司匹林组为99例。与Q1组(6.3%)比较,Q2组(9.2%,校正HR 1.56,95%CI 1.01~2.41,P=0.04)、Q3组(5.6%,校正HR 1.04,95%CI 0.64~1.69,P=0.89)和Q4组(7.6%,校正HR 1.35,95%CI 0.85~2.15,P=0.21)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均未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未在NICE患者中发现胰岛素抵抗与卒中复发风险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 胰岛素抵抗 预后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14
作者 饶子龙 郑华光 +17 位作者 王菲 王安心 刘丽萍 董可辉 曲辉 龚浠平 张倩 赵性泉 陆菁菁 鞠奕 方瑞乐 王文娟 杨中华 温淼 魏娜 濮月华 王伊龙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进行TEG检测。根据TEG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组和高血小板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分析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与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与正常血小板反应性组(287例)患者相比,高血小板反应性组(87例)患者血凝块成形时间水平低(P=0.047),血凝块形成速率(P=0.026)、最大振幅水平高(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OR 1.723,95%CI 1.037~2.863,P=0.036)、血凝块形成速率(OR 1.090,95%CI 1.008~1.180,P=0.032)与高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共有35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有47例发生复发缺血事件,复发缺血事件组(47例)与无复发缺血事件组(308例)相比,在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有助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但在预测复发缺血事件方面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缺血脑血管 高血小板反应 复发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盼 裴璐璐 +3 位作者 方慧 郭艺楠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18-1122,共5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卒中和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统称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具有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的特点,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事件。至今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卒中和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统称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具有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的特点,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事件。至今尚无公认的对NICE预后预测价值高的生物标记物。寻找快速准确的NICE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血栓形成因子、炎症因子、代谢异常、基因学等对NICE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脑血管事件 短暂脑缺血发作 生物学标记物 预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弘璐 宋彦丽 +3 位作者 王天罡 李朝 林杰 武一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 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因其临床表现较轻,以往常常被忽视,但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被认为是临床上严重的、值得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本文对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风险评估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脑血管疾病 轻型卒中 风险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17
作者 周秀云 江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54-245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 糖尿病高渗昏迷 老年人 糖尿病酮症高渗昏迷 护理 并发 治疗措施 病死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国菊 谢江文 +2 位作者 俞丽 李丹 张奇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5-192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8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观...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8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200 mg·d-1),治疗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中ST段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BNP、左室射血分数(LEV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酐蛋白I(c Tn I),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记录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12 h^7 d的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目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NP、c Tn I、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LEVF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BNP、c Tn I、hs-CRP的下降幅度(△BNP、△c Tn I、△hs-CRP),LEVF上升幅度(△LEV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DD、血小板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1%vs 25.0%;χ2=3.938,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RACE危险评分与MACE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BNP、△c Tn I及△hs-CRP与MACE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NSTEACS临床疗效显著,对降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有一定意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STACS患者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丹参多酚酸盐 心肌缺血 心功能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现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薇 张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卒中 二级预防 脑血管 降低死亡率 突发事件 病理改变 危险因素 世界范围 致残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奎书 韩文生 +2 位作者 左华 信栓力 赵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9-73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测定入院时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 和C-反应蛋白(CRP), 行常规治疗并记录30d内急性心... 目的 探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测定入院时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 和C-反应蛋白(CRP), 行常规治疗并记录30d内急性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 的发生情况。将三种血清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称为A组, 任意两种血清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称为B组, 仅cTnI单项升高的患者称为C组, 分别比较各组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0d内共有34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脏事件, 其中A组共6例(75. 00% ); B组共10例(55 .56% ); C组18例(56 .25% ), 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9 52, P<0. 05)。结论 应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 对ACS患者进行短期预后评价是较优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标记物 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短期预后 C-反应蛋白(CRP) 急性心脏事件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顽固心绞痛 发生情况 D-二聚体 观察对象 肌钙蛋白 常规治疗 cTnI 预后评价 ACS 入院时 升高 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