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宁 黎国伟 +5 位作者 林东军 何易 林桂真 李旭东 林曲 黄仁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4例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 P73基因表达;结合临床观察,分析 P73基因阳性表达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34...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4例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 P73基因表达;结合临床观察,分析 P73基因阳性表达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 P73基因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2%。其中 AML-M2亚型有较高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阴性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91%(21/23例),P73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为55%(6/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73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结果提示 P73基因表达情况对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 P73基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可逆性脑病临床总结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舒鹏 宋华 +2 位作者 沈和萍 王梦媛 沈笛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可逆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住院时发生脑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2例,9例患儿发生10次...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可逆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住院时发生脑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2例,9例患儿发生10次可逆性脑病(1例患儿发生2次),其中男6例、女3例,脑病发生中位年龄6.55岁(3.9~12.5岁)。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是抽搐,其次是肌无力和感觉异常。7例患儿曾接受培门冬治疗;5例患儿在脑病发生前有急性高血压病史;6例患儿在脑病发生时有低钠血症,部分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提示T1和T2信号异常,累及部位多见于顶枕叶。结论联合化疗、化疗药物鞘内注射和急性高血压是可逆性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监测血压、血钠、纤维蛋白原,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可逆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 可逆性脑 低钠 低纤维蛋白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超琅 梁玉琴 +1 位作者 魏林琳 高建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2,共3页
对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儿,给予镇静止痉、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癫痫、纠正电解质失衡及停止使用化疗药等处理。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做好抽搐发作、意识障碍、血压改变、视觉障碍、语... 对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儿,给予镇静止痉、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癫痫、纠正电解质失衡及停止使用化疗药等处理。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做好抽搐发作、意识障碍、血压改变、视觉障碍、语言障碍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与护理,13例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正常,1例患儿视力损害未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 后部可逆性脑综合征 化疗 癫痫 低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世扬 黄佩珺 +6 位作者 唐云章 龚海红 刘晓红 马金霞 文怡 宫道华 童明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与植物血凝素 ( PHA)培养 ,采用桥联免疫组化 ( APAAP)方法进行 PHA激活前后 CD3、CD4、CD8抗原测定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进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检测 ;利用 PCR方法对克隆性重排的 T细胞受体 ( TCR)基因进行测定 ,检查外周血中 AL L MRD。结果 :1脐血单个核细胞以一定浓度 PHA( 2 0 mg/ L)培养激活后 ,其中表达 CD3、CD4、CD8抗原的淋巴细胞数增高。2未经 PHA激活的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呈一过性 ,72 h后检测 <10 pg/ ml;经 PHA激活 4 8h后 ,分泌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达 60 0 pg/ ml。 3 6例 AL L患儿输注前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测定全部阳性 ,4例经多次输注 ,半年后 MRD检测为阴性 ,骨髓中 MRD明显减少 ,其余 2例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ACBSC能够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可能具有细胞毒 T淋巴细胞 ( CTL)样作用 ;可望通过利用脐血免疫治疗方法 ,对小儿 AL L的 MRD进行彻底清除 ;利用 ACBSC移植 ,可能是治疗小儿 AL L MRD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 微小残留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检测
5
作者 孙玲 孙慧 +3 位作者 张绍林 邹典斌 乐晓萍 朱晓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ALL患者72例,其中T-ALL 9例,B-ALL 5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急淋变 8例,应用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 ATM基因 DllS2179位点、BRCA2基...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ALL患者72例,其中T-ALL 9例,B-ALL 5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急淋变 8例,应用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 ATM基因 DllS2179位点、BRCA2基因 D13S260位点和 D13S25位点在 B-ALL、T-ALL和慢粒急淋变患者的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结果:72例ALL患者中.3位点总LOH频率为26.4%。D11S2179、D13S260和D13S25 3位点LOH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5.3%、12.5%和5.5%。B-ALL患者3个位点平均LOH发生率为12.7%。在D11S2179和 D11S260 2位点同时发生 LOH频率为 9.1%。9例 T-ALL患者未发现 LOH。8例慢粒急淋变患者只在D11S2179位点检测到3例LOH(37.1%),其他2位点未见异常。结论:ATM基因、BRCA2基因和D13S25位点微卫星的LOH与B-AL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而ATM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可能参与慢粒急淋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杂合性缺失 急性淋巴细胞 BRCA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和细胞DNA分析
6
作者 陈立君 姜中影 +5 位作者 孙明艳 李淑珍 马军 展昭民 张伟杰 赵风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29-330,共2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以B淋巴细胞恶变为主,占CLL的95%以上。应用双色免疫荧光对CLL患者的B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和细胞DNA分析,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CLL患...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以B淋巴细胞恶变为主,占CLL的95%以上。应用双色免疫荧光对CLL患者的B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和细胞DNA分析,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CLL患者9例,年龄40—65岁,其中男8例,女1例;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CLL的诊断标准。6例患者在试验前未接受治疗,3例患者接受过治疗。接受治疗的3例患者在分析细胞表型和DNA前至少停药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B淋巴细胞 B细胞 细胞DNA 整倍体 哈尔滨市 末梢 双重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燕玲 李旭东 +1 位作者 林东军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在白消安(Bu)加环磷酰胺(Cy)基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或全身照射(TB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及吗替麦考酚酯。结果8例(80%)患者获得成功植入,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9 d (14~2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40 d (33~60 d)。3例患者发生急性 GVHD,无1例发生慢性 GVHD。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1~29个月),7例患者无病存活。2年总体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均为66.7%。结论UCBT 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是可行的,对于无 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高危患者,UCBT 可作为首选,其 GVHD 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有可能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脐移植 急性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 白消安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锋 沈志祥 +7 位作者 王鸿利 邵慧珍 支立民 朱立红 黄霞萍 陈钰 程瑜 张芬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09-311,共3页
止凝血异常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本文应用25项凝血、抗凝、纤溶指标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正常人组 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2岁。近一个月内无服药史(包括避孕药)... 止凝血异常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本文应用25项凝血、抗凝、纤溶指标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正常人组 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2岁。近一个月内无服药史(包括避孕药)。 (2)急性白血病组 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5.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止凝指标 液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医院 高凝状态 抗凝酶Ⅲ 急性淋巴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唐宗海“治血四法”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祥华 林平 +3 位作者 何友成 黄铭涵 黄建辉 李思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16-2218,共3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提出“止血为第一要法、止血不忘消瘀、宁血必先求本、补虚需掌握时机”的治疗思路,为运用“治血四法”辨治ANVUGIB提供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 四法 @唐宗海 证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尿中伪尿核苷测定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应江山 王学文 +3 位作者 钱晓萍 刘海宁 吴兴中 许丹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99-100,共2页
伪尿核苷(psedouridin,ψ)是尿核苷的异构体,主要存在于核糖核酸(RNA),特别是运载RNA(tRNA)中。近来研究发现血、尿中伪尿核苷的测定对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 伪尿核苷(psedouridin,ψ)是尿核苷的异构体,主要存在于核糖核酸(RNA),特别是运载RNA(tRNA)中。近来研究发现血、尿中伪尿核苷的测定对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ψ/肌酐(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伪尿核苷 急性淋巴细胞 慢性粒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 恶性 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淋巴 原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宁玲 张爱梅 +3 位作者 翟志敏 刘芝璋 李春 徐有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3-465,共3页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微小残留白 急性淋巴细胞(ALL) 中枢神经系统白 患儿 检测 CNSL 急性 细胞 复发 单克隆抗体 微小残留 恶性肿瘤 儿童时期 脑屏障 治疗水平 药物浓度 独立因素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的int-2基因变化
12
作者 何立珍 何桂英 +3 位作者 吕联煌 王少元 郭永军 陆士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4-315,共2页
int—2基因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11q13,其扩增或与hst-1基因共扩增见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为了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是否涉及int-2基因改变,尤其是白血病继发或伴发骨髓纤维化是否存在int—2基因扩增,我... int—2基因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11q13,其扩增或与hst-1基因共扩增见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为了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是否涉及int-2基因改变,尤其是白血病继发或伴发骨髓纤维化是否存在int—2基因扩增,我们对40例白血病进行int—2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 骨髓纤维化 基因家族 基因扩增 慢性粒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限制性内切酶 恶性肿瘤 自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后血清生物标志物对移植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探究
13
作者 江慧敏 宋闿迪 +9 位作者 皖湘 姚雯 耿良权 孙光宇 范倩 周紫微 朱小玉 汤宝林 孙自敏 刘会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究单份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术后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移植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UCBT术后第0、7、14、21、28天(D0、D7、D14、D21、D28)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生物标志物可溶性肿瘤抑制素2(sST2)、再生胰岛衍生蛋白3α(REG3α... 目的探究单份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术后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移植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UCBT术后第0、7、14、21、28天(D0、D7、D14、D21、D28)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生物标志物可溶性肿瘤抑制素2(sST2)、再生胰岛衍生蛋白3α(REG3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浓度,分析评估植入前综合征(PES)、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与5种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关系。结果PES-/PES+患者在各个检测时间点生物标志物水平均无差异。相较于aGvHD-组,aGvHD+组患者的D28 sST2升高(Z=2.236,P=0.036)。以D28前是否发生感染分组,两组间各时间点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T2与TNFR1在移植后D21和D28均表现为中高度正相关(r s=0.633,r s=0.821;P=0.005,P=0.023)。结论单份脐血移植后D28 sST2的升高与a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脐带移植 早期并发症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 清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
14
作者 崔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17年第1期30-30,共1页
鸡新城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鸡瘟,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副粘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发生这种疫病以来,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养鸡业不断的发展,鸡新城疫病也... 鸡新城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鸡瘟,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副粘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发生这种疫病以来,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养鸡业不断的发展,鸡新城疫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文重点阐述了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措施。1流行特点这种病的发生没有很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小鸡仔多在第一次免疫后的7~14 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 急性 成年鸡 一次免疫 免疫程序 球虫疫苗 马立克氏 典型新城疫 二次免疫 接触性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